資源簡介 “有趣的拼搭”課堂教學片段片段一:在活動中生成疑問 師:小朋友,你喜歡搭積木嗎?今天課堂上搭積木,不是自己一個人搭,而是一個小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 (出示教科書第26頁“堆一堆”的畫面) 師:圖中的4個小朋友在搭積木,他們各選用了什么形狀的積木? 生:上面的小女孩拿的是正方形的積木。 生:不是正方形是正方體。 師:是的,這個小女孩拿的是正方體的積木在堆。那其他小朋友呢? 生:下面的小女孩拿的是球形的積木,兩個小男孩一個拿的是長方體的積木,一個拿的是圓柱體的積木。 師:我們每一小組也有些積木,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積木堆一堆,看看你有什么疑問?有什么發現? (分小組進行搭積木活動) 師:你有疑問嗎?發現了什么? (生答略) 師:小朋友有了不少想法,正方體和長方體容易堆,圓柱體和球不容易堆,為什么呢?(讓學生沉思片刻,并不急于讓學生做出回答)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堆一堆”是學生熟悉并喜愛的活動,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設計教學時改變了教材上先“滾一滾”再“堆一堆”的呈現順序,這樣可使課堂學習的過程更符合兒童的認識和生活。)片段二:在實驗中獲取真知 (出示教科書第28頁“滾一滾”的畫面) 師:畫面上的小朋友正在做這個實驗呢,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生答略) 師:是的,請每組小朋友像他們一樣用小黑板做滑面,先自制了一個小滑梯,把各種形狀的積木拿好,可不是隨便滾哦。把積木放在滑梯上方,松手后觀察它們是怎樣滑下來的?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分小組進行實驗活動)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發現。 生:我發現球和圓柱體滾得很快。 生: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積木不容易滾。 生:球滾得最快,圓柱體也能滾下來,可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滑了一下就不動了。 師:對,很多小朋友都發現了,球和圓柱體滾得快,而正方體和長方體則不容易滾。那么你有辦法讓正方體和長方體也能從滑梯上很快滾下來嗎?生:我用勁推它們,正方體和長方體就滾下來了。師:哦,可以用外力推。 生:如果給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加一個圓柱,它們也應該能滾下來。 師:你真有辦法,借用圓柱體幫助它滾下來,這就好像是—— 生:是汽車,給車廂裝一個輪子。 師:你想得真奇妙。 生:我可以抬高滑梯的一頭,正方體和長方體滾得也很快。 師:剛才小朋友給不容易滾的正方體和長方體想出了許多讓它們也能滾的好辦法,你們真棒!誰再給我們總結一下,在同樣的滑梯上這4種形體滾的情況。 生:正方體和長方體不容易滾,球和圓柱體容易滾。師:大家同意他說的嗎?生:同意。 (老師將圓柱體的底面放在滑梯上)師:咦?現在圓柱體怎么不滾了呢?生:把圓柱的側面放在滑梯上,它就可以滾。 師:為什么同樣是圓柱體,把側面放在滑梯上它滾得快?而把這個底面放在滑梯上它就不容易滾?小組內小朋友再滾一滾,想一想,議一議。 (生答略) 師:是的,圓柱體很特別,它的底面是平平的(用手摸一摸),它還有一個特殊的面(指側面),摸一摸,有什么感覺?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答略) 師:我們小朋友起的名字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這個面是彎曲的,可以叫它曲面。還有哪些形體也有這樣的曲面? 生:球上面的面是曲面。 師:正方體和長方體上的面呢? 生:正方體和長方體上的面都是平面。 師:現在誰能解釋,圓柱體為什么有時滾得快,有時不容易滾? 生:因為圓柱體上有平面也有彎面(曲面)。把平面放在滑梯上,它就不容易滾;把彎面放在滑梯上,它就滾得快。(在“滾一滾”的數學活動中,我們不能滿足于只讓學生發現“滾”的結果上的差異,更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一現象發現其更深刻的數學本質即面的特征的不同。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抓住圓柱有時滾得快,有時卻不易滾的實驗現象,努力營造數學探究與發現的氛圍,給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認識平面與曲面的不同特征。教師與學生共同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組織、支持、質疑、促進,適時適度。)片段三:在反思中體驗收獲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現在誰能夠知道,我們在一開始拼搭積木的時候發現的問題:球最難搭,這是為什么呢?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解釋這個有趣的現象嗎?生:我知道了,球的面是曲面,所以它最難搭。生:球和圓柱體都難搭,因為它們都有曲面。 生:球和圓柱體容易滾是因為它有曲面。 生:正方體和長方體因為它們的面都是平的,所以容易搭。 生:我還知道了,圓柱體很特別,它有曲面,也有平面,所以可以用它的底面來搭積木,用它的曲面來滾一滾。師:今天上了一節數學課“有趣的拼搭”,你覺得為什么叫“有趣的拼搭”呢?它究竟“有趣”在哪兒呢?(生答略)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連續不斷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思考,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活動之后的充分交流、回顧反思,促使學生梳理認識,內化認知,促進學生的學習走向成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