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本單元知識脈絡【階段特征】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我國長期統一的基礎,但秦的暴政又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導致了秦的滅亡。西漢(前202~9年)在漢武帝時出現了大一統的盛世局面,是我國封建中央集權國家鞏固的重要時期。,懷化中考考點突破 秦統一的時間、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圖(識記)秦兼并六國背景戰國晚期,統一成為大勢所趨概況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國,完成統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陽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像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政治上,(1)建立了一整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秦王嬴政自稱皇帝,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2)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3)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經濟上,(1)統一度量衡,對尺寸、升斗、斤兩,做出整齊劃一的決定;(2)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又叫秦半兩);(3)統一車軌、修筑馳道思想文化上,以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文字(后來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軍事、民族關系上,(1)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抗擊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鞏固了統一;(2)統一南越,設置南海等郡;(3)興修靈渠(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和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秦朝疆域圖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至長城一帶 評價秦始皇(運用)功績(1)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2)他還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筑長城,修靈渠等,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過錯(1)秦始皇以“焚書坑儒”的方式鞏固政權,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其實施暴政、刑罰殘酷等,這些都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易錯易混】(1)夏朝與秦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秦國與秦朝:秦朝特指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朝代,它是一個朝代。而秦國是指建立秦朝的一個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 陳勝、吳廣起義(識記)原因秦始皇統治時期,繁重的賦稅和徭役、嚴酷的刑罰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秦二世即位后,更加昏庸殘暴,使秦朝迅速走向滅亡概況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發動反抗秦朝暴政的起義,建立張楚政權意義(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2)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統治 漢武帝“大一統”(運用)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目的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漢武帝時,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思想文化上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長安舉辦太學,學習儒家思想,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的統治地位從此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基本解決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并在河西地區陸續設郡,派兵屯田駐守,鞏固北部邊疆,,漢武帝對外交往方面,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開辟了通往西域以至中亞的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奠定了西漢王朝管理西域的基礎,拓展了祖國疆域意義,鞏固了自秦朝開創的大一統局面,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西漢進入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時期,也使西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異同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治國措施的比較比較秦始皇漢武帝政治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減諸侯王國勢力經濟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統一度量衡,對尺寸、升斗、斤兩,做出整齊劃一的決定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思想文化以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文字,后來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并接受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思想軍事命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并讓蒙恬負責修筑了萬里長城,用來抵御匈奴派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抗衡水利工程興修靈渠,促進了中原與兩廣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親臨工地,治理黃河,使黃河下游八十多年沒有發生過大水災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總體評價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實現了政治、經濟和思想上的大一統,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絲綢之路(理解)張騫通西域西域的概念漢朝時,人們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稱為西域概況(1)西漢初年,西域為匈奴控制,漢朝與匈奴幾乎處于隔絕狀態。為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武帝派張騫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雖沒有達到初始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國都想與漢朝往來的愿望;(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最終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意義(1)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之后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2)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對西域進行政治、軍事管理,保護商旅往來。這是今新疆地區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絲綢之路,形成時間,西漢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南亞和西亞——大秦(羅馬帝國)名稱由來,中國的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因此叫“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交流物品,中國的鑿井、冶鐵等技術傳到西方,中亞的葡萄、黃瓜、胡蘿卜、大蒜,羅馬的毛織品、玻璃等手工業品和雜技,以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以后,西漢商人還時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路線:廣東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海——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島【認識啟示】絲綢之路在古代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對我國的對外開放有何借鑒?在古代所起的作用: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對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作用。借鑒:在今天,絲綢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為我國的對外經濟開放交流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同時也在向世界昭示著一種對外開放的精神。 秦漢的科學技術(識記)概述影響圖示科技造紙術(1)西漢時,我國人民已經能夠用麻和絲絮造紙;(2)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漁網制成質優價廉的纖維紙逐步傳到世界各地,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蔡倫數學《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全書共分九章。涉及丈量土地、交換糧食、計算倉庫容積和測量距離遠近等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反映了我國古代高度發展的數學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九章算術》書影醫學人物朝代成就稱謂評價張仲景東漢廣泛收集民間藥方,結合數十年行醫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醫圣”其著作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理論、經驗、醫方等至今對治療傳染病、內科雜病仍有指導意義華佗東漢創制麻醉藥劑“麻沸散”,讓病人在動手術前服用,以減輕痛苦;編制“五禽戲”,鍛煉身體外科鼻祖華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宗教,,產生與傳播,宣揚思想,意義佛教,發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原地區,宣傳生死輪回和因果報應,讓人忍受現世的痛苦道教,產生于東漢,它把民間流行的神仙巫術和道家的一些思想結合起來,奉老子為教主,是本土宗教,主張修身養性,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豐富了中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史學,《史記》,作者,司馬遷,體例,紀傳體通史內容,記述了黃帝至漢武帝時期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評價,文筆簡潔,語言生動,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雕塑藝術,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秦漢時期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藝術寶庫,中考真題及模擬演練 一、選擇題1.(2016綿陽中考)李白在《古風》中寫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詩中李白描繪秦王( B )A.自稱皇帝,君臨天下B.十年征戰,統一全國C.任免官員,中央集權D.焚書坑儒,思想專制2.(2014懷化中考)如圖是一位同學復習中國古代史時繪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圖,這個朝代是( A )A.秦朝 B.漢朝C.唐朝 D.清朝3.(2016懷化中考)中國古代有這樣一部史學巨著,其內容“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其體例則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它是( B )A.《春秋》 B.《史記》C.《漢書》 D.《資治通鑒》4.(2015揭陽中考)下框內是某班排練歷史短劇的部分臺詞,可知他們準備演出的是( A )A: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我當不辱使命,請陛下回去吧!B:此去西域非常危險,請注意安全。但匈奴一日不除,國家則永無寧日,望愛卿完成任務后,早日歸來。A.張騫出使西域 B.鄭和下西洋C.清軍出兵雅克薩 D.玄奘印度取經5.(2016懷化中考)下列屬于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而采取的措施是( D )A.統一文字 B.統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6.(2014懷化中考)東漢名醫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打開衙門坐堂行醫,救治了無數湖南百姓。至今在長沙湘雅醫院還立有其雕像,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杰出醫學偉人對湖南的源源遺澤。以下古代醫學巨著與他有關的是( B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C.《本草綱目》 D.《千金方》7.(2015懷化中考)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國信徒眾多,影響甚廣。這與中國政府一貫以來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關。該宗教由古代印度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大約是在( B )A.秦朝末年 B.西漢末年C.東漢末年 D.唐朝末年8.(2016懷化中考)2015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建設“一帶一路”。西漢時期為開辟絲綢之路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A )A.張騫 B.衛青 C.班超 D.霍去病9.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C )A.長安——蔥嶺——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B.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蔥嶺C.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蔥嶺D.成都——云南——緬甸——印度——歐洲二、判斷題(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10.公元前211年,秦滅六國,完成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 F )11.秦朝第一次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多民族大一統的局面。( T )12.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F )13.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上相同的措施是都統一了貨幣。( T )14.《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共分九章,該書反映了我國古代高度發展的數學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T )15.張仲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 F )16.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于東漢末年傳入我國。( F )17.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藝術寶庫,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T )三、綜合題18.(2016株洲中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新破六國,丞相綰建議置王以鎮之,“始皇下其議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廢古封國制而以郡縣制去代替。以當時具體情況來說,郡縣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詳知。但從制度本身來說,郡縣制是以地緣本位的地方政權取代了以血緣關系為本位的地方政權,這是地方政權封建化的主要標志。——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時,漢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僅僅成為大地產。——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 《春秋》大一統,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漢書·董仲舒傳》(1)根據材料一,分析郡縣制推行的歷史作用。答:郡縣制的推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從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戰國以來地方與中央對抗的歷史隱患,鞏固了秦朝的統治,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2)材料二中“漢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行該法令的影響。答:推恩令。逐步減少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鞏固了西漢政權。(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議?他的建議為什么被漢武帝所采納?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漢武帝政權統治的加強。(4)三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答:有利于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第二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一、選擇題1.《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為用力也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D ) A.統一度量衡、貨幣B.焚書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2.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秦始皇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即因為有諸侯國的存在)。賴宗廟(即托祖先之福),天下初定,又復立國(立國即分封諸侯),是樹兵(樹兵即引起戰爭)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為解決這一問題,求得天下安定,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是( B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長城3.(2016湘潭中考)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D )A.據玉面人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時期C.商周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D.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4.(2016連云港中考)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這里的“它”開始出現于( D )A.鄭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C.鑒真東渡 D.張騫通西域5.經典誦讀已成為當今中國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A )A.秦—西漢 B.西漢—東漢C.東漢—三國 D.三國—西晉6.(2015濟寧中考)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這一改變開始于( 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漢武帝 D.唐太宗7.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統轄的時間和標志是( C )A.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B.漢武帝時,絲綢之路開通C.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D.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8.有一位老中醫善于養生之道,每天堅持鍛煉,其所表現出來的虎、熊、鹿、猿、鳥各種形態惟妙惟肖,許多一同晨練的人為之嘆服。請問這套體操是古代哪位醫家創編的( C )A.扁鵲 B.張仲景C.華佗 D.孫思邈9.中國銀行行徽(如圖1)的外觀設計靈感源自我國古代的一種錢幣(如圖2),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全國統一使用是在( A ),圖1 中行行徽 ,圖2 古錢幣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0.戰國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秦王嬴政讀了他的著作后,贊嘆不已,說:“我得見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這位思想家是( D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11.下圖是我國某游覽勝地的實景照片。戰國時,它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B ) A.靈渠 B.都江堰C.大運河 D.永濟渠12.(2016長沙中考)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漢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現的是( B )A.項羽 B.張騫C.蔡倫 D.華佗13.張騫通西域后,從西域開始傳入中原的是( D ),A.粟 ,B.水稻,C.小麥 ,D.葡萄14.(2016岳陽中考)東漢時,編制了“五禽戲”體操,并創造了麻醉藥劑“麻沸散”的名醫是( C )A.張仲景 B.炎帝C.華佗 D.李時珍二、非選擇題15.(2015長沙中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社會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學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就是打碎他們的飯碗了。”材料二 “漢承(繼承)秦制,有所損益(減少和增加)。”為鞏固統治,劉邦分封諸多異姓王、同姓王。隨著封國的發展,出現“尾大不掉”之勢……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后,王國實際上變成了和中央直接統轄的郡一樣的地方政權。(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狀況?該朝代推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答:秦朝;郡縣制。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承秦制”具體是指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所損益”主要是指西漢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變化?長沙哪一個歷史遺址中的發現反映了這一變化?答: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變為郡國并行制;馬王堆漢墓。 16.(2015涼山中考)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社會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權歸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表現為高度的中央集權,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制度。——張豈之《中國文明史十五講》材料二 ——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七上)材料三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誰首創?為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答:人物:秦始皇(嬴政)。制度:郡縣制。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漢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國今天的什么地區。請寫出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的機構名稱。該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答:地區:新疆。機構:西域都護。說明:西域地區(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或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依據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答:作用: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鞏固國家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doc 第二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