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本單元知識脈絡【階段特征】隋唐時期(581~907年)是南北朝分裂局面結束后國家再次實現統一,出現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政治開明局面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國內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進一步發展,向世界展示出“繁榮”與“開放”“昂揚向上”的特點。,懷化中考考點突破 隋朝統一與大運河(識記)隋朝統一581年,楊堅廢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南方的陳朝,南北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大運河開鑿朝代隋朝概況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歷時五年多而成,全長2000多千米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余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意義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國家統一的鞏固起了很大的作用,,隋朝大運河【知識拓展】 隋唐科舉制的主要內容(識記)創立(1)隋文帝改革官吏選拔辦法,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開科舉制的先河;(2)隋煬帝又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完善(1)唐太宗時期,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人數、增加考試科目(進士、明經兩科最為重要);(2)武則天時期,首創殿試和武舉;(3)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僵化明清時期,明太祖實行八股取士,考試內容限定在四書五經范圍內,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廢除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影響(1)科舉制打破門第的限制,給一般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做官參政的機會,也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2)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為統治者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3)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提高了辦事效率;(4)促進了教育和文學藝術的發展;(5)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6)至明清時期,采取八股取士的方法,使許多讀書人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科舉制度成為統治者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與之有關的詩句“風吹金榜落風塵,三十三人名字香”“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運用)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貞觀之治名稱由來627年,李世民改年號為“貞觀”。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史稱“貞觀之治”表現經濟上輕徭薄賦。多次減免租稅,保證農民的土地和耕作時間;大力提倡節儉,力戒奢侈浪費政治上(1)知人善任,唯才是舉,虛心納諫;(2)加強中央權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防止宰相專權;合并州縣,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文化教育上完善科舉制度,重視文化教育,,唐太宗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其各種制度、用人政策、重視發展生產力的方針和開明的民族政策等一直影響到唐玄宗統治時期,為唐朝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女皇武則天(識記)稱帝690年武則天廢中宗,自己做皇帝,改國號為周評價(1)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她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首創殿試和武舉;(3)在她當權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 開元盛世(識記)局面的形成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政績卓著,他選拔德才兼備的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為相,大力發展生產,整頓吏治,嚴格執法。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表現盛世經濟的繁榮:(1)唐朝農業發展迅速,生產工具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全國耕地和人口大大超過前代。(2)手工業:絲織業有顯著發展,北方善織絹,南方盛產棉和布。棉紡織業在一些地方發展起來。陶瓷業有很大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3)唐都長安,建筑宏偉,布局嚴整,商業繁榮,人口達百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異同比較】比較漢唐盛世時代出現時間治世稱謂主要內容啟示西漢文景之治獎勵農耕,關心農桑,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東漢光武中興調整統治政策,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唐朝貞觀之治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徭役;注意節儉,合并州縣;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出現在大一統社會安定時期;統治政策切合社會實際【易錯易混】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都是隋唐時期的,康乾盛世則是清朝時期的。 唐與吐蕃的交往(識記)吐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首領稱贊普兩次和親(1)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帶去許多工匠,還帶有書籍、谷物、果品、蔬菜種子,促進了西藏的發展,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為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2)8世紀初,唐中宗時派金城公主入藏與吐蕃首領尺帶珠丹成親,尺帶珠丹上書稱唐與吐蕃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唐蕃會盟概況821年,唐與吐蕃正式結盟,設立唐蕃會盟碑,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征意義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至今仍屹立在拉薩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征,,唐蕃會盟碑 唐朝的對外交往(理解)遣唐使概況(1)遣唐使是指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到中國進行交流的使團;(2)從貞觀年間開始的200年內,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龐大,居各國之首影響把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科技文化帶回日本,推動日本的社會變革,促進了日本經濟文化的發展鑒真東渡,概況,唐朝赴日本的使者與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應日本僧人的邀請,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法貢獻,除講授佛經外,還介紹中國的醫藥、建筑、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他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樣優美,至今猶存。鑒真東渡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鑒真坐像玄奘西行,概況,(1)為求取佛教經義,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學習佛法,最終成為佛學大師;(2)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著有《大唐西域記》意義,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玄奘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1)唐代國家安定統一,經濟文化繁榮;(2)對外交通發達,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國際性大都市,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3)唐朝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4)對外貿易機構的設立。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對外貿易的官署 隋唐的科學技術(識記)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于河北趙縣城南的洨河上,由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雕版印刷術概況隋唐時,我國已發明雕版印刷術。唐晚期,雕版印刷術已比較興旺,成都、洛陽成為著名印刷中心。晚唐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影響雕版印刷術傳至朝鮮、日本等地,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金剛經》局部 隋唐的文學藝術(識記)詩歌李白他的詩主要歌頌國家的強盛、河山的壯美,豪邁奔放,想象豐富,手法夸張,人們稱他為“詩仙”。代表作《早發白帝城》《蜀道難》杜甫他的詩感情真摯,沉郁雄渾,語言錘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人們稱他為“詩圣”。代表作“三吏”“三別”書法與繪畫,顏真卿,書法字體飽滿,用筆肥厚粗拙,但內含筋力,稱之為“顏體”;代表作《多寶塔》柳公權,法度嚴謹,棱角分明,骨力勁健,后人稱之為“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張旭,創造了“狂草書”,書法變化自如,表現出開闊的胸懷和豐富的想象力。被稱為“草圣”懷素,將張旭的狂草發揚光大,寫得更加流暢揮灑。閻立本,以人物畫著稱吳道子,被稱為“畫圣”;人物畫和山水畫造詣很高;代表作《天王送子圖》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音樂和舞蹈,隋唐時期的舞蹈有雄勁的健舞和柔和婉轉的軟舞。唐朝的《秦王破陣舞》和《霓裳羽衣舞》是其中的代表,《多寶塔》 ,《玄秘塔碑》 ,懷素《自敘帖》(局部) ,李白 ,杜甫 ,《天王送子圖》 ,敦煌壁畫反彈琵琶 ,中考真題及模擬演練 一、選擇題1.(2016連云港中考)史料載: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這里的“上”指( D )A.漢武帝 B.唐太宗C.武則天 D.唐玄宗2.(2016懷化中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一詩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哪種選官制度( D )A.禪讓制 B.世襲制C.推舉制 D.科舉制3.(2015懷化中考)孫中山說過: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其歷史依據是我國古代實行的( D )A.禪讓制 B.分封制C.郡縣制 D.科舉制4.(2015懷化中考)唐代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該詩稱頌的“封建盛世”是( D )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5.(2015東營中考)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下列各項與之無關的是( C )A.貞觀之治 B.文成公主入藏C.設西域都護 D.重用諫臣魏征6.(2016汕尾中考)《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有人說:“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得出這個結論的主要依據是武則天( C )A.改國號為周B.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動社會經濟繼續發展D.減輕人民負擔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7.(2016天津中考)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學天竺,并以親身見聞寫成的一部重要書籍是( C )A.《馬可·波羅游記》 B.《金剛經》C.《大唐西域記》 D.《西游記》8.(2016重慶中考)右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B )A.藝術的繁榮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D.開放的社會局面9.唐朝時發明的筒車,主要優勢體現在( A )A.運用了自然力 B.可調節水的流量C.可用于排澇 D.提高了耕作技術10.“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應來西藏。蓮花大壩不用怕,百匹駿馬迎接您。”這一材料涉及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C )A.唐玄宗時期 B.唐高祖時期C.唐太宗時期 D.武則天統治時期11.“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客觀史實,反映出唐朝的時代特征是( A )A.對外開放 B.經濟繁榮C.政治清明 D.交通發達二、判斷題(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12.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了。( F )13.581年,楊堅建立的隋朝滅掉南方的陳朝,南北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 F )1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T )15.唐朝都城長安,建筑宏偉,商業繁榮,人口達百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 T )16.晚唐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T )17.貞觀年間玄奘西游,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 T )三、綜合題18.(2014懷化中考第38題)由于科舉制度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者緊密聯系起來,因此科舉入仕成為我國1300年間幾乎所有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隋朝時,哪位皇帝開始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從而開創科舉制的先河?答:隋文帝。(2)唐朝時,讀書人要想做高官必須參加當時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試?答:進士科。(3)明朝時,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廢,則天下一日猶不得太平也”,請說明他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答:八股取士讓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所以八股取士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國家網羅有用人才,阻礙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4)20世紀初,清政府制訂新學制,普遍興辦學校,最終在哪一年廢除了科舉制度?答:1905年。第四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一、選擇題1.(2016長沙中考)合理的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的是( C ) A.采邑制 B.分封制C.科舉制 D.行省制2.“北通涿郡(北京)之漁商,南運江都(揚州)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對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歷史作用的評價( C )A.鄭國渠 B.白渠C.大運河 D.都江堰3.下列選項中,能反映唐代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是( D ),A.骨耜 ,B.耦犁,C.翻車 ,D.曲轅犁4.唐朝時有位阿拉伯人來到中國江南農村游歷。他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D )A.小溪旁筒車在轉動,把溪水送進田里B.有的農民扶著曲轅犁在犁田C.有的農民在秧田里扯水稻秧苗D.有的農民坐在“秧馬”上插秧5.某劇組準備拍攝《大唐王朝》的紀錄片,你認為下列哪一場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現( D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討如何處理北方少數民族問題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達長安,受到唐政府熱情接待C.江南地區的農民使用曲轅犁耕作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樓老板酒錢6.(2014莆田中考)如下圖所示,大運河的中心是( B ) 7.觀察下圖“舉子看榜”,這種情景最早應出現在( B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8.小明自主學習了“科舉制的演變”這一專題,他的學習筆記中錯誤的是( D )A.誕生于隋煬帝時期 B.唐朝時期逐漸完善C.明朝實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運動后廢除9.唐太宗是我國古代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下列言論不屬于他的治國智慧的是( C )A.“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B.“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C.“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0.唐太宗曾說:“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誎則圣。”這說明他( B )A.鼓勵手工業發展B.善于納諫C.身為人君,不講道理D.關心百姓生活11.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為相,廓清武后則天以來之積弊,勵精圖治,至民夜戶不閉,道不拾遺。遂達臻全盛。”這里“明皇”所創造的治世是指( C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12.農具的改進及廣泛采用,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圖所示曲轅犁最早出現的朝代是( B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朝時為促進與吐蕃的友好關系,唐太宗把下列哪位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B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C.太平公主 D.平陽公主14.《西游記》中關于“唐僧取經”的故事廣泛流傳,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的史實。當時的天竺指今天( B )A.日本 B.印度一帶C.伊朗 D.阿拉伯地區15.(2016懷化模擬)唐朝的“開放”是全面的開放,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下列能說明唐朝選官制度開放的是( C )A.接待遣唐使B.統治者都善于納諫C.實行科舉制D.長安是座國際大都市16.小麗同學想利用假期,實地去感受一下“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飛天藝術。 她應該去的地方是( D )A.陜西西安B.四川都江堰C.河南洛陽D.甘肅敦煌17.假如你能夠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唐朝,不可能經歷到的事情是( D ),A.到趙州橋散步 ,B.閱讀《金剛經》,C.看顏真卿的書法 ,D.觀看《竇娥冤》二、非選擇題18.(2016岳陽中考)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項社會制度的頂層設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商鞅變法“廢除了舊制度”,“舊制度”是什么社會制度?變法中對“廢除了舊制度”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具體措施是哪一項?答:奴隸制度(或奴隸社會)。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隋唐統治者創立完善的選拔用人制度推動了社會發展,該制度是什么?隋唐社會發展的總特征是什么?答:科舉制度。繁榮與開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oc 第四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