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本單元知識脈絡【階段特征】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選擇。中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蔣介石為維護其獨裁統治,一心想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而努力,但是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于1946年發動了內戰。經過三年多的斗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由防御到進攻,經過三大戰役的大決戰及渡江戰役,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2-1-c-n-j-y,懷化中考考點突破 重慶談判(理解)時間1945年8月~10月10日背景(1)抗戰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在美國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2)由于準備不足,蔣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3)為爭取和平、民主,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飛抵重慶談判雙方代表國民黨:蔣介石共產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結果國共兩黨經過43天的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卻拒絕承認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毛主席與蔣介石在重慶意義,重慶談判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雙十協定》簽訂后,蔣介石再要發動內戰,就將處于政治上的被動地位【易錯易混】國共不同時期的談判:21*cnjy*com(1)抗戰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七七事變后,正式合作抗日。(2)抗戰勝利后:重慶談判,但沒有實現合作。兩次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精神。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背景1946年6月,國民黨調集20多萬兵力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概況①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②陳賡指揮太岳兵團挺進豫西。③陳毅、粟裕指揮華東解放軍主力進軍豫皖蘇地區意義(1)三軍挺進中原,互為犄角,鉗制中原,威脅南京、武漢,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2)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基本情況及示意圖(識記)三大戰役戰役時間領導人參戰部隊結果意義作戰方針遼沈戰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羅榮桓東北解放軍 殲滅敵人47萬多,解放了東北全境,斷絕國民黨進出通道解放了東北全境。人民解放軍人數第一次超過國民黨部隊,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的基本格局關門打狗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華東解放軍、中原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余人。解放軍全殲被圍之敵,殲滅國民黨精良部隊及嫡系部隊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中、中原地區中間突破、分割殲滅平津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華北解放軍、東北解放軍殲滅和改編國民黨傅作義軍隊52萬多人,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華北全境。使華北、東北解放區連成一片先打兩頭后取中間 渡江戰役,時間,1949年4月21日~23日概況,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意義,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 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理解)主觀原因:共產黨方面①黨的正確領導;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③有人民軍隊的英勇斗爭;④建立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⑤人民群眾的支持客觀原因:國民黨方面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軍隊厭戰,士氣低落;③貪官橫行,政治腐敗;④美援斷絕,蔣桂分裂遼沈、淮海、平津戰役示意圖【易錯易混】(1)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著統治中國大陸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并不是人民解放戰爭的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也還沒有結束。21教育網(2)三大戰役與渡江戰役意義的區別: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是“三大戰役”;最終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是“渡江戰役”。21cnjy.com(3)三個標志:解放戰爭(全面內戰)開始的標志是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標志是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標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考真題及模擬演練 一、選擇題1.(2016海南中考)在臺灣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參觀者可看到依據20世紀40年代某一歷史場景制作的毛澤東與蔣介石“歡笑言和版”公仔。這一歷史場景是( D )21·cn·jy·comA.北伐戰爭 B.遵義會議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2.(2015懷化中考)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百萬雄師過大江C.挺進大西南 D.會師大西北3.(2015聊城中考)《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要求:“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體現這一戰略方針的軍事行動是( B )www.21-cn-jy.com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4.(2016南寧中考)“最后一碗米飯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制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這首流行于解放戰爭期間的民謠最能夠說明( C )2·1·c·n·j·yA.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 B.解放戰爭的進程C.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D.解放戰爭的影響5.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C )粉碎敵人進攻(轉戰陜北)轉入戰略進攻(挺進中原)進行主力決戰(三大戰役)推翻反動統治(渡江戰役)A.中國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B.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程二、判斷題(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6.淮海戰役進行的同時,人民解放軍又發起了遼沈戰役。( F )7.1949年初,在平津戰役中,北平國民黨軍隊的司令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T )8.1946年6月,蔣介石派兵進攻陜甘寧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F )9.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主力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T )【來源:21·世紀·教育·網】10.抗戰勝利后,國民黨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雙方最終達成了和平建國的“雙十二協定”。( F )三、綜合回答題11.(2014懷化中考第39題)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之間的分分合合,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1·世紀*教育網(1)黃埔軍校的創建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結晶,哪位中共領導人在該校擔任過政治部主任這一重要職務?答:周恩來。 (2)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共發動的哪次武裝起義,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答:南昌起義。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答:西安事變。 (4)抗戰勝利后,為爭取和平避免內戰,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臨重慶參加國共兩黨談判,最后簽署了哪一重要文件?www-2-1-cnjy-com答:《雙十協定》。 (5)從國共兩黨分合的史實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答:①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或兩黨合則國興,兩黨分則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國共兩黨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兩次合作,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③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實現第三次合作,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意思相近即可)第十一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一、選擇題1.(2016懷化模擬)與毛澤東“彌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蔣介石的‘鴻門宴’”等信息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C )【版權所有:21教育】 A.北伐戰爭 B.西安事變C.重慶談判 D.挺進大別山2.(2015淮安中考)如圖是華君武先生在抗日戰爭后作的一幅漫畫,名為《磨好刀再殺》。這幅畫揭穿了( A ) A.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B.法西斯集團吞并中國的企圖C.蔣介石對日本的姑息縱容D.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的危險3.標志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重要事件是( B )A.遼沈戰役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不同的名稱,它反映了不同時期特定的時代特征,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下列軍隊名稱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D )21教育網,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5.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由此可知他感嘆的戰役是( A )www-2-1-cnjy-com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6.三大戰役是“一場中國戰爭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大決戰,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政權賴以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為解放全國奠定了基礎”。其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戰役是( B )2-1-c-n-j-y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C.渡江戰役 D.淮海戰役7.三大戰役中,由于中國共產黨的爭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 )A.北平 B.南京 C.沈陽 D.天津8.如圖是1949年1月10日頒發的紀念章。作為史料,可以用來佐證( D ) A.新四軍的敵后抗戰B.百團大戰的輝煌戰果C.渡江戰役解放南京D.三大戰役的重大進展9.170年前,它經歷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75年前,它目睹了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63年前,它見證了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臺……在它的身上,承載著太多的歷史記憶。“它”是( C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廣州10.閱讀淮海戰役人民支援前線統計表,據此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是( C ) 民工擔架大小車籌糧543萬人30萬副88萬輛9億多斤A.解放軍的英勇作戰 B.共產黨的正確領導C.人民的積極支持 D.解放軍武器先進11.認知和探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圖反映的軍事行動( D ) A.標志著戰略反攻的全面展開B.為戰略決戰的勝利奠定基礎C.推動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實現D.推翻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2.(2016岳陽中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奮戰,威震敵膽,下列軍事行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 )21·cn·jy·com①渡江戰役 ②南昌起義 ③平津戰役 ④劉鄧千里挺進大別山 ⑤百團大戰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www.21-cn-jy.com材料二 1945年8月,蔣介石給毛澤東的第三封電報:……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毛澤東給蔣介石的第三封復電:……鄙人亟愿與先生會面,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2·1·c·n·j·y(1)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最終得到和平解決,這在當時有何積極意義?答: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發動內戰是蔣介石的既定方針,為什么他還要接連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呢?答:國內廣大人民要求和平,對國民政府有政治壓力;蔣介石希望通過談判為掩護,取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3)毛澤東明知談判是假為什么還要冒生命危險參加重慶談判呢?這次談判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有什么重大意義?21·世紀*教育網答:為了爭取和平,揭穿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談判雖然沒有阻止內戰的爆發,但是使人民充分認清了蔣介石的陰謀,中共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成為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21*cnjy*com (4)內戰的最終結果如何?遺留下的什么問題至今還未解決?答: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勝利;臺灣與大陸的分離,祖國未完成統一。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這一戰略部署,毛澤東作了生動的比喻:蔣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搞“重點進攻”,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材料二 在戰爭開始的八個月里,解放區軍民積極作戰,殲滅敵人70多萬,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不久又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來源:21·世紀·教育·網】材料三 毛澤東說:“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材料四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毛澤東還就中國的全面內戰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歷史最后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21cnjy.com(1)結合材料中“這一戰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尖刀”指的是什么?此“尖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答:戰略部署指解放軍挺進中原。尖刀指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威脅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毛澤東為什么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我們能夠打敗蔣介石”?【來源:21cnj*y.co*m】答: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擁有民心,必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必定會用小米加步槍打敗擁有飛機加坦克的蔣介石。所以毛澤東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能夠打敗蔣介石是因為:①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②人民群眾積極支援解放戰爭;③人民解放軍運用正確的作戰戰術。【出處:21教育名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一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doc 第十一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