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本單元知識脈絡【階段特征】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了中國社會在20世紀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出現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急躁冒進的錯誤。,懷化中考考點突破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識記)時間1953年~1957年目的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基本任務(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2)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同時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作用;(3)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意義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易錯易混】(1)“一五”計劃是優先發展重工業而不是片面發展重工業。(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的基本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建立起來。 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識記)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間1954年9月地點北京會議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容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即國家的性質是人民民主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致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特點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時代意義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加強人民民主專政;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易錯易混】1949年召開的第一屆政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人大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1·cn·jy·com 三大改造(識記)時間1953年~1956年底內容黨和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社會變革形式和政策農業農業合作社手工業手工業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通過贖買等多種形式進行,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勢頭 成果,到1956年,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www.21-cn-jy.com意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的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易錯易混】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起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起來。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識記)大躍進時間開始于1958年背景1958年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反映了廣大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表現(1)工業:片面追求工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在“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2)農業:農業生產競放“衛星”,虛報浮夸影響(1)導致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2)“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3)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人民公社化,目的,為了加速社會主義建設而建立的農村基層組織特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結果,人民公社的平均主義和“共產風”嚴重脫離了農村生產力水平,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先進人物(識記)【來源:21cnj*y.co*m】先進人物模范事跡稱號精神圖片王進喜1960年參加石油會戰,建成大慶油田,為發展石油工業做出了貢獻鐵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艱苦奮斗,為國奉獻的精神雷鋒人民的勤務員、模范班長解放軍好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河南蘭考縣縣委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改變蘭考面貌,鞠躬盡瘁黨的好干部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鄧稼先我國杰出的科學家。鄧稼先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重大貢獻兩彈元勛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理解)時間1966~1976年原因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全面發動的標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發出《五一六通知》,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決定開展“文化大革命”機構中央文革小組老一輩革命家和人民的抗爭二月戰爭(“二月逆流”),周恩來和鄧小平的整頓,四五運動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粉碎(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乘飛機倉皇出逃,機毀人亡(九一三事件);(2)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結束性質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內亂危害(1)林彪、江青一伙瘋狂迫害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冤假錯案;(2)“文化大革命”期間,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同虛設,10年沒有召開一次全國人大會議;(3)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生產大幅度下降,國民經濟趨于崩潰;(4)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嚴重摧殘,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教訓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要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和專斷 ,中考真題及模擬演練一、選擇題1.(2016懷化模擬)新中國成立時,“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一落后局面的改變開始于( A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一五”計劃時期 B.“大躍進”運動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2.(2015涼山中考)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是( D )A.和平解放西藏 B.完成土地改革C.完成三大改造 D.發展重工業3.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藥老店同仁堂的經理樂壇生帶頭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接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府對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C )21教育網A.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C.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D.轉變為國營企業4.“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也能彰顯時代精神。195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義是( A )2·1·c·n·j·y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人民過上好日子B.大躍進運動使人民豐衣足食C.人民公社化運動改善了人民生活D.改革開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5.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歷史的證明,概括來說黨帶領中國人民做了兩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這兩件大事開始的標志分別是( A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開國大典和三大改造B.“一國兩制”構想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D.改革開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6.(2015鹽城中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D )21·世紀*教育網A.頒布《中華民國約法》B.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7.(2015重慶中考)1956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 C )A.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B.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C.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8.(2013懷化中考)某地歌謠寫道:“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這首歌謠最有可能流傳于( B )21cnjy.comA.土地改革時期 B.“大躍進”時期C.“文革”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9.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圖案,不同時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時代的痕跡。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如圖所示火花屬于下列哪一時期的歷史遺存( D )www-2-1-cnjy-comA.抗日戰爭時期 B.解放戰爭時期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10.(2014懷化中考)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他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河南蘭考縣,并發表重要講話。下列模范人物中,曾經在蘭考帶病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并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是( B )21*cnjy*comA.雷鋒 B.焦裕祿 C.王進喜 D.孔繁森二、判斷題(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11.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重工業項目集中建設在東南沿海地區。( F )12.拍賣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發行的創舉。( F )13.“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詩反映出20世紀50年代我國“右”的錯誤泛濫。( F )1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鄧小平被錯誤地開除出黨籍。( F )三、材料分析題15.(2015呼和浩特中考)《人民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著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的軌跡。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1-c-n-j-y材料一 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證,因為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3年1月1日社論材料二 用最快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出處:21教育名師】——1958年6月21日社論材料三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由人的膽決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論材料四 我們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化國家是閉關自守搞起來的。美國經濟技術的強大,日本能夠后來居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廣泛采用世界各國的技術專長,把世界上主要的先進技術集中起來。【版權所有:21教育】——1979年1月1日社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編制的建設規劃叫什么?全國人民“積極奮斗”取得了哪些成果?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答:最高利益:實現工業化建設。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面貌,建立了工業體系。 (2)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我們十分興奮的心情”因何產生的?指出“戰略轉變”前后,黨的工作重心分別是什么。21*cnjy*com答:因何而起: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了;轉變前工作重心:政治斗爭;轉變后工作重心:現代化建設。 (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如何才能實現國家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答: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府制定科學規劃,應遵循客觀規律;關注“三農”等。(言之有理即可)第十四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選擇題1.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的是( A ) A.“一五”計劃的完成B.“一五”計劃開始實施C.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我國第一輛汽車D.東北工業基地的形成2.為改變下表中我國工業落后狀況,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力量發展( C ) 項目中國(1950年產量)印度(1950年產量)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638.3千克發電量(人均)2.76千瓦時10.9千瓦時2 949千瓦時A.農業 B.輕工業C.重工業 D.商業3.12月4日是全國普法宣傳日,2013年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筑偉大中國夢”。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頒布于( C )21cnjy.comA.1949年 B.1953年C.1954年 D.1956年4.紀錄片《旗幟》從“開天辟地”“浴血奮斗”“建國創業”“艱辛探索”“歷史轉折”“滾滾春潮”“揚帆滄海”“世紀跨越”“發展新篇”和“闊步前行”10個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請你判斷,“艱辛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是( B )21·cn·jy·com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5.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間是( B )2·1·c·n·j·yA.1952年 B.1953年C.1956年 D.1954年6.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C )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7.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最能體現這次巨變特點的是( A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社會主義公有制主導地位的確立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C.外交政策發生巨大的轉折D.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公布8.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的標志是( D ) A.新中國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西藏和平解放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9.1956年,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某資本家擔任了某廠的副廠長,一時間,工人議論紛紛。以下四種意見中,正確的是( D )21·世紀*教育網A.他是資本家,不可以擔任我們的副廠長B.資本家是要剝削的,我們一起把他拉下馬C.工人階級當家做主,他的話我們不聽D.他懂業務,說得對的,我們是要聽的10.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上海某資本家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私營工商業者積極申請公私合營,其主要原因是( C )A.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B.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順利進行C.采取團結和贖買的政策D.實行專政措施11.“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腳踏黃河水倒流,搬來泰山做枕頭;決心苦戰十五年,趕上英國不發愁”“只要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出多少糧食來”。這些“豪言壯語”反映了( C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土地改革的成果B.農業合作化初見成效C.“大躍進”的浮夸風D.土地承包調動了農民積極性12.某地一大宅院門的灰墻上一幅墨字對聯依稀可辨:“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是“多快好省”。這副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A )www.21-cn-jy.comA.20世紀50年代末 B.20世紀60年代末C.20世紀70年代初 D.20世紀70年代末13.下列圖片最有可能出現在( A ),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大麥穗,大玉米,運到北京去見毛主席”A.“大躍進”運動時期 B.文化大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4.(2016岳陽中考)我國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現了一些嚴重失誤,其中,嚴重的失誤有( C )www-2-1-cnjy-com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躍進”運動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 ⑤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④⑤15.(2015陜西中考)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B點到C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C )2-1-c-n-j-y A.經濟建設沒有計劃性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D.“文革”擴展到經濟領域16.“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大肆迫害干部、群眾,在全國制造混亂,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導致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的事件是( A )A.九一三事件 B.整風運動C.“二月逆流” D.“四五”運動二、非選擇題17.(2016唐山中考)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 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21*cnjy*com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 項目1957年1960年下降(%)糧食(億公斤)1 950.51 43626.4棉花(萬擔)3 2802 12435.2油料(萬擔)7 5423 40554.9生豬存欄數(萬頭)14 5908 22743.6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解析下列問題:(1)根據材料一,為了改變毛澤東所說的狀況,黨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實施了什么規劃?其基本任務是什么?答: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2)導致材料二中農業生產情況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從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訓?答:“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教訓:①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②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③必須實事求是,不能盲目冒進;④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國情。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四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doc 第十四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