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六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本單元知識脈絡【階段特征】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得到快速發展;“一國兩制”的構想,成功解決了港澳問題。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外交方針,說明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體現了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懷化中考考點突破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識記)1.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的形式: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等。21cnjy.com2.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的意義:它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來源:21cnj*y.co*m】3.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的發展。【易錯易混】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現階段我國形成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一國兩制”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識記)一國兩制提出者鄧小平目的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保持臺灣、香港、澳門的持續發展含義“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的國家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評價一國兩制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有創新意義的舉措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時間1997年7月1日零點1999年12月20日零點交接儀式圖 一國兩制,意義,(1)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2)港澳回歸洗雪了港澳分別被英、葡長期侵占的恥辱歷史,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步驟,使港澳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21*cnjy*com(3)對早日解決臺灣問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易錯易混】(1)“一國兩制”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首先應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2)港澳問題,涉及近代與西方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其解決需要外交途徑;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 祖國大陸與臺灣文化交往(理解)臺灣問題的歷史由來(1)解放戰爭后,國民政府殘余勢力敗逃臺灣(2)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對臺政策毛澤東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解放臺灣;1956年提出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鄧小平改革開放后,在“一國兩制”構想基礎上,形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緩和海峽兩岸關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一個中國”原則江澤民1995年,提出八項主張,成為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胡錦濤2005年3月4日,提出四點強硬的反“獨”主張;2005年3月14日,十屆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兩岸關系的發展,(1)1992年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1993年,海基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協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2·1·c·n·j·y(3)兩岸人員的往來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密切,海峽兩岸經濟上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4)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干涉【易錯易混】(1)三國:吳國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臺灣地區的聯系;【出處:21教育名師】(2)元: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的管轄,并收入版圖;(3)清前期: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入臺,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聯系,鞏固東南海防。【版權所有:21教育】(4)清后期: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5)對臺灣問題的認識: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不允許任何國家干涉。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防建設(識記)目的鞏固國家政權,保衛祖國領土和主權不受侵犯,保護人民的和平生活海軍1949年4月23日,我國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部隊成立于江蘇泰州。1950年4月,軍委以第12兵團機關為基礎,在北京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構,由蕭勁光任海軍司令員空軍1949年11月,中央軍委從陸軍抽調官兵組成空軍部隊,劉亞樓任空軍司令員導彈部隊1966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創建。10月,我國首次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識記)倡導1953年,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中、緬、印共同倡導,1954年,正式提出基本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后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后改為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意義(1)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2)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易錯易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萬隆會議及中國對會議的貢獻(識記)概況1955年4月,亞非29個獨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方針周恩來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及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和分歧,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意義(1)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精神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的友誼的精神【易錯易混】20世紀50年代我國外交事業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兩個典型例子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和萬隆會議上“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21·cn·jy·com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識記)概況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意義標志著美國把中國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的政策徹底失敗,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喬的笑成功原因中國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提升;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亞非國家在聯合國的作用大大加強【易錯易混】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恢復而不是加入聯合國。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www-2-1-cnjy-com 1979年中美建交(識記)中美建交走向正常化第一步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確定了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的計劃第二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同毛澤東會見,與周恩來會談。雙方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第三步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影響,中美兩國近三十年的對抗結束了,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認識,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國與國之間要平等相處,合作有助共贏啟示,只有國家的綜合實力得到提高,國際地位才會加強;才能被其他國家尊重,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易錯易混】(1)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是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2)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但是一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友好外交關系。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21·世紀*教育網,中考真題及模擬演練 一、選擇題1.(2014懷化中考)懷化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城市,現有通道侗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等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當年建立這些少數民族自治縣依據的是以下哪一基本國策( C )www.21-cn-jy.com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2015隨州中考)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C )A.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B.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明確規定C.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D.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3.(2015懷化中考)如圖所示歷史場景之所以成功實現,主要得益于( C )A.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B.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成立C.“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D.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成立4.2012年9月23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平臺16號在大連舉行交接儀式,這標志著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平臺正式服役,中國人的航母夢終于實現,海軍力量大大加強。人民解放軍海軍創建于( B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1927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66年5.(2015珠海中考)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運用這種思想提出哪一外交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C )2-1-c-n-j-yA.互不侵犯 B.和平共處C.求同存異 D.平等互惠6.(2013懷化中考)196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正式創建,這是中國軍隊堅持科技強軍戰略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支部隊又稱( C )21*cnjy*comA.炮兵部隊 B.坦克部隊C.第二炮兵部隊 D.火箭部隊7.下列內容中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是( D )A.平等互惠 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內政 D.共同繁榮8.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性事件是( B )A.26屆聯大的召開B.《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亞太經合組織建立9.(2016懷化中考)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在自主學習時從網絡上收集了以下幾幅圖片,符合這組圖片的主題應當是( C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演講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喬冠華開懷大笑 A.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B.國防現代化的起步C.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D.祖國統一大業完成二、判斷題(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10.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F )11.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F )12.1966年,我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 T )13.1979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F )三、材料分析題14.(2014懷化中考第36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采取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等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21教育網——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1978年《中美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公報》(1)材料一中的人物為什么會開懷大笑?答: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請你推算2014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多少周年。答:35周年。 (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答: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第十六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一、選擇題1.(2014鹽城中考)當今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之所以能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B ) A.民主改革 B.民族區域自治C.一國兩制 D.西部大開發2.2014年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卻依然研制出原子彈,其主要原因是( A )21·cn·jy·comA.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B.為新的世界大戰作準備C.向國外反華勢力炫耀我國的軍事實力D.使美國對臺政策破產3.(2016懷化模擬)相對于我國大陸地區來講,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特別”是指( D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轄B.與葡萄牙仍有緊密的政治聯系C.澳門成為經濟特區,原有經濟地位不變D.澳門享有高度自治權,原有社會制度不變4.鄧小平在1984年提出:“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必須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上述觀點表明( D )21cnjy.comA.“一國兩制”只適用于臺灣B.反對美國插手干涉中國內政C.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D.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5.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B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武力解決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民族區域自治 D.“人聯公投”6.近年來海峽兩岸加強了聯系,下列三幅圖反映的是海峽兩岸的什么現象( B ),圖1 ,圖2 ,圖3圖1: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圖2: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尋根之旅”“搭橋之旅”圖3:新黨主席郁慕明的“民族之旅”A.兩岸的經濟交流剛剛開始B.兩岸的政治交流逐漸加強C.兩岸黨派已經統一D.臺灣領導人的秘密活動開始7.(2016德州中考)1969年尼克松訪問法國時,戴高樂總統對他說:“你現在承認中國要比你將來由于中國強大起來而被迫承認它更好一些。”尼克松為此采取的重要舉動是( B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幫助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1972年正式訪問中國C.1979年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在國際問題上與中國采取一致行動8.(2016徐州中考)1972年,經國務院批準,廣州春交會向38戶美商發出邀請,應邀到會42人,這是中美貿易中斷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國參會。與這一事件有直接關系的是( B )21·世紀*教育網A.中日關系改善B.《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C.中美正式建交D.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9.新中國的外交充滿艱辛,也閃耀著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實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D )①尼克松訪華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⑤中美正式建交A.③②④⑤① B.①③⑤②④C.①③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10.溫家寶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訪問時發表了題為《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的重要講話,強調不同文明要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這傳承了我國的哪一外交方針( B )www.21-cn-jy.comA.互不干涉內政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C.互不侵犯原則 D.不結盟原則11.周恩來總理是人民的驕傲,作為新中國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的重要意義是( C )www-2-1-cnjy-comA.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B.促成了“雙十協定”的簽訂C.為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奠定基礎D.為日內瓦會議的圓滿成功奠定基礎12.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作為封面標題,表明新中國將會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B )2-1-c-n-j-yA.中國參加萬隆會議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3.有人說,1971年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的勝利,更是亞非拉國家的勝利。中國贏得廣大亞非拉國家的信任的關鍵在于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時以“求同存異”的真誠態度面對分歧。“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哪一重要場合提出的( B )21*cnjy*comA.1949年開國大典B.1955年亞非萬隆會議C.1954年日內瓦會議D.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二、非選擇題14.(2015懷化中考第37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材料二 國際輿論認為:“沒有中國代表團的努力,會議成功不了”“會議成功的一個巨大因素,是中國代表團異乎尋常的合作態度。”2·1·c·n·j·y——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三 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哪位領導人提出的?答:領導人:周恩來。 (2)指出材料二中的“會議”名稱。說說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哪一方針促進了這次會議的圓滿成功。答:會議:萬隆會議(或亞非會議);方針:“求同存異”。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這一歷史事件能夠出現的最主要原因。答:主要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或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可。(言之有理即可) 15.(2016懷化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議和大臣與英方代表在南京下關靜海寺談判時,英方代表態度兇惡蠻橫,動輒揚言開炮攻城,威脅恫嚇。清政府代表昏庸無能,一聽到英軍要開炮,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材料二 在巴黎和會上,顧維鈞就山東問題做了一次暢快淋漓的精彩發言。從歷史、經濟、文化各方面雄辯地說明了山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闡述了中國對山東的主權,批駁了日本的無理要求,指出“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發言在代表們的掌聲中結束。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會議上,很多國家對中國不十分了解,對中國抱有敵意。針對這種情況,周恩來臨時修改了早已準備好的發言稿。他誠懇地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亞非國家不應陷入關于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爭論,而應團結起來,積極維護和促進民族獨立和世界和平。周恩來的發言,深深打動了與會代表的心弦,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熱烈贊揚和擁護。材料四 ,聯合國維和部,隊中的中國官兵 1990年到2004年,中國已先后向聯合國10個維和任務區選出了1100多名軍人參與維和行動,其中包括650名軍事觀察員,軍事聯絡官,軍事顧問和參謀軍官(1)材料一中的談判與哪次侵華戰爭有關?最終簽訂了什么條約?(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這一要求遭到拒絕后,中國國內爆發了什么運動?(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國際會議?根據材料指出中國在這次會議上發揮的積極作用。(4)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指出中國國際地位發生的變化。答:(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2)收回山東主權;五四運動。(3)萬隆會議(亞非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得到與會代表廣泛認同,增進了與會各國的團結,促成了會議的圓滿成功。(4)從屈辱外交到擁有獨立外交,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六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doc 第十六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