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7年高考政治二輪專題復習學案 專題十二唯物史觀與價值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7年高考政治二輪專題復習學案 專題十二唯物史觀與價值觀

資源簡介

[學生用書P90])
1.社會歷史觀
2.人生價值觀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3.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5.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6.人生價值及其實現
 社會歷史觀[學生用書P90]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1.(2016·高考浙江卷,T30)2016年年初,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查處了一批傳播淫穢色情、謠言、暴恐、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的網站。這一凈網行動的哲學依據有(  )
①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
③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人的各種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通讀材料和題肢后,確定④的說法錯誤,因為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必選;材料并沒有涉及生產方式,且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所以①不選;網站傳播的違法信息是一種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②符合題意。正確答案是C。
[名師點睛] 本題涉及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相關問題。解題時一定要明確,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
上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否正確有客觀的標準,要看它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材料中的凈網行動就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種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2.(2016·高考全國卷乙,T22)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強調,推動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和發展,最大限度增加勞動關系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因為(  )
①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
②勞動關系矛盾是制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矛盾
③勞動關系矛盾的解決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④正確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①錯誤,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故②正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因此勞動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一部分只能影響而不能“決定”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③錯誤;社會的發展是通過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實現的,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④正確。故選C。
 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3.(2016·高考江蘇卷,T32)0.015
~0.04毫米,這是90后銑工張志坤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控銑項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張志坤這樣的人還是鳳毛麟角。今天,我們呼喚工匠精神,呼喚的不僅是一個個技藝超群的職業英雄,更是一群群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這是因為(  )
A.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
B.勞動群眾是我國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
C.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方法
D.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D [解析]
仔細研讀“我們呼喚工匠精神,呼喚的不僅是一個個技藝超群的職業英雄,更是一群群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為什么要呼喚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愛崗敬業、創新創業”,因為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故D正確;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不符合題意。
[名師點睛]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主體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中要注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指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起決定作用。在質上,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眾是大多數,其主體部分是廣大勞動群眾。
高考對本考點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試題多以國家重大舉措、體制改革、價值取向為背景材料,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反映當年的時政熱點,側重考查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eq
\a\vs4\al()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總趨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并不總是與社會存在同步,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特別提醒]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在人類社會領域的體現,屬于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范疇。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規律
(1)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3)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與發展動力
①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②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核心發散] 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之間的關系
3.社會歷史的主體
人民群眾的含義
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體部分是勞動群眾
人民群眾的地位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①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②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
解題思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價值觀
答題要素:(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導,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1.(2014·高考四川卷,T10④)社會心理源自人們的生活反思。(×)
社會心理源自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
2.(2014·高考重慶卷,T12③)不同的“心態”決定著商業活動中的思維方式和成敗。(×)
“心態”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只能影響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
3.(2014·高考廣東卷,T33C)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不起作用。(×)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4.(2015·高考全國卷Ⅰ,T16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國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由不適應走向適應的標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了使我國的上層建筑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但不能說過去的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以后的上層建筑就一定能適應經濟基礎。
5.(2016·高考江蘇卷,T31D)改革的目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eq
\a\vs4\al()
結合遠離網絡詐騙、提高防范意識的社會實際,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結合“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考查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我國改革性質的認識;結合習近平“七一”講話精神,考查人民群眾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標準。
 提高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
1.2016年8月19日,即將踏入大學的山東女孩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導致心臟驟停,含恨離世。悲劇的發生再一次警示人們要提高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呼喚“網絡侵權責任”細化立法。這表明(  )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③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④社會意識的變化獨立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
悲劇的發生是社會存在,警示人們要提高防范意識,呼喚“網絡侵權責任”細化立法,強調的是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④說法明顯錯誤。
 我國商事制度改革再提速
2.2016年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自10月1日起將在全國全面推行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五證合一”登記制度。這一制度改革體現了(  )
①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②生產關系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④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B [解析]
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屬于上層建筑改革,體現了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生產關系,②排除;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④錯誤。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3.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這表明(  )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人民群眾的意愿決定歷史發展的規律
④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黨的最高價值標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我們黨的最高價值標準,①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③說法錯誤,主觀意愿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規律。
 人生價值觀[學生用書P92]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2016·高考全國卷乙,T39(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郅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
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
[解析]
首先明確所運用的知識是“價值觀”,而材料中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則體現了錯誤價值觀對人們認識、評價事物的導向作用。所以要批駁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必須說明什么樣的價值觀才能引導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英雄(這是邏輯起點)。然后結合材料說明否認英雄言論的手段(歪曲歷史、遮蔽真相)和危害(導致人們思想的混亂)。最后說明對待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答案]
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受錯誤價值觀驅動,否認英雄的言論歪曲了歷史,遮蔽了真相,導致人們思想的混亂。只有尊重歷史,堅持真理,樹立和弘揚正確價值觀,才能抵制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消除其影響。
[名師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將關鍵詞和原理一一對應。“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錯誤的價值觀;“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正確的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這啟示我們對于知識限定具體的試題,應先從知識上切入,然后對材料進行分層、提煉,最后對接教材知識。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2.(2016·高考海南卷,T18)油畫作品《父親》曾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在一個陰雨綿綿、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淘糞。這個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  )
①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
②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
③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
④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出具有價值的作品,這說明深入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①正確;價值觀不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是否正確的尺度,②不選;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③顛倒了二者關系,錯誤。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B。
 人生價值的實現
3.(2016·高考天津卷,T9)2016年新學期開始,浙江多所大學的學生社團共同發起了“螞蟻助學計劃”,發動大學生每月捐出2元錢,50個大學生組成一個“蟻窩”,資助一個螞蟻寶寶(貧困地區小學生)。三月份,他們已經用875位大學生的捐款,資助了安徽省17名“螞蟻寶寶”。這些大學生的行為啟示我們
(  )
A.價值觀對人的成長有促進作用
B.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C.滿足他人需要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D.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D [解析]
A說法錯誤,因為價值觀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錯誤的價值觀對人的成長具有阻礙作用;B強調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材料無關。C說法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故答案選D。
高考對本考點的考查多以社會生活熱點、先進典型事例為背景材料,采用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側重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人生價值的實現等知識,突出體現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eq
\a\vs4\al()
人的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人生價值的實現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3)不同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消極的導向作用。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
客觀標準
具體要求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核心發散] 價值觀、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及社會實踐的關系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
特點
內容
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階級性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不同。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主體差異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特別提醒] 不能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就認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沒有客觀標準。判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否正確,要看其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人生價值及其實現
原理
內容闡釋
人生價值
①原理: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自我價值),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②方法論:要求我們把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①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②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③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關于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命題
解題思路: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人的真正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答題要素:(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導,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3)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4)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1.(2016·高考北京卷,T28A)人生價值的大小通常來自于個人體驗。(×)
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客觀的評價標準,它的大小不能由主觀體驗來決定。
2.(2016·高考上海卷,T27D)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對于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社會價值指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自我價值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
3.(2015·高考全國卷Ⅰ,T22②)價值判斷因具有主體性而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價值判斷雖具有主體差異性,但并不意味著價值判斷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4.(2015·高考山東卷,T35B)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
5.(2014·高考全國卷Ⅰ,T23③)價值觀作為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決定事物的性質和價值。(×)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價值觀并不能決定事物的性質和價值。
eq
\a\vs4\al()
依據當前形勢和社會生活現象,本組題結合理想信念教育,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聯系農民工返鄉創業現象,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以感動中國人物的先進事跡為載體,考查人生價值的實現。
 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
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喪失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會像一盤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的哲學依據是(  )
A.價值觀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B.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C.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D.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D [解析]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因此要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應選D項。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A項錯誤;B項是價值觀的含義,不符合題意;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但不能決定人生道路的選擇,C項錯誤。
 農民工踏上返鄉創業的歸程
2.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中,許多在城市打拼多年的農民工,背起舊時行囊,踏上返鄉創業的歸程,形成了“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的“雁歸經濟”效應,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也為家鄉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從哲學角度看,這表明(  )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要基于價值選擇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③個人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
④人生價值是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中,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①當選;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也為家鄉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說明人生價值是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的,④當選;價值選擇以價值判斷為基礎,②錯誤;個人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③錯誤。
 感動中國的磨刀老人——吳錦泉
3.“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感動中國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多年來一直把自己磨刀掙的辛苦錢捐助給災區和一些困難群眾。老人的善舉啟示我們(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③價值觀對改造世界具有決定性作用
④人們的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總是統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老人把自己磨刀賺的錢捐助災區和困難群眾,說明老人的人生價值是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實現的,①正確;老人的善舉幫助了災區和困難群眾,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說明人生價值是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的,②正確;③說法錯誤,價值觀對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而不是決定性作用;④說法過于絕對,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不一定總是統一的。
[學生用書P95])
建設健康中國 增進人民福祉
eq
\a\vs4\al()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國家長遠發展為基點,以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吹響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號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健康中國升級為國家戰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健康中國”戰略再次得到強調;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這對于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健康中國”的提出和實施與政治、經濟、文化和哲學有著許多結合點,備考復習應密切關注。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標志著繼“美麗中國”之后,“健康中國”又成為一項國家戰略。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會議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資源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健康法治建設,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說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依據。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黨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4)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要在正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黨和國家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作出的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體現了黨和政府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政府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應如何履行好職責。
(1)認真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加大政府投入,發展健康產業;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健康文化宣傳,普及健康生活,營造健康環境。
(2)認真履行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堅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3)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4)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加強健康法治建設,制定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共建共享,動員全社會參與。
(5)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活動,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提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健康服務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健康服務企業怎樣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1)抓住健康服務業快速增長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扶持政策,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加快自身發展。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優勢。
(3)誠信經營,開展正當競爭,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和信譽。
(4)加強企業間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
(5)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2016年“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在各地展開,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開展這一活動的必要性。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開展“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開展“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健康認識,轉變思維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3)文化能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開展“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有助于引導群眾樹立健康觀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重視健康的文化氛圍。
(4)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開展“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有助于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公民的健康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堅持這一要求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
C.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D.我國政府承擔著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
 A [解析]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故選A項。B項是表現,不是原因;C、D兩項不是根本原因。
2.“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其哲學依據是(  )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③主要矛盾決定著事物的發展進程,要善于抓住重點
④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堅持預防為主,體現了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和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①說法錯誤,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②與題意不符,排除。
3.健康是幸福之基,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2016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同比增長9.6%,以緩解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這表明(  )
①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的物質保障
②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
③我國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
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體現了財政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①正確;材料中的大病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是商業保險,②不符合題意;政府通過財政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屬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③不符合題意;大病保險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目標,④正確。
[學生用書P143(單獨成冊)])
一、選擇題
1.幸福感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心理體驗,它以一定的物質財富為基礎,但現實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與物質財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這說明(  )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無關
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④社會意識的變化獨立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
“幸福感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心理體驗,它以一定的物質財富為基礎”,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當選;“在現實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與物質財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體現了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當選;②④說法錯誤,排除。
2.“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這是因為先進的社會意識(  )
①先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
②可以正確預見和引領社會發展方向
③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具有同步性
④對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正確預見和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對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②④正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并不具有同步性,有時先于或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①③說法錯誤。
3.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學校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上好《開學第一課》,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這樣做的哲學依據是(  )
①社會意識能夠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獲得正確認識是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
④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解析]
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上好《開學第一課》,教育引導學生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有利于發揮正確意識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②④正確。①錯誤,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③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4.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將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大活力。這一改革是(  )
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基本要求
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④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①不符合題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②不符合題意;這一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要求,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
5.2016年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提速。截至4月25日,全國已有29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各地通過居住證制度、積分落戶等措施逐步推進改革。這將促進農民市民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唯物史觀看,上述改革(  )
①通過調整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②有利于完善經濟基礎,調整人們的利益關系
③堅持以人為本的立場,作出正確價值選擇
④就是遵從群眾的意愿,破除舊體制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戶籍制度改革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其目的是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①正確;戶籍制度改革不是完善經濟基礎,②排除;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進農民市民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現了我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③正確;群眾意愿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不能一味地遵從,④說法有誤。
6.打響脫貧攻堅戰,全面放開二孩,統一城鄉教育經費保障,加快電信業“提速降費”……國家高度重視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堅持群眾觀點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
B.生產關系是社會進步的決定因素
C.人民群眾是實踐主體和歷史創造者
D.價值觀對人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C [解析]
國家之所以高度重視民生,是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應選C項;A、B兩項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7.2016年5月,貴州省盤縣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不斷強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努力營造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工作局面。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體現了(  )
①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在價值選擇基礎上作出正確價值判斷
④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體現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①④符合題意;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②說法錯誤;價值選擇以價值判斷為基礎,③說法錯誤。
8.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哲學依據是(  )
①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②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③落后的價值觀不能反映社會發展方向和趨勢
④先進的價值觀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C [解析]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屬于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先進的價值觀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②④符合題意。①是價值觀的含義,不構成哲學依據;落后的價值觀錯誤地反映社會發展方向和趨勢,而不是不能反映,③說法錯誤。
9.漫畫《老人摔倒之后》(作者:劉志永)說明了(  )
A.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B.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
C.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D.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客觀標準
 B [解析]
根據漫畫中老人摔倒之后,兩個人“小心訛詐,別扶”“見義勇為,要扶”的爭論,可以看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具有主體差異性,應選B項。A、C兩項與題意無關;D項說法錯誤。
10.社會最大的悲劇不是惡的橫行,而是善的沉沒。如果大家都對善舉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既無向善之念,更無行善之舉,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惡壓倒善”。這告訴我們(  )
①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
②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為善”的決定因素
③投身實踐,服務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④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如果大家都對善舉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既無向善之念,更無行善之舉,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惡壓倒善’”,說明了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投身實踐,服務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確。②④說法錯誤,排除。
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劉盛蘭,從他73歲開始通過撿破爛資助著一批批困難學生,17年來他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可捐資助學共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這意味著(  )
①人生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
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辨別是非,把握機遇
③人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
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
劉盛蘭通過撿破爛資助貧困學生,默默為他人服務,奉獻社會,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①說法正確;劉盛蘭在奉獻社會的同時得到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③說法正確;②④與材料內容不符。
12.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1969年著手研究青蒿素,46年潛心耕耘,46年默默無聞,她團結協作不為名利,甘于寂寞不慕浮華,勇于獻身不懼危險,最終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的成功說明(  )
①自覺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人們社會地位的高低決定自身價值的大小
④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相關知識,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①中“就能”說法過于絕對;③說法錯誤,人生價值的大小不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新聞工作者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新聞作品的“溫度”來自哪里?
溫度來自對人民的情感。著名記者穆青深入采訪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特等勞模任羊成,寫下不朽名篇,作品主人翁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深深地打動著讀者,成為新聞采訪學的傳世之作。著名記者范長江深入川、陜、甘等地調研采訪,滿懷著對當地人民群眾的強烈感情寫出了《中國的西北角》,成為新聞史上的經典文本。
溫度來自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尊重。新聞觀的核心是價值觀,新聞工作者不能喪失褒揚真善美的能力,不能放棄鞭笞假惡丑的權力,不能在是非對錯面前失語、在公平正義面前失當。
(1)新聞作品的溫度來自對人民的情感,來自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尊重,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2)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有關知識回答,有溫度的作品為何需要有對主流價值的尊重。
[解析]
本題第(1)問知識限定是“文化生活知識”,問題指向“新聞作品的溫度來自對人民的情感,來自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尊重”,可結合材料,從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中的地位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加以說明。第(2)問知識限定是“價值觀的有關知識”,問題指向“有溫度的作品為何需要有對主流價值的尊重”,可結合材料,從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方面分析說明。
[答案]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新聞作品要承載著對人民的情感,才會產生強大的社會感染力和溫度,穆青和范長江的典型作品的溫度都是來自對人民的情感。②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新聞作品的時效強、影響廣,有責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興國立人、溫暖社會,所以說新聞作品的溫度來自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尊重。
(2)①作為社會意識,價值觀對人具有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新聞輿論工作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有溫度的新聞作品應該展現有溫度的價值觀,應該順應社會潮流,尊重社會主流價值。②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才能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此,新聞作品必須給以最高的尊重。
14.曾幾何時,學會一門手藝就是一輩子吃飯的門路。幾千年來,祖先給我們留下無數讓人驚嘆的手藝。而隨著時代發展,許多老手藝已經漸漸消失了,只留在記憶里。
記憶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風景線。一個簡易的小火爐、手搖吹風、舊式葫蘆形的鑄鐵炒鍋中間粗兩頭小,一頭還連著一塊壓力表、自制的長筒麻袋……那個年代,
爆米花很受歡迎,每當師傅來家門口做爆米花,一大群小孩都會前呼后擁地跟著。“嘭”的一聲巨響,隨之飄來的是淡淡的麥香味兒、米香味兒和蠶豆香,于是不由得加緊腳步,也去湊個熱鬧。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傳統的爆米花,已經被高壓鍋炒的新型爆米花所代替,傳統爆米花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在那個清貧而節儉的年代,手藝人就是魔術師,給了孩童和生活無數的歡樂。然而隨著物質的繁榮,在“傳統”和“現代”的競爭中,老手藝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也許它們(老手藝)成了現代文明的棄兒,但卻屢屢敲打我們的內心。
老手藝不僅僅是一種物化的呈現,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情感,甚至宗族間深厚而綿密的傳承。雖然人們自身也在古老與現代的文明撞擊中作著無奈的選擇,但是那些老手藝依然被我們眷戀和守望。
(1)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我們為什么依然眷戀和守望那些老手藝。
(2)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解讀“也許它們(老手藝)成了現代文明的棄兒”。
[解析]
本題以“老手藝”為話題,考查文化與哲學的有關知識。第(1)問知識限定為“文化生活有關知識”,問題指向“我們為什么依然眷戀和守望那些老手藝”,可從文化載體、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繼承與發展創新的關系方面加以分析。第(2)問知識限定是“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問題指向“也許它們(老手藝)成了現代文明的棄兒”,可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方面分析說明。
[答案]
(1)①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老手藝承載著民族情感的傳承。②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和相對穩定性,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眷戀和守望老手藝,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一個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精粹,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④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化,文化創新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而不是摒棄老手藝。
(2)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現代科技的發展使手工藝品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革,老手藝已不適應當前的發展趨勢。②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在現代文明沖撞下,老手藝也許會漸漸退出歷史舞臺。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郑州市| 金川县| 扬州市| 洞口县| 宾川县| 吉林省| 宁夏| 民县| 翼城县| 鄂温| 黑山县| 隆子县| 曲周县| 枞阳县| 濮阳市| 赤水市| 綦江县| 乐山市| 罗江县| 海城市| 永胜县| 阿拉善盟| 饶河县| 综艺| 林州市| 鄂托克旗| 汶上县| 昂仁县| 焦作市| 廉江市| 静海县| 太仓市| 大方县| 额尔古纳市| 景宁| 梁河县| 永泰县| 扶余县| 新乐市|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