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電流和電路【考點梳理】考點一、電荷1.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這些物體所帶的電荷叫做靜電。2.摩擦起電:物體之間的摩擦會使一個物體上的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的那個物體就帶負電了,另一個失去電子的物體就帶等量的正電,這種現象稱為摩擦起電。3.兩種電荷: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5.原子結構 元電荷:21·cn·jy·com(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符號是C。(2)原子結構:物體由分子、原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原子帶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等量,原子不顯電性,呈電中性,物體也呈電中性,但不能說物體沒有電荷。要點詮釋:(1)摩擦起電的實質,由于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于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失去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體得到電子。摩擦起電的過程是電荷的轉移過程,而非創造了電荷。摩擦起電使物體帶上等量異種電荷。【來源:21·世紀·教育·網】(2)導體能夠導電,是因為導體內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絕緣體內部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21·世紀*教育網(3)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為1.6×10-19 庫侖,作為元電荷。考點二、電路1.電路的構成: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2.電路的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2)斷路(開路):斷開的電路;(3)短路: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3.電路的兩種連接方式(1)串聯電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2)并聯電路: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21教育網要點詮釋:(1)電源是提供電能的;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開關是控制電路的;導線是輸送電能的。(2)串聯電路中的電流只有一條路徑,無干路、支路之分;通過一個用電器的電流也一定通過另一個用電器,各用電器互相影響,一個用電器停止工作,另一個用電器也不能工作;只要電路中有一個開關,即可控制所有用電器,而且開關的位置不影響其控制作用。www.21-cn-jy.com(3)并聯電路中有多條路徑,因此有干路、支路之分;各支路用電器之間互不影響,當某一支路開路時,其他支路仍可為通路;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控制各支路用電器。考點三、電流1.概念:表示電流的強弱(大小)的物理量,常用符號I表示。2.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定向移動的電荷可以是正電荷也可以是負電荷。3.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1)有電源;(2)電路是閉合的。2·1·c·n·j·y4.電流的方向:物理學中規定,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在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通過用電器回到負極。5.電流的物理意義及單位換算:電流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單位有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 1mA=1000μA。www-2-1-cnjy-com6.電流表的正確使用:(1)電流必須從紅色接線柱(“+”)流入電流表,從黑色接線柱(“—”)流出電流表,(2)電流表有兩個量程,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3)電流表必須和被測的用電器串聯,(4)任何時候都不能使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2-1-c-n-j-y要點詮釋:(1)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形成電流的電荷可以是正電荷,也可以是負電荷。在金屬導體中能自由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在酸、堿、鹽溶液中能自由移動的電荷是正、負離子。(2)通常情況下,自由電荷做無規則運動,此時,并不形成電流,只有當這些自由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時才能形成電流。當用金屬導體將電源兩極連接起來時,金屬導體中的每一個自由電子都受到正電荷的吸引,結果自由電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21*cnjy*com(3)電流表在使用過程中其指針的狀態所反應的問題:①不偏轉:可能電流表所在電路是開路或電流表已壞,②反偏:即指針向反方向偏轉,說明“ +”、“—”接線柱接反了,③滿偏:可能是造成短路導致電流過大或者是所選量程太小,④偏轉太小;所選量程太大,應改用小量程。【來源:21cnj*y.co*m】考點四、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1.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1)實驗器材:兩節干電池、開關、幾個規格不同的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2)電路圖:(3)實驗步驟:a、斷開開關,照圖甲那樣連好電路;b、把電流表接在A點,經檢查無誤閉合開關,記下電流值IA;c、把電流表先后改接在電路中的B處和C處,分別測出兩處電流IB、IC。(4)實驗表格:A點的電流IA B點的電流IB C點的電流IC第一次測量第二次測量(5)實驗結論: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IA=IB=IC2.探究并聯電路中電流規律:(1)實驗器材:兩節干電池、開關、幾個規格不同的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2)電路圖:(3)實驗步驟:a、斷開開關,如圖乙所示連接電路;b、把電流表接在干路上的A點,記下電流表的示數IA;c、把電流表分別改接在支路中的B、C處,分別測出兩處電流IB、IC。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4)實驗表格:A點的電流IA B點的電流IB C點的電流IC第一次測量第二次測量(5)實驗結論: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IA=IB+IC。要點詮釋:(1)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時,實驗的方法是“歸納法”,實驗過程中全部測量完一次后,再更換不同規格的燈泡重復測量3次以上,避免實驗存在偶然性,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2)探究并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時,測量每一個支路的電流值時,一定要把另一個支路也接入電路中,在實驗過程中,應選擇幾組不同規格的燈泡進行實驗,通過幾組實驗歸納總結出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而不能只測量一次,目的也是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21cnjy.com(3)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但是支路之間的電流并不一定平分干路的電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