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李世民,唐代皇帝,李淵次子,公元629—649年在位。 隋末勸其父起兵反隋,李淵稱帝時,封為秦王,任尚書令。曾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農民起義軍,消滅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據勢力。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得為太子,繼帝位。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強對地方管理的考核。又修《氏族志》發展科舉制度。他常以“亡隋為戒”較能任賢、納諫。當時社會經濟有所恢復,被舊史家譽為“貞觀之治”。630年,擊敗東突厥,被鐵勒、回紇等尊為天可汗。還曾發展西域的交通,促進貿易和文化的交流。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了藏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兩族的親密友情。其后,連年用兵,營建宮室,賦役苛重,加深了階級矛盾。唐太宗李隆基:家族斗爭迎來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是通過兩次宮廷政變才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的,第一次政變是在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以臨淄王的身份,聯合其姑母太平公主,誅滅了效仿武則天而欲稱女皇的韋皇后,并擁立其父睿宗李旦即位。第二次政變是在713年7月3日,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誅滅太平公主勢力,并迫使太上皇睿宗交出所有權力,這才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 殺死兩子一女武則天夠狠的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共有二女四男。長女剛出生不久就被武則天親手掐死,嫁禍王皇后。長子李弘與次子李賢因為得罪武則天先后被殺,只有怯懦平庸的李顯和李旦,以及酷似武則天的小女太平公主保全了性命。高宗死后,太子李顯即位。年輕氣盛的李顯沒想到攝政的母親的權力比他要大很多,他冊封了愛妃韋氏為皇后,并提升皇后之父韋玄貞為刺史,還要任命他為侍中。侍中是位尊權重相當于宰相的高官。但是岳父提升太快,遭到了中書令裴炎的反對。中宗脫口而出:“別說一個侍中了,我就是把天下都給了他又有何不可?”裴炎見中宗如此剛愎自用,便向武則天尋求支持。武則天馬上在乾元殿宣布了廢黜中宗的命令。中宗不服氣地問母親:“我犯了什么罪?”武則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給韋玄貞,這難道是小罪嗎?”結果中宗李顯在皇位上才坐了不足兩個月,就被母親拉了下來。武則天將中宗廢為廬陵王,另立李旦為傀儡皇帝。韋后扶助中宗渡過難關被幽禁于房州的李顯,想起母親的厲害和殘忍,日日提心吊膽,害怕自己會和前邊的兩個哥哥一樣命喪黃泉,好幾次甚至想到過自殺。最后,還是意志力比他強的韋皇后及時勸阻,這才靜下心來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這一等就是18年之久,18年里李顯常常嘆息不止,韋皇后便在旁邊毫不客氣地大聲斥責他沒有出息。訓斥完了,再慢慢勸解,鼓勵他堅持下去。因此李顯對患難與共的韋后十分感激,私下許愿:“異日幸復見天日,當唯卿所欲,不相禁御。”中宗復位韋后一手遮天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建立大周,當了14年的女皇帝。李旦備受宮廷權力斗爭的刺激,提出放棄以后的繼承權。武則天晚年重病后,大臣們發動政變恢復了李家天下。李顯即位,還是中宗。武則天至高無上的權勢讓韋皇后這個兒媳婦羨慕不已,她也常想著像婆婆那樣做個高高在上的女皇帝。加上中宗既沒能力又少魄力,對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的皇帝寶座并不懂得珍惜,結果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后之手。韋后荒淫奢侈,又缺乏像武則天那樣的政治才能,當她抓住權力以后,就把它當成自己為所欲為的工具。韋皇后效仿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縱容女兒安樂公主違法賣官鬻爵。太子李重俊非韋后所生,安樂公主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經常侮辱他,罵他是奴隸,甚至要求中宗廢黜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以繼承帝位,從而逼太子走上絕路。708年,太子發動羽林兵叛亂,攻入肅章門,準備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中宗發兵擊敗太子所率軍隊,太子重俊被殺。韋后已經掃除了奪取最高權力的障礙。 母女聯手毒死中宗女皇美夢幾成現實。公元710年6月,中宗吃著最愛的餡餅,突然一命嗚呼……當時,韋后和安樂公主,一個想效仿婆婆武則天,一個想做皇太女,中宗便成了她們面前共同的障礙。但要除去皇帝,她們還在猶豫……710年,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上書揭露韋后的淫亂害國:“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昏聵的中宗沒有警醒,反而將之在朝廷上杖殺,心里有鬼的韋后卻害怕李顯事后追究,終于下定了決心。韋后加快了行動的步伐,半個月后,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指使人將毒藥放進中宗喜歡吃的餡餅里,中宗一命嗚呼,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的手上。韋后秘不發喪,暗中進行人事安排和軍事部署,經過精心安排之后,將中宗最小的兒子、僅16歲的李重茂暫時送上皇位,自己則臨朝攝政,獨攬軍政大權。李隆基手快韋后被殺中宗死后,太平公主企圖通過起草中宗遺囑來進行權力安排,阻止韋后獨攬大權,但這一計劃遭到韋后及其親黨的反對。太平公主在與韋后的角逐中處于劣勢,只好按兵不動,私下與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密議,一時似乎風平浪靜。韋后則準備把李旦和太平公主一并除掉,然后,像武則天一樣建立新的韋氏王朝。韋后的美夢才做了19天。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突然里應外合發動政變,李隆基率領羽林軍上萬騎兵包圍后宮,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迫使李重茂退位。睿宗李旦在兒子和妹妹的擁立下,再次登上了他不感興趣的皇帝寶座。自作聰明施計謀太平公主反而自掘墳墓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因擁戴有功,得到睿宗的信任和寵愛。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但一山豈能容二虎。在消滅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集團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矛盾日益激化。 太平公主不愧為武則天的女兒,她善弄權術,議政處事能力遠超過睿宗,故而逐漸掌握朝政。當時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黨。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權勢,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們暗中監視李隆基的行動,隨時向她匯報。太平公主對李隆基的言行舉止了如指掌。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現彗星,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兇兆。太平公主唆使親信向睿宗說:“從天象的變化看,皇太子要當天子了。”這本來是挑撥睿宗與太子的關系,可事與愿違,弄假成真。李旦本來就對皇帝權位沒什么興趣,一直想早點把皇位讓給兒子李隆基,自己好做逍遙自在、清閑無事的太上皇。太平公主這招離間計正好成了李旦傳位給李隆基的催化劑,李旦決定馬上把皇位讓給兒子。無奈之下,太平公主也只好順水推舟,建議李旦禪讓皇位,但同時她又提了一個條件:由她輔佐朝政。李旦勉強同意了。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增無減,他們甚至準備發兵攻打皇宮,處死玄宗。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玄宗再次搶先動手。713年7月3日,玄宗指揮將士先后處死太平公主的黨羽,賜太平公主自殺,29歲的唐玄宗開始親政,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后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迎來了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唐玄宗 唐玄宗(685—762),中國唐代皇帝。即李隆基。712—756年在位。一稱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多才多藝。神龍元年(705)中宗李顯即位,恢復了唐國號,但政柄卻旁落在皇后韋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韋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李隆基與其姑母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少帝被迫遜位,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李隆基以除韋后功,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退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發動宮廷政變以廢玄宗,李隆基乃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發制人,賜太平公主死,盡誅其余黨。改元開元。唐代進入了開元至天寶長達40余年政局比較穩定的鼎盛階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斷。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來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為相。開元四年(716)姚崇罷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執政時期賦役寬平,刑罰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諸相張嘉貞、張說、韓休及張九齡等亦堪稱賢良,各有所長。玄宗在開元初年提倡節儉,毀乘輿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間鑄佛像寫經,選京官有才識者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財政、軍事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但與此同時,土地兼并盛行,農民逃亡日多,社會政治危機也已經伏下。 從開元末年起,玄宗在長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漸發生變化。在政治上,他以為天下無復可憂,便深居禁中,怠問政事。自開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專權達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見重用;玄宗熱衷于開邊,對吐蕃、南詔、契丹不斷發動戰爭,不僅惡化了民族關系,而且財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斂之臣,對人民加緊搜括;同時大量擴充邊軍,導致了軍事布局上的外重內輕,中央集權被削弱;他專以聲色為娛,天寶二載后寵幸楊貴妃,放縱楊氏姐妹窮奢極欲,而李林甫死后楊貴妃從祖兄楊國忠又成了專權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蒙蔽,終于釀成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發動叛亂之后,直逼長安。唐玄宗于天寶十五載六月急忙率從官及楊貴妃等離長安西逃。行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西),禁軍嘩變,殺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軍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肅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軍南逃成都,后被尊為上皇天帝。至德二載,玄宗由成都還長安,居興慶宮(南內)。宦官李輔國曾因勸肅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肅宗寵信,安史之亂平定后,他自以出身微賤,為玄宗左右所輕視,乃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系,迫使玄宗遷居太極宮(西內)甘露殿,以致抑郁寡歡而死。唐玄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人物:唐太宗.doc 歷史人物:唐玄宗.doc 歷史故事:家族斗爭迎來開元盛世.doc 影音資料:唐朝的建立.mp4 視頻欣賞:貞觀之治.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