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校聯盟2016學年第一學期月測(1)試卷八(上)社會·思品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DDACBDBBC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CDBACCAD二、非選擇題(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21.(1)雅典(古希臘)(1分)公民大會(1分)雅典民主制度使公民享有政治權利能夠積極參政。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2分)(2)分封制。(2分)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確立了周王的權威,開發了邊遠地區,成為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2分)(3)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2分)(4)中國:專制;雅典:民主。(2分)22.(1)圖1是亞歷山大帝國(1分);圖2是羅馬帝國(1分);圖3是阿拉伯帝國(1分)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1分)。(2)伊斯蘭教(1分),古印度佛教的產生跟種姓制度有關,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使底層民眾痛苦不堪,他們渴望平等。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契合了民眾的愿望。(2分)(3)人文科學:如哲學:現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學’一詞就來自古希臘語,原意是”熱愛智慧“;文學:文學作品《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戲劇: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體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等(任一例,1分)自然科學: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等學科體系。(任一例,1分)(4)《十二銅表法》(1分)。影響:《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由此發展起來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2分)23.(1)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取得爭霸戰爭的勝利。或“富國強兵”(2分)(2)商鞅變法(2分)。影響: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2分)若有學生(單)寫出“為以后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給1分。(3)多生產糧食和布帛(1分)法家(1分)(4)大化改新(2分)。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2分)24.(1)主干家庭(1分)。沒必要煩惱,因為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3分)。(2)不是。因為孝敬父母是對父母應盡的道德和法律義務,這種幫助應是無償的。(3分)(3)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5分)(言之有理即可,若學生能夠適當結合自己家庭情況針對性的來談再好不過)25.(1)屬于逆反心理(2分)(2)懲罰了自己,傷害了父母(2分)(3)(4分)①小芳首先要冷靜,心平氣和地和父母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知道溝通的常識)②要了解父母,尊重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求同存異。(掌握溝通的基本要領)③要學會贊賞父母,認真聆聽,幫助父母,與父母不必太計較。(懂得交往的藝術)(4)A.家是我們的情感棲息地。B.家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C.家是我們的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后發展的大本營。(只要在情感棲息、經濟來源、身體保健、娛樂天地、天然學校、發展的大本營等6個方面寫出4個即可給4分)2016學年第一學期月測試題卷【溫馨提示】本次為閉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80分鐘。須將答案統一寫入答題卷。考試范圍社會第一、二單元,思品第一單元。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每小題2分,共40分)1.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體系;②以灌溉農業為基礎的經濟;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④首創七天一星期的制度。該文明是()A.古代羅馬文明B.古代希臘文明C.阿拉伯文明D.兩河流域文明2.右圖是出土于陜西省長安縣的周朝編鐘,它與周朝的哪一制度有關?()A.共和制B.郡縣制C.世襲制D.禮樂制3.有一個歐洲人,他不出國,就能游覽地中海沿岸各地風光。你認為他應該生活在()A.羅馬帝國時期B.羅馬共和國時期C.古代埃及D.古代希臘4.《漢謨拉比法典》的具體條文使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B.腓尼基字母文字C.楔形文字D.象形文字5.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之一。下列關于數字、字母、文字的表述中正確的是()①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夏朝。②現代漢語拼音采用的拉丁字母淵源于希臘字母,希臘字母淵源于腓尼基字母。③從0至9的計數法是阿拉伯人發明的,由印度人加以改造后傳播到歐洲。④古代埃及人與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希臘,下列情況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A.商人的女兒與官吏禁止通婚B.很多手工業者從事青銅鑄造業C.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隸建造金字塔D.柏拉圖在和學生們探討哲學問題7.一個生活在商朝的中國人,他能夠做到的有()①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②通過《論語》了解孔子思想③到市場上購買青銅器用具④到佛寺上香A.②④B.①③C.①②D.①④8.下列選項中,標志著我國由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禹建立夏朝B.禹死后,啟繼承父位C.武王伐紂,建立西周D.夏朝建立國家政權機構9.春秋時期,齊桓公采用管仲建議,打出“尊王攘夷”旗號,其真正目的是()A.團結其他諸侯與王室對抗B.抗擊威脅中原的少數民族C.確立自己的威信,爭當霸主D.保護周王室,盡諸侯義務10.下列朝代更替順序正確的是()A.夏—商—西周(春秋)—東周(戰國)B.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C.夏—商—東周—西周(春秋戰國)D.夏—西周—東周—商11.下列哪一項說法是錯誤的()A.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源B.中世紀,歐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基本上為基督教及其教會所壟斷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指封主和封臣之間沒有封建主從關系D.西歐封建社會的基礎是封建莊園12.在中世紀的意大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的是()A.佛羅倫薩B.威尼斯C.熱那亞D.米蘭13.下列諺語能較好反映歐洲封建統治情況的是()A.“以牙還牙以眼還眼”B.“條條大路通羅馬”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14.下面是幾位同學關于孔子的討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A.甲說: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B.乙說:他提出了“仁”的學說C.丙說:他是思想家,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D.丁說:他崇尚“自然”,主張“無為”15.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指()A.古埃及B.古希臘C.古羅馬D.古印度16.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句子能夠反映出對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是()A.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D.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17.當你成功時,看到的是親人贊許的目光;當你遇到困惑時,得到的是親人耐心的開導;當你傷心落淚時,聽到的是親人安慰的話語……這體現了家庭的主要特點是()A.歡樂B.痛苦C.親人親情D.關心幫助18.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首次將“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贍養義務寫入條文。這說明()A.孝敬父母僅僅是道德義務 B.孝敬父母僅僅是法定義務C.孝敬父母不僅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定義務D.孝敬父母是成年人的事,與未成年人無關19.在當今家庭生活中,最令父母焦慮的是“孩子不聽話”,讓他往東偏偏往西。上述心理產生的原因,認識最為正確的是()A.父母和子女沒有換位思考,缺乏平等溝通B.子女觀點太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愛C.青春期和更年期鬧戰爭,什么道理也講不清D.父母太霸道,根本不尊重子女的獨立意識20.有效溝通的關鍵是()A.求同存異B.換位思考C.彼此了解D.尊重理解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伯利克里發表演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材料二:除了王都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外,周王還將其他地區先后封賜給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文明古國其制度文明的突出特點?在這種制度下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西周時期的哪一重大制度的基本內容?它有何作用?(4分)(3)春秋晚期農業生產技術出現了哪些重大革新和進步,使得諸侯國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而周王室日漸衰微?(2分)(4)簡要概括這兩個文明古國在制度方面的不同。(2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材料二:“輝煌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創造了許多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成就,他們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成為西方近代科學的源頭。”材料三:19世紀西歐最偉大的法學家、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說:“羅馬帝國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唯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為持久的征服。”(1)觀察材料一的圖片,圖1、圖2、圖3分別是哪一帝國的疆域版圖?這三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點?(4分)(2)圖3反映的帝國擴張跟哪一宗教的創立有關?“宗教往往是在苦難中孕育的”,試以圖4這個文明古國相關史實為例說明之。(3分)(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古希臘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成就各一項(2分)(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耶林所說的“第三次征服世界”指的是什么法律?它的影響是什么?(3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魏國首開變法之風。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實行變法。李悝注重改革內政,選賢任能,鼓勵農業生產,發展小農經濟。魏國很快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盛的國家。在楚國,楚悼王任用吳起實行變法。吳起重點打擊舊貴族勢力,因此遭到貴族勢力的強烈反抗。楚悼王去世后不久,貴族們發動政變,吳起死。材料二:秦國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派官吏治理。這次變法一方面“為秦開帝業”,另一方面施行輕罪重罰,“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也有其明顯的歷史局限。材料三: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學習的特點。中國的大唐王朝光照四鄰,于是東邊那個國土有限、資源匱乏的小小島國日本,掀起了學習和模仿中國隋唐制度的熱潮,為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1)戰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2)根據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斷出它是哪次變法的措施嗎?這次變法對秦國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4分)(3)在戰國后期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從這次變法施行“輕罪重罰”可看出其推崇的是諸子百家中的哪一派學說?(2分)(4)日本掀起了學習和模仿中國隋唐制度的這一事件史稱什么?其在政治上的舉措是什么?(4分)24.結合情景,回答問題(12分)。情景一:八年級學生小浩與其父母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遭遇車禍落下后遺癥,走路一瘸一拐的,母親長得也寒磣,加之家里窮父母在穿著方面也很老土,明天就要開家長會了,該不該讓父母來,小浩特煩惱……(1)小浩一家人屬于哪種家庭結構類型?小浩有必要煩惱么?為什么?(4分)情景二:小浩經常幫媽媽做家務。一次,他突然想到一個主意,給媽媽開一份本周做家務的帳單,放在媽媽的床頭,第二天,小浩醒來時也發現一份媽媽給自己的帳單……小浩的帳單小浩做的家務應得的報酬擦地板1元洗碗1元洗衣服2元幫媽媽買醋5角自己起床疊被子1元…………合計10元媽媽的帳單媽媽的付出應得的報酬含辛茹苦地撫養小浩0元每天給小浩做飯0元供小浩上學0元照料生病的小浩0元媽媽以后繼續為小浩作貢獻0元…………合計0元(2)小浩的做法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為什么?(3分)(3)聯系材料,在孝敬父母方面,你打算怎樣做?(5分)25.結合情景,回答問題(12分)。學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鋼琴和小提琴。她對父母時常提醒自己“別忘了練琴”之類的話尤其反感,甚至聽到他們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快練琴”的話都心生厭倦,更不用提父母過問她的學習成績了。有時,她從心里討厭她的父母。總之,小芳反感父母說的每一句話。(1)你認為小芳的表現屬于什么心理現象?(2分)(2)請你告訴小芳,如果不設法調整,將給她帶來哪些危害?(2分)(3)你認為小芳應該怎樣與父母溝通?(4分)(4)說說家在我們成長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冊社會思品月考答案.doc 八年級上冊社會思品月考試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