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低碳生活學案學習目標:1.加深理解我國的資源、環境國情及相關的基本國策和基本發展戰略2.引導學生關注當前社會熱點話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景導入:在我國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但隨之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同樣令人憂慮。資源問題:主要是指由于人口( http: / / www.21cnjy.com"\t"_blank"\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過量開采和不合理開發利用而產生的影響資源質量的一系列問題。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一樣,資源問題說到底也是發展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以及生態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問題;生態破壞1、生物多樣性破壞;2、水土流失:98洪水;沙塵暴頻襲;3、土地荒漠化面積30%以上。環境污染1、大氣污染: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2、水污染:世界湖泊大會召開;3、酸雨污染:是繼歐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國。4、自然災害頻發:1、上述這些問題有何危害呢?從本質上講,資源環境問題就是發展問題。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問題,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與發展!★為什么要重視資源環境問題呢?從國情來說:(1)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2)這是緩解我國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的必然選擇從戰略國策、發展觀來說:(1)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2)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或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2、要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堅持怎樣的發展理念?需要堅持實施哪些國策和戰略?最應該堅持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國策: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戰略: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中心工作:經濟建設3、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方面國家、政府該怎樣做?(1)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尋求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2)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維護生態平衡(3)加強宏觀調控,充分利用經濟、法律及行政手段調控資源,嚴懲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4)強化科技創新,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知識點1】:全球氣候變暖《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國際性公約,于2005年2月16日下午在日本京都正式生效。該公約經每個國家量身定制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指標。中國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之一。下列國家中沒有加入該公約的是()A、美國B、德國C、俄羅斯D、加拿大解析: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個發達國家以《京都議定書》阻礙經濟發展且發展中國家沒有溫室氣體減排義務為由,至今拒絕加入。而中國作為該公約的締約國,將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承諾的義務,同時希望發達國家在率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答案:A例2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各地政府都制定一些相應的措施,下列措施中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暖步伐的是()A、控制化肥的施用題B、減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量C、控制人口增長率D、全球各大城市停止冬季供暖解析:全球氣候變暖是2007年最為人們所關注的全球化問題,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而造成的,因此從源頭上才是最為有效的途徑,即減少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施用化肥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控制人口并不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停止供暖不可行。答案:B【知識點2】:水資源短缺和水體污染例32007年5月底至6月初,江蘇省無錫市因為太湖水體污染而鬧起了“水荒”。對此,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溫家寶總理親臨無錫主持召開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談會。造成無錫市“水荒”的原因是()A、赤潮現象B、水資源枯竭C、氣候干旱D、水華現象解析:江蘇省無錫市太湖的水體污染是由于向湖中排放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藍藻大量繁殖,這就是“水華”現象。這直接造成了無錫市飲用水源的污染,使得整個城市鬧起了“水荒”。答案:D【知識點3】:土地荒漠化和生態惡化例42007年,北京漫天黃沙的到來又比往年早了幾天,過早出現的漫天黃塵向人們敲響了警鐘。專家就此提出:頻率加快、間隔變短、強度增大,將成為今后沙塵暴的新動向。形成我國華北地區春季沙塵天氣的主要原因是()A、華北地區屬于季風性氣候B、華北地區與多個沙漠相鄰C、黃土高原、河套平原等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D、華北地區工業污染嚴重解析:每到春季,沙塵天氣就會籠罩著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華北地區,形成華北地區沙塵天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西北方的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土壤嚴重沙化,同時由于這一地區冬春季節少雨,極易受到河西、蒙古地區的沙漠的侵襲,長期下來,就成為了沙漠進攻華北地區的“橋頭陣地”。因此,治沙的關鍵是治理黃河中上游地區的水土流失。答案:C【知識點4】: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例5據報道,進入20世紀后,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種鳥類或哺乳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少雨B、天敵過多,大題被捕食C、食物不足D、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解析:生物特種的滅絕被認為是完全由于人類行為所導致的,這些行為包括:改變和破壞生物原有的生存環境、掠奪式開發利用、盲目引進外來新特種。其中,改變和破壞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可以在短時期內使原有特種走向滅絕。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