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聲音》姓名: 班別:一、聽聽聲音1、音叉是一種( )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 )。2、聲音可以用( )、( )、( )、( )等進行描述、歸類。3、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音叉,大音叉發出的聲音較( ),小音叉發出的聲音較( )。4、敲打同種音叉,輕輕敲打時發出聲音較( ),重重敲打時發出聲音較( )。 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1、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 )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2、聲音是由物體( )而產生的。2、把發聲的音叉放進水中,水會產生( ),說明了( )。3、用手迅速抓住正在振動發生的音叉,它的振動停止,聲音( )(會/不會)停止。 三、聲音的變化1、聲音的強弱可以用( )來描述;聲音的高低可以用( )來描述。、2、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 )來決定;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 )來決定。3、物體振動越( ),聲音越高;振動越( ),聲音越低。4、我們發現:鋼尺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 )。5、比較裝水的杯子聲音高低:以相同的力敲擊杯口,杯中水越多,聲音越( );杯中水越少,聲音越( )。6、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彈撥,橡皮筋拉的緊,聲音( ),橡皮筋拉得松,聲音( )。 四、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1、用相同的力撥動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鋼尺,撥動伸出桌面4厘米的尺子時,聽到聲音( ),鋼尺振動速度();撥動伸出桌面8厘米的尺子時,聽到聲音( ),鋼尺振動速度()。2、在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過程中,我發現:伸出桌面的尺子越長,聽到聲音越();伸出桌面的尺子越短,聽到聲音越()。 五、聲音的傳播1、聲音以( )的形式傳播。2、聲音可以通過固體、( )、( )進行傳播,在不同物體中傳播聲音的速度( ),其中在( )中傳播速度最快。3、聲音不可以在( )中傳播。4、鋁箔、棉線、木尺、尼龍繩這四種材料里面傳播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 )、( )、( )、( )。5、空氣 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在月球上,因為沒有( ),所以兩個人相隔不遠,也不能互相通話。 六、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耳朵是我們的( ),可以感受聲波的振動。2、人耳是由( )、( )、( )組成的。中耳包括( )和( )等。3、能將聲波轉化為振動的是耳朵中的( )。4、能將振動轉化為大腦接受的信號是耳朵中的( )。5、連線題 耳廓 把聲波轉化為振動 耳道 收集聲波 鼓膜 傳遞聲波 聽小骨 把振動轉化為大腦接收的信號 耳蝸 把信號傳遞給大腦 聽覺神經 傳遞振動 七、保護我們的聽力1、當人的聽力嚴重下降,通常要佩戴( )。2、減弱聲音可以從( )、( )、( )三個途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