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青春有格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發揮課堂的主體作用,探究合作的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青春期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難點:理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學習過程】漫畫導入 以上三幅漫畫各反映了什么問題?共同反映了什么問題?這些行為雖然會受到人們的不齒和譴責,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還經常發生著類似的不道德行為。它警示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一定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絕不做觸碰道德和違反法律的事情。《青春有格》,青春生長的我們也要遵守社會規則,做到“行己有恥”,“止于至善”。新知探究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新知先學】一、行己有恥1.“行己有恥”的涵義“行己有恥”意思是說,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__________的就___________做。2.為什么要“行己有恥”?(1)青春并不意味著_____________,總有一些____________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_____________。(2)我們要_____________,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3.怎樣做到“行己有恥”?(1)有_____________,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2)_________面對自我,聞過而終禮,__________________。樹立_________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__________的事情堅決不做。(3)磨礪意志,拒絕_____________,不斷增強_____________。4.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有什么作用?(1)引導我們判斷____________,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2)在行動之前,_______愿望;在行動之中,________調節;在行動之后,________效果與影響。5.怎樣增強自控力?(方法)(1)增強“_____________”的力量。(2)增強“_____________”的力量。(3)加強______________。二、止于至善1.為什么要有“至善”的追求?(怎樣理解“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_________,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_________”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____________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_____________的精神狀態。2.怎樣追求“止于至善”?(1)從____________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尋找好的_________、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3)養成____________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________,端正自己的行為。3.好的榜樣有什么作用?(1)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________。好的榜樣昭示著___________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2)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________,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小題反饋】快來檢測學習效果,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吧!( )1.青春的我們可以稍許肆意放縱,但盡量不要違反生活中的基本規則。( )2.小明說:“知恥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因此人不可以知恥。”( )3.“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4.“止于至善”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并應為此不懈努力。( )5.追求“止于至善”要立足于做驚天動地的大事,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無所謂。要點探究解決問題探究一 正確認識知恥之心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曾經講過的一段話值得所有人深思。他說他在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焦裕祿》中飾演焦裕祿時,曾有為飾演好特定角色而在一個月之內突擊減肥10千克的經歷,靠執著追求和艱辛努力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與稱贊,可在自己成名后飾演電影《橫空出世》中馮石一角時,就沒有下決心再去減肥。盡管這部電影也在本世紀初獲得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但他現在每每想起來、特別是看到銀幕上自己略微發胖的形象時,就會產生一種“恥辱感”,認為那是他從藝生涯中的羞恥,痛恨自己出名后曾經有過的“浮躁”。講起這些,已是花甲之年的藝術家滿臉愧疚,令人為之動容。——摘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李雪健能夠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家的原因是什么?(2)青春的我們需要有知恥之心嗎?為什么?溫馨提示“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應該有知恥的觀念,要視知恥為做人之根本,時時反省和檢點自己。探究二 正確理解“止于至善”冼家輝至善壯舉鐫刻城市魂他是工作第一的年輕人,凡事沖在一線,再危險都沒有怕過,為救管道工人,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3歲。冼家輝,曾是三亞城市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一分子,但在關鍵時刻,他舍生取義,挺身而出,用他的勇敢、無私與奉獻,彰顯了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忘初心,是冼家輝至善壯舉的動力源泉。“當協警,也能夠幫助很多人”,這是冼家輝選擇職業的信仰,是他心中的鏗鏘誓詞。正是因為心懷初心,他才會任勞任怨,在每個危險時刻沖在前面;正是因為心懷初心,他才會不顧個人安危下井救人。他在最平凡樸實的堅守中,爆發了人性最美的光輝。為了讓城市更加美好,拼上了青春汗水,甚至拼出了寶貴生命,一個“拼”字,是冼家輝至善壯舉的最好詮釋。——摘自2016年10月30日《南國都市報》(1)冼家輝的壯舉體現了他怎樣的人生追求?(2)有人說:“至善,是‘最好’的境界,然而‘至善’也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到達的彼岸。因此,‘至善’的追求也往往都是徒勞的。”對此,你是怎樣認識的?請談談你的看法。微提醒“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騖遠。“止于”,告訴了我們奮斗目標的終點,“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滿足于較好、更好,而是努力達到最好。做學生,就要力爭成為最好的學生;做老師,就要成為最好的老師;做管理,就要達到最佳的管理;做人,當然要力爭做一個“至善”的人。課內總結課外拓展【課堂小結】【課外拓展】修身之道,最難是養心,養心最難之處,又是慎獨。慎獨,是獨自一人時,亦有一雙“慧眼”觀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說出格話。“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言行如一,為情操;心口如一,為良知;始終如一,為坦蕩。啟示:“止于至善”,需要慎獨。慎獨,既是一種態度,更在于行動。慎獨,之于他人是坦蕩,之于自己則是心安。一個慎獨的人,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參考答案【新知先學】一、1.可恥 不去2.肆意放縱 基本規則 逾越 知廉恥3.知恥之心 真誠 知恥而后勇 底線法律 不良誘惑 自控力4.是非善惡 審查 監督 反思5.我不要 我想要 自我監控二、1.精神境界 至善 實踐 永不言棄2.點滴小事 榜樣 自我省察 慎獨3.旗幟 做人、做事 力量【小題反饋】1.× 2.× 3.√ 4.√ 5.×【要點探究】探究一(1)敬業而知恥的職業精神。(2)需要。①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③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是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它像威嚴的法官,端坐內心法庭。在行動之前,審查愿望;在行動之中,監督調節;在行動之后,反思效果與影響。探究二(1)不忘初心、“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2)這種說法是錯誤的。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至善”追求。②“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③“止于至善”雖然只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但我們每個人仍應為自己的“至善”追求不懈努力,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汲取榜樣的力量,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真正的“止于至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