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課時第周第課時授課人課型新授課題第18課第2節為自己設置一道“防火墻”授課時間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增強自我防范意識,自覺遠離違法犯罪。2.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自律,能夠及時矯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為。3.知識:知道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害,明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重點難點不知法導致違法犯罪是本課的重點。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是本課的難點。教法教具小組合作教學講授法案例法等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二次備課一、預習導學(一)為什么要為自己設置一道“防火墻”?1.現實生活中有些未成年人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2.等是未成年人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3.違法犯罪行為既侵害了,給帶來無盡的傷痛,又會斷送的前程,乃至破滅的希望和幸福。(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不知法導致違法犯罪未成年人自身是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人的行為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則有可能導致違法犯罪。心理、心理、心理、心理、心理、心理和心理等都是容易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有些未成年人有這樣那樣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就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已屬違法行為,如不及時矯正,極易滑向犯罪的泥潭。(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頒布實施的重要性1.為了保障未成年人,培養未成年人,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我國制定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這部法律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對犯罪的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四)怎樣為自己設置一道“防火墻”?要認真學習,增強,提高,用為自己設置一道“防火墻”,拒不良行為于身外,遠離違法犯罪。二、合作探究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主持的《全國六類重點青少年群體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的主要犯罪類型是:搶劫罪(61.3%)、故意傷害罪(20.6%)、強奸罪(15.9%)、故意殺人罪(5.6%)。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犯罪類型主要是:搶劫罪(43.6%)、盜竊罪(18.6%)、故意傷害罪(14.6%)、強奸罪(12.9%)。法制意識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的占65%;58.1%在犯罪時“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會受到處罰”;64.7%在犯罪時“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在“假如在違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項,就不會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青少年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有哪些?(2)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什么?(3)青少年怎樣遠離違法犯罪?三、構建知識體系教(學)后反思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