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導學案課題第八單元第16課第一項目《生命因奉獻而美麗》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生命的價值,從日常的點滴做起體會生命因奉獻而美麗。2、提高觀察事物、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行動實現生命價值的能力。3、明確奉獻使人生更有意義,知道付出是一種快樂。教學重點奉獻使人生更有意義教學難點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教學內容二次備課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由雷鋒的名言,導入新課二、自主學習(學生自學P76-80完成下面填空)1.一個人的大小,不僅取決于自己每一天能否好好地活著,更取決于生命過程中的和。當我們能夠為他人帶來快樂、減輕痛苦,為、作出貢獻時。就更能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2、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許許多多的人雖然生命已經逝去,可由于他們為他人、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其得到延伸。3、付出是一種,雖然需要、和,但是我們在幫助別人,奉獻自己一片愛心的同時,內心會產生助人的。當我們的和得到他人認可、社會好評時,也將體會到付出的幸福。三、合作探究(一)奉獻使人生更有意義1、讀材料,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平凡的清潔工美在何處?教師總結:生命的價值體現在生命過程中的付出和奉獻。2、看圖片后,收集中外科學家的事跡,談談他們為人類作出的突出貢獻。討論: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為社會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總結:各行各業在平凡崗位上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愛崗敬業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各自的貢獻。3、讀一讀P78張滎鑫的故事。總結: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二)付出是一種快樂1、故事分享:自己身邊主動付出的故事,體會付出是幸福的。2、“讀一讀”付出就是快樂。P80學生齊讀,體驗付出帶來的快樂。總結:付出使人幸福、快樂。教學過程四、拓展延伸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體會付出的快樂。并寫出你的感悟與大家交流。五、課堂小結師生共同對本節內容進行小結六、鞏固練習1.人生價值的實現,體現在()A.對社會貢獻的大小B.對社會對他人的奉獻之中C.對社會、對他人奉獻的多少D.對社會對他人有無貢獻2.歌德說:“你若要喜歡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這句名言主要說明()A.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每個人有所創造B.實現個人生命價值,就要對社會有所貢獻C.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同D.創造會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3.材料一:袁隆平,被人稱為“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和“一個名字創造了1000億元價值”的人,他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增產的糧食每年能為世界解決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材料二:奧運期間,幾十萬名奧運志愿者無償服務在各個奧運賽場,奧組委只為志愿者提供市內交通和餐飲費用,其他費用一概由個人承擔。 ⑴材料一中袁隆平追求的人生價值是什么?⑵看了材料二,有的同學認為,這些志愿者無償服務,太吃虧了,不值得。對此,你怎么看?闡述你的觀點。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