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全面理解文化創新的作用文化的實質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文化創新可促進文化發展,在社會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與社會文化創新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文化與人文化創新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發展的實質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文化與實踐文化創新可以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可以實現文化強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二、全面理解文化創新的意義和途徑重要意義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源泉動力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根本途徑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基本途徑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基本要求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創新主體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錯誤傾向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三、命題規律1.對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的考查,常見考法是通過強調實踐活動對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基礎、推動作用,考查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題型一般設置為體現類、啟示類試題;試題中常設置一些錯誤說法作為干擾選項,如: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源泉等。2.對文化創新的意義的考查,常見考法是提供某種具體文化產品在內容或形式上創新取得良好效果,通過設置體現類、說明類選擇題考查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常會設置一些錯誤說法作為干擾項,如: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等。3.對創新與繼承的關系的考查,常見考法是提供人們進行文化產品創新時繼承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或者是片面引進外來文化而忽視對本民族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的素材,設置說明類、體現類、啟示類選擇題;通常在試題中會設置一些錯誤說法作為干擾選項,如:繁榮文化的關鍵是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等。4.考查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時,常見考法是提供人們進行文化創新時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文化(外來文化)的關系的素材,設置說明類、體現類、啟示類選擇題;通常在試題中會設置一些錯誤說法作為干擾項,如: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等。四、解題指導1.通過兩個“一”、兩個“兩”把握文化創新(1)兩個”一”:一個主體,即人民群眾;一條根本途徑,即社會實踐;且二者之間是統一的,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立足人民群眾的偉大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兩個“兩”:兩條基本途徑,從文化繼承的角度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從文化交流、借鑒、融合的角度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即“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2.如何辨別文化創新的途徑(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如在材料中看到“深入基層”“采風活動”等關鍵信息時,可以從社會實踐角度分析。(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如在材料看到“傳統文化”“新舊對比”等關鍵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處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時,可以從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角度分析。(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如在材料中看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鑒與融合”等關鍵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時,可以從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角度分析。3.如何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答題要素:態度+原則+博采眾長+以我為主+反對錯誤傾向(1)文化具有多樣性,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2)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堅決抵制外來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典例1】(2016年高考全國1卷19).陜西省地方戲“華陰老腔”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聲腔剛直高亢、磅礴豪邁,卻因表現形式單調難以吸引觀眾,面臨傳承危機。2016年,華陰老腔演出團隊與搖滾歌手與合作,將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搖滾音樂相結合,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聯袂演唱《華陰老腔一聲喊》,引起巨大反響。“華陰老腔”煥發新的生機給我們的啟示有①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②滿足人民大眾需要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③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④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題思路】本題用排除法比較合適。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實踐,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知識點,據此可以排除③,即排除了CD,這說明①一定正確,只需要分析②③即可。用排除法既可以提高正確率,還可以節約時間。【典例2】(2015年高考山東卷30)圖6中的“雷風俠”是一個既有雷鋒形象特征,又有雷鋒精神內核的動漫形象,是作者為傳播正能量,借鑒經典動漫形象元素進行的創新設計,贏得了青少年的喜愛。“雷風俠”動漫形象創作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是①文化創新的主體要有文化自覺和擔當②體制機制創新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創新要廣泛地引進和吸收外國文化④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的有關知識,注意文化創新的主體和途徑,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文化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典例3】(2016年高考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塑造國家形象的一種新的有效方式。當國際上有人“唱衰中國”、“抹黑中國”時,英國BBC2電視頻道卻于猴年春節播出了中英聯合攝制的紀錄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引發收視熱潮,進一步激發了國際社會探求中國、理解中國的興趣。該片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結構處理,將春節的個人記憶與集體表達有機結合,增強了視覺效果、親近性與趣味性,表現了中國人“歸根”的家國觀和團圓喜慶的文化精神,成為繼《超級中國》、《鳥瞰中國》、《美麗中國》等紀錄片之后又一個“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1)從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簡述這一“借船出海”講好中國故事的成功事例對我們的啟示。(12分)【答案】(1)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通過中英聯合攝制紀錄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并在BBC2播放這一新的方式,成功實現了文化“借船出海”;紀錄片通過敘事視角、結構處理等的創新,增強了視覺效果、親近性與趣味性。這一成功事例啟示我們,必須堅持文化創新,進一步豐富文化傳播方式,進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我國的文化是有價值和生命力的。紀錄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國文化精神的魅力,引發收視熱潮,激發了國際社會探求、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因此,我們應當有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解析】(1)本題是啟示類問答題,“啟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又有哪些教訓值得吸取。材料已經給出知識點的限制是“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那答案要點就是圍繞“借船出海”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實踐對于“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經驗值得借鑒,以后應該怎么做來寫。【名師點睛】本題的選材很有深意。既巧妙的結合當前國際形勢,又態度鮮明的表達了我們的立場。體現了命題人的用心良苦。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點、難點和焦點。文化的創新,特別如何弘揚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當前文化工作的熱點話題。文化自信是對比于來勢洶洶的西方霸權主義,西方的文化滲透無所不及。所以我們提出安全的新理念“文化安全”,如何抵御外來文化破壞式的強力入侵。我們主張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是黨十八大重點闡述的觀點。二者的結合可謂合情合理。【觸類旁通】1.(2017屆浙江省溫州中學高三3月高考模擬政治試卷)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孔子》開播。國際化的視角、平民化的敘事,擺脫了孔子塑造刻板單一的窠臼,讓孔子從“至圣先師”的神壇回歸生活。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對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饒有趣味的表達,也是對“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命題的積極探索。這一做法有利于①尊重文化多樣性和民族性,全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③實現文化創新,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融合④展示中華文化包容性,引領各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特別提示】文化傳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出現了文化全球化趨勢。但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要吸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也必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樣才能更具生機與活力。那種認為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必然要弱化民族文化的觀點是不對的。2.(2017屆安徽省六安市皖西教學聯盟高三教學質量檢測文綜政治試卷)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召開,此次峰會上無處不閃耀著絲綢元素,因為絲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為峰會準備的紀念禮絲巾中,充分融合著龍鳳、蝴蝶、青花瓷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體現了中國風韻,表達方式采用國際視野,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最佳載體。由此可見①絲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長信應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③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④文化交流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名師點睛】分清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主體、根基、淵源。(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2)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3)文化創新的根基——傳統文化。(4)文化創新的淵源——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3.(江西省宜春中學2017屆高三2月月考文綜政治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2月17日,《奔跑吧兄弟》登陸央視新聞聯播。新聞聯播評論說:《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綜藝節目的公益模式改變了傳統綜藝節目過分追求娛樂效果,成為主流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的有效途徑。”4月15日《奔跑吧兄弟》第四季開播收視再攀新高。一方面浙江衛視花重金引進韓國一檔王牌節目《Runningman》的版權,獲得版權方的親臨指導和聯合制作,使得節目更具原版味道為節目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引進方將傳統的室內綜藝升級為戶外綜藝并用成熟的制作模式和多年累積的播出經驗保證了《奔跑吧兄弟》的節目質量,更添節目特色。(2)結合材料,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奔跑吧兄弟》是如何借鑒韓國《RunningMan》的?【答案】(2)①《奔跑吧兄弟》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積極加強與韓國文化的交流。②《奔跑吧兄弟》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用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充分吸收韓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奔跑吧兄弟》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奔跑吧兄弟》堅持了正確方向,克服了“民族虛無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