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加強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要求②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意義①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②有利于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③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原則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途徑手段①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活動等②手段:大眾傳媒任務要求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二、命題規律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常見的考法是提供中外典型的文化素材,尤其是各國的文化遺產和民族節日,設置選擇題考查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在試題選項設置中經常混淆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的地位和作等。2.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常見的考法是提供某個國家或民族的獨特的文化,或強調其特色、個性,或強調該文化被他國認可、接受,設置選擇題考查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3.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常見的考法是以一定的文化傳播的實踐活動為背景,通過選擇題形式考查對幾種文化傳播的途徑的區分判斷,或者結合文化傳播的手段、文化交流、文化創新等知識綜合考查;有時會在試題中設置錯誤選項,混淆文化傳播的途徑與手段,如: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等。三、解題指導因果型選擇題解法(1)探因尋果直選法。“探因”就是由結果探求原因,題干為結果,要求在題肢中探求原因,“求果”則過程相反。解題過程中,注意抓住設問中的指向詞,“探因”指向詞一般為“因為”“原因是”“主要是因為”“由于”等;“求果”指向詞一般為“為此”“因此”“所以”“目的是”“是為了”“結果是”等。找到指向詞后,運用教材知識或題干中的有效信息,直接選出答案即可。(2)因果優選法。根據題干與題肢的關系,可運用如下口訣進行選擇:直接原因、間接原因選直接原因,外因、內因選內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選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選主要原因。(3)因果排除法。一是排除因果倒置的題肢,即根據結果找原因題肢,可排除結果題肢,反之亦然;二是排除與題干沒有因果關系的題肢。【典例1】(2016年高考江蘇卷23).盡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運用、設計理念上有諸多不同,但美國建筑大師賴特卻從中國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誨中汲取養分,并以其作為創作思想的重要淵源。這說明A.中華文化的內容極為豐富B.中華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創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D【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文化多樣性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中要明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保持文化多樣性可使世界永葆生機和活力,但不能讓文化“趨同”。【典例2】(2014年高考全國1卷19)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并發表重話。完成下列各題。歷史上,中華文化曾經成為法國社會的時尚,在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爾賽宮的裝飾中都能找到中華文化元素。同樣,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著廣大中國讀者.建交50年來,中法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促進了各自文化的繁榮,因為兩國文化①在長期交流中達到了相互融合②都體現著人類進步的價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獨特的個性④都源遠流長,具有相似的歷史傳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題思路】本題我們首先可以用排除法排除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法兩國歷史傳統差異較大。然后我們要分析選項支是否能構成設問中的原因,②③是推動中法文化交流的原因,而①是其結果,我們要把原因和結果區分開來。【典例3】(2016年高考北京卷41)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屆“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國舉行,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魯迅和雨果分別是中國和法國的偉大作家,雖然相隔萬里,但是他們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下文為魯迅文化基金會秘書長、魯迅長孫周令飛先生在“魯迅對話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中講話的部分內容。“雨果在他的《悲慘世界》里說:‘只要本世紀三個問題得不到解決: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換句話說,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魯迅先生以他高度濃縮的小說、精美絕倫的散文和浩瀚滾燙的雜文,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和同樣的意志,正如他那首《無題》絕句所言:‘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3)結合材料,分析“魯迅對話雨果”交流活動的文化意義。(8分)【答案】魯迅和雨果都關心社會歷史的進步,關注下層百姓的命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類共同價值的文化巨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增進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進兩國文化合作與發展,也有利于增強我們建設文化強國的自覺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動文化創新。【解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本題可先分析魯迅與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這種文化上的共性是交流活動開展的基礎。接著再具體分析這種文化交流的意義,可從文化交流有利于增進文化的合作與發展,有利于文化創新、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等角度具體論述。【解題思路】文化交流傳播,其意義既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及其繁榮,也在于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創新。回答此類問題,要注意進行知識拓展,如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文化交流的意義:(1)對文化發展的意義:通過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博采眾長,促進本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可以推動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強本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可以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2)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通過文化交流,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實現經濟上的互利共贏。(3)對國際政治的意義: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通過文化交流,可以促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減少隔閡,增進共識,促進世界和平。【觸類旁通】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2017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文綜政治試題)作為2016年G20領導人杭州峰會重要的歡迎活動,一臺中西合璧、美輪美奐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響音樂會《最憶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上演。晚會以天為幕、以橋為景、以湖為臺,各種詩情畫意的場景、濃郁的中國文化印記,不僅驚艷了國人,更驚艷了世界。這表明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2.(2017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文綜政治試卷)近幾年,由于種種原因,年輕人對春節期間的“文化大餐”——春晚的興趣在下降。2017年,“@春晚”成為春晚官網內容設計一大亮點。觀眾可通過下載APP參與節目互動,并分時段推送“春晚明星大拜年”送祝福,從而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眼球。這啟示我們①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文化傳承的前提②文化傳承應重視發揮現代傳媒超越時空的優勢③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④文化創新應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3.(江西省宜春中學2017屆高三2月月考文科綜合政治試題)“四大名著”系列漫畫由神界漫畫有限公司歷經8年時間,160余人共同創作推出。作品已成功授權2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發行總量逾600萬冊。正如其董事長講的,畫風、內容要有自己的特點,在差異化競爭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說明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文化自信是文化國際化的根本途徑③文化自信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④文化自信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前提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文化多樣性和文化自信的相關知識,考查知識理解運用的能力。準確把握題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材料中“作品已成功授權2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發行總量逾600萬冊”體現了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故①符合題意;“在差異化競爭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體現了文化自信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前提,故④符合題意;文化國際化需要推動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實踐是其根本途徑,故②錯誤;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故③錯誤。故選C。【名師點睛】(1)為什么要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意義)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必要性)③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關系)(2)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①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算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算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堅持的原則: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茸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③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4.(2017屆湖北省黃岡市高三三月調考文綜政治試卷)今年春節前后,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綱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爆款,和《百家講壇》、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文化盛宴,被譽為“綜藝文化清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朗讀者》第一期壓軸出場的是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他在國內外出版譯著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來將中國歷代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2014年8月2日許淵沖獲得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許老先生盡畢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之美,似無止境。對于未來的時間,他是這樣設計的:兩個多月翻譯一本,計劃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多樣性的知識,說明中外名著為什么可以互譯共存。【答案】(2)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過不同文字載體傳播各自不同文化,通過互譯能領略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之特色。②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但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中外名著互譯共存說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譯共存,都以其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繁榮和發展。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中外名著互譯共存做到了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解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