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全方位理解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與國家利益一個國家在對外活動中,無論表現出友好合作還是表現出沖突對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國的利益。所以,一定的外交政策是由一定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是為實現和維護一定的國家利益服務的外交政策與國家性質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國家性質不同對外政策也不同。如我國的外交政策和美國的外交政策因國家性質不同而不同外交政策與國際關系國家的外交政策體現國家性質,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國家力量的變化,會導致外交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從而引起國際關系的變化外交政策與國家職能外交政策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交活動的形式外交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訪問、談判、交涉、締結條約、發出外交文件、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等二、命題規律1.以選擇題為主,常結合國家領導人的出訪活動,考查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目標、宗旨、基本準則和基本立場,結合我國推動伊朗問題解決協議的簽署,考查我國的外交成就、走和平發展道路等知識。尤其注意以主觀題形式綜合考查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做法的原因和措施等。2.2017年高考很可能以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新成就為背景對我國的國際關系及我國外交政策的知識進行整合,進行綜合考查,要求能夠綜合調動和運用國際關系及我國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通常考查的角度有:體現類、措施類、原因類、意義類、依據類、認識類等題型。3.有關“我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命題角度(1)要求分析“我國所持外交立場的原因”這類設問涉及的知識點包括: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當前國際形勢;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我國的外交政策等。(2)要求“針對某一國際事件,分析我國應堅持的立場或態度”,回答這類設問一般需用到以下內容:①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尊重其他國家正當的國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切實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義務,堅決反對別國以任何名義干涉我國內政。③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④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⑤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三、解題技巧1.我國外交行為在不同模塊中的體現(1)經濟生活:經濟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發展戰略,應對貿易摩擦、規避貿易風險。(2)文化生活:文化具有多樣性,在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基礎上,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3)生活與哲學: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矛盾分析法。2.我國外交活動的原因【答題要點】必要性(權利義務、外交政策、國家利益、國際形勢等)+意義(國內、世界)(1)必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形勢的要求(符合時代主題和時代潮流、符合多極化趨勢);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2)意義:對我國,提升國際地位、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等。對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3.我國外交活動的舉措【答題要點】國際義務+國際競爭+國際形勢+國際關系+外交政策(1)國際社會成員角度: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國際競爭的實質角度:抓住戰略機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3)國際形勢角度: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4)國際關系角度: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5)外交政策角度: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典例1】(2016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7).2016年3月23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召開。中國、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六國領導人圍繞“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會議主題,共商瀾湄合作發展大計。瀾湄合作機制的啟動①有助于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②說明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③體現了國際組織在促進國家間合作的作用④說明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名師點睛】本題需要牢記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典例2】(2015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9)我國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國同67個國家、5各地區和地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關系,基本覆蓋了世界上主要國家和重要地區。“結伴但不結盟”的外交實踐表明我國①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與價值觀念②通過伙伴關系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第三方威脅③處理國際問題時主要根據伙伴國的利益制定政策④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結伴但不結盟”的外交實踐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具體體現,我國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道路與價值觀念符合獨立自主的立場,有利于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維護國際新秩序,①④符合題意;②中的“針對第三方威脅”觀點不正確;③中的觀點不準確,因為我的外交理論和外交實踐是根據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制定的;故本題答案選B。【解題技巧】當代國際社會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考查,重點主要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和我國的外交政策,復習備考時應著重把握,尤其是明確獨立自主基本立場的表現,主要包括:堅決捍衛我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內政不受干涉,按照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尊重別國人民選擇的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和生活方式等等。【典例3】(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與多個國家、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如與亞太經合組織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將中澳、中新(西蘭)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與俄羅斯建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與摩洛哥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我國積極推動外交事業大發展大作為。(1)從當今世界主題和格局、我國對外政策的角度簡要回答,為什么我國要積極地同多個國家、國際組織建立伙伴關系?(9分)【答案】(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世界格局呈多極化趨勢。我國積極同多個國家,國際組織建立伙伴關系,順應了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的時代的主流。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長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解題技巧】本題的回答需要運用我國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點,在回答中要注意不要把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弄混。具體區分如下: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觸類旁通】1.(2017屆湖北省黃岡市高三三月調考文綜政治試卷)杭州G20峰會上,中國充分理解二十國集團成員的關切,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地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方案,指出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得到與會成員的普遍贊同,最終推動達成了結構性改革、匯率政策等諸多共識。材料表明①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②我國尊重各國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③我國熱愛和平的舉措贏得世界贊賞和支持④國際關系健康發展需協調國家間利益關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2.(2017屆高三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第7次月考文綜政治試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處理我國周邊問題上的突出特點是“兩條腿走路”——堅決捍衛核心利益,同時加強合作、管控分歧。中國處理周邊問題的做法①彰顯出我國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②彰顯出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決定因素 ③符合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 ④有利于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我國外交政策、我國堅定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知識。堅決捍衛核心利益,同時加強合作、管控分歧,體現了③;加強合作、管控分歧,有利于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④正確;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②錯在“決定因素”上;材料沒有涉及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①排除。故本題答案選D。3.(2017屆湖南省衡陽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聯考文綜政治試卷)2016年1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題為《同舟共濟、揚帆遠航,共創中拉關系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演講時引用了唐朝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中的一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來表明中拉關系的親密不因地理上的距離而疏遠。將推動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更高水平發展,鑄就攜手共進的中拉命運共同體。這說明①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②我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深化同拉美等國的關系③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④中拉共同建立戰略同盟關系,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4.(2017屆山東淄博高三上摸底考試政治試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本質要求,通過創新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2016年9月,G20峰會在杭州舉辦,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G20杭州峰會首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度定行動計劃,并發起支持非洲和教不發達國家工作倡議,著力解決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問題,實現利益共贏聯動,打造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共同增長的新格局。(2)結合材料二,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闡明為什么G20杭州峰會能為打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共同增長新格局作出新的貢獻?【答案】(2)①G20杭州峰會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充分發揮了聯合國的積極作用,是建立國際新秩序和解決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的積極探索。(答出任意兩句即可得2分)②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特別是通過創新推動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共同增長。③共同的國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礎,有利于實現各國的共同利益(互利共贏),或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④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自身的新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答出任意一句即可得1分)【解析】(2)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二,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闡明為什么G20杭州峰會能為打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共同增長新格局作出新的貢獻。本題答題的答題的知識范圍明確即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本題考生可以從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的國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礎以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解題方法】解答“理論依據”類主觀題,可按兩步走。第一步,依據設問,確定答題的范圍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還是生活與哲學,確定所要運用的觀點、原理。第二步,具體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設問如未限定原理觀點,則應從不同角度分析,選擇主要的幾個觀點,每一個觀點都按照“原理、方法論+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簡明扼要。設問若限定了原理觀點,則依據這一觀點包含的辯證思維層次進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