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33).中國曾創建了旨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六方會談機制,促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最終達成,現在又積極推動敘利亞、烏克蘭、中東等熱點問題的政治對話進程,通過APEC、G20等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這表明①中國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③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④維護國家利益是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名師點睛】題干的表述很明顯在強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我們再看四個選項的命制。“根本性”的提法出現在選項中要注意,很容易犯夸大其詞的錯誤。我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落腳點當然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但是本題體現了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這方面的作用,很明顯屬于錯誤選項。2.(2015年北京文綜政治31)下圖為一組紀念郵票展品,其實最適合歸入的主題是A.中國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組建國際組織 B.中國廣泛參與亞太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C.中國在政府間國際組織中發揮很重要作用 D.中國努力促進科學文化領域的國際交流【答案】C【名師點睛】本題難度一般。本題以紀念郵票展品為背景材料考查選修《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中國際組織作用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三張郵票分別反映了中國紀念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恢復聯合國席位、舉辦APEC(亞太經合組織)這三大重要事件,并且知道三者都屬于政府間國際組織,就能選出正確答案C。3.(2015年安徽文綜政治6)簽證是指一國主管機關在本國或外國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證件上簽注、蓋印,表示準其出入本國國境。近年來,我國在簽證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僅2014年就同24個國家簽署了互免或簡化簽證手續的協議。這一進展說明①表明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②離不開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③是由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④說明國家合作是以國家間共同利益為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題肢①說法雖然正確,但是與題意無關,故排除。題肢③說法與題意無關,因為這與我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沒有任何關系,故排除。題肢②④符合題意,且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選C。【解題思路】主權國家對外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的相悖是引起沖突的根源。碰到兩個國家進行合作類的試題,考生除了可以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進行分析說明之外,還可以從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實質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即可。4.(2014年高考大綱版全國35)《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規定:“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參與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的投資、應得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外國企業的合作開采活動。”這一規定①表明我國依據國際法保護外國企業權益②體現了政府對我國海洋石油資源的管轄權③表明我國立足于國際合作保障能源安全④體現了我國對外關系中的平等互利原則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題技巧】我們要厘清國家利益與國際關系的關系: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維護本國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各國合作的基礎,我國立足于本國國家利益去保障能源安全。5.(2015年天津文綜政治3)790多年前,成吉思汗帶領蒙古大軍揮舞彎刀馳騁征戰,如今他的后代用馬頭琴向世界傳遞和平之聲。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內蒙古野馬樂團準備了《初升的太陽》等曲目,寓意“和平就是我們的太陽”。這反映了A.世界和平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B.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C.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真誠愿望D.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題意沒涉及世界和平面臨的挑戰,A不符合題意排除;B本身正確,題意沒提到發展,故排除;內蒙古樂團表演的曲目寓意追求和平,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此曲目表達了人民向往和平、愛好和平的愿望,C符合題意入選;題意主要分析內蒙古樂團表演的曲目所蘊含的和平意味,沒涉及我國的外交政策,D本身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選C。【名師點睛】本題將演奏曲目和和平問題放在一起考查,比較新穎。課本上很多知識都與和平有關,而此題考查的切入點比較細,著眼于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愿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審題,讀懂題意。明確題意的主旨和中心是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然后據此運用排除法排除與題意無關選項,就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答案。本題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6.(2016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2013年,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材料一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了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增進了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與中國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意愿。3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與相關國家合作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材料二國際產能合作是指兩個經濟體之間進行產能供求跨國或者跨地區配置的聯合行動。2015年底,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20余個國家簽訂了產能合作協議。開展跨國產能合作的中國產業,既有以輕工、家電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以鋼鐵、平板玻璃為主的富余產能優勢產業,又有以通信設備、軌道交通為主的裝備制造優勢產業,同時還帶動了通訊等優勢行業的相關技術和標準“走出去”。埃及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中埃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石油裝備、高低壓電器、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等產業園區。合作區吸引投資近10億美元,年銷售額約1.5億美元,年納稅約2億埃鎊,為當地創造了2000多個工作崗位。(1)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知識,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為什么能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答案】(1)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積極探索;有利于沿線各國人民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能夠促進沿線各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夠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自身發展。【解析】(1)本題考查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設問指向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為什么能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屬于原因類試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回答。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主要包括:國際社會的成員、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當今時代的主題、多極化趨勢、我國的外交政策;然后調動運用上述知識分析現實意義。7.(2014年高考重慶卷13)材料三目前,中俄關系是最好的一組大國關系。俄羅斯總統普京說:“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成功的俄羅斯”;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中俄共同發展“將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正能量”,中俄兩國超越零和博弈、集團政治等舊的思維方式,致力于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提供了一個典范。(4)結合材料三,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評價中俄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12分)【答案】①中俄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建立在中俄兩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有利于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②中俄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有利于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③中俄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體現了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國家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這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名師點睛】(4)本題屬于評價型試題,考查學生掌握評價類試題解題思路和綜合分析試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把握材料的關鍵信息“將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正能量,致力于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可以找到答案的角度,比如建立國際新秩序、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根據題意中俄大國關系的建立說明雙方有共同的國家利益,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雙方的合作也符合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綜合以上信息就可以全面作答此題。1.(2017屆云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上學期高考適應性考試月考(四)文綜政治試卷)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表示,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堅持網絡主權理念,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堅持網絡主權理念的依據是①國家主權對外表現為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②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③主權國家享有獨立權和管轄權④行使自衛權維護國家政治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主權國家的權利的知識。國家主權對外表現為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自主性,故選項①錯,排除;選項④材料未體現,故排除。選項②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C。2.(福建省南平市2017屆高三下學期3月適應性檢測文綜政治試題)2017年2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時表示,中方愿意同美方一道努力:加強溝通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需要兩國①共同秉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以共同利益作為外交活動的出發點③認清和順應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④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對方的合理關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3.(2017屆山西省重點中學協作體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一)文綜政治試卷)從夯實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共識,到鞏固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參與解決伊核問題,到推動巴黎氣候大會協議達成;從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生效,進口商品降價,到多國調整對華簽證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國與世界進入了深度互動。從中可以看出①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秩序的主導力量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③國際關系時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決定的④我國的外交政策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4.(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2017屆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綜政治試題)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五次外長會議2016年4月28日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和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凝聚共識,促進對話,加強協作,推動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共創亞洲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材料反映出①國際秩序正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②我國的主張贏得了亞洲國家的贊賞和支持③我國主張建立有利于各國共同發展的新秩序④我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合作共贏的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本題出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對于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難度適中,得分關鍵在于抓住題干。①項,題干中表述的是習近平主席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五次外長會議上的講話,沒有體現國際秩序的發展方向,故錯誤。②項,題干中只是表明了我國的主張,并沒有提及亞洲國家的回應,故錯誤。③項,我國強調要堅持和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凝聚共識,促進對話,加強協作,推動構建具有亞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有利于共創亞洲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同樣也有利于亞洲國家的共同發展,故正確。④項,在亞洲安全觀中強調共同、合作,同時又強調加強協作,表明我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合作共贏的精神,故正確。故選D。5.(2017屆廣西省南寧第二中學高三2月月考文綜政治試卷)2016年10月,傳遞“交朋友、不打仗”信息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中菲元首共同見證了13項合作文件的簽署,中菲關系掀開了全面恢復友好合作的一頁。美國對杜特爾特訪華非常緊張,不時發出“潑冷水”的聲音。杜特爾特表示要讓菲律賓疏遠與美國的關系,菲律賓是美國的條約盟國。由此可見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②我國主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③國際關系基本形式由沖突轉向合作④中國和菲律賓之間存在著共同利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6.(2017屆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三第一次復習教學質量檢測文綜政治試卷)世界經濟版圖持續變化和全球增長動力大轉型既蘊含著機遇,也給各國帶來了挑戰。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達成的“杭州共識”,決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峰會的積極成果說明①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③競爭與合作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達成共識,峰會的成果中沒有具體的關于我國外交方面的表述,故沒有體現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不選;決心構建“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說明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②正確;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說競爭與合作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③不選;“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說明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④正確。【名師點睛】關于國際關系與國家利益的幾個注意點:①不能認為國際關系是固定不變的。由于各國的國家性質與利益追求不同,執行的對外政策不同,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②競爭、合作、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認為只有一種或兩種形式。③不能認為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唯一因素。④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承擔國際責任,并不意味著中國可以犧牲本國的國家利益。7.(2017屆陜西省西安中學高三第五次月考(1月)文綜政治試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糧食足,天下安,為促進糧食安全,保障有效供給,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材料一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玉米、小麥、稻谷庫存量創歷史最高紀錄。我國農業出現了糧食增產、進口量增加和庫存量增加的“三量齊增”現象。進口農產品被大量消費,自己增產卻存進了倉庫,我國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為此2017年糧食工作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著力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材料二 會議指出“一帶一路”戰略給我國農業“走出去”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資源豐富。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卡塔爾等國構建多層次政府間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鼓勵企業向加工、物流、碼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以及種子研發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關鍵領域投資,積極參與推動改革和完善全球農業治理,構建公平、合理的全球農業新秩序。把“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糧食安全。(2)結合材料二,運用政府職能和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答案】(2)①政府要履行各項職能,通過促進農業發展、培育現代農民、搞好農業設施,保障糧食安全。②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搭建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實現合作共贏,維護我國國家利益。③抓住發展機遇,應對各項挑戰,明確國際競爭實質,藏糧于技。④在獨立自主,糧食自給的基礎上,參與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農業治理體系和國際經濟秩序。【解析】(2)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二,運用政府職能和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屬于措施類的解答題。考生在分析說明時,首先要注意本題的知識限定是“運用政府職能和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因此考生可以結合著政府的職能、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外交政策的角度進行說明即可。【解題技巧】“措施類”題一般以“如何”或“怎樣”等引導語來設問,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議。此類試題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設問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給定了主體是誰,問應該怎么辦。如:黨、政府、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2.設問本身具有發散性和開放性,就是材料沒有指出具體的對象。例如:你認為該怎么做?怎樣做到?應該如何做?從中有什么啟示等等。7.(2017屆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文綜政治試卷)2016年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杭州,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峰會主題,共商世界經濟發展大計。材料一:“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中國作為本屆峰會的主席團,更是始終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堅持包容聯動式發展,以包容化解差異,以聯動帶動平衡,努力形成各囯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中國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G20枕州峰會強調“聯動、包容”,是中國政府推進和平發展路線的新舉措,是造福于人類的戰略抉擇。中國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實現共同發展。(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政治生活知識,分析說明中國主張“聯動世界,包容發展”的理由。【答案】(1)①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承擔大國責任。②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成果。③順應時代潮流,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④有利于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