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收入分配與市場經濟近3年高考考點分析與命題規律一、2014-2016年高考考點分析考點1分配制度與效率公平考綱內容回顧: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近3年高考考查情況如下。高考卷別高考示例及考點分布全國卷1.2014年高考大綱卷文綜政治,26【我國的分配方式】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8【收入分配綜合】天津1.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6【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2.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1【個人收入的分配】上海1.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3【我國的分配方式】2.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4【生產要素的意義】3.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5【生產要素的基本形式】江蘇1.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6【按生產要素分配】浙江近3年未出現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山東卷文綜政治,25【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2.2015年高考廣東卷文綜政治,25【社會公平的實現】3.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4【投入產出的比較】考點分析總結:統計發現,“分配制度與效率公平”近3年在地方卷出現頻率較高,尤其是上海卷,基本上每年必出1-2道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集中在我國的分配制度和實現社會公平。在全國卷和浙江卷,近3年對該考點基本很少涉及。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希望廣大考生要注重對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和效率公平的復習,該考點一般會以選擇題或在大題中跟其他部分的考點綜合考查。考點2國家財政與稅收考綱內容回顧: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作用;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近3年高考考查情況如下。高考卷別高考示例及考點分布全國卷1.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2【財政收入的來源】2.2015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38【財政赤字與財政支出】3.2015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38【保護納稅人的權益】北京1.2015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3【財政赤字】2.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4【個人所得稅】3.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8【財政的作用】天津1.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5【財政收支綜合】上海1.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20【稅收及其種類】江蘇1.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8【財政收入的來源】浙江1.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41【財政的作用】2.2015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26【財政的作用】3.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26【財政與宏觀調控】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5【稅收的作用】2.2015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13【稅收的作用】3.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和措施】4.2015年高考福建卷文綜政治,32【財政的作用】4.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綜政治,4【征稅與納稅】5.2014年高考山東卷文綜政治,24【財政與宏觀調控】6.2014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4【財政與宏觀調控】7.2014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2【財政的作用】8.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綜政治,38【財政的作用】考點分析總結:統計發現,“國家財政與稅收”在近3年的高考中,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都屬于高頻考查的考點,每套試卷都會出1-2道題目,全國卷中,以大題形式出現的較多,地方卷中以小題形式出現較多。每年考查的知識點有一定穩定性,具體包括:財政的作用;財政與宏觀調控;財政的收入來源;稅收的作用等,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收支平衡、財政的作用和征稅納稅。在2017年的高考備考中,要對以上考點引起足夠重視,并把握好與經濟部分其他專題之間的聯系。考點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考綱內容回顧:市場與計劃;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宏觀調控;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近3年考查情況如下。高考卷別高考示例及考點分布全國卷1.2016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4【宏觀調控】3.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4【市場經濟的開放性】4.2015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3【市場配置資源】5.2015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4【宏觀調控】6.2015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3【政府和市場的作用】7.2014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8【市場配置資源】8.2014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4【宏觀調控】9.2014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0.2014年高考大綱卷文綜政治,39【宏觀調控】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29【資源配置的手段】2.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28【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天津1.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1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海1.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6【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2.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9【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4.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3【宏觀調控】5.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3【市場配置資源】6.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20【宏觀調控】7.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江蘇1.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7【宏觀調控】2.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9【市場調節的局限性】3.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37【規范市場秩序】4.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3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5.2014年高考江蘇卷政治,8【宏觀調控】6.2014年高考江蘇卷政治,37【宏觀調控】7.2014年高考江蘇卷政治,3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浙江1.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8【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9【科學發展觀】4.2015年高考浙江卷文綜政治,25【市場配置資源】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2【市場配置資源】2.2015年高考重慶卷文綜政治,6【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2015年高考四川卷文綜政治,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4.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5.2015年高考廣東卷文綜政治,26【轉變經濟發展方式】6.2015年高考山東卷文綜政治,4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7.2015年高考福建卷文綜政治,4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8.2014年高考山東卷文綜政治,26【宏觀調控】9.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綜政治,32【宏觀調控】10.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綜政治,2【科學發展觀】11.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綜政治,13【宏觀調控】12.2014年高考山東卷文綜政治,40【宏觀調控】考點分析總結:統計發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近3年高考中,全國卷和地方卷每套都會出現1-3道題,通常是一道選擇題加大題中一問的形式出現,可以說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題目之一。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涉及三塊,即市場配置資源、宏觀調控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對以上提及的高頻必考點,同學們要引起足夠重視,梳理本部分的知識體系,總結題型和規律,從而在考場上能夠靈活應對。考點4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考綱內容回顧: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對外開放;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近3年考查情況如下。高考卷別高考示例及考點分布全國卷1.2016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38【經濟全球化】2.2016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5【對外開放】3.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5【經濟全球化】4.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6【對外開放】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綜政治,31【經濟全球化】天津1.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12【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2.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4【經濟全球化】上海1.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5【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3.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8【經濟全球化】4.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3【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江蘇1.2015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1【經濟全球化】浙江1.2016年高考浙江文綜政治,10【對外開放】其他省份1.2016年高考安徽文綜政治,2【對外開放】2.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6【國際競爭與合作】3.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8【對外貿易】4.2015年高考四川文綜政治,13【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5.2014年高考安徽文綜政治,1【經濟全球化】6.2014年高考重慶文綜政治,13【經濟全球化】考點分析總結:統計發現,“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在近3年高考中,在全國卷和地方卷中考查的比重有增加的趨勢,在2016年的全國卷中更是出現了4次,地方卷也有類似規律,可見在2017年的高考中該考點仍有可能成為高考考查的熱點之一。該部分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涉及兩塊,即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二、收入分配與市場經濟命題規律通過對近3年全國卷和地方卷對本專題的考查情況的分析和研究,收入分配與市場經濟的命題有以下規律:1.收入與分配部分從考查內容上看,高頻考點包括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與宏觀調控和稅收的作用、依法納稅;從考查的形式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選擇題以措施類和意義類為主,非選擇題一措施類為主。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部分從考查內容上看,高頻考點包括市場配置資源、宏觀調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際經濟合作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又有非選擇題,且非選擇題有增加的趨勢,命題角度靈活,能力要求較高。從題型上看,選擇題一措施類和意義類為主,非選擇題以意義類為主。三、收入分配與市場經濟備考方法1.收入分配復習要明確兩個方面,即個人收入的分配和國家收入的分配。從宏觀上把握“一個核心”、“兩條主線”、“兩個重點”、“三對關系”。即,一個核心:維護社會公平,從分配制度、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來認識維護公平的措施;兩條主線:個人收入分配與國家收入分配;兩個重點:社會公平的維護和財政的作用;三對關系:公平與財政的關系、公平與稅收的關系、財政與稅收的關系。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習要明確一條主線,即明確把握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從宏觀上把握“一條主線”、“兩對關系”、“三個重點”、“四大措施”。即,一條主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兩對關系:市場與宏觀調控的關系,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三個重點:資源配置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走出去”發展戰略;四大措施: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措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措施,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措施,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措施。【典例1】(2016年高考全國3文綜政治12).圖3反映我國2009~2015年的宏觀經濟狀況,為保持國內經濟平穩、持續增長,政府可以采取的財政措施是①提高企業稅費,增加財政收入②發行國債,擴大經濟建設支出③降低企業稅費,扶持企業創新④減少財政赤字,降低財政赤字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名師點睛】曲線圖題是選擇題的一種類型,我們要學會分析曲線圖,一是看橫軸,縱軸,二是結合縱軸,看曲線的趨勢和平緩,三是結合圖形和設問,進行判斷對錯。財政收入的渠道有稅、利、債、費。從這四個方面考慮。【典例2】(2016年高考浙江文綜政治41)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材料一材料二根據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要求,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勇敢承擔扶貧責任,積極創新扶貧方式,運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從而打開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經濟信息。(8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財政作用的知識,分析H市扶貧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12分)【答案】(1)1978年到2014年,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成就巨大;2014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說明我國扶貧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農村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仍然巨大,扶貧任務艱巨。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為扶貧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運用財政資金,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發揮了財政在建立社保體系、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運用財政資金支持貧困群體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實施扶貧搬遷,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當地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解題思路】總體上看,貫穿本題材料主線的是扶貧,從不同學科角度考查。看似常規,實則有創新。比如第一問的兩個圖表反映的經濟學信息,我們就不能直白的描述,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圖表有無關聯,反映的信息不僅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也指出客觀存在一些問題。這體現了我們越來越重視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第二問和第三問是考查了課本的主干基礎知識。如何體現類材料題,要記住課本的原理要點,這體現了高考命題的導向:絕不可忽視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最簡單的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這也是命題人別出心裁的用兩個耳熟能詳的知識點考查考生的原因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