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頻度:★★★★☆難易程度:★★★★☆鄧小平同志說:“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們的制度優勢,是成功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保證。”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所以是“我們的制度優勢”,是因為這一制度有利于①消除民族差異 ②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③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④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民族差異不可能被消除,故①錯誤,排除含①的選項,選D。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證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滿足了各少數民族人民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少數民族為主體,同時包括當時居住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使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有利于逐步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能夠密切結合本民族、本地區的特點,把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協調起來,充分發揮各民族、各地方的特長和優勢,調動各族人民參加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自治區域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①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 ②消除民族差別,實現民族融合 ③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 ④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多年來,通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向好,各方面成績卓越。材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為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③促進了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④為我國實現民族團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的話語,引起社會熱烈反響。為此,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此舉①意在改革與完善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是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要求 ③是消除各民族之間差別的有效途徑 ④體現了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追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轉移支付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8個民族省區(即5個自治區和青海、貴州、云南3個省)的轉移支付力度。國家對民族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A.是提高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地位的主要手段B.可以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治權C.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決定因素D.是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重要舉措【參考答案】1.B【解析】民族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各民族必然存在著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經濟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應尊重各民族的這種差異,②錯誤。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B。2.A【解析】②錯誤,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是堅持了黨的領導。④錯誤,民族繁榮為我國實現民族團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促進了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故①③正確。故選A。3.B【解析】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是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舉措,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原則,②④符合題意。①與題意不符,③說法錯誤。4.D【解析】國家對民族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是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D符合題意,C錯誤;A夸大了財政轉移支付的作用,排除;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B錯誤。有志者,事竟成。高考頻度:★★★☆☆難易程度:★★★★☆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統一領導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證了各民族人民和睦生活在統一、安定、繁榮的大家庭中。下列對我國民族政策理解正確的是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和社會穩定的前提②國家統一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礎和核心內容③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了我國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強調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不選;②不選,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③④應選;故選D。民族區域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異同民族區域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不同點設立的地區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港、澳地區自治程度享有一定的自治權享有高度自治權社會制度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設立目的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愿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共同點二者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聯邦制的區別(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的,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行使法律賦予的一定的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是單一制國家的地方行政區域,接受中央的管轄和統一領導,其權力是中央授予的;聯邦制除聯邦中央政府外,各成員國按聯邦憲法的規定;還有自己的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2)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可以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規;聯邦國家除有統一的憲法和法律外,各成員國也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公民只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聯邦制成員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國籍外,還同時擁有聯邦的國籍。(4)在對外關系上,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不能代表國家行使外交權,只能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外交權;聯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但有的聯邦國家允許其成員國有某些外交權。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下列屬于民族自治機關的是A.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B.湖北省鶴峰縣鐵爐白族鄉人民政府C.西藏自治區人民法院D.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2.2016年4月28日是藏歷四月初一,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傳統節日薩噶達瓦節的第一天。一年一度的“薩噶達瓦”讓古城拉薩的宗教氣氛濃重,而當地民眾的正常生活井然有序。八廓街商戶稱,店鋪的生意比往日好。布達拉宮周邊的小攤販數量也比往日增加了不少。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西藏的巨大進步,其核心是A.堅持國家的統一領導B.促進了民族團結C.民族自治地方擁有自治權D.保障國家統一和安全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正確的有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擁有立法自治權B.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C.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參考答案】1.D【解析】本題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載體,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故選D。2.C【解析】國家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自治機關的自治權,范圍、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民族自治地方擁有自治權,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排除。3.B【解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B符合題意。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A錯誤。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C錯誤。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D錯誤。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高考頻度:★★★☆☆難易程度:★★★★☆拉薩雪頓節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6年雪頓節期間、千千萬萬的藏傳佛教信徒涌向拉薩,以最虔誠的心、一步一拜,朝圣至高無上的佛祖。從拉薩雪頓節的舉辦,我們可以體會到①藏族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切實保障②宗教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持③保護文化遺產已成為西藏發展的重要支撐④民族平等在西藏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和體現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從拉薩雪頓節的舉辦,我們可以體會到藏族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切實保障,民族平等在西藏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和體現,①④符合題意;我國是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是鼓勵宗教事業,故排除②;③說法錯誤;選C。我國的宗教政策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內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②法律依據: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④地位: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由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侵犯這一權利,必須承擔法律責任。⑤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⑥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3)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原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②“兩個要求”和“兩個支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深入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的發展規律。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有它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在我國,隨著剝削階級的滅亡,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已基本消失,但宗教存在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尚未完全消失,認識根源和心理根源依然存在。(2)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公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我國公民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這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3)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從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的。共產黨人雖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在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包括信教群眾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目標是一致的。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1.河北省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對寺觀教堂提出“五地”要求,打造傳播正能量的高地、宗教生活的福地、潛心修持的凈地、播撒大愛的善地、抵御滲透的陣地。這表明A.要加強無神論宣傳,引導人們放棄宗教信仰B.要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宗教信仰自由C.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宗教,鼓勵人們信仰宗教2.陳獨秀在《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一文中指出:“宗教之功,勝殘勸善,未嘗無益于人群。然其迷信神權,蔽塞人智,是所短也。”這句話啟示我們①應利用宗教的積極作用為社會主義服務②辯證認識宗教,宗教在社會發展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③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④要加強對宗教的管理和引導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在北京雍和宮,為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地震災區舉行祈福法會。這說明A.在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B.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為社會和諧作出貢獻C.我國加強對各種宗教活動的依法管理D.我國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鼓勵正常的宗教活動4.中國道教協會發布的《中國道教協會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見》中提出,要踐行道教尊道貴德的核心教義,傳承道教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彰顯道教抱樸守真的心靈品質,發揚道教珍愛生命的養生傳統,光大道教濟世利人的慈愛情懷。這一要求旨在①發揮宗教的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②消除信教群眾在宗教教義理解上的偏差 ③凸顯宗教教義對人格和心靈的教化作用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參考答案】1.C【解析】A、D與我國宗教政策不相符。材料強調的并不是信仰自由的問題,而是強調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其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B不符合題意。故選C。2.B【解析】②④符合題意,題中觀點表明宗教有利有弊,應辯證認識宗教,宗教在社會發展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針對宗教的弊端,應該加強對宗教的管理和引導;①③與題意不符,題中觀點辯證認識宗教的利與弊,與社會主義無關,題中強調正確對待宗教應該揚長避短,并沒有涉及要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3.B【解析】班禪舉行祈福法會屬于正常的宗教活動,這可以為社會和諧作貢獻,B正確;在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錯誤;材料未涉及對宗教活動的管理,C排除;我國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不鼓勵,D錯誤。4.B【解析】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能消除信教群眾在宗教教義理解上的偏差,②錯誤;“傳承道教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彰顯道教抱樸守真的心靈品質,發揚道教珍愛生命的養生傳統,光大道教濟世利人的慈愛情懷”,這說明要發揮宗教的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④正確;宗教教義具有兩面性,③錯誤。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高考頻度:★★★★★難易程度:★★★★☆“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俗語真的發生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彌陽中學。在中考期間,學校專門在教學樓大廳安置了一尊孔子塑像,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前去“燒高香”,為自己取得好成績許愿……上述事實啟示我們①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②要弘揚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 ③必須持之以恒地對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 ④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能夠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前去“燒高香”,說明學校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教育未占主導地位,②③是材料應有啟示,故選C。①混同了宗教與封建迷信,④不符合題意,均排除。大力弘揚科學精神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我們要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同時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1)弘揚科學精神的原因我國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實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振興中華的光榮歷史使命。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是實施科教興國的需要。要使我國在新世紀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靠科教興國。(2)怎樣弘揚科學精神作為學生,要認真學習各門具體科學知識,用它們來武裝自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科學,反對非科學的東西,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既要把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區分開來,更要弘揚科學精神,努力樹立科學世界觀。據此完成1~2題。1.在我國,尊重和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反對封建迷信活動。這是因為A.正常的宗教活動堅持唯物主義,迷信活動堅持唯心主義B.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合法的活動,迷信活動是犯罪活動C.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在法律允許的宗教活動場所范圍內進行的活動,是廣大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封建迷信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敵,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D.正常的宗教活動和迷信活動并存2.下列關于弘揚科學精神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弘揚科學精神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②弘揚科學精神有利于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 ③只要弘揚科學精神,就能搞好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④弘揚科學精神有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在第九屆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上表示,近年來,中國宗教界積極參與生態保護事業,發揮了重要的宣導作用,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世界各國宗教領袖和宗教團體應加強合作、共同擔當,悉心呵護地球生態環境。這表明在我國,宗教①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 ②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④在性質上已經發生根本轉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參考答案】1.C【解析】正常的宗教活動和迷信活動都堅持唯心主義,迷信活動并非都是犯罪活動,A、B均錯誤。D不符合題意。2.D【解析】③說法錯誤。①②④符合題意,選D。3.C【解析】“中國宗教界積極參與生態保護事業,發揮了重要的宣導作用”,說明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符合題意。宗教人士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上發言,說明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③符合題意。在我國,宗教既存在積極作用,也存在消極作用,①錯誤。在我國,宗教仍是唯心主義世界觀,④錯誤。欲速則不達。高考頻度:★★★☆☆難易程度:★★★☆☆近年來,從“吃綠豆能治百病”的張悟本神話、道長李一的“蓋世神功”,到“加碘鹽能夠防輻射”,再到“健康教母”馬悅凌的“生吃泥鰍治癌癥”……面對這些明顯的科學謬誤,很多人不加質疑地相信、追捧,盲從,媒體不加選擇地跟進,擴大、炒作。這需要①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活動的行為 ②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③反對各種形式的迷信活動 ④揭批邪教反科學的真實面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面對明顯的科學謬誤,很多人依然相信、追捧、盲從,表明了大眾科學知識的缺乏和封建迷信活動的存在,故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宗教活動和邪教活動,排除①④。故選C。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的關系(1)聯系: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論,都相信有超越自然的神靈存在,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都不符合科學。(2)區別:①從概念上看: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對現實生活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封建迷信活動是指神漢、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通過裝神弄鬼、占卦算命看風水等手段,愚弄群眾、妖言惑眾、騙錢害人的活動。②從組織狀況來看:宗教有整套的經典、教義和教規,有他們信奉的哲理,有正式的組織,有教職人員,有教徒和活動場所。而封建迷信活動沒有教義和戒律,沒有正式的組織,沒有固定的信徒,也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③從活動方式來看: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祈禱形式,有一定的節日活動。而封建迷信活動沒有制度,其活動方式荒誕無稽、粗俗低級,甚至野蠻殘忍。④從活動的目的來看:宗教活動是為了宣揚神的威力,使信教者信仰神,按神的意志辦事;教徒參加宗教活動行善積德和修身養性,是為了死后靈魂能進入“天堂”。而封建迷信活動則是迷信職業者騙取錢財的一種手段。⑤從作用上看:宗教主要起消極作用,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動則是愚昧落后的產物,騙錢害人,破壞社會秩序,破壞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沒有任何積極作用。⑥從國家對待二者的政策來看: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對封建迷信活動,則堅決制止和取締。1.誤區:既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不能宣傳無神論提示:宗教存在的長期性,決定了我們黨和國家必須有相應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這是我們黨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同時,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全體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都不得到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無神論的宣傳;當然,任何宗教組織也不能到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地方宣傳有神論。2.共產黨員不得信教與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既保護人們信教的自由,又保護人們不信教的自由兩個方面。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他入黨時已經作出了自己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選擇,這是完全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②宗教對國家來說,是個人的私事,這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但是宗教對無產階級政黨來說,則不是個人的私事。列寧說,宗教對馬克思主義者,對工人階級政黨來說,絕不是私人的事情。無產階級政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革命理論武裝的,是徹底的無神論者。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武裝全黨,宣傳無神論,帶領群眾為推翻舊世界而斗爭,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因此,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只能是無神論者,不得信教,共產黨員的思想信仰行為必須與共產黨的先進性相一致。3.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與宣傳無神論是否矛盾?不矛盾。宗教存在的長期性,決定了我們黨和國家必須有相應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這是我們黨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同時,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全體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都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無神論的宣傳;當然,任何宗教組織也不能到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地方宣傳有神論。1.西方有些國家常常無理指責中國的宗教政策,把我國依法處理借用宗教名義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說成是限制和迫害宗教。如果我們要針對該現象寫一篇批駁文章,可以選擇的論點有①中國信教公民擁有自由傳教的權利②中國重視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③中國保護信教群眾和宗教團體的各種宗教活動④這些國家做法的實質是利用宗教干涉中國內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我國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其目的是A.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B.反對封建迷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C.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限制宗教的消極作用,發揮其積極作用讀下面漫畫,據此回答3~4題。3.漫畫表明①一些人對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②封建迷信活動是社會的一大公害 ③要樹立科學世界觀,消除封建迷信思想 ④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必須反對邪教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漫畫啟示我們,作為新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年學生應該A.反對其他公民信仰宗教B.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做無神論者C.傳教而不信教,不相信神仙鬼怪D.向宗教教徒宣傳無神論【參考答案】1.D【解析】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視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某些國家的無理指責實質是利用宗教干涉中國內政,②④符合題意;①錯誤,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沒有自由傳教的權利;③錯誤,國家保護信教群眾和宗教團體的正常宗教活動。故選D。2.C【解析】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其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C應選。A、D不是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的目的,不選;封建迷信活動不是宗教活動,B不選。3.C【解析】④說法錯誤,漫畫體現的是封建迷信而不是邪教。4.B【解析】A、C、D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排除;B符合題意。滿招損,謙受益。高考頻度:★★★☆☆難易程度:★★★★☆邪教冒用宗教旗號散布歪理邪說,蠱惑人心,蒙騙群眾,制造事端。2017年1月16日,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判決,以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對以被告人胡新女為首的10名“全能神”邪教人員依法分別進行判決。“全能神”這一邪教組織再次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材料告訴我們①邪教的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②應該堅決反對和依法取締邪教組織③嚴懲邪教犯罪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④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邪教與宗教有著嚴格的區別,對社會有嚴重的危害,①②應選;材料只涉及了中國的邪教,沒有體現世界各國的態度,③④不選;故選A。宗教與邪教的區別宗教邪教含義宗教是人們對現實生活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又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邪教是指冒用宗教等旗號,神化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蒙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制造事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特點宗教具有完整的教義和理論,有正式的組織和神職人員,教徒受教規戒律的約束。正常的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邪教具有崇拜教主、精神控制、秘密結社、危害社會等特征本質宗教是為了宣揚神威,其本質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我國的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邪教以非法斂財、精神控制、危害社會為目的,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影響宗教在歷史上,其消極作用是主要的,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邪教妖言惑眾,破壞社會穩定,聚斂錢財,殘害生命態度對宗教,我國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邪教屬于非法組織,必須堅決予以取締誤區1: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提示:“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是正確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堅持宗教與政治、教育、司法相分離的原則,因為宗教的本質是對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唯心主義世界觀。“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是錯誤的。我國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這并不等于對宗教放任自流。宗教活動和宗教信徒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必須遵守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對于披著宗教外衣,從事分裂祖國的活動,或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反對共產黨領導,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人必須繩之以法。誤區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貫徹執行好了,民族問題也就解決了提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許多少數民族全民族信教,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解決民族問題,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正確處理宗教問題的政策,宗教問題處理好了有利于民族問題的解決。因此,正確解決民族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要正確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我國國家宗教事務局確立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尊重、包容、團結、合作”,即堅持以人為本、和而不同、凝聚力量、和衷共濟。這符合憲法關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明確規定,有利于增進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的團結,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材料體現了①我國尊重和保護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②我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③我國堅持政教分離,對待各種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④在我國,宗教的本質已發生了變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中國正在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宗教和諧共存之路。中國政府堅決不允許任何人打著宗教的幌子從事分裂國家、制造社會動亂等非法行為。這說明A.在我國,宗教已經與政權達成一致,和諧共建社會主義社會B.宗教活動要逐步被禁止、取締C.要依法打擊各種宗教活動D.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3.新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數字出版、互聯網、移動電話、移動存儲介質等收聽、收看、存儲、持有、制作、復制和傳播破壞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等內容。材料表明①國家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宗教是危害新疆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的毒瘤③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④國家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參考答案】1.C【解析】我國增進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的團結,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表明我國堅持政教分離,對待各種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③正確;材料并沒有描述保護宗教活動,①不符合題意;我國宗教的本質并沒有改變,④排除。故選C。2.D【解析】我國實行政教分離原則,A錯誤;B不符合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中“打擊各種宗教活動”說法絕對化;我國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D符合題意。3.A【解析】材料的內容表明國家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國家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①④符合題意。②錯誤,要辯證地看待宗教,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③錯誤,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故選A。寧精勿雜。一、選擇題1.“十二五”期間,在中央及全國支援下,西藏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貧困現象明顯緩解。2016年9月23日至24日,全國扶貧援藏工作會議在拉薩舉行,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貧援藏工作,西藏的扶貧開發攻堅步入一個全新階段。這表明①我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②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關鍵③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④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論述了“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這一西藏工作重要原則,以確保西藏的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貫徹西藏工作重要原則要求①國家落實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公民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④國家尊重“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指出:花開有時,圓夢有期。在共圓中國夢的進程中,道教界將秉持道祖濟世利人的理念,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團結一心,攜手前行,為中華民族早日圓夢作出應有的貢獻。這說明在我國①追逐中國夢,應當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我國宗教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 ③信教群眾是筑就中國夢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宗教的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是分不開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寧夏在我國五個自治區中雖然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卻是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回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區和自治地方。自治區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推動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并對區內數千座清真寺進行修葺。這體現了A.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B.國家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C.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D.國家保護正常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合法權益5.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這表明①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狀況已經消除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④消除民族差別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習近平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抱在一起。”這表明A.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推動了我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B.維護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必須堅持民族團結原則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D.我國已消除了民族壓迫、民族歧視和民族差別7.2016年6月8日發表的《2015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介紹:2015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開通維吾爾語版網站,利用這一平臺為使用維吾爾語言文字的穆斯林群眾介紹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知識,開展網絡解經,滿足群眾的宗教需求。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上述做法①表明我國伊斯蘭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②有利于保護我國穆斯林群眾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③表明我國的宗教團體是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④表明我國伊斯蘭教在現實生活中的積極意義是第一位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非選擇題8.材料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又有多種宗教并行流傳。目前,許多國家、地區沖突都與民族和宗教問題有關。但我國相對于這些國家、地區而言,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可以自豪地說:“風景這邊獨好。”材料二某日,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來到一個基督教堂門口。甲說:“信仰宗教有助于提高道德修養,我們進去學習學習。”乙說:“宗教是精神鴉片,我們進去要向宗教宣戰。”丙說:“現在宗教信仰自由了,宣傳無神論已過時了。”丁說:“既然宗教信仰自由了,為什么還要求教徒熱愛社會主義,這不是違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嗎?”(1)結合材料一,請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回答:我國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為什么能做到“風景這邊獨好”?(2)結合材料二,請運用宗教方面的有關知識,分別對甲、乙、丙、丁四個人的觀點進行分析。【參考答案】1.A【解析】材料中“全國扶貧援藏工作會議在拉薩舉行,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貧援藏工作,西藏的扶貧開發攻堅步入一個全新階段”體現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體現了我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故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2.C【解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①錯誤;貫徹西藏工作重要原則要求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②③符合題意;④不符合材料中提到的原則,排除;故選C。3.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只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能說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①錯誤;我國宗教的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②錯誤。③④符合題意。4.D【解析】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但不是政治權利,排除A;B與材料無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但不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C錯誤。5.C【解析】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狀況仍然存在,②中“已經消除”說法錯誤;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要消除各民族間發展上的差距,而非消除民族差別,④錯誤;故選C。6.B【解析】各民族要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抱在一起,強調的是要加強民族團結,B正確;A、C在材料中未體現;我國已經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但民族差別依然存在,有些方面(如民族文化)的差別也不能消除,D錯誤。7.B【解析】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開通維吾爾語版網站,讓穆斯林群眾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保護他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同時也說明我國的宗教團體是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②③與題意相符;①與題意不符;④中“積極意義是第一位的”說法錯誤,排除。故選B。8.【答案】(1)①新中國成立后,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被鏟除,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為構建西藏和諧社會提供制度保障。③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促進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⑤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團結了廣大信教群眾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構建西藏和諧社會提供融洽的社會氛圍。(2)①甲的錯誤是沒有認識到宗教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作為中學生,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②乙、丙的主要錯誤是不了解公民既有信教、進行宗教活動的自由,也有不信教、宣傳無神論的自由。所以既不能到宗教活動場所宣傳無神論,用強制手段要人們不信教,也不應該忽視幫助人民群眾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項重要工作。③丁的主要錯誤是把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對立起來。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熱愛祖國就是要求人們擁護社會主義,宗教是一種思想意識,信仰宗教與社會主義制度并不矛盾。無論信教或不信教,作為一個公民,按照憲法規定,都應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解析】(1)本問以民族和宗教問題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本設問指向我國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為什么能做到“風景這邊獨好”,屬于原因類試題。回答時,可以從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宗教政策等角度回答,(2)本問主要考查對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屬于辨析型的分析說明題。解答此類試題,應肯定題中觀點的合理性,并說明依據;同時指出題中觀點的不足,并說明理由,最后得出結論。對于甲、乙、丙、丁四個同學的觀點要辯證分析,既要提出其合理的一面,又要指出其不合理的一面,不能簡單地加以肯定或簡單地加以否定。此類型題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不可以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