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情分析】高頻考點命題規律備考建議意識的能動作用3年20考,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題干材料涉及安全生產、在不同處境下人們對事物的不同認識、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等社會生活熱點,主要考查意識的本質及作用、意識的特點以及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知識:一條基本線索(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按客觀規律辦事);四大關系(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及上升性)熱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科技領域的新突破、精準扶貧等客觀規律性與意識的能動作用3年9考,題干材料涉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取得明顯成效等事例,主要考查從實際出發、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客觀規律與意識能動作用的關系等知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年25考,非選擇題出現4次。題干材料大多涉及最新科技成就及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考查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目的等知識真理及其特征3年13考,主要是選擇題。多以漫畫、詩詞為背景材料,考查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等知識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及上升性3年21考,主要是選擇題。題干材料大多涉及社會觀念的轉變、政府政策的調整,一般從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的原因等角度進行考查【考點突破】一、哲學及其基本派別1.哲學的內涵內涵注意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日常生活中零散的世界觀并不是哲學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并非所有的哲學都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發展是哲學發展的基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2.幾組概念的比較(1)哲學與世界觀聯系:①二者對象相同,即都是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的關系。②二者屬于意識范疇,都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分,都對人們的行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區別:世界觀人人都有,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往往是零散的、樸素的,缺乏理論論證。而只有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2)世界觀與方法論聯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區別:世界觀主要說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論則是從我們應該怎么辦的角度思考問題。(3)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物質區別:二者具有物質共同特性——客觀實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聯系:物質只能存在于物質具體形態之中,沒有物質的具體形態,就沒有物質,所以二者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關系。(4)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區別:客觀實在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存在著,相對于意識來講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而客觀存在相對于主觀而言,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也就是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3.哲學的基本派別根本觀點分類評價唯物主義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進步性:否認神創論,堅持唯物論局限性: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進步性:堅持并發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仍然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唯心史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主觀唯心主義局限性: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當作世界的本原,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客觀精神當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錯誤的進步性:就唯心主義的局部范圍而言,它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客觀唯心主義4.真正哲學的作用(1)從人類社會領域:真正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①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③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2)從個人成長看: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唯物論1.物質和意識(1)是什么①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②意識的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2)辯證關系①原理內容是什么: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②有何方法論要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2.運動和規律(1)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原理內容是什么: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②有何方法論要求:不要割裂二者的關系,既不能離開物質談運動,也不能離開運動談物質。(2)運動和靜止的關系①原理內容是什么: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②有何方法論要求:不能割裂二者的關系,在確認運動絕對性的同時,也肯定相對靜止的存在。3.規律的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1)規律的客觀性①原理內容是什么: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有何方法論要求: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2)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①原理內容是什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②有何方法論要求: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有機結合起來。三、實踐與認識1.實踐的含義: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3.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4.如何運用“實踐”的知識分析問題(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3)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6)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考題揭秘】考點一 哲學及其派別 例1.(2016年高考江蘇卷)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這句話說明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②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③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方法論指導 ④世界觀決定方法論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考點二 辯證唯物論 例2.(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2)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毛澤東通過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制定了相關的策略,說明要需要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從實際出發,依據變化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故①③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行動的出發點是實際情況而不是認識,故②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故④說法錯誤。故選B。考點三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例3.(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20)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②任何具體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認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現真理④得到不同認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直擊高考】1.(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①老馬的識圖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現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管仲之所以能夠利用老馬識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對老馬的功能具有正確的認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故②③符合題意;老馬識途的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取決于人的發現,故①說法錯誤;馬不能進行實踐活動,老馬識途是動物本能體現,故④說法錯誤。故選C。2.(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23)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周邊地區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了反映西方社會的內容,如“地冷宜親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①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②沒有被反映著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③有什么樣的意識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④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3.(2016年全國高考浙江卷29)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達到近幾十年來的新高,這再次引起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擔憂。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濃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類活動中二氧化碳的持續排放導致的。這表明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③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④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通聯系的有機整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通讀材料和選項后,發現③的說法錯誤,因為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在客觀規模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排除BC,則②為必選。材料指出二氧化碳的暴增,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主要是人類活動的二氧化碳持續排放導致,這體現了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沒有體現①,故正確答案是D。4.(2016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7)針對學生群體中的“拖延癥”現象,某校學生“創客”社團設計了一款手機應用軟件,該軟件具有如下功能:同學們從哲學角度對這一設計進行討論,下列分析合理的有①“目標”強調意識的目的性,能使我心無旁騖,抓緊時間②“任務拆分”把整體分解成部分,避免因為任務龐大而畏難不前③“量化評估”創造了新的規律,督促我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④“同伴激勵”強調外部矛盾的作用更為重要,大家會因此不甘落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5.(2016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6)俗話說:“人閑百病生。”醫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襲。這說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B.沒有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的產生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控制作用D.物質是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答案】C【解析】“緊張”是一種心理反映,屬于意識范疇,“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說明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控制作用,故C項說法正確;ABD的說法雖然沒有錯誤,但和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本題答案選擇C。6.(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幾何時,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變成了延綿不絕的“光頭山”。四川人民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再現了滿目蒼翠的浩瀚林海,簡稱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屏障的建成折射出當地人民A.秉承綠色生態理念,發揮人定勝天的氣概B.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預見生態變化的趨勢C.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D.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努力改造生態環境【答案】D【解析】四川人民經過苦心經營,建成了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的結果,D項符合題意;“人定勝天”的理念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故A理解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預見發展變化的趨勢,故B和題意不符;材料強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了成功,不是強調人們的實踐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C項不選。故選D。7.(2016年全國高考浙江卷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浙江吉利集團對沃爾沃的成功并購具有典型意義,2002年該集團根據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和自身條件,萌發了海外并購的念頭,為實現從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發展,吉利集團選擇并購沃爾沃,為此制定了完備的方案,遵循國際商業規則,運用市場運作方式,吉利集團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對沃爾沃的并購,幾年來,該集團業績穩定,快速實現了轉型升級。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知識,分析吉利集團案例對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啟示。(12分)【答案】①吉利集團的海外并購充分考慮了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和自身條件,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吉利集團通過恰當選擇對象,科學制定方案,從而成功實施并購,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充分發揮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動作用。③吉利集團遵循市場規則,成功并購,實現轉型升級。這啟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時,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8.(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頑疾,困擾來了人類幾千年。20世紀60年代末,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物——氯喹或奎寧的藥效已經減弱,瘧疾的發病率再次升高。為了找到新型抗瘧藥物,中國政府啟動了研制治療瘧疾藥物的“523項目”,中醫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為組長的科研組參加研究工作。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小組與全國7個省市、30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經過數百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并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最終使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高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屠呦呦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藥,是我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的知識說明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瘧疾新療法的。(12分)【答案】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受主客體條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具有反復性。(4分)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課題。克服困難、反復試驗,經歷多次失敗仍堅持不懈。(3分)發揮團隊精神,協作攻關。發掘中國傳統中醫中藥學資源,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3分)將研究成果應用與瘧疾治療實踐,接受檢驗。(2分)【解析】本題考查真理的知識,設問指向分析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瘧疾新療法的,屬于措施類試題,要結合材料,具體回答。結合材料,可從實踐與真理的關系、追求真理的過程以及追求真理過程的特點等角度去考慮。【課后反饋】夯實基礎:1.2016年6月18日以來,貴州局部地區再次遭遇強降雨襲擊。本輪強降雨導致我省義龍實驗區、桐梓、正安、務川、匯川、湄潭等21個縣(市、區)遭受暴雨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全省受災人口50.3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34萬人;農作物受災19568公頃,成災12388公頃,絕收3695公頃;倒塌虜屋228戶532間,不同程度損壞農房3109戶8545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7.75億元。可見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上要更加謹慎,由此引發了人們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這說明A.哲學源于人們對災難的思考B.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C.哲學源于生活,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D.真正的哲學就是生活本身【答案】C2.2016年10月21日,第22號臺風“海馬”(強臺風級)的中心中午12點40分前后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鳙門鎮登陸。對于這次臺風,氣象學家對臺風的登陸地點、經過路線等做了準確預測,把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主要體現了A.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B.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C.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D.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設問的關鍵信息“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題中材料“科學家現在可以準確預測臺風的登陸地點、經過路線”,表明人類思維能夠正確認識事物,故C符合題意;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是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故A錯誤;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材料未涉及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故B不符合題意;D不屬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故排除D。故選C。3.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使之更好的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這是因為真正的哲學A.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構成部分,是社會和時代在精神上的反映B.正確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C.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為社會變革提供強大的物質力量D.是“科學之科學”,可以為人們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答案】B4.2016年7月19日,河北仙臺山景區發生泥石流災害。泥石流的爆發與人們破壞森林植被,造成大量山體裸露、滯水能力降低有著密切關系。這告訴我們A.必須認清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B.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是存在聯系的C.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 D.人可以能動地認識和改造規律【答案】C【解析】題目中強調了河北仙臺山景區發生泥石流災害與人們破壞森林植被,造成大量山體裸露、滯水能力降低有著密切關系。這告訴我們事物運動是規律的,我們需要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故C選項入選。A選項與題意無關,B選項表述錯誤,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但是不代表任何事物之間都是存在聯系的。D選項表述錯誤,規律不能改變。選C。5.2016年11月18日,國窖1573窖泥和滬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載神州十一號,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驗順利返回,相關太空實驗成果將為釀酒微生物的空間科學研究翻開新篇章。這表明①科學實驗以獲得真理性認識為目的②實踐水平的提高推動認識的發展③科學實驗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④實踐是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科學實驗也是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獲得真理性認識為目的,①錯誤;材料表明航天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動相關方面的科學研究,推動認識的發展,②正確;科學實驗的成果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實踐的發展,其實驗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③正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④錯誤,故本題答案選擇C。能力拓展:1.2016年8月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但重大事故多發,不容樂觀。安全生產“紅線”意識不牢固,往往造成安全事故多發。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安全意識不牢固成為安全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這表明①意識影響實踐發展的過程和結果②意識決定了實踐發展的方向和進程③意識是解決實踐中的各種矛盾的必要條件④意識促進了實踐結果向好的方向轉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2.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擁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科學家將在其中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驗證和創新突破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為解決國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問題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法和手段。這說明①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②指導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根本任務③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④先進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科學家將在其中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驗證和創新突破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為解決國家迫切需求的重大應用問題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法和手段”體現了意識活動是有目的的,是具有主動創造性的,體現了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選B;②不選,因為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的根本任務;④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材料中沒有強調先進的認識工具。3.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后,河南某市成了被國家環保部約談的城市之一。此后,臨沂市打響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四大戰役”保護藍天。數據顯示,2016年7~8月,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優良天數增加21天。這表明A.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B.人可以擺脫實踐水平和歷史條件的制約C.人可以能動地認為世界D.意識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控制和支配客觀對象【答案】A【解析】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后,臨沂市打響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四大戰役”保護藍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說明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故A選項表述與題意相符。B選項錯誤,人不可以擺脫實踐水平和歷史條件的制約。C、D選項表述錯誤,排除。本題選A。4.美國科學家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后一塊缺失的“拼圖”,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引力波的發現,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直接驗證。與此蘊含相同哲理的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D.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答案】D5.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這一調整體現了①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②真理與謬誤往往相伴而行③沒有實踐的檢驗就不會有正確認識的產生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全面二孩政策體現了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說明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①④適合題意;②材料沒有體現,排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是不科學的;故本題答案選D。自我提升:國際地質類著名刊物《地質學》2016年8月刊封面刊登了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段鶴維的繪畫作品一—《生物大滅絕與復蘇的陰陽哲學》。該作品受啟發于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陰陽”相生相克、相互轉換的思想,呈現了早三疊世時期,在地球與火星軌道相互作用的影響下,災難與復蘇的角力與輪回。從中可以推導出A.具體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B.具體科學的發展需要哲學的指導作用C.哲學可以揭示出地質學中的本質和規律D.中國古代哲學包含著科學的內容【答案】B2.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下列選項中與這一觀點類似的是A.“天地之變,陰陽之化”——荀子B.“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朱熹C.“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慧能D.“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答案】B【解析】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朱熹的觀點屬于和、客觀唯心主義,B正確且符合題意;荀子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慧能和孟子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都不符合題意,均應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3.2016年6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決反對“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①“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否認事物是運動的②“不作為”沒有傲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③“不會為”否認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④“亂作為”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題肢①說法錯誤,“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沒有否認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③選項說法錯誤,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一方面是指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不具有完全同步性,一方面指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不作為”沒有傲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亂作為”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②④入選。4.2016年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順利升空。在首飛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團隊二十年的努力:經歷了先后試車114次,發動機曾幾秒鐘內被燒成廢鐵等大大小小的失敗。從認識論看,這說明了A.科學研究是一種直接現實性的活動B.真理性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C.科技創新在反復的實踐中無限向前發展D.研究員的執著追求是科學發展的直接動力【答案】C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有這樣一段生動的描述: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材料二:《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元大都外城常有無數商人來往止息,建有許多旅館和招待駱駝商隊的大客棧。旅客按不同的人種,分別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離的旅館,各國商賈輻輳于此,百貨云集。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在文明交流互鑒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如今隨著中國同歐亞國家關系快速發展,這一“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材料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國家戰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全球范圍內市場、技術、資源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通過制訂新的國際區域經貿安排繼續主導世界經濟發展。中共中央著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重大戰略構想,為打造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海上經濟大通道,為振興我國遠洋運輸業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1)結合材料一,運用“求索真理的歷程”的有關知識,分析在人類與自然關系上認識變化所蘊含的道理。(8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意識能動作用的知識,談談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應怎樣包容互鑒,共同發展。(6分)(3)結合材料三,運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對“海上絲綢之路”提出進行簡要分析。(12分)【答案】(1)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源于探索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并推動實踐發展。(2分)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同階段對自然的認識是與當時的主客觀條件相適應的。(2分)③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呈現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的特點。(2分)④與時俱進,在實踐中認識、發現、檢驗和發展真理。人類發展的歷程,就是探索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過程。(2分)(2)①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受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國家的人們會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應尊重差異,理解個性。(2分)②意識具有目的性和創造性,應積極求同存異,和睦共處。(2分)③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能動地指導作用。包容的文化有利于促進各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2分)(3)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重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世界大局的實際出發的。(4分)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為振興我國遠洋運輸業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4分)③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遵循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的提出,遵循了我國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為推動我國和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做出貢獻。(4分)(3)根據本題設問可知,本題的知識范圍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識,切入點是“海上絲綢之路”提出,題型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具體解答本題可從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轉化為辯證唯物論的知識來組織答案:中共中央著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重大戰略構想,可從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角度來分析說明;“海上絲綢之路一重大戰略構想,振興我國遠洋運輸業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可從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的角度來分析說明;還可從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遵循客觀規律的角度來分析說明“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的提出,遵循了我國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為推動我國和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