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上期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科版)期末復習提綱特別說明:題目前不帶任何符號的為一般理解掌握的內容;帶“※”的為必須識記掌握的內容;帶“▲”的為必須記憶掌握并且能靈活運用的知識點。鄭重申明:此《知識提要》中涉及的內容相對而言比較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未列出的內容就不要學習和掌握。復習時,應以多看教材為主,適當做點練習題。1、為什么人類的生存離不開交往?(1)與人交往,是人類心靈的內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心靈的孤獨和寂寞。(2)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等這些非常重要的需要,都是通過交往來滿足。(3)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不僅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2、交往有何意義?正常的交往:(1)有利于我們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積累經驗,激發思維,鍛煉能力;(2)有利于我們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發展;(3)有利于我們道德、審美等素質的提高。我們的發展離不開交往,我們應該重視交往,樂于交往,學會交往。▲3、文明交往的內在基礎是什么?在現代社會,平等、尊重、寬容、理解、關心、互助,這些都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前提條件,是文明交往的內在基礎。4、為什么要平等待人?(1)人人生而平等,這不僅是法律的規定,更是文明社會的理想追求,也是每個人應秉持的理念。(2)平等待人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正常社會交往、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5、我們應怎樣平等待人?每位同學都有各自的優點和長處,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在與同學交往時,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差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而要學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6、為什么要尊重他人?(1)被尊重,是人內在的精神需要。只有尊重他人,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之一。(2)學會尊重他人不僅是保證我們學習進步和人際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現代少年所應具備的優秀品質。7、怎樣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自由、合法權利、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勞動與創造,尊重他人的隱私等。(2)不嘲笑、諷刺、挖苦和侮辱他人,不輕視或歧視他人。8、為什么要寬容待人?(1)接納不同的人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之一。(2)因為寬容,我們的社會和人生才變得更加美好。寬容他人,我們擁有了朋友;寬容差異,人類創造了多彩的生活。9、我們應該怎樣寬容待人?(1)學會寬容,需要具有寬廣的胸懷、豁達大度的氣量。(2)寬容,包括寬容他人的不同觀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不嫉妒他人的成績、長處和優點;不過分苛責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錯誤或過失。(3)寬容,并不等于無原則地縱容,寬容是在不違背是非原則基礎上的求同存異。10、為什么要理解他人?(1)理解他人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訣,是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條件。(2)被理解是我們的內在需要。11、怎樣理解他人?(1)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與言行,理解他人的處境、問題和困難,理解他人的愿望與需要等,并給予適當的關心。(2)學會換位思考。12、為什么要互相幫助?(1)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他人的幫助;(2)美好的生活離不開人與人的相互幫助;(3)幫助他人是善心和愛心的表現。13、幫助他人要注意哪些問題?(1)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2)要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不能傷其自尊,更不要期待回報;(3)要看自己是否力所能及。▲14、成功交往的藝術有哪些?①禮貌待人;②善于表達;③學會傾聽。除此以外,積極參與他人的活動,努力讓別人接受和接受別人,學會贊美與批評、勸告與安慰、協商與協調,學會化解沖突和矛盾,都將有利于我們開展成功的人際交往,有利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15、為什么要講究文明禮貌?(1)講究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不僅反映一個人的教養,還反映一個社會的精神風貌。(2)講究文明禮貌既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切、和睦的關系,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講究文明禮貌,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對我們的成長與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16、在交往中,最不可忽視的是微笑。微笑是社會交往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價值的面部表情。17、表達有何作用?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對方了解我們的真實態度,增進對我們的了解,從而更樂意與我們交往。▲18、基本的表達技巧有哪些?(1)要大膽,要敢于表達自己;(2)說話聲音要洪亮,吐字清楚,表情要充滿自信;(3)表達要盡量簡單明了,不要啰嗦;(4)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要用眼神與對方進行交流;(5)表達要有條理,如果表達的意思不止一個,可用第一、第二將層次分開;(6)說話時,態度要客觀,不要武斷;(7)對于他人的反對意見,要給以寬容,不要針鋒相對。19、傾聽時應注意什么?在傾聽的過程中,要保持專心、尊重與體諒的態度,切忌一些不良行為,如三心二意、東張西望、翻看書報、隨意打斷對方、亂插話以及妄加評論、表情冷漠等等。▲20、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3)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4)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21、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1)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認真學習,踏實做人。(2)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3)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4)要贍養父母。22、出現“代溝”的原因有哪些?(1)進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識、自尊心和獨立性不斷增強,開始獨立地思考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心理特點原因)(2)子女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態度不同。(思想觀念原因)(3)和同伴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會使我們與父母的親情關系日漸疏遠。(同伴原因)(4)情緒的變化使我們往往以執拗的、對立的、反抗的心態對待父母,加劇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情緒變化原因)▲23、怎樣與父母進行溝通?(1)要認識自己的變化和特點,主動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愿望。(認識自身特點,主動溝通)(2)客觀地看待自己與父母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差距,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確的意見、建議。(正視能力差距,接受建議)(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難,體驗父母的情緒和需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給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了解父母辛苦,給予安慰)(4)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態度,克服逆反心理。(調節控制情緒,克服逆反)(5)妥善處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與幫助父母的關系。(妥善處理關系,孝敬父母)(6)子女與父母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加強溝通。(學會換位思考,真誠溝通)▲24、為什么要尊敬老師?(1)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教師對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2)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3)在尊師方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榜樣。(4)在當代,全社會都在提倡尊師。▲25、怎樣尊敬老師?尊敬老師體現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1)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努力達到老師的要求;(2)與老師交往時要謙虛、恭敬,有禮貌;(3)關心、體諒和幫助老師。※26、新型師生關系特點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共同發展▲27、怎樣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1)自覺接受老師的指導。(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3)了解老師的優點和長處。(4)理解和寬容老師的缺點、過失。(5)要主動、熱情地與老師溝通和交流。28、友誼對個人成長有何重要意義 (1)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朋友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朋友,陪伴我們一起成長。(2)感情融洽、關系和睦的環境有利于我們的成長▲29、如何獲得友誼?(1)友誼要用心感受,用心傳遞(2)真心對待朋友,用心培育友誼,小心呵護友誼。30、真正的友誼:是真摯、健康和高尚的。這種友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31、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進步的朋友。我們交友時要選擇“益友”。善交益友,就要樂交“諍友”。32、“諍友”就是能夠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的錯誤、缺點或不足,批評和幫助我們的朋友。同學之間要樂于接受批評也要善于提出批評。▲33、、怎么區分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講“江湖義氣”有哪些危害?友誼與“江湖義氣”是有本質區別的。“江湖義氣”只講“友情”,不講是非。講“江湖義氣”的危害:助長壞思想、壞行為,最終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體。34、什么是損友?交損友有哪些危害?“損友”:是對我們指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損友”的危害:和好人交朋友,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響;與壞人交朋友,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侵蝕。▲35、怎樣才能遠離損友?(1)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2)克服不良行為;(3)結交品行優良的朋友;(4)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等▲36、交友的藝術有哪些 (1)友誼的獲得需要我們掌握方法,講究藝術,付出努力;(2)對待朋友要心胸寬闊,理解體諒,嚴于律己,寬以待人;(3)真正的友誼不包含嫉妒;(4)對朋友要理解、信任和寬容。▲37、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義?(1)有助于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2)不僅有益于我們身心健康成長,而且有利于形成團結友好的班集體氛圍。▲38、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則有哪些?(1)要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受異性歡迎的人。(2)敞開心扉,積極交往,并在交往中遵循一定的原則。▲39、我們應怎樣對待和處理男女同學的感情問題?(1)采取積極的態度和適當的方式予以解決。(2)理性地駕馭和意志的控制。▲40、從眾現象有何利與弊?(為什么具有兩重性?)(1)利(積極作用):①有利于團隊成員統一認識和行動,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②有利于個體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③有助于學習他人的經驗,擴大視野,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和誤會;④有利于給自己帶來更多學習和提高的機會。(2)弊(消極影響):①阻礙個人的發展,會弱化自我意識,束縛獨立思考,抑制開放、競爭、開拓和進取的意識,阻礙獨立性的培養,窒息個性的發展,扼殺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②不利于集體事業發展。③更嚴重的是,不少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也多是從盲目從眾開始的。▲41、盲目從眾的原因有哪些?①缺乏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從眾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社會群體、非正式群體等外部的壓力和影響是從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③缺乏抵御非正式團體和外部不良影響的能力,是青少年從眾的又一個重要原因。▲42、避免盲目從眾的途徑有哪些?(如何克服消極的從眾心理?)(1)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努力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鍛煉能力,特別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2)自主選擇,勇于負責。全面地發展自我,特別是增強自主作出合理的、負責任的選擇和行動的能力(3)增強抵擋團體不合理壓力的能力,學會抑制外部不良的誘惑。※43、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有哪些?(1)青少年渴望成功,在明星那里,似乎找到了成功,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在明星身上似乎看到了已經實現的理想。(2)出于滿足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鳴的需要,也可能是為了尋求刺激、追求時尚、追求浪漫等。▲44、追星”有何利與弊?(1)“追星”的利(積極作用):“追星”可以是成長的動力,①很多明星的成功可以成為我們奮斗的目標和動力;②從明星的成長經歷中獲得成才的方法;③豐富我們的生活,緩解我們的壓力。(2)“追星”的弊(消極影響):“追星”可能成為我們成長的阻力:①對明星盲目崇拜、瘋狂迷戀,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浪費我們的時間和金錢,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②會使我們滋生攀比心理,喪失個性。▲45、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評價偶像?①我們要全面地評價偶像,既要看到其長處和優點,也要看到其缺點和不足;②既要看到其成功的結果,也要看到其成功的過程;③既要看到其成功的輝煌,也要看到其成功背后的奮斗和艱辛;④既要看到其成功的光環,也看到其內在的品質。▲46、青少年在追星熱潮中,如何超越崇拜,成就自我?①用理性的態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偶像;②確立和追尋自己的理想,選擇自己的道路,相信自己,成就自我;③對于明星、偶像更應讓他們的奮斗精神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讓他們的優秀品質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超越崇拜,走向自我;④認認真真地生活著,努力著,奮斗著,享受著;⑤熱愛生活,珍惜友情,真誠善良、自信,堅守自己,經營好屬于自己的生活。47、規則的分類、作用(1)分類:生活處處有規則,分類的標準不同,規則也就不同。①不同的場所,有家庭規矩、學校守則、社會規范等;②不同的活動,有交通規則、學習守則、上網規則、體育比賽規則等;③日常生活中的規則,有紀律、章程、鄉規民約、道德規范、法律法規等。▲(2)作用(重要意義):①規則保證社會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諧、文明;②遵守規則是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48、為什么說秩序來自規則?①日常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規則,沒有規則,就沒有正常的社會生活;②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需要秩序,需要規則;③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同樣也需要秩序,更需要規則來保證秩序。▲49、法律有哪些特征?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③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50、法律有什么作用?法律為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們能夠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51、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有何關系?①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結果,不同的行為有不同的結果。②行為的結果有好壞之分。好的結果有益于自己、他人和社會,壞的結果則有損于自己、他人和社會。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行為的結果,還要能夠辨別結果的好壞。▲52、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①認識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結果,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前提;②勇于擔當,彌補過失;③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承擔責任;④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和習慣。53、什么是違法行為?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54、違法行為如何分類?根據所違反的法律,違法行為可以分為違憲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違憲行為違反的是憲法,行政違法行為違反的是行政管理法規,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規,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刑法。▲55、為什么我們要遵守法律?①任何一種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違法者都要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②一旦違法犯罪,最終都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③遵守法律,是對每一個社會成員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底線。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我們才能愉快地享有法律所提供的安全和便利,在法律的保護下幸福生活、快樂成長。56、自律的含義、表現、作用:(1)含義:個人的行為由自己的要求或內在的規則支配,主動、自覺約束自己。(2)表現:“我應該怎樣做”“我不應該怎樣做”和“我愿意怎樣做”“我不愿意怎樣做”。※57、規則與自由有何關系?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違背規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58、怎樣才能做到自律 ①要學會慎獨。②注意修養,自覺遵守規則,做到心中有規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③日復一日,鍥而不舍地努力,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把外部的規則逐步內化為內心的自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