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認識“電氣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2)對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3)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2.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電的發明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2)通過思考和探究“流水線生產有什么利弊”等問題,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培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性人物和成就。2.難點:通過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三、教學策略1.采用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貫穿講授法、討論法,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和合作,交流討論合作學習。2.采用情境創設法,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生活實踐能力。3.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4.學生準備:預習課本,通過網絡、書籍等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具體成果表現。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兩幅圖片:第一幅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第二幅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中國展區圖片;教師提問:如果你是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的策劃者,你要設立幾個展區?展出哪些產品?教師繼續提問:那么為什么你們挑選這些產品?這些產品有什么特點?學生們眾說紛紜,回答討論。 學生們回答1904年正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所以以蒸汽為標志。選擇這些產品。激發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引出兩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水到渠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歷史條件請學生閱讀教材P78,提問思考: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聯嗎?如果于,結合史實,說明工業革命如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創造條件的?轉承:好,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非常卓越和豐富的成果,給人類生活帶來無窮深遠的影響。下面讓我們來回顧這段歷史,看看歷史上偉大的發明家們帶給我們人類那些巨大貢獻: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教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信息,并且理解歷史是連貫的,有連續性,事物是彼此有聯系的。五彩斑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1.歷史游藝園(幸運“52”)游戲規則:每個詞后面都有相關內容,大家分成五組組,每組推兩位選手,一個描繪,一個猜內容答題時間1分鐘,看哪組最棒。2.列表師生共同總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從發明者國籍的角度大家有無看出什么特點?教師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美國和德國的居多。19世紀后期,美國和德國后來居上,率先完成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了老牌工業大國英國。學生回答,電力的廣泛運用,效率更高,影響更大。通過活動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性,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整理和展示,讓學生從感性中體會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斐然,并體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指導學生學會整理分析歷史現象。 引導學生從現象背后分析本質。深入人心──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閱讀教材 討論思考:1.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又是如何推動世界市場發展的?2.想一想兩次工業革命分別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提示:從破壞性和建設性雙重作用入手)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提高效率,工廠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方式,流水線生產成為一種趨勢,產量迅速增加。 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歷史觀點分析歷史現象。歸納小結、鞏固知識列表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學生完成。通過本活動環節,一是起到鞏固復習的作用;二是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法來掌握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對比法是一種比較受用的歷史學習方法五、板書設計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作用影響 (4)兩次工業革命對比六、教學反思(1)本課是一節綜合探究課,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體現綜合探究課的特點,即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獲取信息,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體現了生本課堂的理念。(2)本節課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充分體現了合作探究課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注重對學生學習歷史方法和思路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整理、對比歷史事實。循序漸進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