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中考社會思品試卷思想品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4分)1.2017年1月,( )正式履職,就任聯合國秘書長。A.潘基文B.唐納德?特朗普C.特雷莎?梅D.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考點】FT:時事政治.【分析】本題考查時事政治.平時要注意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解答】2017年1月1日,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正式履職,就任聯合國秘書長,行使聯合國秘書長職權至2021年12月31日.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其它選項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解答該題要多關注時事,多注意積累時事材料. 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 ),這是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A.深圳經濟特區B.上海浦東新區C.天津濱海新區D.河北雄安新區【考點】FT:時事政治.【分析】本題考查時事政治.平時要注意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解答】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其它選項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解答該題要多關注時事,多注意積累時事材料. 3.2017年4月,我國首艘貨運飛船( )在海南文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A.天宮二號B.天舟一號C.神舟十號D.長征七號【考點】FT:時事政治.【分析】本題考查時事政治.平時要注意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解答】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17年4月20日19時51分許,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B說法正確,符合題意.其它選項不合題意.故選B.【點評】解答該題要多關注時事,多注意積累時事材料.4.閱讀如圖,可以獲取的正確信息有( )①人口總量不斷增加②計劃生育取得成效③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點】B8: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分析】該題考查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在度過高峰期后,人口總數才會呈下降趨勢,但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在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改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依然會十分突出.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解答】讀圖可知,自1982年以來,我國人口數量增長緩慢,說明計劃生育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65歲以上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說明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故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與題意不符;故選C.【點評】考查我國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記憶. 5.法治完善推動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此開啟我國民法典時代,這說明( )①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③憲法是民法總則制定的根本依據④我國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點】66:法律的特征.【分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國家制訂并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的行為規范.【解答】在我國,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等;題干描述體現了全國人大的最高法律地位;說明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①②符合題意;③與題意不符;④錯誤,我國法律代表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選A.【點評】仔細閱讀題干材料,弄清材料反映的問題,逐一分析選項,排除錯誤和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 6.法治細節彰顯特殊關愛。民法總則新增條款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國家把這一條款納入民法總則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護B.學校保護C.社會保護D.司法保護【考點】75:社會保護.【分析】該題考查社會保護的相關知識;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是: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實施主體包括國家政府、企事業組織、機關團體以及社會人士.【解答】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是: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實施主體包括國家政府、企事業組織、機關團體以及社會人士.材料中國家把“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這一條款納入民法總則.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ABD與題意不符;故選C.【點評】解答該題需要區分對未成年人的四大特殊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7.耶魯大學畢業后,秦玥飛毅然選擇回國扎根農村,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被譽為“最美村官”。這啟示我們要( )A.善于合作,大力發揚團隊精神B.平等待人,對他人一視同仁C.艱苦奮斗,提高自己的知名度D.貢獻社會,實現生命的價值【考點】25:實現人生價值.【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命價值.生命價值體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奉獻之中.實現人生價值,要干好本職工作,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解答】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創造和奉獻.題干中秦玥飛扎根農村,為社會無私奉獻,體現了生命的價值.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B不合題意;C說法錯誤,不是為了獲得名利.故選D.【點評】正確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題文材料關鍵信息分析,明確主旨. 8.游泳運動員傅園慧賽后接受采訪時說:“我已經超越了自己,我覺得(成績)還是挺好的……我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這說明傅園慧( )①能正確地認識自己②能客觀對待他人評價③安于現狀不思進取④具有健康的競爭意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點】1G:正確認識自我.【分析】本題考查正確認識自我、公平的競爭意識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解答】“我已經超越了自己,我覺得(成績)還是挺好的…我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傅園慧的言行說明她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具有健康的競爭意識,是心理健康成熟的重要體現.選項①④的觀點是正確的,故應選擇B;選項②③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應排除ACD.故選B.【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此題的考查方向是正確認識自我、公平的競爭意識,依據題意結合教材知識做出正確選擇即可.9.漫畫《不歸路》給我們的警示有( )①人一旦違法,必將受刑罰處罰②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③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維護身體健康④一般違法與犯罪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點】6D: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分析】本題考查一般違法與犯罪行為.違法分為一般違法與嚴重違法,嚴重違法屬于犯罪行為.【解答】漫畫《不歸路》給我們的警示有一般違法與犯罪關系密切,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不該發展下去是犯罪,所以我們防微杜漸,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維護身體健康成長,所以②③④符合題意;①錯誤,一般違法不會受刑罰處罰.故選D.【點評】審請題意、把握違法與犯罪的關系,一般違法不會受刑罰處罰即可. 10.2017年春季開始,我國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統一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這主要體現了義務教育特征中的( )A.公益性B.強制性C.統一性D.公平性【考點】9B:受教育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這一知識點,要明確題干中的做法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解答】由于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對義務教育階段進行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這體現了對教育的關心,也體現了教育公平,同時也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所以A正確,其他選項不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認識,所以作為學生應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11.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來碩果累累: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的生產總值比成立之初增長了642倍;鐵路運營總里程已增加到1.35萬公里,居全國首位……這主要得益于( )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點】FU:黨的建設;BY: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分析】本題考查了少數民族地區取得成就的原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解答】依據課本知識分析材料可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來碩果累累,主要得益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所以①②④是正確的選項;③選項內蒙古自治區不實行“一國兩制”,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為選擇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2.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政府網開展“我向總理說句話”網民建言征集活動,網友可以通過論壇、微信等平臺建言獻策。這一活動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參政意識②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③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④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點】ED:正確行使政治權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正確行使公民政治權利.在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公民行使政治權利時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式.【解答】網友可以通過微博、博客、論壇發貼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說明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意識不斷增強,我國公民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的渠道不斷擴展,這有利于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錯誤,人民不能直接使國家權力;故選A.【點評】要準確掌握課本知識公民享有監督權及其意義的基礎上選擇.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滿分22分)13.(10分)(2017?義烏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中“不讓座青年”的哪些權利遭到了侵犯?(2)拍照者和網友的言行啟示我們應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考點】99:隱私權;85:正確行使公民權利;89:忠實履行公民義務;95:名譽權;97:肖像權.【分析】本題考查公民人格尊嚴權、如何行使權利,以材料分析題形式呈現.在掌握公民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等權利和依法行使權利等知識點基礎上,分析漫畫內容,明確主旨,依據題意作答.【解答】(1)此題考查公民人格尊嚴權,考查理解能力.漫畫中青年不讓座是因為身體疾病,而拍照發帖者“斷章取義”歪曲事實的行為侵犯了該青年的隱私權和肖像權,損害了該青年的名譽.據此分析作答.(2)此題要求依據本題情境概括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考查知識運用能力.材料中拍照者歪曲事實違背誠信原則,沒有做到依法行使權利,損害了他人合法權益,沒有做到換位思考;其他網友行為是法治觀念淡薄,不理智的行為.因此此題從如何行使公民權利、履行義務、使用網絡、誠信、與人交往等角度結合材料情境作答.故答案為:(1)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2)①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②理性利用網絡參與公共生活;③尊重事實,誠信做人;④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點評】解答第二題要注意按照材料反映的問題有針對性組織答案,不能照搬教材知識機械作答. 14.(12分)(2017?義烏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享,與單車相遇】近來,共享單車因綠色節能、方便智能等特點迅速走紅,但同時,混亂停車、私自加鎖、損毀單車等行為正成為共享單車的“成長之困”。(1)請運用正義的相關知識,談談在破解共享單車“成長之困”中公民的應有之舉。【共享,與區域相約】2017年3月,國務院公布《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方案》,明確了吉林省與浙江省的對口合作關系。(2)聯系材料,分析浙江省與吉林省開展對口合作的經濟意義。【共享,與世界相擁】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如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4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6.3萬億元,對沿線20多個國家累計投資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3)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是如何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考點】61:規則與秩序;5A: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C3: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CJ:區域協調發展;CY:“一帶一路”戰略.【分析】本題屬于材料分析題,借助材料考查了規則與秩序、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對外開放、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等內容進行解答.【解答】(1)本小題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破解共享單車“成長之困”中公民應該遵守制度,以身作則,勇于同一些不良行為作斗爭.(2)本小題考查了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浙江省與吉林省開展對口合作有助于互助合作,有助于共同發展,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3)本小題考查了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結合題意得知,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最終實現雙贏.故答案為:(1)自覺遵守共享單車使用的規則與制度;阻止破壞單車的行為,做有正義感的人.(2)有利于兩省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3)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積極響應;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實現互利互惠.【點評】運用教材中關于規則與秩序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緊扣題意,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即可解答.通過解答該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等. 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10分)1.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講述諸子百家時,將某一學派的思想主張概括為“構建理想社會:平等、互利、兼愛”。這一學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考點】2P:百家爭鳴.【分析】本題解題關鍵是從“平等、互利、兼愛”切入,結合所學知識點百家爭鳴進行思考解答.【解答】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順其自然,不可強求.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要求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堅決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戰爭.提倡“構建理想社會:平等、互利、兼愛”的是墨家的主張.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辨別能力,要注意區分百家爭鳴各家的思想主張. 2.交通工具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人類社會進入汽車時代開始于( )A.文藝復興時期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D.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考點】K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分析】本題以人類社會進入汽車時代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解答】據所學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人卡爾?本茨于1885年發明了汽車,之后,美國工程師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的生產中使用了流水線裝配工藝,使人類在交通運輸領域開始進入汽車時代.故選C.【點評】注意識記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發明及發明人. 3.“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建國初期的這一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土地革命熱火朝天B.“一五”計劃成績喜人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D.“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考點】C9:一五計劃.【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圖片的能力.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1953年制定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就是發展重工業.【解答】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解放牌汽車);由題干中的“解放牌”可知,這一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一五”計劃的成就.故選B.【點評】本題以題干信息為依托,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礎知識. 4.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下列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的是( )①羅馬法是近代很多國家法律的基礎②《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③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④《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點】HI:《拿破侖法典》;FB: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分析】本題以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羅馬法和《拿破侖法典》.【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中蘊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對后世影響很大,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深遠,正是在全面繼承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了近代很多西方國家的法律基礎.拿破侖制訂和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故羅馬法是近代很多國家法律的基礎、《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與歷史事實相符.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的是《權利法案》.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法典》和羅馬法的相關史實. 5.內蒙古自古以來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臺。以下史實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漢與匈奴和親B.文成公主出嫁C.實行改土歸流D.設立駐藏大臣【考點】3G:昭君出塞.【分析】本題以“內蒙古自古以來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臺”為切入點,考查古代民族交往的相關知識.【解答】A、匈奴族自古居住在蒙古草原,漢朝時與匈奴和親反映的是內蒙古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臺;B、文成公主出嫁是指漢族與西藏地區吐蕃族的民族交往;C、清朝為加強對云南地區的管理,清政府大力推行的措施是實行改土歸流.D、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古代民族交往的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滿分38分)6.(10分)(2017?義烏市)2016年,我國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如圖,寫出馬鈴薯傳入歐洲所經過的大洋,并指出馬鈴薯走向世界最初源于哪一歷史事件。(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據相關鏈接,說說美國的做法對我國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有哪些啟發。【相關鏈接】1939年美國出臺《市場推廣法案》,依據法案成立了國家馬鈴薯委員會,進行貿易立法和糾紛的解決;各州根據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種植不同用途的馬鈴薯;專門成立研究中心,進行新品種培育、深加工處理、化肥農藥使用量、節水等研究。【考點】H2:新航路的開辟;LE:羅斯福新政;PD:歷史開放性問題.【分析】(1)本題以馬鈴薯傳入歐洲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根據如圖,寫出馬鈴薯傳入歐洲所經過的大洋、馬鈴薯走向世界最初源于的歷史事件.(2)本題以1939年美國出臺《市場推廣法案》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美國的做法對我國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啟發.【解答】(1)觀察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馬鈴薯原產于美洲,傳入歐洲所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馬鈴薯走向世界最初源于新航路的開辟.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歷經千辛萬苦,哥倫布船隊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打破了美洲大陸與世隔絕的狀態,使世界開始聯系成一個整體.(2)據“1939年美國出臺《市場推廣法案》,依據法案成立了國家馬鈴薯委員會,進行貿易立法和糾紛的解決;各州根據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種植不同用途的馬鈴薯;專門成立研究中心,進行新品種培育、深加工處理、化肥農藥使用量、節水等研究.”可知,美國的做法對我國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啟發有: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依法保護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馬鈴薯產業;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合理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實施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故答案為:(1)大西洋;新航路的開辟.(2)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依法保護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馬鈴薯產業;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合理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實施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答出其中三點即可)【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史實. 7.(14分)(2017?義烏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某校開展“魅力古烏傷,實踐大課堂”研學旅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研學是風情體驗之旅。觀察圖片,簡析自然環境對義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影響。(2)研學是歷史探索之旅。概括朱一新所處年代中國陷入“亂世”的國內外原因,并列舉一個19世紀末仁人志士探索救國道路的史實。(3)研學是成長感悟之旅。綜合以上信息,談談類似研學活動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意義。【考點】8F: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82: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89:左宗棠收復新疆;8A:甲午中日戰爭;PD:歷史開放性問題.【分析】本題以開展“魅力古烏傷,實踐大課堂”研學旅行為切入點,考查自然環境對義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影響、朱一新所處年代中國陷入“亂世”的國內外原因、維新變法運動相關知識.【解答】(1)據觀察圖片可知,自然環境對義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影響是義烏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因此,義烏的傳統民房頂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2)據材料可知,朱一新所處年代中國陷入“亂世”的國內外原因是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和西方列強的侵略.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這次上書沒有達到目的,但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3)綜合以上信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意義是有利于增強責任意識,激發愛國愛鄉之情;有利于了解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精神生活;有利于樹立刻苦學習的觀念,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和實踐能力.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義烏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因此,義烏的傳統民房頂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2)政府的腐朽與虛弱;西方列強的侵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維新變法運動.(3)有利于增強責任意識,激發愛國愛鄉之情;有利于了解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精神生活;有利于樹立刻苦學習的觀念,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和實踐能力.【點評】本題掌握自然環境對義務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影響、朱一新所處年代中國陷入“亂世”的國內外原因、維新變法運動相關知識. 8.(14分)(2017?義烏市)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那一天”令人銘記,催人奮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我們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那一天,火炬高擎。簡述那一天學生提出“外爭主權”的歷史背景及結果。(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人民日報》報道:“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3)那一天,民族新生。請談談你對“民族新生”的理解。【考點】A4: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9B:五四運動;C1:新中國成立.【分析】(1)本題以那一天,火炬高擎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那一天學生提出“外爭主權”的歷史背景及結果.(2)本題以那一天,烽火燎原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3)本題以那一天,民族新生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對“民族新生”的理解.【解答】(1)據“我們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可知,那一天學生進行了五四運動.學生提出“外爭主權”的歷史背景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結果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派出代表參加會議,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遭到和會拒絕.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大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2)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據“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和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所以說“那一天,民族新生”.故答案為:(1)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2)本小題采取分層評分方法,要求如下:第一層次:能從單個角度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如: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第二層次:能從兩個角度或有邏輯地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兩個角度的如: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有邏輯的如: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或結合史實對某一角度做具體闡述.第三層次:能多角度、有邏輯地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如: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以,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七七事變、五四運動、新中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