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科學入門知識點歸納一、科學并不神秘1.《科學》就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并尋找它們產生、發(fā)展的原因和規(guī)律的學科。二、走進科學實驗室1、認識實驗室常見的儀器設備,了解其用途及其存放。試管:是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可以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持試管進行加熱,試管夾應夾在距離試管口1/3處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要先預熱,再在液體集中部位加熱加熱液體時,試管管口向上與桌面成45°角,管口不能對著人加熱固體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膠頭滴管的使用:膠頭在上,管口在下,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應立即沖洗,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其他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滌,要專管專用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實驗室的主要熱源。使用時用它的外焰加熱。酒精燈中的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不少于酒精燈容積的1/4要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可以用點燃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熄滅時要使用燈帽,不可以用嘴吹滅放大鏡的使用:要使觀察對象的像更大,放大鏡應遠離觀察對象(即擴大放大鏡與觀察對象間的距離)停表:用來測量時間,主要是測定時間間隔。天平和砝碼:配套使用,測量物體的質量。電流表(A):測定電流的大小。電壓表(V):測定電壓的大小。顯微鏡:用來觀察細胞等肉眼無法觀察的微觀世界的物質及變化。燒杯:能用于較多試劑的反應容器,并能配制、稀釋溶液等,間接加熱。表面皿:可暫時盛放少量的固體和液體。藥匙:用來取用少量固體。玻璃棒:主要用于攪拌、引流、轉移固體藥品。閱讀課本P7頁2、實驗室安全守則,常見危險警告標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閱讀課本P9-10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傷處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酒精燈失火——立即用濕布撲滅三、科學觀察1、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2、人的感官判斷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借助一些儀器和工具不僅可以擴大觀察范圍,還可以幫助我們作出準確的判斷。3、實驗結果的記錄和整理實驗現(xiàn)象一般用文字描述,數(shù)據(jù)多用表格記錄和圖形記錄。(四)科學測量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這類公認的標準就是單位。比如,長度的國際單位就是米。2、對于同一被測量,所選的單位不同,測量的數(shù)值就不同,因此在測量的數(shù)值后面必須寫明單位,沒有單位的測量結果是沒有意義的。3、測量需要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對于測量工具我們需要了解:①測量工具所測量的物理量,如:刻度尺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②測量工具的測量范圍(量程)③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多少,如1毫米,注意:數(shù)值+單位)④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4、測量工具的選擇依據(jù)①不同的測量工具準確程度不同,根據(jù)被測對象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工具。準確程度由最小刻度決定,最小刻度越小越準確。②測量前先估測,根據(jù)估測值選擇一定測量范圍的測量工具,以便于測量5、測量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減小誤差的方法:①多次測量取平均值。②采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6、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米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納米(nm)。單位換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1米=106微米=109納米單位換算過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2)刻度尺的正確使用①弄清楚它的零刻度線位置、量程(測量范圍)、分度值(最小刻度)。被測物體的長度不能超過刻度尺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長度即量程,最小刻度決定一把刻度尺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②使用時,要放正確、看正確、讀正確。放正確:刻度線緊貼(緊靠)并平行被測物體,零刻度線對準(對齊)被測物體一端。(若零刻度線已磨損,則應另選一刻度線為測量起點)看正確: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讀正確:先讀準確值,再讀一位估計值(估讀值),即測量值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記正確:數(shù)值后要寫明單位例如:第一幅圖,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測得物體的長度為1.7厘米,其中1厘米是準確值,0.7是估計值第二幅圖,最小刻度為1毫米,讀數(shù)2.40厘米第二把刻度尺更精確( http: / / www.21cnjy.com"\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注意:長度測量會有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首先先要去除錯誤的測量值(即準確值不同的測量值),再取剩余測量值的平均值。平均值保留的位數(shù)應與測量值的位數(shù)相同,如果除不盡則四舍五入處理。例如:小明測量小球的直徑,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2.41cm、2.66cm、2.40cm、2.42cm、2.42cm,這個球的直徑是______.五個數(shù)值里面2.66cm是錯誤的測量值,去除。剩下的取平均值(2.41cm+2.40cm+2.42cm+2.42cm)/4=2.4125cm,平均值位數(shù)要與前面測量值保持一致,2.4125cm做四舍五入處理得到2.41cm,答案為2.41cm(3)特殊的測量方法“化曲為直法” 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滾輪法” 測較長曲線的長度時,可先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shù)。長度二周長X圈數(shù)。如:測量操場的周長。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直徑。累積取平均值法:利用積少成多,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如: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注意張和頁的區(qū)別)、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7、體積的測量體積的單位: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立方米,用“m ”表示。常用單位米 、分米 、厘米 、升、毫升。(升、毫升是液體的體積單位)單位換算: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量筒——刻度均勻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量杯沒有零刻度線)(1)放平穩(wěn):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2)觀察最小刻度(分度值)和量程(測量范圍)(3)讀正確:讀數(shù)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相平。俯視時,讀數(shù)偏大;仰視時,讀數(shù)偏小。注意:水、酒精、煤油等大多數(shù)液體在靜止時液面是凹形的;但是,水銀面是凸形的,讀數(shù)時應與凸形液面中央最高處相平。①測量規(guī)則固體體積——刻度尺②測量液體、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量筒或量杯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測量方法:用量筒排水法測量(條件是物體不吸水、不溶于水):①先在量筒中盛適量的水,體積為V1;②將小石塊用細線栓好,輕輕放入量筒中,總體積為V2③小石塊體積為:V=V2-V1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而密度比水小的物體的體積:①先在量筒中盛適量的水,體積為V1;②取一小石塊用細線栓好,輕輕放入量筒中,總體積為V2③同一條細線上,小石塊上面拴住不規(guī)則而密度比水小的木塊,并一同放入量筒里,總體積為V3;④V木=V3-V2“適量”指的是①待測物體能夠完全被水浸沒②同時待測物體完全浸沒后水的體積不超出量程。8、面積的測量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測量與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不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1)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shù)出不規(guī)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shù):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每一方格的面積×總的方格數(shù)。溫度的測量(1)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2)實驗中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3)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攝氏溫度是這樣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0和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攝氏度。零度以下,應讀作零下多少攝氏度。(4)溫度計的使用:①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測量范圍)的溫度②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不能馬上讀數(shù),要等溫度計的液柱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shù)④讀數(shù)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如何判斷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零上:刻度上大下小(讀數(shù)時刻度從下往上數(shù))零下:刻度上小下大(讀數(shù)時刻度從上往下數(shù))(5)體溫計里有一段細而彎曲玻璃管,水銀受熱膨脹能通過它,遇冷收縮通不過它,因此可以離開被測者讀數(shù)特殊結構:玻璃泡容積大,玻璃管特別細(作用:準確程度高);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的玻璃管(作用: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者讀數(shù)。)。體溫計的特點:⑴測溫范圍小:35℃~42℃;⑵最小刻度:每小格為0.1℃;⑶使用前應握緊體溫計玻管段用力下甩(五)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jù)→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