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材梳理本冊教材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要求——“能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并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改進了混合運算和運算順序的編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級沒有單獨安排“混合運算”單元,而是結合現實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運算,如一年級上冊和二年級上冊出現的“加減混合”,二年級上冊出現的乘加、乘減,二年級下冊出現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等等。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體會運算順序。在三四年級時,再結合解決現實問題,較為系統的介紹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這樣的編排通過較豐富的現實素材,使學生逐步體會、理解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綜合算式的能力。現在我將主要從說教材、說目標和說教學三個方面,進行第一單元的教材梳理。一、說教材1.單元編排體例及目的(1)單元編排體例第一單元的教材主要都是從三部分來編排的,分別是主體部分,輔助部分和整理與復習。先來看主體部分,包括課題和例題。其中課題有《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括號》。而例題主要是以主題圖、對話框和小精靈三種方式出現。然后是輔助部分包括“做一做”、“練習題”、“你知道嗎?”和“數學游戲”。“做一做”一般都可以看做隨堂練習,對于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及時的反饋,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練習題”是每部分的內容學完以后,都會有的一個系統的由易到難的練習,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并且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加深和拓展。“你知道嗎?”一般一個單元都會出現1到2次,主要講的都與當堂所學數學知識有關,一般包括數學知識的來源、應用和拓展,使學生了解所學數學知識的歷史,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游戲”則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探究的想法,從而加深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每個單元的最后有一個安排就是復習與整理,問學生“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來回顧本單元所學的所有知識,對知識進行再一次的,復習和加深,同時培養了學生復習整理知識的行為習慣。(2)第一單元編排的目的:①突出基礎知識的教學。②讓學生通過回顧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③通過計算實例,引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2.單元內容結構。(1)單元知識樹:第一單元的教學,一共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解決問題。(2)第一單元編寫意圖。①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②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3)第一單元知識內在的邏輯關系:①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之一。②把解決問題置于數學課程的核心地位。③要把創新和落實基礎知識統一起來。3.跨單元知識立體整合:因為難度在螺旋上升,所以教材改進了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首先,在低年級結合現實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運算,如一年級上冊和二年級上冊出現的“加減混合”,二年級上冊出現的乘加、乘減,二年級下冊出現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體會運算順序到在四年級時,即本冊的四則運算單元結合解決現實問題,較為系統的介紹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這樣的編排既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通過較豐富的現實素材,逐步體會、理解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使得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由于有了現實的背景而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四年級出現比較抽象的運算順序,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規律,并可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二、說目標1.《課標》對本單元提出的具體要求:①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②讓學生在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③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2.第一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對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系統的概括和總結。(2)認識中括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3)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四則混合運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過數學學習,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3.第一單元教學重難點:①教學重點:四則運算的意義、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②教學難點:a.減法、除法的意義。b.合理靈活、正確的計算與解決問題。三、說教學1.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課時分配:本單元一共分為六課時,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用1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有關0的運算用2課時分開系統地講,括號用1課時,解決問題1課時,復習整理1課時。(2)整體教學設計思路:①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生在前面已經學會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有關加、減、乘、除的意義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②重視歸納整理,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③組織好練習,深化知識,培養能力。整單元設置的三個典型,都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應突出練習的針對性,注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3)單節教學設計思路:①第一節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目標從三個方面來定a.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是: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互逆關系。b.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是: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c.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達成的策略包括:教學時用好主題圖,展開學習活動,用課件呈現我國地圖,展示鐵路建設的發展;引導學生對加法的意義進行概括;通過對比突破教學難點,以問題引導學生整理出關系式。②第二節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三維教學目標有,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教師想要達成的策略有: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激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經歷過程,提升認識,然后突出除法和乘法的聯系,概括出意義,接著借助具體實例,化解難點。③第三節括號:教學目標有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熟練的進行運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想達成的策略有:步步深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④第四節租船問題:教學目標有情境創設,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成策略包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激活經驗;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2.單元教學評價。(1)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①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②在解決問題時,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題意列出綜合算式,并說明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③學生能夠正確計算有關0的運算,知道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2)教學評價建議:①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②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是結合具體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考察:能否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否與他人合作;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結果。3.課程資源開發: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延伸教材資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畢竟帶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顧所有的地區、學校及學生。因此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增減、調整、置換,使教材發揮更大的效用。②運用生活資源。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運用生活中真實生動的素材,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③捕捉意外資源。教學過程使課程內容開發和創生的過程,是不同層次的思維,不同生活經驗的感悟,使課堂教學的再生資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意外信息,并巧妙地加以轉化和有效運用,即成為新的教學資源,哪怕是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也可以讓錯誤成為教學資源。④拓展學科資源。數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數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素質,這樣,不僅加強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學科視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⑤汲取文化資源。數學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數學本身,應將數學教育,至于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滲透數學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到人類的智慧和文明。通過以上對第一單元的分析,對于教學這一單元有以下幾點建議:①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能力,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題意,明確編者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得出過程。③弄清哪些內容是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哪些問題又是需要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的問題。例如小精靈提出的問題,課本中想一想中的問題都是需要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的。而像12頁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總結以及例6則是需要借助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的問題。在這些方面的教學一定要放手給學生,所有的結論盡量都由學生自己得出,教師則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適時追問并及時進行應用訓練。④關于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在課本13頁有比較明確的說明,最好能讓學生嘗試理解一下。可以從5÷0,0÷0的結果入手,然后再根據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的原因。⑤在上課前一定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仔細閱讀教參,明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⑥學有余力的同學應該嘗試讓他們解決一下9頁的10題及10題下面的思考題,13頁的數學游戲,16頁的14題及14題下面的思考題,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優生的培養。結語:綜上所述是我對本冊書第一單元的解讀,還有很多不到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