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水的組成基礎填空1.水電解實驗的儀器和藥品。儀器:(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電解器、玻璃管、直流電源等。藥品:水(由于純凈水的導電性很弱,實驗中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且不影響實驗結果)。2.如圖所示水電解實驗裝置,(1)通電后,兩個電極表面都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3.兩極氣體的檢驗:(1)正極產生的氣( http: / / www.21cnjy.com )體,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發現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2)負極產生的氣體,用點燃的木條檢驗,氣體能夠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若氣體量少,可能發出爆鳴聲),證明是氫氣。4.電解水的實驗說明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5.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它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6.如圖為水電解微觀模型圖,由圖可得:( http: / / www.21cnjy.com )(1)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也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例題詳解例1如圖所示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1)接通電源后,甲試管內產生的是,乙試管內產生的是,A電極為極。(2)甲試管與乙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約為。(3)檢驗甲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分析:由圖中試管內氣體體積可知甲試管中為( http: / / www.21cnjy.com )氧氣,乙試管中為氫氣,產生氧氣的電極為正極,產生氫氣的電極為負極;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可以利用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性質來檢驗氧氣。答案:(1)氧氣氫氣正(2)1:2(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甲試管內氣體為氧氣例2如圖表示水電解的微觀過程(圖中“○”“●”分別表示氫原子,氧原子),則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A.過程Ⅰ表明化學變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過程Ⅰ、Ⅱ表明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C.過程Ⅲ表明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D.該示意圖還能說明化學變化中原子能再分分析:觀察水分解的微觀示意圖,過程Ⅰ表明水分(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過程Ⅱ表明原子組合成新的分子,過程Ⅰ、Ⅱ表明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過程Ⅲ表明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即表明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不能表明原子能再分。根據以上分析可知,A、B、C三項理解正確;D項理解不正確。答案:D當堂練習1.有關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B)A.兩極同時產生氣泡B.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C.負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D.正極產生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下列關于原子和分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A.原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D.分子之間沒有間隙3.如圖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C)A.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C.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4.用如圖所示裝置電解水,反應一段時間后,對有關現象和結論描述正確的是(C)A.甲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支持燃燒B.該實驗只體現了水的物理性質C.甲、乙兩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5.下列關于水的組成中,敘述正確的是(B)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C.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6.下列下列通電分解水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A.水通電分解生成了氧氣和氫氣B.通電分解水說明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C.通電分解水說明了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6.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C)A.與正極相連的電極產生氧氣B.與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燃燒C.產生氧氣、氫氣的質量比為2:1D.可以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7.下列關于電解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D)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B.在水電解器中加滿水,然后接通直流電源C.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D.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得到的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2.如圖所示甲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乙為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1)試在甲圖中標出電源的正負極。(2)氣體B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有什么現象?說明氣體B有什么性質?(1)a為電源正極,b為電源負極,。(2)現象為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氣體B具有助燃性。5.如圖所示,甲、乙都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 http: / / www.21cnjy.com )(1)裝置乙比裝置甲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是檢驗產物方便。(2)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3)圖中顯示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了?已進行一段時間了。(4)開始電解后,A管收集到氧氣,B管收集到氫氣。(5)在D處應使用燃燒著的木條還是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用燃燒著的木條。6.某同學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水( http: / / www.21cnjy.com )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注: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通電,A、B管內液面均高于圖中D線)。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http: / / www.21cnjy.com )(1)閉合開關后觀察到:①A、B管內的現象是電極上出現氣泡,一段時間后,A管和B管中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②C管中的現象是液面上升,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水通電分解生成的氫氣和氧氣把水壓入C管中,所以C管內液面上升。③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2)要檢驗A管內生成的氣體應該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管的尖嘴處,然后打開彈簧夾,可觀察到木條復燃。(3)電解水時,事先向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8.在某次電解水的實驗中加入了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測得分別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陽、陰兩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min12345678910陰極氣體/cm36122029394955657585陽極氣體/cm324711162126313641(1)仔細分析以上實驗數據,1~6分鐘內陰、陽兩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2)從第7分鐘開始,每分鐘內陰、陽兩( http: / / www.21cnjy.com )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約為2:1,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和氫氣都達到了其最大量,不再繼續溶解了。第2節水的組成基礎填空1.水電解實驗的儀器和藥品。儀器:(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藥品:水(由于純凈水的導電性很弱,實驗中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或溶液,以增強水的,且不影響實驗結果)。2.如圖所示水電解實驗裝置,(1)通電后,( http: / / www.21cnjy.com )兩個電極表面都有產生。一段時間后,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3.兩極氣體的檢驗:(1)正極產生的氣體,( http: / / www.21cnjy.com ),證明是。(2)負極產生的氣體,,證明是。4.電解水的實驗說明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了和,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5.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它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6.如圖為水電解微觀模型圖,由圖可得:( http: / / www.21cnjy.com )(1)水分子是由和構成的,也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例題詳解例1如圖所示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1)接通電源后,甲試管內產生的是,乙試管內產生的是,A電極為極。(2)甲試管與乙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約為。(3)檢驗甲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分析:由圖中試管內氣體體積(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甲試管中為氧氣,乙試管中為氫氣,產生氧氣的電極為正極,產生氫氣的電極為負極;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可以利用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性質來檢驗氧氣。答案:(1)氧氣氫氣正(2)1:2(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甲試管內氣體為氧氣例2如圖表示水電解的微觀過程(圖中“○”“●”分別表示氫原子,氧原子),則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A.過程Ⅰ表明化學變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過程Ⅰ、Ⅱ表明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C.過程Ⅲ表明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D.該示意圖還能說明化學變化中原子能再分分析:觀察水分解的微觀示意圖,過程Ⅰ表(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過程Ⅱ表明原子組合成新的分子,過程Ⅰ、Ⅱ表明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過程Ⅲ表明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即表明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不能表明原子能再分。根據以上分析可知,A、B、C三項理解正確;D項理解不正確。答案:D當堂練習1.有關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兩極同時產生氣泡B.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C.負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D.正極產生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下列關于原子和分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原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D.分子之間沒有間隙3.如圖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A.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C.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4.用如圖所示裝置電解水,反應一段時間后,對有關現象和結論描述正確的是()A.甲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支持燃燒B.該實驗只體現了水的物理性質C.甲、乙兩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5.下列關于水的組成中,敘述正確的是()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C.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6.下列下列通電分解水的結論不正確的是()A.水通電分解生成了氧氣和氫氣B.通電分解水說明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C.通電分解水說明了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6.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與正極相連的電極產生氧氣B.與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燃燒C.產生氧氣、氫氣的質量比為2:1D.可以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7.下列關于電解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B.在水電解器中加滿水,然后接通直流電源C.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D.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得到的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2.如圖所示甲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乙為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1)試在甲圖中標出電源的正負極。(2)氣體B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有什么現象?說明氣體B有什么性質?5.如圖所示,甲、乙都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 http: / / www.21cnjy.com )(1)裝置乙比裝置甲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是。(2)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3)圖中顯示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了?。(4)開始電解后,A管收集到,B管收集到。(5)在D處應使用燃燒著的木條還是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6.某同學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注: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通電,A、B管內液面均高于圖中D線)。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http: / / www.21cnjy.com )(1)閉合開關后觀察到:①A、B管內的現象是。②C管中的現象是,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③該實驗說明水是由組成的。(2)要檢驗A管內生成的氣體應該,可觀察到。(3)電解水時,事先向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8.在某次電解水的實驗中加入了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測得分別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陽、陰兩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min12345678910陰極氣體/cm36122029394955657585陽極氣體/cm324711162126313641(1)仔細分析以上實驗數據,1~6分鐘內陰、陽兩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2)從第7分鐘開始,每分鐘內陰、陽兩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約為2:1,可能的原因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2節地球上的水.doc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2節地球上的水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