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38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一、考點解讀1、高考考點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概念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2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本部分新版教材無變動3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精品高考系列專題38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記憶手冊)1、事物發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發展的特點)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發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反對靜止的觀點看問題。2、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展的途徑)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或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3、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發展的狀態)原理內容: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不斷前進。方法論:①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③堅持適度原則,們要保持事物的性質不變時,量變要適可而止。錯誤傾向:反對兩種傾向: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或優柔寡斷、缺乏信心。 4、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展的原因)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方法論: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5、辯證的否定(事物發展的環節)原理內容: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和發展。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題大揭秘:要全面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例題1.(2016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8)“奔跑,兩腿以最簡單的方式交替前行,無數次地重復,但每一步都是新的邁進,最后能成就一個看似難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變得獨特,平凡可以變得卓越。”從以上跑步愛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領悟到A.人生價值的大小通常來自于個人體驗B.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對個體的肯定C.人可以在量的積累中獲得精神提升D.人的意志不斷推動社會發展【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客觀的評價值標準,它的大小不能由主觀體驗來決定,A項不選;生命的意義主要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社會對個體的肯定只是生命意義中的次要部分,B項不選;奔跑是無數次的重復,是一個量的積累的過程,“奔跑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平凡可以變得卓越”這體現了在量的積累中可以獲得精神提升,C項正確;材料強調了人的意志對于個人的意義,沒有提及人的意志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且人的意志推動社會發展的說法也不準確,D項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C。【考點定位】量變質變的關系、人生價值的實現【名師點睛】人生價值的實現包括社會價值的實現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其中社會價值指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自我價值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中社會價值的實現是根本的,人生的真正價值也在于社會價值的實現。說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調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兩年模擬一年原創的形式羅列試題,而是在這些試題的基礎上,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考點,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2017年高考試題1.(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2)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因為①發展理念反映了發展實踐的曲折性②發展理念正確與否關乎發展實踐的成敗③發展理念往往是發展實踐變革的先導④發展理念變革意味著消除以往發展理念的影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名師點睛】本題涉及到理論創新的相關問題。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把握創新的哲學依據:一、唯物論依據。物質決定意識,要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要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二、辯證法依據。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堅持發展的觀點,堅持創新;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革命判斷精神和創新意識要求創新。三、認識論依據。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樹立創新意識,不斷追求真理。2.(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7).有研究發現,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日后會發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發芽率高達80%。進一步研究發現,絕大多數野草種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數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的刺激,就難以發芽。材料表明A.人為事物聯系是主觀的B.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C.事物的聯系是有條件的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答案】C【名師點睛】聯系是客觀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聯系,但可以在事物聯系的基礎上,改變條件,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2016年高考試題1.(2016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8)“奔跑,兩腿以最簡單的方式交替前行,無數次地重復,但每一步都是新的邁進,最后能成就一個看似難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變得獨特,平凡可以變得卓越。”從以上跑步愛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領悟到A.人生價值的大小通常來自于個人體驗B.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對個體的肯定C.人可以在量的積累中獲得精神提升D.人的意志不斷推動社會發展【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客觀的評價值標準,它的大小不能由主觀體驗來決定,A項不選;生命的意義主要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社會對個體的肯定只是生命意義中的次要部分,B項不選;奔跑是無數次的重復,是一個量的積累的過程,“奔跑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平凡可以變得卓越”這體現了在量的積累中可以獲得精神提升,C項正確;材料強調了人的意志對于個人的意義,沒有提及人的意志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且人的意志推動社會發展的說法也不準確,D項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C。【考點定位】量變質變的關系、人生價值的實現【名師點睛】人生價值的實現包括社會價值的實現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其中社會價值指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自我價值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中社會價值的實現是根本的,人生的真正價值也在于社會價值的實現。2.(2016年全國高考江蘇卷33)與普通微信群不一樣,“日行一善”微信群有個特別的群規,群友發出的紅包不能搶。所有微信紅包里的錢,都被用來幫助貧困人群,日行一善,積小善成大善,弘揚社會正能量。材料表明①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②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③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因時而變的④量變引起質變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考點定位】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名師點睛】事物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事物發展的原因是內因和外因;事物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學習中不能把這幾個方面混淆。3.(2016年高考上海卷25)從對“物”的守護到對“人”的關注,觀眾從“看客”變為“學習者”,博物館的公眾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國內博物館在藏品入庫、研究課題設置、技術人員職稱評定、人才隊伍建設、免費開放財政補貼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從辯證法角度預見,博物館功能轉變的發展過程是A.道路平坦B.舉步維艱C.曲折前進D.前途光明【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博物館的發展存在諸多難題,體現事物發展的曲折性,故C符合題意,A和題意不符;雖然博物館發展具有曲折性的特點,但是并不等于說舉步維艱,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可以促進難題的解決,故B理解錯誤;材料強調的是過程的曲折性,而沒有涉及到前途光明,故D和題意不符。故選C。【考點定位】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名師點睛】解答好本題需要明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道路和途徑。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指事物發展的總方向。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向前的,即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這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不能說明事物每時每刻都在前進。事物在發展的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間、某一個點上有可能是前進的,也有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有可能是倒退的。正因為如此,事物發展的道路才表現出曲折性;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前進,而是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4.(2016年全國高考天津卷8)下列說法與漫畫《過溝》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世上無難事只要勤思考C.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D.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考點定位】量變質變,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前進性和曲折性【名師點睛】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是指經過實踐能把主觀想法變成客觀現實。意識雖然具有能動作用,能能動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變為現實,但這種變為現實是以實踐作為橋梁才實現的,故應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2015年高考真題1.(2015年江蘇政治30)底線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能力。下列選項中能體現底線思維的是①尊重經驗、崇尚權威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③居安思危、知難而進④有備無患、未雨綢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轉化及重視量的積累,③④符合題意;“尊重經驗、崇尚權威”強調意識的反作用,“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強調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不符合題意。答案為D。【考點定位】本題考查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及矛盾的同一性的相關知識【名師點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接的屬性和趨勢。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底線思維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和重視量的積累。2.(2015年山東政治43)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內話于心,外化于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地人民廣播電臺創新社會主義道德宣傳模式,用廣播劇的形式把當地道德模范的事跡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廣播劇”,展現了道德模范的奉獻精神,讓人們在傾聽中記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導人們在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道德模范廣播劇”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不僅因為故事精彩,更因為那種源自道德的力量。材料二公務員為群眾辦好每一件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你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熱心搭把手……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每個人擔負起一份道德責任,就會將社會的道德水準托起一分,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早日實現。(2)結合材料二,運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詮釋個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意義。(6分)【答案】(2)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這就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視量的積累,只有每個人都積極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才能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創造條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積極促成質變,每個人都應該勇于承擔道德責任,不斷促進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考點定位】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名師點睛】意義類主觀題,綜合性較強,能力要求較高,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很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觀點和具有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分析和闡述觀點的能力。意義類主觀題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進”“增強”“鞏固”的句型表達。通常的“意義”包括經濟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所以在審題過程中首先必須明確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種意義,還是全部意義。1.(【全國百強校】湖南安鄉一中2017屆高三第17周周考)古詩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下列選項中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②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④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А.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考點定位】發展觀【名師點睛】名言名句體現哲理的題目是哲學選擇題中常見的考法,做這類題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體現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題肢,看哪個選項所體現的哲理與其相符合。2.(【全國百強校】河南省洛陽市2017屆高三下學期3月統一考試)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宜布,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國內首次實現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全自動駕駛。從發展的觀點,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①與傳統汽車相比是一種全新的事物②產生于傳統汽車,又超越了傳統汽車③必然還存在著弱點和需要完善之處④必將迅速代替傳統的有人駕駛汽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產生于傳統汽車,又超越了傳統汽車,現階段,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必然還存在著弱點和需要完善之處,故②③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①說法錯誤,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并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排除;④說法不符合實際,排除。故本題答案選D。【考點定位】發展的觀點【名師點睛】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又要時刻準備走曲折的路,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3.(【全國百強校】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2017屆高三下學期月考)別說村官官小,大權不比市長少。村官雖處在治理的神經末稍,卻管理著國家會濃霧之的發放、拆遷、補償工作等,村官可插手的機會不少,若對村官監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敗。這說明①量變總會引起質變,要防止小官巨貪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防止積小貪成巨貪③量變與質變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要加強監管④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是發展,要防微杜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考點定位】聯系的觀點、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名師點睛】正確理解發展與量變、質變的關系(1)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并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2)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來看,質變更為重要。對于事物的發展而言,只有通過質變才有發展,如果僅停留在量變階段,仍然不叫發展。但并不是說量變就不重要了,沒有量的長期積累,是不會有質變的產生的,所以必須重視量的積累。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3)質變不能等同于發展。因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質變作為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包含兩種情形:一是事物發展的前進性、上升性的根本變化;另一種是倒退性的根本變化。發展屬于第一種質變,不能把任何質變都看成是發展。4.(河南平頂山市2017屆高三質檢)魯迅在《集外集·說鈤》說:“最人涅伏,吐故納新,敗果既落,新葩欲吐。”任何組織、任何事業,只有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長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這表明A.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B.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沒有什么區別C.吐故納新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D.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新事物與舊事物相統一的過程【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考查發展的實質。A項正確體現了題干的內涵。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是有區別的,故B說法錯誤;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運動,故C項錯誤;事物發展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D項表述不科學。5.(河北衡水2017屆高三模擬).古詩云:“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選項中與此詩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塞翁失馬,焉知非福B.同病異治,異病同治C.牽牛要牽牛鼻子D.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答案】D6.(浙江2017屆高三模擬)爺爺趕集肩上挑,爸爸趕集輕松跑(拖拉機),兒子趕集點鼠標。三代人趕集方式的變化表明A.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徹底否定B.新事物是舊事物演變的結果C.事物的任何變化都是根本性質的變化D.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發展的實質、變化與發展的關系、新舊事物的區別與聯系等知識的理解。A中“徹底否定”說法錯誤。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是對舊事物的辯證否定,是質的變化,B錯誤。事物的變化包括量變與質變,只有質變才是根本性質的變化,C錯誤。從“肩上挑”到“點鼠標”的變化,體現了趕集方式的發展,D正確。7.(福建2017屆高三質檢)看新聞、刷微博、收發郵件,甚至上網購物……智能手機的出現不僅突破了人們對手機的認識,更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公眾的生活方式。在帶來更多方便和驚喜的同時,隨著人們對其依賴程度加深,智能手機正在悄悄“接管”甚至“綁架”一些人的生活,讓這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事提醒我們A.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B.要做好量變的準備,積極促成質變C.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開始D.不可忽視事物的負面效應【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智能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它也會使我們的生活變糟,故選D。A、B、C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福建福安一中2017屆高三考前模擬36)面對經濟新常態的種種挑戰,要開源節流、精打細算、花好每一分錢,要做好“過緊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準備,堅決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讓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戰勝困難,開創未來。某報這一評論中蘊含的哲理有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不斷注重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④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比量變更重要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答案】A考點: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9.(【全國百強校】北京市東城區高三二模文綜試題)2015年5月19日,《中國制造》正式公布,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我國的制造業帶來了春天。《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必然要求我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分析我國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應走怎樣的發展道路。【答案】①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我國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發展,適時調整發展戰略。②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要求我們具有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樹立創新意識。這要求我國對傳統制造業既克服又保留,實施升級改造。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實現“中國智造”需要一個量的積累過程,因此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促進產業升級。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既要堅定信心,也要勇敢地迎接困難與挑戰。【考點定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名師點睛】解答主觀題要做到“兩審讀、一發散、一結合。”所謂兩審讀,就是審讀主干材料,依據主干材料抽取主體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審讀設問,通過設問明確指示的指向范圍。一發散就是依據設問和主干信息,明確問題核心,以問題核心為中心,發散相關有效知識點。一結合結合發散指向與設問核心,正確作答。解答本題要構建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知識體系:發展的普遍性及實質、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量變與質變的關系、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等;然后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原創試題匯編)1.(2017年第一次全國大聯考【江蘇卷】29)下列名言警句中,體現的哲理相近的是①杜之于將漸,不可悔之于已成②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后末③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體現了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②體現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④說明了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因此①③體現的哲理相近,應選,答案B正確。2.(2017年第二次全國大聯考【新課標Ⅲ卷】22)2016年10月20日,習近平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就推動中菲關系實現全面改善并取得更大發展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面對中菲關系轉暖,難免還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制造雜音。但正如習近平所說,相信只要雙方堅持政治遠見,發揚通過雙邊對話協商妥善管控分歧的政治智慧,中菲關系就一定能夠行穩致遠。材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符合中菲國家民族利益,也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②中菲兩國要善于在對立中把握統一③中菲兩國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發展過程是曲折的④以心相交,成其久遠,發揮中菲兩國人定勝天的氣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3.(2017年第三次全國大聯考【新課標Ⅱ卷】21)2017年4月,中美元首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晤,雙方建立了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并啟動了前兩個機制,為下步中美關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體現了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中美元首的會晤有利于中美關系的發展,體現了發展的觀點,故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矛盾,故C、D和題意不符;中美會晤沒有體現規律,故A和題意不符。4.(2017年高考押題卷(1)【江蘇卷】29)從頂層設計到良好開局,再到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邁進了幾大步,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培育了廣闊區域發展新空間,繪就了一張美好藍圖。但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也不會一蹴而就。這是因為A.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B.從事物發展的狀態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C.矛盾的普遍性要求堅持一分為二、全面的看問題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答案】D【解析】作答時抓住關鍵信息“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這體現了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因此答案D正確;A和題意無關,且表述錯誤,排除;前進性和曲折性是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B表述錯誤,排除;C和題意無關,排除。5.(2017年高考押題卷(2)【江蘇卷】29)“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這是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在演講中引用的中國漢代詩中的一句話。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B.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離不開部分D.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答案】B【解析】作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這句古詩的含義,此句詩的含義為瓜雖甜而蒂苦,棗雖甜而有荊棘,引申為經歷千辛萬苦,才能獲得成功,因此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6.“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發展“與時偕行”所做的必然選擇,也必將貫穿整個“十三五”,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①長江后浪推前浪②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③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④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考點定位】發展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7.(2017年高考押題卷(1)【江蘇卷】37)材料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相繼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了第二步第二階段,即空間實驗室階段。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分別是: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并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2)結合材料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哪些哲學道理?(8分)【答案】(2)①世界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一直到建造空間站,是不斷向前發展的。(2分)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并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是一個不斷進行量的積累的過程,為實現我國航天的質的飛躍創造條件。(2分)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我們的工作與國家和民眾的期盼,也有一定的距離。要全面完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后續任務依然十分艱巨。(2分)④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中國航天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沒有“不可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已經完成第二步,只要我們科學謀劃,埋頭苦干,就一定能達到既定的第三步目標。(2分)【解析】(2)問,明確答題范圍為唯物辯證法的相關知識,材料一重點涉及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可以從發展觀,前進性與曲折性,矛盾雙方相互轉化,量變和質變的關系等角度進行分析闡述,注意一定要結合材料組織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