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zhàn)2018高考政治專題27我們的民族精神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zhàn)2018高考政治專題27我們的民族精神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27
我們的民族精神
一、考點解讀
1、高考考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
1、P81:材料二改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chuàng)精品高考系列
專題27我們的民族精神(記憶手冊)
7.1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框題)
1.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1)團結統一: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無論在國家順利發(fā)展、興旺發(fā)達的時期,還是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都迸發(fā)出強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
(2)愛好和平: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贊譽。
(3)勤勞勇敢: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優(yōu)良品格。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
(4)自強不息:在歷代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內涵
名言警句
團結統一
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②同胞共氣,家國所憑;③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愛好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禮之用,和為貴;③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
勤勞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強御;④勇者不懼
自強不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不怨天,不尤人;④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愛國主義
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1)是什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為什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
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3)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1)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fā)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
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xù)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如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等。
7.2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框題)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
(1)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①中華民族精神的地位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了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
A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B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C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D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強基固本。
(2)怎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發(fā)揮“主心骨”的作用,即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作用。
(2)必須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
(3)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
(4)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5)立足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題大揭秘:中華的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二者要緊緊結合在一起。
例題1.(2016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哲學觀念與歷史文脈融入磚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視覺象征。例如為世人所稱道的蘇州園林,“雖未人作,宛自天成”,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這印證了
①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園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質載體
③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傳統建筑的保護
④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點定位】中華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表現及特點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需要明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側重于強調豐富厚重,表現為獨特性、區(qū)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性體現了這一點;解答本題還要明確: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
說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調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兩年模擬一年原創(chuàng)的形式羅列試題,而是在這些試題的基礎上,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考點,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chuàng)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7年高考試題
1.(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8)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了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下列表述與該展覽主題最為貼切的是
A.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B.營造文化氛圍,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
C.傳承歷史文化,展現時代精神
D.堅定理想信念,推動文藝繁榮
【答案】A
【名師點睛】民族精神具有歷史傳承性。不同時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對上一時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種繼承。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社會形態(tài)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則是繼承性的依據。
2.(2017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節(jié)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組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己任,僅僅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fā)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huán)節(jié),啟用水霧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jié)目的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總首飾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fā)新一輪中國詩詞熱。
(1)《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3)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4分)
【答案】(1)選擇藝術價值高、影響大、代表性強的詩詞,集中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重視發(fā)掘詩詞的深刻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向美向善;運用現代傳播技術手段,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激發(fā)民眾內心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引導民眾廣泛參與。
(3)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題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網站、微信公眾號。
【解析】試題分析:(1)《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在于繼承和發(fā)展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立足實踐,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3)學校可以通過演講、辯論、宣傳節(jié)目等方式開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
2016年高考試題
1.(2016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哲學觀念與歷史文脈融入磚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視覺象征。例如為世人所稱道的蘇州園林,“雖未人作,宛自天成”,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這印證了
①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園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質載體
③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傳統建筑的保護
④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點定位】中華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表現及特點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需要明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側重于強調豐富厚重,表現為獨特性、區(qū)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性體現了這一點;解答本題還要明確: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
2015年高考真題
1.(2015年北京文綜政治27)“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能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教育你……”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打開塵封的英雄家書,依然能讀到民族和硝煙和苦難,讀到英雄對家人的思念與牽掛,讀到英雄慷慨殉國的悲壯和毅然。英雄家書:
圖6趙-曼烈士家書
①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情感,是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
②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能滋養(yǎng)人們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著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價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眾文化,反應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民族精神。
【名師點睛】本題難度一般。本題考查《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本題以時政熱點抗戰(zhàn)勝利70
周年打開塵封的英雄家書為背景材料,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的認知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重讀抗戰(zhàn)家書,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情感,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凝聚著不屈的民族精神。
2.(2015年安徽文綜政治7)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血脈,已經成為凝聚人心的紐帶。下列古語涵義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對應恰當的是
A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自強不息
B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愛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
勤勞勇敢
D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團結統一
【答案】A
【解析】選項B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這與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沒有關系,故排除。選項C強調的是個人品德的修養(yǎng),就是懷一顆仁愛之心,無論自己身處何境,都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心,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給予他們關懷,而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與勤勞勇敢不對應,故排除。選項D體現的是民本思想,與團結統一沒有關系。故本題答案A。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精神
【名師點睛】綜觀近年高考政治試題中以古詩詞為材料的題目,其命題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①從詩詞選擇看,以唐詩宋詞中的名言名句為主;②從命題范圍看,主要集中在哲學常識。古詩詞不僅能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此類試題主要用“蘊涵”、“啟示”、“表明”、“說明”、“反映”、“體現”、“依據”等詞詞語直接考查學生對古詩詞中包含的哲學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3.(2015年江蘇政治37)材料一
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
2014”活動中,“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
材料二
漢字發(fā)展總是在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尋求簡繁適度的造型。
漢字的構形往往具有可解釋性,即有理據。從理據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復雜,理據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寫作“灋”。“灋”從“廌”
(zhi),“廌”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生性正直,有著明辨是非、判斷曲直的神性,賦予了“法”正直而無偏頗的價值;“灋”從“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棄”、“逐”的意思,延伸出懲罰、懲惡揚善的意義。
漢字歷經千古演變,其形體的發(fā)展趨勢是由繁向簡。
從書寫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簡單,記憶、書寫速度就越快。為此“灋”字后來被人們簡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簡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懲惡揚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處理好漢字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關系的意義。
(6分)
【答案】(1)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保持傳統文化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創(chuàng)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中華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世界文化繁榮。
【考點定位】本題綜合考查文化生活主要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名師點睛】(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仔細分析題目要求,綜合把握答題的角度,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重要作用,;文字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是文化傳播的媒介。
4.(2015年課標卷Ⅱ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克服經濟力、軍力、政治阻力等遠遠弱于日本的困難,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愛國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上千英雄群體,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
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關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zhàn)精神始終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敗了極其殘暴、極其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抗戰(zhàn)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10
分)
【答案】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對不竭動力。抗戰(zhàn)精神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10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民族精神、愛國主義。
【名師點睛】要注意審題認真,考查二者關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所學知識,如抗戰(zhàn)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1.
(福建省2017屆高三下學期普通高中畢業(yè)班4月質量檢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①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
②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③中國當代波瀾壯闊的外交實踐
④中華民族求同存異的寬廣胸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故①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基因,適合題意;②與題意無關,排除;③是政治基因,不適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B。
2.(漢中市2017屆高三年級教學質量第二次檢測)2017雞年春節(jié),央視一頻道在每晚黃金時段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創(chuàng)下春節(jié)期間收視率之冠。參賽題目出自從《詩經》到毛主席詩詞縱貫兩千多年的詩詞名篇,活動參加者有八歲小學生到八十老翁跨越七十余歲的各行業(yè)詩詞愛好者。《中國詩詞大會》創(chuàng)下最高收視率的重要原因是
①中華傳統詩詞對今人的審美、價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產生了潛移轉化、深遠持久的影響
②中華傳統詩詞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了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了人的全面發(fā)展
③現代大眾傳媒對中華傳統詩詞的傳遞、推廣、溝通、共享發(fā)揮了強大功能
④中國觀眾對中華傳統詩詞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給予了充分肯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創(chuàng)下最高收視率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大人傳媒的作用,二是這檔節(jié)目對人的影響大,非常吸引觀眾,由此可推斷出③和①,選
C。②和④不符合題意。
3.(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仿真卷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九)政治試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一座讓中國人民世代銘記的歷史豐碑。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huán)境之惡劣,創(chuàng)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更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一精神
①是激勵中華民族緊密團結的巨大物質力量
②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③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④是對偉大的時代精神的豐富發(fā)展和生動詮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4.(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2017屆高三年級第二次模擬測試)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綜合)的大型公益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征精神”,選取青少年的獨特視角,向孩子們講述長征中的動人故事。在展現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正確價值觀的啟迪與引導,讓孩子們在對英雄的致敬中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
①長征精神是支持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
②教育在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③長征精神根源于先進文化,指引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④該活動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B
點睛:全面認識教育的重要作用
知識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的特點
教育是一種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養(yǎng),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與經濟、政治、綜合國力關系
教育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經濟和民主政治發(fā)展,提高綜合國力
文化對人的影響
教育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影響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文化交流與傳播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文化交流,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
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chuàng)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5.(廣西欽州市2017屆高三下學期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適應性測試)2016年12月31日,我國國家領導人在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開播之際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以鮮明的中國視角、廣闊的世界眼光,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認識中國。該要求強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①吸收世界各國的文化成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②體現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③加強交流互鑒,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文化的了解④實現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動中華文化的現代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要堅定文化自信,以鮮明的中國視角、廣闊的世界眼光,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認識中國”,說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體現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加強交流互鑒,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文化的了解,故選項②③符合題意,應選;選項①說法錯誤,吸收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成果,排除;選項④說法不科學,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
6.(湖南省郴州市2017屆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優(yōu)良品格;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膹V闊胸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者擔當;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堅毅韌性;有“論必做,做必成”的務實品行;還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偉大志向。文學者認為,我國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因為
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華文化,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精神之中
②“以和為貴”的和諧文化培育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秉性
③中華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務實于人”,
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
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中華民族注重吸收其他國家的外來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7.(四川省瀘州市2017屆高三三診)“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是國家精心打造的慰僑文化品牌,力求為海外僑胞送去充滿中華傳統魅力的文化盛宴。連續(xù)九年春節(jié)在巴黎、悉尼、洛杉磯等多國多地開展慰僑訪演。這一被譽為“海外春晚”的文化品牌,深得華僑華人的期待和眷戀,其原因在于
①它傳播了中華文化并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②中華文化厚重的底蘊激發(fā)了海外僑胞的文化歸屬感
③各民族文化間的差異讓世界文化更加五彩繽紛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題目中,我國精心打造“文化中國·四海同春”,
為海外僑胞送去充滿中華傳統魅力的文化盛宴,深得華僑華人的期待和眷戀,其原因在于中華文化厚重的底蘊激發(fā)了海外僑胞的文化歸屬感,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故②④入選。①選項表述與題意不符,題目中沒有涉及到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③選項表述與題意無關。選C。
8.(四川省達州市2017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測試)中華傳統美德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精祌財富,是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下列名言中,體現中華民族追求人際關系和諧的是
①“親親而仁民,仁民而物”(《孟子 盡心章句上》)
②“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牧民》)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9.(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2017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境地,社會危機四伏,日寇野蠻侵略,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顧,向革命根據地連續(xù)發(fā)動大規(guī)模“圍剿”。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帶領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血戰(zhàn)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擊退上百萬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里,以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用鮮血與生命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探究應如何弘揚長征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答案】(2)學習長征精神,尊重長征的客觀事實,理解長征精神的本質,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時代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賦予長征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增強民族凝聚力。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解析】本題以弘揚和培育長征精神話題設置相關情境,點出了繼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試題從《文化生活》》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弘揚培育長征精神等知識點,著重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探究和論證事物的能力。
(2)本題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識,設問指向如何弘揚長征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屬于措施類試題。解答時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發(fā)揮“主心骨”的作用、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立足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xù)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點睛】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中,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又反對把反作用加以夸大的歷史唯心主義。
(原創(chuàng)試題匯編)
1.(2017年第一次全國大聯考【新課標卷Ⅲ】21)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強調,面向未來,國共兩黨要對民族、對歷史負責,堅定信心、勇于擔當,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正確方向,鞏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臺獨”,持續(xù)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和親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這反映
①兩岸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②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
③海峽兩岸文化博大精深、同根同源、最終走向同一
④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7年第二次全國大聯考【新課標Ⅱ卷】20)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它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y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深厚根基。材料說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
②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能弘揚民族精神
③中華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試題分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深厚根基”,體現了民族精神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①正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y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體現了文化的民族性,是中華文化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③正確;②說法太絕對,夸大了繼承優(yōu)秀文化的作用;④說法錯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3.(【學易大聯考】2017屆高三押題卷【課標卷Ⅲ】19)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強調,面向未來,國共兩黨要對民族、對歷史負責,堅定信心、勇于擔當,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正確方向,鞏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臺獨”,持續(xù)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和親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這反映
①兩岸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②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
③海峽兩岸文化博大精深、同根同源、最終走向同一
④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2017年高考押題卷(03)【課標卷Ⅰ】19)從北京奧運會開始,中國健兒優(yōu)異成績就極大地增強了國人自信,奧林匹克精神也在大眾中生根發(fā)芽;特別是中國運動健兒把頑強拼搏、不畏艱難等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中國健兒所體現的奧運精神
①是民族文化的一個歷史積淀
②是民族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
③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④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中國健兒所體現的奧運精神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民族綜合素質的體現,故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說法錯誤,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2017年高考政治原創(chuàng)押題預測卷03【課標卷Ⅱ】20)國學經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國學經典進校園本意是要以優(yōu)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是如果落入俗套、脫離理論思想指導,則這種藝術佳釀就無法成為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精神食糧。這啟示我們重視和弘揚國學經典應該
A.發(fā)揮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
B.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C.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
D.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答案】D
【解析】“老少皆宜、雅俗共賞”體現了國學應該來源于實踐,反映人們的利益和呼聲,與形式多樣、需求多樣無關,因此B、C與題意無關,D符合題意。A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
6.(2017年高考政治原創(chuàng)押題預測卷03【江蘇卷】19)習近平在2017年新獻詞中說道,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與我國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思想,表現出天下一家、與人為善的博大胸懷。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這表明
①世界人民和衷共濟,能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②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崇尚和諧愛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③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發(fā)展的源泉
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既具有繼承性,又能與時俱進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7.(2017年高考政治原創(chuàng)押題預測卷03【江蘇卷】22)民族精神不是虛無縹緲的。它在我國古代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及浩瀚史書中,在魯迅的《狂人日記》、矛盾的《白楊禮贊》、冰心的《致小讀者》中……只要認真讀它們,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說明
①只有傳統文化才能構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②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
③我國優(yōu)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觀點太絕對化,排除;④觀點錯誤;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材料說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我國優(yōu)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民族精神,②③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
8.(【學易大聯考】2017屆高三押題卷【課標卷Ⅲ】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面對正義和邪惡兩種力量的交鋒、光明和黑暗兩種前途的抉擇,我們黨始終植根于人民,聯系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yǎng),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
(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知識,分析偉大長征精神為什么能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動力。(10分)
(3)請就自覺踐行“偉大長征精神”提出兩條建議。(4分)
【答案】(2)①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激勵中國社會不斷發(fā)展、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的強大精神動力。長征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3分)
②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種種考驗面前沉淪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撓的奮斗中奮起。其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zhàn)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4分)
③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fā)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偉大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yǎng),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續(xù)寫新的篇章、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3分)
(3)①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2分)
②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把握方向、統籌全局,為實現中國夢而矢志不移。(2分)
第(3)問,是開放型題型,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是一道限制性開放式問題。應該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則、要有心靈震撼力,只要圍繞材料中的中心內容展開,不出現“跑題”的現象,建議合理可行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渑池县| 遵义市| 托里县| 佛坪县| 鱼台县| 和顺县| 宜阳县| 郁南县| 交口县| 安丘市| 正定县| 遂溪县| 舒兰市| 高陵县| 昌平区| 云和县| 云浮市| 蒙山县| 从化市| 许昌市| 宜春市| 唐山市| 五指山市| 商河县| 教育| 宜丰县| 黔西县| 兴隆县| 汉源县| 仙游县| 英山县| 伊通| 柞水县| 江川县| 始兴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互助| 天祝| 融水|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