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會選舉大總統鬧劇1913年9月5日,參眾兩院在袁世凱的導演下通過了競選總統案。10月4日,憲法會議公布了匆匆制定的總統選舉法。袁世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民國的第二個雙十節就任正式總統,所以兩院又開快車于10月6日進行正式總統的選舉。21教育網在當時的情況下,全國沒有第二個人能競選總統,進步黨竭力擁護,國民黨無力反抗,袁世凱當選是沒有問題的。但這個做賊心虛的獨裁者還是怕大總統這顆金印從他的手指縫里掉出去,于是他又使用他的法寶,派出幾千名便衣軍警、偵探、兵痞和流氓組成所謂公民團,在選舉這天,把國會包圍得水泄不通,高喊“非將公民所屬望的總統選出,不許選舉人出議場一步。”第一次投票沒有選出袁世凱,就再投第二次票。議員們擔驚受怕,忍饑挨餓,從早8點到夜里2點,連續投票三次,直至袁世凱當選總統,“公民團”才高喊“大總統萬歲”,撤離會場。10月10日,袁世凱在以前清朝皇帝登基的太和殿就職,就職后在天安門舉行閱兵典禮。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袁世凱簡介 袁世凱(1859—1916年),河南項城人,北洋軍閥首領。早年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1895年,經李鴻章推薦,擔任榮祿部下的新建陸軍督辦,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網羅徐世昌、段祺瑞等為黨羽,拼湊起家的政治資本。“百日維新”期間,以曾參加強學會向光緒皇帝表示效忠,騙取了維新派的信任,被光緒皇帝破格授予兵部侍郎。戊戌政變前,滿口答應維新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閱兵時誅榮祿,以武力保護光緒皇帝,清除后黨,但旋即向榮祿告密,出賣維新派,獲得了慈禧的寵信。1899年,升任山東巡撫,勾結德國侵略軍殘酷鎮壓義和團。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我國期間,加緊接觸外國。1901年,李鴻章臨終前推薦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903年,利用清廷調整之機,成為北洋軍閥的首領。辛亥革命爆發后,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種手段竊取了革命果實,建立北洋軍閥政權。此后,派人刺殺了宋教仁,鎮壓了革命黨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實行個人獨裁。1915年,為取得日本帝國主義對復辟帝制運動的支持,接受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15年底,宣布恢復君主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自稱中華帝國的皇帝,激起了護國運動。1916年,在全國人民的聲討聲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憂懼而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國會選舉大總統鬧劇.doc 宋教仁.wmv 袁世凱簡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