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2預防犯罪預習案一、預習目標1.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犯罪。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3.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二、預習要點重點、難點: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如何預防犯罪三、預習問題1.什么是刑法?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3.犯罪的后果4.什么是刑罰?5.刑罰的分類6.如何預防犯罪?四、預習檢測1.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句話表明()A、小偷小摸沒有關系,不會構成犯罪B、一般違法與犯罪都是違法行為,應受法律制裁C、“偷針”與“偷金”是一般違法與犯罪的本質差別D、一般違法較容易發展到犯罪2.“法律如果不推開特權的門,也一定跨不進人民的心。”這句話表明()A、黨員干部違法可以將功補過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黨員干部不可能違法犯罪D、只有普通群眾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3.一般違法行為包括()①民事違法行為②行政違法行為③刑事違法行為④違憲行為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探究案合作探究探究活動一:閱讀教材上的案例p54,小組討論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探究活動二:通過下面圖片和材料的分析,我們來探討以下問題探究活動三:材料一:學生劉某原來是個好學生,自從認識了一些網友后,就經常曠課,到網吧打游戲,吸煙、酗酒,多次勒索同學,受到學校處分;并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與賭博,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籌集賭資,與上網友攔路搶劫多次,最終判處有期徒刑。問題一:劉某為什么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問題二:我們應該怎樣預防違法犯罪?二、隨堂檢測1、根據刑法規定,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A、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B、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C、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死刑2、未成年人是指()A、未讀完初中的人B、未讀完高中的人C、未讀完大學的人D、未滿18歲的人3、某小學教師陳某因學生小明沒有完成作業非常惱火,便擰小明的耳朵,結果將小明的左耳朵擰掉了。對此,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賠償小明醫療費2萬余元。這表明我國法律()①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②禁止和制裁老師批評教育學生的行為 ③禁止和制裁老師體罰學生的行為 ④禁止和制裁老師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的行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黨和國家制定的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是()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當受到非法侵害時,正確的做法是()①以牙還牙進行報復②向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③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④忍氣吞聲,忍一時風平浪靜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6、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體育館、公園等場所相繼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A、學校保護B、社會保護C、司法保護D、家庭保護7、某校一直強調不允許學生在校內追逐打鬧。但小兵、小華兩位同學在課間嬉鬧,無意中小兵把小華推倒在地造成骨折。你認為()A、應由學校賠償小華B、應由小兵賠償小華C、應由小兵的監護人賠償小華D、小華家不應要求賠償,因為小兵既非有意,也無經濟收人8、下列行為屬于對未成年人實施學校保護的是()A、法院不公開審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B、老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輔導C、博物館對未成年人優惠開放D、家長制止未成年子女吸煙參考答案預習檢測:DBA探究案違法行為,犯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二、隨堂檢測答案:1-8CDCBBBC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