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知識點第一單元人的一生1、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細胞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最早發現的。荷蘭生物學家列文 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1500倍,電子顯微鏡可以放大到200萬倍。3、草履蟲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是單細胞原生動物。4、洋蔥表皮細胞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會畫出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了解顯微鏡結構)細胞的種類有:(1)動物細胞:血細胞、肌肉細胞、口腔上皮細胞等。(2)植物細胞:葉子的薄壁細胞、水蘊草細胞、洋蔥表皮細胞等。6、生物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細胞不斷生長、繁殖、衰老、死亡7、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8、受精卵在子宮里大約經過3周后,形成一個有腦和脊椎骨的胚胎;再過大約6周,胚胎就長成一個有模有樣的胎兒。胎兒大約在媽媽子宮里呆大約9個月,就準備瓜瓜落地了。9、生長、發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經歷的過程。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11、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12、青春期是由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13、如何健康地渡過青春期?(1)加強鍛煉2)合理飲食3)保證睡眠4)心理咨詢14、人的一生可以分為那幾個階段?發育期(0—20歲)成熟期(20—40歲)漸衰期(40—60歲)衰老期(60歲以上)15、遺傳:生物將自身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16、變異: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做變異。17、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18、“龍生龍,鳳生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講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遺傳現象。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講的是生物界中的變異現象。第二單元無處不在的能量20、生命離不開能量,能量是維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我們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于食物。21、人體消耗能量的途徑是:維持基礎代謝,勞動消耗,生長需要。22、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變成熱能散發。23、讓身體熱起來最常用的方法是:運動、烤火、吃火鍋、多穿衣服等。其中運動是使身體快速熱起來的有效方法。24、北極熊為什么不怕冷?(1)北極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溫作用,可以抵御嚴寒。(2)北極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夠抵御嚴寒。(3)以富含脂肪的動物為食。25、擺是由擺線和擺錘組成的。像蕩秋千這樣的運動叫做擺動。擺在擺動時,擺出去,再回來,叫擺動一次。擺出去或擺回來叫擺半次。26、大約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秘密:⑴對于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是一定的;⑵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與擺錘的輕重無關;⑶擺線越長,擺擺動的越慢,擺線越短,擺擺動的越快。27、生活中類似擺的現象:(1)蕩秋千;(2)鐘擺;(3)蕩船;(4)搖籃。如何做一個一分鐘擺動50次的擺 主要過程:(1)用細繩懸掛一個螺絲帽(或其他重物)制成一個簡單的擺;(2)用秒表測出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并與60秒÷50=1.2秒比較快慢;(3)多次調整擺線的長短,使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逐漸達到1.2秒。28、擺在擺動過程中:下降時,能量由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上升時,能量由動能轉化成重力勢能。,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鉆木取火,陽燧取火,火鐮和火石取火等。30、火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類茹毛飲血歷史的結束,是人類在文明的征程上邁進的一大步。31、古人鉆木取火的道理是將機械能轉化成熱能。32、生活中機械能能轉化成熱能的現象(1)鉆木取火;(2)擦燃火柴;(3)雙手互相摩擦會發熱;(4)流星下落過程發光發熱。33、能量轉化現象有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34、摩擦生熱現象有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例如:(1)高速行駛的汽車容易爆胎;(2)手鉆工作時,鉆頭會很熱。35、利用電流通過繞制的線圈產生磁性的裝置叫做電磁鐵。36、電磁鐵由鐵芯和線圈兩部分構成,電磁鐵是將電能轉化成電磁能的裝置。如何做一個電磁鐵 主要過程:(1)用帶絕緣漆(或絕緣皮)的細導線沿同一個方向繞在鐵釘上,圈數要多100圈以上并排列緊密;(2)用膠帶把兩端粘牢固并露出兩端的接線頭;(3)刮去兩端的接線頭的絕緣漆,接到電池的兩端就會有磁性。37、電鈴、馬達、聽筒、電磁起重機等都是利用電磁鐵來工作的。38、電磁鐵能吸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有南極和北極,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質。39、電磁鐵的特性:(1)電磁鐵的磁極方向與電池的電極方向和線圈的繞制方向有關;(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的個數和線圈的匝數有關。(3)電磁鐵在通電情況下有磁性,在斷電的情況下沒有磁性。40、電磁起重機(1)工作原理:主要部分是電磁鐵,它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原理搬運鋼鐵物品的機器。(2)工作過程:接通電流時,電磁起重機能產生強大的磁場力,能夠將過重的鐵料收集和搬運到指定的地方。切斷電流時,重物就會被放下來。(3)應用范圍:使用十分方便,可以用在廢鋼鐵回收部門、煉鋼車間。41、電可以產生磁,磁可以產生電嗎?電能生磁,磁能生電。例如變壓器就是先把電能轉化成磁能,然后再把磁能轉化成電能。42、(1)能量是一切活動的源泉,沒有能量,我們無法生活,無法學習,無法工作;沒有能量,植物不會生長,雨水不會降落,太陽也不會發光。(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并以不同的方式儲存、轉化。(3)地球上的能量歸根到底來自太陽。(4)燈泡能發光是將電能轉化成了光能,電水壺燒水是將電能轉化成了熱能。43、電視的聲與像和太陽能之間有什么關系?聲:太陽能→電能→電磁能→聲能像:太陽能→電能→電磁能→光能電視的聲能與光能由電磁能(電磁波)轉化來,電磁能由電能轉化來,電能由風能、水能、熱能、太陽能轉化來,風能、水能、熱能最終來源于太陽能。44、能夠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質統稱為能源。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產勞動等都離不開能源。45、人們把煤、石油、天然氣、水力等這些已經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叫做常規能源。目前尚未被人類大規模利用,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開發、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46、目前人類開發了那些新能源?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可燃冰、煤成氣等47、太陽能的優點:環保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應用范圍廣泛。48、我國在凍土區發現“可燃冰”有何意義?我國在凍土去區發現的可燃冰,必將極大地開拓人類尋找新能源的視野,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第三單元地球的面紗49、大氣層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50、大氣層沒有確切的外部邊界,物質成分以氮和氧為主。51、大氣層是地球的保護傘,是地球上生命活動的重要保障。52、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1)沒有天氣變化;(2)聽不到聲音,世界上是一片寂靜;(3)氣溫白天很高,晚上會很低;(4)沒有生命,所有生命都會滅絕。53、大氣污染:隨著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迅速發展,各種污染物大量地進入地球大氣中,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氣污染”。54、污染的來源:汽車尾氣、工業廢氣、酸雨。56、如果臭氧層被破壞,會造成什么危害?(1)臭氧層被破壞,將打亂生態系統中復雜的食物鏈,導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種滅絕。(2)臭氧層的破壞,將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農作物減產,導致糧食危機。(3)紫外線輻射增強,還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57、自然界風的形成:風的形成與氣溫有關,熱地方的空氣輕,壓力小,冷的地方空氣重,壓力大,當兩地冷熱溫度不同時,空氣壓力大小也就不同,壓力大的空氣會向壓力小的空氣方向流動,從而形成了風。58、風的種類:人造風、自然風。59、影響自然風形成的因素:氣溫、氣壓。60、降落傘是一種利用空氣阻力實現從高空緩慢下降的專用工具如何做一個降落傘 主要過程:(1)找個塑料袋(可以是正方形的);(2)在四個角上拴上四根等長的線;(3)再把四根繩子一起綁在一個小物體上。61、降落傘的作用:(1)應急救生;(2)穩定作用;(3)減速作用;(4)回收作用;(5)空降空投;(6)航天運動62、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1)懸掛物的質量;(2)傘面大小;(3)傘面的透氣性;63、小帆船的發明,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大創舉。如何做一個小帆船 材料:準備空瓶一個、筷子一根、兩塊長條形的硬紙板、幾張厚紙片、一根彩繩、膠帶及剪刀。(1)首先,把空瓶的瓶口剪去,將瓶身豎著剪開,將兩塊硬紙板粘貼在瓶身的內側;(2)將厚紙片的一邊剪成斜邊貼在筷子上,將筷子的下端貼在硬紙板上;(3)在筷子的頂端系好彩繩,把彩繩分別向瓶身的兩端拉緊,并粘貼好。64、風對人類的影響:(1)風對人類的益處:吹動帆船,推動帆船前進;發電;凈化空氣;風可以幫助植物繁殖;(2)風對人類的害處:臺風能造成災難;沙塵暴能卷起塵土,對人類的生活造成生命危害。65、我們怎樣感受風?兩種方式:(1)通過皮膚直接感受空氣的流動;(2)通過觀察被風吹動的物體來感知空氣的流動。66、模擬風的形成過程實驗材料:大可樂瓶、小刀、火柴、紙條、蚊香、蠟燭、膠帶實驗過程:(1)用小刀將可樂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從大可樂瓶底部向上大約6cm處刻一個直徑約2cm的圓孔;(3)在瓶的開口處用膠帶粘上一張折疊的小紙條;(4)點燃蠟燭、蚊香;(5)用可樂瓶罩住蠟燭將蚊香冒煙處置于離可樂瓶底部圓孔約1cm處;實驗現象:蚊香的煙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處的紙條在上下晃動。實驗結論:空氣被蠟燭加熱變成熱空氣,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順著瓶口上升,冷空氣則會由底部的小孔流進補充,這樣就形成了風。第四單元信息與生活67、樹木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的信息:(1)樹木的年輪可以用來計算樹木的年齡;(2)了解樹木所經歷的環境條件,如光照、氣溫、降雨量及礦物質營養的供應等;(3)測知過去發生的地震、火山爆發等;(4)測定許多事物發生的年代,推斷事物未來的變化。68、確定樹木年輪的方法:以年輪的髓心為圓心,沿東西和南北方向畫“十”字。69、樹木年輪有寬窄之分的原因:在適宜的環境下,樹木生長的好,木質部增加的多,年輪就較寬,反之年輪就窄。70、樹木最初的年輪一般都比較寬,這表示那時它年輕力壯,生長力強。71、有時一棵樹在出現了很多窄的年輪以后,突然出現較寬的年輪,那就說明年輪寬的那幾年,氣候適宜,對樹木生長有利。72、有偏心的年輪,那就說明樹木兩邊的環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較朝北的一面溫暖,所以朝南的一面樹木年輪較寬。73、年輪還是環境污染的資料庫。74大自然還告訴我們的信息有:(1)植物能告訴我們地下礦藏;(2)地震前大自然有預兆;(3)下雨前燕子低飛;(4)化石告訴我們地球的變遷。75、螞蟻傳遞信息的方法是通過氣味。76、螞蟻觸角的功能是探路。77、蜜蜂傳遞信息的方法是:跳舞,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離蜂巢較遠;跳圓圈舞表示蜜源距離蜂巢較近。78、生物傳遞信息的方法有:(1)大猩猩通過面部表情(2)孔雀通過開屏吸引雌性孔雀(3)母雞下蛋后通過發出聲音提醒注意79、生物傳遞信息的方式給我們什么啟示?大自然中不同的生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80、電腦和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1)利:查找資料;辦公營銷;交流共享。2)弊:迷戀游戲;輕信網友;上當受騙。81、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82、因特網的特點:(1)覆蓋面積大,覆蓋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2)規范統一,統一使用“TCP/IP”網絡協議,為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提供統一的平臺。83、為什么要上網?(1)因特網上有豐富的資源:;(2)因特網提供了多種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法;(3)學校可以在網上進行遠程教學;企業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市場需求,做廣告,開展網上營銷等。84、從古至今,人們傳遞信息的方法有:(1)烽火傳遞信息;(2)騎馬送信;(3)信鴿傳遞信息;(4)手搖電話傳遞信息;(5)無線電報機傳遞信息;(6)衛星傳遞信息85、人類信息傳遞發展的五個階段:(1)語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現和使用;(3)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4)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5)計算機與互聯網的使用。86、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塊微電子芯片誕生。芯片,準確的說就是硅片,也叫集成電路,它是微電子技術的主要產品。第五單元探索宇宙87、恒星是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星體。太陽是一顆恒星。88、太陽系由太陽、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矮行星、小天體及圍繞行星運轉的衛星組成。89、在太陽系中,凡是滿足繞日運行、近球形狀、軌道清空三個判斷的天體叫行星。90、太陽周圍有八顆大行星,它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91、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92、在八大行星中:(1)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2)天空中最亮的是金星(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金星又被稱為啟明星;(3)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最重要的標志是大紅斑。(4)土星不僅有許多衛星,它還有非常美麗的光環。(5)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國科學家關注的焦點。(6)存在生命現象的是地球。(7)被稱為遠日行星的有天王星和海王星。93、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點綴下的一條淡云溥霧般的白色光帶,那就是銀河。94、銀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團及其它星際物質組成的巨大的盤狀天體系統。銀河系的直徑約7萬光年,太陽系位于距銀核2.3萬光年的旋臂上。95、光年是距離單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走的距離,約為9.5萬億千米。96、利用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我們能夠看到離我們上百億光年的星系。97、我們知道的星系的形狀有:橢圓星系,不規則星系,車輪星系。98、美國第一艘載人運載火箭是宇宙神號。99、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太空,度過了108分鐘,成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00、1969年,美國三名宇航員乘“阿波羅”11號飛船順利登月,阿姆斯特朗走下舷梯,在月面上留下第一個腳印。101、“和平號”空間站在太空運行了15年,創造了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跡。102、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將要載著7名宇航員進行它的第25次“挑戰”,在它升空73秒時突然發生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103、(1)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證據。(2)人類向太空移民由理想變為現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創造生存環境。(3)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的條件必須有水、有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能源。104、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史:1)1960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制的運載火箭。2)1970年,“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人昂首跨入航天時代。3)1975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成為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4)1985年,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參與國際市場,為其他國家發射衛星。5)1999年,成功發射“神舟”1號無人飛船,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獲得了重大突破。6)2003年,“神舟”5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我國宇航員楊利偉首次進入太空。7)2005年,“神舟”6號發射,承載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完成了兩人多天航天任務。8)200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1號。9)2008年,“神舟”7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承載三名宇航員是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10)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了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2號。11)2011年9月29日發射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 http: / / baike. / view / 3926874.htm"\t"_blank )。12)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發射,與我國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交會對接。13)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3名航天員進入太空,景海鵬、劉旺和劉洋(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神舟九號成功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14)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飛向太空,在軌飛行15天,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15)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攜帶中國的月球車在月面軟著陸。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