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2018高二同步備課精品【人教版】(高端)【重難點“精講”】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1、探尋中華文化復興的曲折的道路奉行“全盤西化”論或“文化復古主義”,都不能產生中國先進文化。【知識拓展:全盤西化論和文化復古主義①全盤西化論:該思潮最早出現于戊戌變法時期,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適、陳序經等人。它認為百事不如人,物質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專制文化、宣傳西方科學、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總體上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是一種數典忘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②文化復古主義:是近代產生的一種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對撞中產生的。認為傳統文化的千年道統是不能放棄的,中國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確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他們堅決反對西化主張,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會上提倡尊孔運動,倡導誦經復古。文化復古主義雖然在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們死守傳統的教條,不肯對傳統文化持揚棄的態度,不愿向西方先進文化學習,這是一種食古不化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2.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當代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知識拓展:準確理解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堅持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鍵;“社會主義”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質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和目標;“三個面向”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體現,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應具有的時代品格。】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2)原因: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三、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意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2.內涵(1)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2)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3.表現: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4.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考情分析】本部分要求本知識屬于新教材中的新增內容,出題的靈活性強,考生在復習時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知識點,并與現實相結合進行分析。【易錯警示】: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路徑與目標關系嗎?提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的說法正確嗎?提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就能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嗎?提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答題模板】【古文、詩詞類選擇題解題攻略】一、題型特點:古文材料題的題干一般設置為成語典故、詩詞等,在命題形式上多用“體現”“說明”“揭示”等詞語連接。二、解題策略:1.讀懂并翻譯材料。解答古文材料題時,要求學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把材料翻譯成白話文。翻譯古文不是為了獲取語文知識,而是為了進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從而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將其與所學理論聯系起來分析奠定基礎。2.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與所學理論聯系起來思考。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答古文材料題的重要環節。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將其與該材料相關的理論聯系起來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應把材料的中心意思與題肢中的政治觀點聯系起來思考,然后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代詩人王勃的這句名言體現的民族精神內涵是 ( )A.團結統一 B.愛國主義C.勤勞勇敢 D.自強不息【答案】D2017——2018高二同步備課精品【人教版】(高端)【知識精測】(總分60分,測試時間45分鐘)班級姓名得分一、選擇題(每題4分,12小題,總共48分)1.《復興之路》不是一種普通的展覽,而是一部中華民族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為實現民族獨立富強而不斷奮斗、犧牲、探索的歷程的展覽。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對此表述正確的是()①這一歷程最終使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了重振②這一歷程也必然是中華文化實現復興的歷程③沒落的封建制度為中華文化興起創造了條件④新文化運動對資本主義文化發起了猛烈沖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答案】D考點:民族復興與文化復興2.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由此可知,真正做到文化自覺()①需要深刻理解自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②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③應該堅定地排除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④既吸收外來文化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答案】D【解析】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①符合題意。由題干信息可知,文化自覺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②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符合題意。③是“封閉主義”的表現,觀點錯誤。要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④表述不科學。考點:文化自覺3.2017年5月l8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百度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為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觀眾搭建一座知識橋梁。數字博物館的上線()①使文化資源推廣的手段和方式發生根本變革②為文化資源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②體現了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定功能④有利于增強博物館的公益功能和社會效益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4.2016年10月29日,“致敬國學: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在湖南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全球華人國學大獎名單,張豈之先生獲得“國學終身成就獎”包括國際儒聯、星云大師、著名學者李澤厚、杜維明、余英時、王凡森在內的42家機構與個人榮膺國學大獎。上述活動的開展()①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表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④能夠激發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題目中,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在湖南大學舉行,其中,張豈之先生獲得“國學終身成就獎”,上述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故②④入選。①③選項在題目中沒有體現。選D。5.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這一思想啟示我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①必須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促進民族文化的大融合②必須正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③應擔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任務④要對民族文化自身價值充分肯定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C6.我們黨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當代鮮活生動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主要成分,是實現文化強國夢想的導航。下列措施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①以寬闊的胸襟倡導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②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增強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④具有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氣度,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錯誤,我們應該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②③符合題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需要挖掘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增強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④表述錯誤,“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作用”的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7.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對文化自信加以特別的闡釋,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源于()①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②對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③富有包容性的中華文化擁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④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其它文化無可比擬的優越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8.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用中國精神鑄就文藝之魂,這就需要()①創作出時代精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②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文藝,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③弘揚民族精神,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④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用中國精神鑄就文藝之魂,這就需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弘揚民族精神,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故選項①③符合題意,應選;選項②中的“一切文藝”說法錯誤;選項④說法錯誤,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9.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實施該工程是基于()①中華傳統文化是最優秀的②抵御世界文化在中國的傳播③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與自覺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基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需要,也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與自覺;要積極歡迎世界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而不是抵御世界文化在中國的傳播,②錯誤;各民族文化在地位上一律平等,沒有高低優劣之分,①錯誤。答案為B10.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3月底開播以來,屢創收視率新高。編劇周梅森說沒有任何營銷,此劇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充分證明我們黨的反腐深入人心,真正得到社會各階層的熱烈響應。”這對文藝工作者的啟示是()①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進行文化產品的生產②要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③奏響主旋律,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④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正確引導文藝創作的方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11.“四大名著”系列漫畫由神界漫畫有限公司歷經8年時間、160余人共同創作推出。作品已成功授權2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發行總量逾600萬冊。正如其董事長講的,畫風、內容要有自己的特點,在差異化競爭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說明()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文化自信是文化國際化的根本途徑③文化自信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④文化自信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前提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材料中“四大名著”國際發行總量逾600萬冊,以及畫風、內容要有自己的特點等說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時有特點,在差異化競爭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體現了文化自信是文化傳播和發展的前提,①④適合題意。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對文化道路和文化目標充滿自信,但不是文化國際化的根本途徑,也不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在于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②③表述錯誤。故本題正確選項為A。【點睛】堅持文化自覺和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2.2016年7月,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和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字閱讀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網絡文學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于創作生產過程,堅持版權保護觀念。材料旨在強調,發展網絡文化必須()①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②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③高度重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間的借鑒與融合④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弘揚社會主旋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①選項“努力改造落后文化”的表述與題意無關。③選項“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表述與題意無關。題目中,發展網絡文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弘揚社會主旋律。故②④入選。選C。二、非選擇題(共1題,12分)13.我國經濟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文化消費市場潛力還很大。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某地政府在探討中達成了增強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費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共識: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保本地的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二是不斷增強經濟硬實力,使文化的繁榮發展不再是空中樓閣;三是立足本地文化,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思想內涵,繼承本地文化基因。近幾年來,該地政府在省內外頻繁舉辦文藝演出等活動,擴大了當地文化的影響力。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地政府在增強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說明該地是如何增強文化自信的。(12分)【答案】①該地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②文化自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該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思想內涵,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寶貴的資源。③經濟決定文化。該地不斷增強經濟硬實力,為樹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④文化自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該地通過在省內外舉辦文藝活動展現了自身文化的魅力。考點:文化自信2017——2018高二同步備課精品【人教版】(高端)【知識精練】1.近年來,國學熱、傳統文化熱興起,從傳統中尋求優秀文化,無可厚非。但也看到,一些人認為只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才是最好的,因而全盤復古,這種做法是()①正確對待了外來文化②陷入了守舊主義傾向③屬于民族虛無主義④屬于閉關自守主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艷【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復古”論。“文化復古”論實質上就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和封閉主義傾向,②④說法正確。①③屬于“全面西化”論,與題意無關。考點:文化復古主義2.“全盤西化”或徹底復辟,只有在一個條件下才是正當的,亦即通過程序規范的民眾選擇。然而,只要經過這樣的選擇,上述兩種取向皆是不可能的。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這是因為“全盤西化”或徹底復辟()①都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②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的去向問題③都是對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的背離④都犯了“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B考點:“全盤西化”與“文化復古主義”3.中華文化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在近代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中華文化經歷了一個衰微的過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華文化最終由衰微走向了重振。這種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是()A.新文化運動的興起B.毛澤東思想的形成C.馬克思主義的傳入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答案】C【解析】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C符合題意。其他選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考點: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4.2016年11月18日,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在四川遂寧召開研討會和工作年會。會議指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①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導②具有民族性、大眾性和科學性特點③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④以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為宏偉目標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5.“五四以后,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從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說明()①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中華文化的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C【解析】中國共產黨創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①與題意無關。③顛倒了文化復興與民族復興的關系,觀點絕對化,排除。考點: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文化6.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我們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深刻總結文化建設歷史經驗,著眼于推動我國文化長遠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舉措。由此可知,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舉措()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②是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客觀要求③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的指導思想④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考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7.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繼承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未竟的事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成功地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這條復興之路()①是由文化發展自身的規律決定的②是由人民群眾的根本意愿決定的③開啟了中華文化由衰微向重振轉折④使我國實現了文化強國的偉大夢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這條復興之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文化生活角度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由此可知,①②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③觀點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④與事實不符。考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8.2016年10月13日,廣州大學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文化 文藝 正能量——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專題講座。講座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這些因素主要包括()①我國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②繼承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③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④當前我國人民的精神狀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考點: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因素9.曼哈頓、威尼斯扎堆,維也納、泰晤士泛濫……《人民日報》刊發報道,直指現在一些地方隨意取洋名,讓人犯暈和費解。報道指出,“洋地名”泛濫不僅容易迷失自我,更折射出一種文化不自信。對此,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應()①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價值②拒絕各種取洋地名的行為③堅信自身文化的生命力④固守本土文化的城市名字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啟示我們,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文化自信,①③是文化自信的表現,符合題意。②④分別是“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的表現,觀點錯誤。考點:文化自信10.《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什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2)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之間的關系。【答案】(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2)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考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9.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測)(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專題9.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練)(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專題9.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