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家庭美德之花盛開》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課前活動與感悟分享,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到對待老人的態度,做到尊老愛幼。2.通過分享交流與活動在線可以讓學生看到對比,做到勤儉節約。3.通過思考感悟讓學生知道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的重要性,自己可以做到友好對待鄰里鄉親。學習重點:讓學生知道學會尊老愛幼,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與鄰里鄉親有良好的關系。學習難點:讓學生知道學會尊老愛幼,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與鄰里鄉親有良好的關系。一、自主學習1、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方面。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成為()的新一代。2、()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是一種()的生活態度,能夠讓家人遠離好逸惡勞的惡習;還是一種值得發揚的(),有利于形成勤奮進取、健康向上的良好家風。勤勞節儉()。3、()影響著家庭生活的質量和社區的文明和諧。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是形成良好鄰里關系的()。4、和諧幸福的家庭需要()的支撐。家庭美德涵蓋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設和諧幸福的家還需要堅持()、維護夫妻和睦、反對重男輕女、家庭暴力等陋習,形成()、平等、()、守法的家庭風氣。二、共同探究一、課前活動:對話:有一天,我也會老……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你是否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變老。想象一下自己年老時的情形,體會老人面臨生活困難和心理需求,與同學們交流。我會記憶力下降,經常丟三落四,那時我希望……我會行動不便,步履蹣跚,那時我想……我可能會口齒不不清,說話都感到困難,那時我期待……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身邊的老人和長輩?二、感悟分享: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于父母體弱多病,家里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粒米也沒有了,怎么辦?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公里的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做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為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尊老愛幼的楷模。看過這些的你有什么感想呢,分享一下吧?三、分享交流:1、你怎樣看待漫畫中反映的現象?2、辯一辯:有同學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沒有必要再提倡勤儉節約了。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四、活動在線: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利用節假日,開展一次“今天我持家”活動,負責安排全家一天的日常生活,詳細記錄一天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的知識。五、思考感悟:被評為福清市“十佳鄰里”的林愛玉,是一位退休教師。她為人非常熱心,經常幫助鄰居的孩子補習功課,對于社區里的孤寡老人總是噓寒問暖,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都愿意找她去調解……鄰居們都親切地稱她“林大姐”。一位好鄰居,帶出了一片好風氣。在林大姐的帶動下,擅長修理電器的老徐,在工作之余經常義務幫助鄰居們拉電線、修電器;喜歡運動的張阿姨,主動組織社區里的老年人跳廣場舞……小區里的鄰里關系變得友善和諧,大家互幫互助,就像一家人。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你能結合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說一說:怎樣才能友善鄰里關系?良好的鄰里關系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積極主動地與鄰里交往,對待鄰里要有禮貌,尊重對方的隱私;鄰里遇到了困難要主動幫助;發生了矛盾要學會謙讓,妥善解決;即使是難以解決的糾紛,也應該保持冷靜,學會依法處理,不可魯莽沖動。這樣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六、成長故事:閱讀課本P15頁的成長故事,并欣賞視頻說出你在孟佩杰的身上學到了什么?隨堂訓練1、欣賞右圖漫畫《和諧生活》。下列對漫畫寓意理解正確的是()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侍奉、贍養父母②孝敬父母是我國代代相傳的美德③孝敬父母就是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④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并落實在行動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答案解析:自主學習:傳統美德、文明風尚、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積極、美德、永不過時鄰里關系、基本要求家庭美德、男女平等、民主、文明三、隨堂訓練1、B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孝敬父母的含義以及要求的理解與把握。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就是尊敬和侍奉父母,③認識片面,應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