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史)中考歷史專題復習(一) 班級 姓名 專題內容專題一:中國古代政治中國朝代更替原始社會(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形成、發展、鼎盛和瓦解)封建社會(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其中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是元、清。古代統治思想的演變從西漢后,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直到清亡。春秋戰國:統治思想較多,歷史上“百家爭鳴”。當時主要統治思想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墨家、法家等。秦朝:李斯提出的“焚書坑儒”被統治者采納,當時秦的統治思想是法家思想。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古代封建正統思想。明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影響深遠。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世襲制:禹死后,啟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分封制:目的:鞏固統治。內容:(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2)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供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作用: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二)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戰國萌芽:韓非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商鞅變法初步建立。2、秦朝創立: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1)政治: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2)經濟文化: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3)思想:焚書坑儒。(4)軍事:北擊匈奴筑長城,統一南疆修靈渠。21cnjy.com3、西漢鞏固:漢武帝大一統:條件:文景之治為漢武帝大一統奠定了物質基礎。措施:(1)政治: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3)文化: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統一。影響: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21·cn·jy·com4、隋唐完善:實行三省六部制。5、宋元發展:元朝加強統治的措施:(1)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2)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3)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6、明清強化:明:(1)改革行政機構。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在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2)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視。(3)八股取士。(4)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5)執行削藩政策。2·1·c·n·j·y清:(1)設立軍機處。(2)大興文字獄。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長期存在著兩組矛盾:一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的矛盾,二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趨勢:一是不斷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強化皇權和中央集權;二是對民眾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強。21·世紀*教育網重大改革與變法1、管仲改革:時間:春秋。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影響:齊國國富兵強。2、商鞅變法:時間:公元前356年。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www-2-1-cnjy-com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鞏固統治。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⑦遷都洛陽。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21*cnjy*com古代出現的盛世西漢——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唐朝——貞觀之治(唐太宗)唐朝——開元盛世(唐玄宗)貞觀之治:內容:治國思想:(1)吸取隋亡的教訓;(2)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3)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措施:(1)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2)注意戒奢從簡;(3)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來源:21cnj*y.co*m】解釋: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稱“貞觀之治”。評價唐太宗: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君。開元之治:表現:(1)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當宰相,“勵精為治”;(2)重視地方吏治;(3)勤儉節約,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品的決心。【出處:21教育名師】科舉制隋朝產生 (1)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2)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唐朝完善:完善:(1)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2)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3)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影響: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學事業的發展。明朝時采取八股取士。清朝末年廢除。專題二:古代科技一、按朝代順序整理1、春秋戰國:(1)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2)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2、秦漢時期:(1)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2)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3)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其中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4)漢代華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3、南北朝時期:(1)南朝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一千年。(2)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3)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4、隋唐時期:(1)隋朝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2)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4)唐朝發明火藥并開始用于軍事。5、宋元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廣泛使用。6、明朝時期:(1)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2)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7、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1)造紙術:發明:西漢早期;改進:東漢蔡倫;傳播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印刷術:雕版印刷:隋唐時期。活字印刷:時間北宋。人物畢昇。意義: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www.21-cn-jy.com(3)指南針:司南:戰國時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發明利用: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廣泛用于航海。傳播意義: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這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來源:21·世紀·教育·網】(4)火藥:發明,唐朝中期;應用: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傳播:13、14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2-1-c-n-j-y(5)四大發明及意義: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二、按科技分類整理:具體內容見同步24、25頁。1、青銅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2、古代數學:《九章算術》和祖沖之3、名醫名著: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4、重要著作:《水經注》、《齊民要術》、《天工開物》5、建筑工程: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中考鏈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政治制度。從秦朝開始直至清朝辛亥革命,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下面表格歸納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脈絡。21教育網【圖表歸納】建立秦朝(秦始皇)最高統治者稱 ;中央設置 、 、 ;地方實行 。鞏固西漢(漢武帝)政治上: 思想上: 完善隋唐時期實行 制發展元朝實行 制頂峰明清時期明朝:廢 ,設三司;設置 機構;思想上 。清朝:雍正帝時設立 ;思想上 。你完成表格。【圖片呈現】你將對地方管轄的制度與當時所在的皇帝正確連線。 【整體感知】觀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過程,請你歸納總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呈現的趨勢是什么?【評價利弊】據所學,請你評價一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利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