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史)中考歷史專題復習(二)專題內容專題三:中國古代經濟1、原始社會:(1)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和70——20萬年前的北京人,還會使用天然火。(2)距今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們的生活生動地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他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子,過著定居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他們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他們還制作簡單的玉器和樂器。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2-1-c-n-j-y(3)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他們飼養豬、狗等動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已會紡線、織布、制衣。21教育網2、春秋戰國:(1)春秋時期出現、戰國時期推廣的鐵農具和牛耕,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2)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西周青銅器種類更加豐富,大量用于祭祀。與商周同期,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有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矚目。(4)商鞅變法: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3、西漢時期:統治者注重發展農業生產,出現“文景之治”。4、三國兩晉南北朝: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原因:(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2)北人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4)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經過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為良田。江南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福建、廣東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唐朝:唐太宗時期,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史稱“貞觀之治”。【來源:21cnj*y.co*m】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 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制成曲轅犁和筒車;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范圍盛行。絲織品品種很多,絲織技術高超。 制瓷業以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6、宋朝:(1)農業:(從越南引進占城稻,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有很大發展。(2)手工業:(北宋時,蜀地的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南宋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別致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等地造船業發達。(3)商業: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其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而且還有早市、夜市。宋朝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發展。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7、元朝:元世祖忽必烈重視發展農業,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開鑿新運河,開辟海運,便利了南糧北運。8、明朝:引進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還引進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9、清朝: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是指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其主要表現是: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起初開放四個對外通商口岸,后來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專題四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一、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1、春秋:(1)儒家: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因材施教;老老實實,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后來,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www-2-1-cnjy-com(2)道家: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3)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2、戰國:百家爭鳴(1)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2)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無義戰”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他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3)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4)法家: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韓非。他主張改革,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21·cn·jy·com3、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目的:加強思想控制。4、漢朝: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5、明朝:科舉制實行八股取士,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6、清朝:大興文字獄。目的:加強君主專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重。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二、中國古代文化成就1、漢字的演變:甲骨文:商朝人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金文: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銘文。金文比甲骨文規范。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大篆。小篆、隸書:秦朝建立后,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后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www.21-cn-jy.com2、宗教:佛教傳人:佛教是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傳人我國中原地區,很快受到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持。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道教興起: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道教的主張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被統治者所利用。道教對我國文化也有深遠影響。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3、文學成就:唐詩: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詞: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唐朝時已經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經過五代到兩宋,詞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朝主要的文學形式。著名的詞人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版權所有:21教育】元曲:元朝戲曲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雜劇把音樂、舞蹈、動作、念白熔于一爐,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關漢卿是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其代表作是《竇娥冤》。明清小說: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出現了四部古典小說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史學成就:《史記》:作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一部優秀的史學與文學著作。《資治通鑒》: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1*cnjy*com5、藝術成就:(1)書法: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隋唐時期,我國書法藝術步入又一個高峰。顏真卿創立了“顏體”,他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柳公權博采眾長,自成“柳體”。宋元時期,盛行行書。宋代著名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朝有趙孟睢C鞒?氖櫸ū紉鄖捌占埃?筆鋇氖櫸ㄒ圓菔欏⑿惺榧?ぃ?肯至碩?洳?紉慌?櫸?搖6?洳?氖櫸?嬗小把展欽宰恕敝?饋!境齟Γ?21教育名師】(2)繪畫:半坡原始居民的彩陶上面,繪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畫家以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隋唐時期,宗教畫的生活氣息越來越濃厚。唐朝的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吳道子畫技高超,后世稱他為“畫圣”,他的畫開啟了后世寫意畫的先河。宋元時期,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睿??幕?懷莆?吧衿貳薄C鞒?幕婊?隕剿??⒒?窕?油持蔚匚唬????矣行煳嫉取G宄?摹把鎦蒞斯幀保??徊椒⒄沽誦煳嫉謀誓?鶯崾址ǎ?鞔?呂吹淖髕泛芏唷?21cnjy.com(3)雕塑:秦漢時期的雕塑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北朝的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雕刻著大量的佛像和浮雕。隋唐時期的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4)音樂、舞蹈:春秋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編鐘,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隋唐時期,音樂、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邊各國的傳統樂舞,再加以創新,呈現出氣勢恢宏、風格多樣、優美和諧、鏗鏘熱烈的盛世特色。【來源:21·世紀·教育·網】專題五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1、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2、唐朝:①隋唐時期,日本遣使來到中國,積極吸收中國的文化。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②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③唐太宗時玄奘西游天竺,寫成《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④唐都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21*cnjy*com3、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大商港:廣州、泉州。范圍: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政策:鼓勵海外貿易。機構:設立市舶司。2·1·c·n·j·y4、元朝:馬可波羅來華。5、明朝:①鄭和下西洋,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概況:1405—1433年,鄭和前后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意義: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②戚繼光抗倭:明朝中后期,倭寇侵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后被戚繼光平息。③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6、清朝:(1)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政策:閉關鎖國。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影響:積極: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消極:當時的西方國家正先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