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 教案素材試題)(打包8套)人民版選修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7_2018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 教案素材試題)(打包8套)人民版選修4

資源簡介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2
東西方的先哲綜合測評
人民版選修4
(時間:60分鐘 分值:90分)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論語·述而》
材料二 他(亞里士多德)的卓越貢獻主要是開創了邏輯學、物理學、生物學和人文科學等學科。作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學者,他試圖找到自然界和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概括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在教育內容方面的差異。(9分)
(2)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對近代西方社會發展的影響。(6分)
【解析】 第(1)問考查學生提煉、概括歷史信息能力。可以從教授的典籍、道德和科學范疇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問地位可以從精神覺醒、科學興起、社會發展等方面加以歸納。
【答案】 (1)孔子以六經和六藝(或儒家經典)為主要教學內容,強調倫理規范,相對忽視自然科學的教育。亞里士多德既講授倫理學和人生哲學(或人文科學),又教授科學知識(或自然科學),重視人類社會與自然的結合。
(2)成為西方人文主義之源;西方先于東方產生近代自然科學;推動西方社會的發展。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實現人與人之間充滿仁愛的大同世界,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大同世界,關鍵就是要把仁愛思想灌輸到廣大群眾中去,為此就需要培養一大批有志弘揚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這類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張要自覺修行德行。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有關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點論述了重視兒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養和以“善”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 孔子主張學習要通過聞和見,要直接接觸外界事物,通過閱讀書籍來達到博學。他說:“見而識之”,就是要多見,并且要把所接觸的外界事物記憶起來。柏拉圖認為“學習即回憶”,主張學習并不是從外部得到什么東西,只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他認為,人在出生前就已經獲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識,當靈魂依附于肉體后,知識被遺忘,通過接觸感性事物,人們就可以重新回憶起被遺忘的知識。
——以上材料均摘自《論孔子與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異同》
(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相同點。根據材料二說明孔子與柏拉圖學習觀的不同。(7分)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他們觀點的認識。(8分)
【解析】 第(1)問的相同點在材料一中可直接歸納出道德教育;學習觀的不同把握“孔子主張學習要通過聞和見,要直接接觸外界事物,通過閱讀書籍來達到博學”、“柏拉圖認為‘學習即回憶’,主張學習并不是從外部得到什么東西,只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即可。
第(2)問的認識注意把握孔子是教師主導、而柏拉圖則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即可。
【答案】 (1)認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重要部分,重視道德教育??鬃诱J為學習應從外界獲取知識,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柏拉圖認為學習就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
(2)孔子強調從外界獲得知識,容易形成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知識的系統性,但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柏拉圖的內在的回憶說,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但容易導致知識的零散和不系統,兩者取長補短為最佳教學方法。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論語》
材料二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之所賴以立,天柱之所賴以尊……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曾文正公全集》家訓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義為原則。由正義衍生的禮法,可憑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恰正是樹立社會秩序的基礎。要使事物合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法治應該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良好的法律。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孔子為建立社會秩序的主張有哪些?這一主張到后來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7分)
(2)根據材料三,說明亞里士多德認為該如何建立有序的社會?綜合上述材料與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8分)
【解析】 第(1)問要緊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如結合材料“……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歸納回答孔子主張。聯系儒學在我國封建社會的地位及變化回答影響。第(2)問結合材料回答?!俺前钜哉x為原則?!故挛锖嫌谡x(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法治應該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良好的法律”回答第一小問。結合材料的中心含義回答第二小問,主要有法治和道德兩個方面。
【答案】 (1)主張:按照君臣名分之禮、以德治國。影響:后來形成的三綱五常成為維護專制封建統治的工具,束縛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通過實現正義、法治、中道來建立社會秩序。
通過法治實現正義是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基礎;加強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
4.道德和政治在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整個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撸病W訋浺哉?,孰敢不正?”……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br/>——《論語·顏淵》
材料二 立法者通過塑造公民的習慣而使他們變好(具有德性)。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標。如果一個立法者做不到這一點,他也就實現不了他的目標。好政體同壞政體的區別也就在于能否做到這一點?!偃缛?立法者)希望通過他的關照使其他人變得好,他就應當努力懂得立法學。因為,法律可以使人變好。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
(1)根據材料一,孔子對為政者提出了怎樣的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國理念。(4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判斷政體好壞的標準。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利于立法者目標實現的因素有哪些?(4分)
(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孔子與亞里士多德對德政關系看法的共同點,并談談兩人觀點對當今政治建設的歷史借鑒價值。(7分)
【解析】 第(1)問由材料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等信息可以看出其要求為為政以德、以身作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在政治上主張統治者應該實行德治、禮治。第(2)問根據材料中“立法者通過塑造公民的習慣而使他們變好(具有德性)”可以看出標準為能否使公民向善,根據材料中“通過塑造公民的習慣”“應當努力懂得立法學”可以看出主要因素包括塑造公民的習慣、努力懂得立法學。第(3)問依據孔子的德治和亞里士多德強調通過立法使人們變好,可見二人都比較關注人的道德,由他們的觀點主張可以得出一要提高公民素養;二要加強執政者自身建設,通過立法規范人的行為。
【答案】 (1)要求:為政以德;以身作則。
理念:德治(或仁治);禮治。
(2)標準:能否使公民向善。
因素:塑造公民的習慣;努力懂得立法學。
(3)共同點:道德與政治存在內在聯系(或道德是政治的前提和基礎)。
借鑒價值:治國者良好的自身修養;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學園,講學布道并造就了亞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學宗師的時候,被后人譽為“亞圣”和“東方柏拉圖”的孟子也在與西方圣哲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人性與治國。
(1)在人性問題上,柏拉圖與孟子的觀點驚人相似,請指出這一觀點的核心。(2分)
(2)柏拉圖和孟子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5分)
(3)兩位思想家都從人性問題出發,卻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國方案,請簡要分別概述。(8分)
【解析】 本題考查中西方兩位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和孟子的主張及其治國方案。第(1)問,通過比較可以知道兩個都主張“性善論”。第(2)問,兩人的主要觀點屬于基礎知識,指出其主要思想即可。第(3)問,注意從兩人治國方案的角度比較其差異。
【答案】 (1)性善論。
(2)柏拉圖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論”。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論和天命觀。
(3)柏拉圖從當時希臘城邦日趨衰落的現實出現,提出了“理想國”的治國方案。孟子從當時社會大變革著眼,發展了孔子思想,主張建立“仁政”國家;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張輕徭薄賦,寬政薄刑,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6.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生活于相同的歷史時代,分別是東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過多的飲食和過少的飲食都會損害健康。惟有適度才能帶來健康,并增進和保持它們。對于節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滦跃褪侵械?,作為最高的善和極端的美。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
材料二
孔子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亞里士多德
●正義恰是樹立社會秩序的基礎●政治機制的運行以法律為最高原則,并為法律所制約●以道德優良的生活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樂于受治的人們●美德乃是牽涉選擇時的一種性格狀況……它乃是兩種惡行——即由于過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兩種惡行——之間的中道
(1)根據材料一指出,亞里士多德認為“中道”的主要原則是什么?他對“中道”作出了怎樣的評價?(6分)
(2)根據材料二回答,與孔子相比,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3分)
(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孔子、亞里士多德思想的相同點有哪些?(6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一“惟有適度才能帶來健康”,明確其適度原則;根據材料一“德性就是中道”,明確中道就是美德的表現。第(2)問理清材料二中“法律為最高原則”即可得出答案。第(3)問抓住材料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優良”“樹立社會秩序”等信息加以概括比較,注意表述的層次性。
【答案】 (1)主要原則:適度原則。評價:中道是美德的表現。
(2)不同:強調以法治國。
(3)相同:中庸;以德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秩序。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2
東西方的先哲

古希臘的先哲學業分層測評
人民版選修4
(建議用時:45分鐘)
[學業達標]
1.希臘曾造就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眾多哲學大家。在蘇格拉底生活的時代(  )
A.雅典的民主政治正處在奠基時期
B.希臘各城邦之間注重和平相處
C.雅典等城邦正處于開始衰落時期
D.雅典的傳統文化已被外族所湮沒
【解析】 蘇格拉底生活的時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已開始走向衰落。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后,希臘城邦被馬其頓帝國所統治。
【答案】 C
2.古希臘哲學思想活躍的因素有(  )
①發達的小農經濟?、诠畔ED商品經濟發達?、酃畔ED社會政治制度的先進?、芄畔ED先哲們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傳承和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題可用排除法。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特點,古希臘商品經濟發達,排除①即可。
【答案】 B
3.右圖著作中所設想的理想國家是一個(  )
A.高度集權的專制國家
B.高度民主的國家
C.典型的法治國家
D.哲學家王統治的主諧社會
【解析】 柏拉圖主張由哲學家做國王,認為其最富有智慧,最具有正義感和理性。
【答案】 D
4.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瀆神罪判處蘇格拉底死刑。這一歷史事件(  )
A.使柏拉圖開始關注雅典民主政治
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助長了柏拉圖對民主政體的成見
D.導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
【解析】 蘇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體實質上是奴隸主專政的一種手段,進一步助長了柏拉圖對民主政體的成見,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青年柏拉圖的活動,B項與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局相關,D項與蘇格拉底之死沒有直接關系。
【答案】 C
5.盡管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人們還在熱烈地討論柏拉圖這個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見分歧。這種討論(  )
A.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實際意義
B.說明人們仍對柏拉圖有濃厚的興趣
C.將歷史人物引入各學科的研究之中
D.證明柏拉圖在歷史上的影響巨大
【解析】 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都說明了柏拉圖在歷史上的影響巨大。
【答案】 D
6.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主要是指(  )
A.著有一本百科全書
B.在某些方面和編寫百科全書的學者差不多
C.研究的興趣和范圍非常廣泛,對當時所能涉及的學科都做過研究
D.所研究的領域正好有一百科
【解析】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如邏輯學、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其著作構成了古代的百科全書。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與希臘分別是東西方文明的源頭,同為世界文明古國,特別是涌現出了許多思想的先哲,如中國的孔子、老子,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真是群星璀璨,為后人所景仰。
(1)現在,假設中國和希臘互辦文化年,來弘揚各自優秀的文化遺產,需要以下資料,請你在表格空白部分填上適當內容。
國籍
人物
主要成就
中國
孔子
希臘
理念論和“理想國”
希臘
亞里士多德
材料二 我們知道,在孔子的仁學思想與古代希臘哲學思想中都有一定的人本主義思想,但是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2)現在假設中國和希臘的學者就兩國先哲表現出來的人本精神進行探討,請你擬定一個發言稿,來分析一下他們:
①人本思想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不同?
【解析】 第(1)問是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回答時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性和概括性。第(2)問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二者基本思想的前提下進行提煉升華,切忌不要泛泛而談二者的基本思想,那樣就離題了。
【答案】 
(1)
國籍
人物
主要成就
思想上的“仁”和“禮”,教育上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
柏拉圖
最大貢獻是創立了邏輯學,且在眾多科學領域有杰出貢獻,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2)①孔子的仁學側重于社會,古希臘哲學側重于人本身。②二者所處的國情不同??鬃犹幱谥袊呵锬┢冢敃r社會動亂、社會奴隸制度遭到破壞,社會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古希臘哲學家處于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經濟以工商業為主。孔子的禮學思想
1.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br/>──《論語·為政》
2.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br/>──《論語·八佾》
3.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沼知毩ⅲ広叾^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
──《論語·季氏》
4.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br/>──《論語·堯曰》
5.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br/>──《論語·為政》
6.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論語·里仁》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2
東西方的先哲專題分層突破
人民版選修4
[自我填充]
A.親親
B.忠恕
C.蘇格拉底
D.理性
E.城邦
F.中產
主題 孔子與柏拉圖的比較
[核心整合]
1.相同點
(1)所處時代:都處于奴隸制時代。
(2)個人活動:從政;游歷;從教。
(3)政治思想:孔子主張“仁”和“仁政”,反對暴政;柏拉圖主張哲人統治的理想國,對民主政體不滿;都體現“人治”的特點,都偏于理想化。
(4)教育貢獻:都創辦學校,重視教育,均主張因材施教,進行啟發式教學。
(5)著作風格:都屬于對話集,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6)歷史影響:影響東西方文化的走向,在東西方文化的發生發展中起的地位舉足輕重。其思想主張均處于文化源頭的地位。
2.不同點
(1)柏拉圖的研究主要在哲學領域,側重于理性,主張建立理想國,追求真。孔子主要側重于倫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2)柏拉圖相信靈魂不死,孔子對殷周以來的鬼神觀念持懷疑態度。
[即時演練]
柏拉圖和孔子是古代西方與東方的兩大思想家,關于對他們的評價正確的有
(  )
①兩者的思想對后世的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②他們的思想都存在理想主義的色彩?、蹆扇说乃枷攵忌婕罢螌W和社會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 孔子的思想成為東方文化的核心,同時也影響到世界;柏拉圖的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礎,而且也影響到后來的世界其他地區,故①正確。兩者關于政治學和社會學的主張都帶有理想化的色彩,故②③明顯正確。故選B項。
【答案】 B柏拉圖的“哲學王”主張
三十人委員會大失人心,被逐下臺。……當時雅典局勢混亂,私人互相報復,到處械斗。總的說來,東山再起的民主政權,還算比較溫和;可是一些有勢力的壞人誣告蘇格拉底以瀆神之罪,陪審團竟處以極刑……后來我年事漸長,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為,首先必須要有朋友,有組織,這種人在政客中非常難找,因為他們做事沒有原則,沒有傳統的制度和風紀。要找到新的人才,簡直難于登天。況且法規舊典,在雅典已多散失。當初我對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慮,看到政局混亂,我彷徨四顧,使哲學家獲得政權,成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跡般地成為哲學家,否則人類災禍總是無法避免的。
──[古希臘]柏拉圖《書札》第七卷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2
東西方的先哲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學業分層測評
人民版選修4
(建議用時:45分鐘)
[學業達標]
1.孔子有強烈的從政愿望,他的政治生涯達到頂峰是在(  )
A.受到齊景公的賞識之后
B.齊魯兩國夾谷之會后
C.周游列國回到魯國后
D.寫成《論語》一書后
【解析】 齊魯夾谷之會,使魯國贏得外交勝利,孔子從而出任了魯國代理宰相職務,這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
【答案】 B
2.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饼R景公高興地說:“對呀,要不這樣,即使有很多糧食,我還能吃得著嗎?”這說明孔子提倡(  )
A.仁者,愛人,理解和體貼他人
B.克己復禮,人們應貴賤有序
C.政在愛民,國君要嚴于律己
D.仁政治國,人際關系要和諧
【解析】 孔子的言語體現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他想按照周禮要求恢復社會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反映了他思想中“禮”的有關內容。
【答案】 B
3.“孔子聚徒講學,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边@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師
【解析】 不論出身貴賤,不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符合有教無類的含義,故選B項。
【答案】 B
4.孔子提出了理想賢人的標準,即“內圣外王”?!皟仁ァ敝吮仨?  )
①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②遵循以孝悌為核心的道德觀念 ③具有高貴的貴族血統?、軙‘斶\用各種政治手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內圣”是對人內在品質的要求,根據這一標準衡量四個組合項,①②符合題意。
【答案】 A
5.下列關于孔子“禮”的思想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從狹義的角度講,是指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
B.從廣義的角度講,是指禮儀規范和行為準則
C.“克己復禮”和“正名”是實現“禮”的方法
D.“禮”從本質上是維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解析】 孔子出身于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家庭,維護的是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答案】 D
6.2015年9月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在孔子故里曲阜拉開帷幕,世界各地政要名流聚集孔子故里,應邀參加祭孔大典。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B.春秋時期,孔子思想占據了絕對統治地位
C.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基石和代表
D.孔子的思想屬于儒家思想體系
【解析】 孔子思想確立在中國思想界的主導地位是西漢漢武帝時期,故B項錯誤。
【答案】 B
[能力提升]
7.觀察下圖,完成相關問題。
清康熙帝為北京孔廟  曲阜仰圣門上乾隆帝
大成殿門額的題字   的手書“萬仞宮墻”
(1)康熙帝為什么稱孔子為“萬世師表”?
(2)清代皇帝親自為與孔子相關的建筑題字,說明了什么?
(3)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各地都有同儒家有關的古建筑,請你為當地政府提出一些開發、利用和保護這些古建筑的建議。
【解析】 第(1)問要結合孔子對教育發展做出的貢獻來說明。第(2)問,清代皇帝親自為同儒家文化有關的建筑題字,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儒家思想的重視和推崇。第(3)問是開放性的設問,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
【答案】 (1)孔子創辦私學,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方法,為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和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诖?,他堪稱“萬世師表”。
(2)在古代中國,儒家思想長期是官方的意識形態,清代皇帝親自為與孔子相關的建筑題字,充分說明了他們對儒家文化的重視和推崇。
(3)一方面,要注意保護這些古建筑的完整和風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它們的文化價值,利用它們來發展旅游業,增加當地收入,弘揚儒家文化。
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談及孔子思想時嘆言道:“歐洲的王族同商人發現東方,只曉得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那里發現了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br/>材料二 1981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參觀曲阜孔廟,在大成殿門前龍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這一場景被人拍下。著名詩人公劉為照片命名——《傾聽三千年的回聲》,后改名為《傾聽龍的心聲》。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顧2
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請回答:
(1)在你看來,伏爾泰為什么會對孔子的學說如此感嘆,并稱之為“新的精神”世界?
(2)從材料二中公劉先生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談談你對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么會發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顧2
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
【解析】 第(1)問注意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啟蒙思想家宣傳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與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具有一致性。第(2)問從儒家思想對中國、對世界的深遠影響作答,應從積極方面著手。第(3)問結合孔子的政治主張、教育主張等與當今和諧世界的發展、建設的關系作答。
【答案】 (1)孔子主張“仁者愛人”,提倡“為政以德”,對于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論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更與他所鼓吹的開明專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2)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學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通過了解孔子,進而讓世界了解中國,弘揚中華文化;孔子學說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澤被周邊,遠播世界;傳達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愿望等。
(3)聯系孔子所倡導“仁”的觀念、“中恕”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關懷思想,結合在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與弊端,如技術進步與戰爭災難、經濟發展與道德淪喪等問題,說明人類文明和科學的發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需要道德約束和教育等。
9.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的基本要素。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強調無論什么法令法規,統治者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爸摇本褪且灾覍嵳\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自西漢以后,成為我國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
(1)文中哪些屬于原始史料?
(2)文中哪些屬于史料解釋?
(3)文中哪些屬于歷史評價?
【解析】 史料是指關于記錄歷史的資料。史料解釋是指后人對歷史資料的解釋。歷史評價作為對歷史的價值性認識,重在給出對該人該事的歷史作用、意義、局限等的認識。
【答案】 (1)原始史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
(2)史料解釋:無論什么法令法規,統治者要首先以身作則;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歷史評價: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自西漢以后,成為我國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二 古希臘的先哲
學習目標:1.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2.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1.重點:掌握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主張和貢獻。2.難點:對古希臘哲學家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
教材整理1 古典文化的輝煌時代
1.雅典文化繁榮的條件
(1)軍事勝利:希波戰爭的勝利使雅典贏得了盟主地位,并為之帶來經濟上的繁榮。
(2)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對雅典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使雅典的民主制度發展到頂峰,為雅典文化的繁榮創造了理想的政治環境。
(3)伯羅奔尼撒戰爭后,希臘城邦被馬其頓帝國所統治,但希臘哲學卻在這期間達到頂峰。
2.雅典文化繁榮的表現
(1)雅典成為希臘各城邦的文化中心。
(2)希臘哲學達到頂峰,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他們對歐洲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材整理2 柏拉圖與《理想國》
1.生平
(1)出身于貴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0歲時師從蘇格拉底研究哲學。
(2)長達12年游歷期間曾到麥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后來回雅典創辦學園,收徒授課。
2.理想國
(1)內容
①一個理想的正義國家應由各司其職的統治者、武士、勞動者三個等級的公民構成。
②理想的統治者——哲學家王應具備各方面的知識,也是最有智慧的人。
(2)實現途徑
①為統治者提供掌握哲學知識的嚴格教育。
②過集體生活,使權力和財產、家庭分離,從而一心為公。
3.影響
其設想的理想國被稱為最早的烏托邦,哲學著作成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獻。
教材整理3 探求真知的亞里士多德
1.生平
(1)17歲時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長達20年,公元前343年任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
(2)公元前335年回雅典講學,創立“逍遙學派”,后客死他鄉。
(3)被公認為是歷史上最博學的科學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書式的著述。
2.哲學觀
(1)認為求知是人的本性、“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敢于挑戰權威。
(2)從分析自然入手,認為理性是人的本質,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3)認為善就是萬物能夠實現自己的本質。
3.政治觀
(1)認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動物”,但把奴隸和婦女排除在公民之外。
(2)政體上傾向于民主制,主張由中產階級執政。
4.影響
(1)其哲學思想成為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的重要理論來源。
(2)其自然觀在中世紀乃至近代都備受推崇。
(3)對正義與民主的討論仍然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深化拓展】 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的恩怨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認識是從批判柏拉圖的理念論開始的。他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人們的認識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覺,沒有感覺就沒有認知。他也批評老師對理想國家的設想,認為這種設想不符合社會實際。
知識網絡
史論要旨
 
1.柏拉圖創造并奠定了西歐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亞里士多德則繼承并發展了這一理論基礎,從而使古希臘教育理論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2.亞里士多德的一生是探索真理的一生,他對人的本性及民主的討論影響深遠。
探究點 亞里士多德的貢獻




史料一 三段論大前提:所有動物都會死小前提:所有人都是動物結論:所有人都會死亞里士多德的科學分類一、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后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二、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修辭學)三、創造的科學,即詩學——摘編自羅素《西方哲學史》
關鍵詞:“三段論”“科學分類”。
史料二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獊喞锸慷嗟?br/>關鍵詞:“我愛我師”“更愛真理”。
【史料應用】
(1)根據史料一,指出亞里士多德在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 提出邏輯學上的“三段論”,首次對科學進行分類。
(2)談談你對史料二這句話的理解。
【提示】 亞里士多德尊師,但不盲從,敢于獨立思考。
【史論拓展】 認識亞里士多德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1)亞里士多德把希臘哲學愛好智慧與好學深思的理性精神發展到頂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師柏拉圖,但他更追求真理。他敢于批判老師的觀點,并指出柏拉圖理念論的最大弱點。
(2)亞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哲學方面,他不僅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還創立了邏輯學,至今仍被學術界尊為權威。在自然科學方面,他提出的很多觀點,為現代許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
(3)亞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教師,他的許多做法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喜歡在學園的林蔭道上邊散步邊講學。人稱他為逍遙學派。
(4)亞里士多德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包羅豐富的文化遺產,馬克思稱他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孔子和柏拉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可分別稱為“仁—禮社會”和“理想國”;關于理想社會的秩序及其個體品德,他們的觀點驚人相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古代圣賢孔子和著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觀點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處,不免叫人驚訝……兩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卻都相信絕對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們居住在和平與和諧中的可能性……兩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經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創建一個井井有條、和睦的政治社會。
——(美)肯·沃爾夫《大歷史視野》
材料二 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的發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揭示兩位先哲的觀念中關于社會秩序和個體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的“禮”和“仁”在構建“仁—禮社會”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舉柏拉圖理想國中各等級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兩位先哲觀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體社會背景加以說明。
【規范解答】 本題解題關鍵是將孔子和柏拉圖兩位先哲放到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去分析,并找出兩人觀點的共性。第(1)問社會秩序的共性可從材料中的“相信人們居住在和平與和諧中的可能性”概括出是和諧社會,個體品德的共性從“具有美德的人”概括出是個人美德,“禮”的作用從強調等級秩序方面回答,“仁”的作用從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回答,柏拉圖理想國各等級的品德包括勇敢、智慧等。第(2)問從當時的社會關系分析兩人觀念相似的原因,社會背景可以結合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的特點分析。
【答案】 (1)共同性:社會的和諧;個體的美德。禮的作用:明晰等級;仁的作用:緩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節制)。
(2)原因:社會關系沖突;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雅典民主政治弊病顯現。
1.德國近代哲學家黑格爾說,古希臘是歐洲人的精神家園。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  )
A.希臘處于歐洲的中心地帶
B.希臘文化就是歐洲的文化
C.歐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
D.古希臘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解析】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歐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
【答案】 C
2.直接導致柏拉圖離開雅典外出游歷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為實現政治抱負
C.蘇格拉底之死
D.他天生喜歡游歷
【解析】 A、C兩項雖都是柏拉圖外出游歷的原因,但只有C項符合題干中的“直接”二字,他當時害怕蘇格拉底的悲劇重演,便選擇了離開雅典,故選C項;而B、D兩項明顯不是直接原因。
【答案】 C
3.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這句話表明他和柏拉圖之間存在分歧,他們在哲學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現實的幸福
B.現實世界是否具有真實性
C.是否要確定哲學的研究對象
D.人是否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
【解析】 哲學方面的主要分歧關鍵是“唯物”與“唯心”的區別。柏拉圖是古代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則“接近唯物主義”,其主要分歧就是是否承認現實世界的真實性。故選B項。
【答案】 B
4.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點包括(  )
①都有強烈的求知欲?、诙即龠M了古典哲學的發展 ③都反對創立學園?、芏紝κ澜缢枷胛幕陌l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創辦過學園,排除③,故選D項。
【答案】 D
5.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學園,講學布道并造就了亞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學宗師的時候,被后人譽為“亞圣”和“東方柏拉圖”的孟子也在與西方圣哲們思考著同樣的問題——人性與治國。
請回答:
(1)柏拉圖和孟子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
(2)兩位思想家都從人性問題出發,卻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國方案。請分別簡要概述。
【解析】 第(1)問,兩人的主要觀點屬于基礎知識,指出其主要思想即可。第(2)問注意從兩人治國方案的角度比較其差異。
【答案】 (1)柏拉圖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論”。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論和天命觀。
(2)柏拉圖從當時希臘城邦日趨衰落的現實出發,提出了“理想國”的治國方案。孟子從當時社會大變革著眼,發展了孔子思想,主張建立“仁政”國家。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張輕徭薄賦,寬政薄刑,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一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學習目標: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2.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1.重點: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2.難點:對孔子思想的評價。
教材整理1 孔子其人
1.青年時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
(2)30歲時已精通六藝,35歲時收徒授課,首創私學。
2.在魯從政
(1)管理內政,任中都宰,后為大司寇,執掌治安、司法事務。
(2)夾谷之會收回被齊國強占的土地,為魯國贏得了外交勝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職務,這是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3.周游列國
(1)原因:政治抱負難以實現。
(2)目的:游說各國君主實施他的政治主張。
(3)結果:主張未被采納。
4.獻身文教
68歲回到魯國,放棄為官,專心從教,整理古典文獻,其言論輯錄在《論語》一書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 孔子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原因
社會動蕩,統治者需要強有力的措施來維護統治;孔子思想,特別是周禮偏于保守,不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
教材整理2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1.地位
西周以來隨著私人講學風氣的發展,春秋晚期,孔子創辦私學,創立儒家學派。
2.儒學主張
(1)禮:即周禮,主張尊尊、親親、貴賤有序,還提出“正名”思想以規范人的行為。
(2)仁:首先是“愛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認為只有禮與仁相結合的社會,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
教材整理3 孔子的歷史影響
1.教育
(1)打破官方壟斷辦學的傳統,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學在民間”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舉賢人”,并提出“內圣外王”的理想賢人標準。
(2)其人才主張成為中國古代開明君主的標準,也是一個人治社會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標準。
3.思想
(1)其創立的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以后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意識形態。
(2)成為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
【深化拓展】 關于孔子思想的世界影響
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傳播到國外,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亞洲許多國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學說成為這些國家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18世紀后,儒學傳到歐洲,對歐洲思想家產生了一定影響。
知識網絡
史論要旨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針對當時社會動蕩的現實,孔子希望恢復社會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復禮”,希望人們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復社會秩序。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著名主張??鬃觿撧k私學打破了受教育對象的地域、族類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有力地推動了春秋以來的學術下移。
探究點 評價孔子




史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維護奴隸制,政治上是保守主義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偉大的史學家、教育家和人道主義的倡導者,他在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整理和傳播上有卓越的貢獻?!墩摽鬃铀枷搿?br/>史料指出了孔子的偉大貢獻及其局限性。關鍵詞:“保守”“落后”“卓越”。
史料二 孔子在歷史文化領域有杰出成就,他的“愛人”、“仁民”觀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現出新興地主階級的進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為不敢公開反對當時還比較強大的奴隸制,表現出他怯懦的方面。——《略論孔子思想的階級性》
史料指出了孔子的核心主張及其階級局限。關鍵詞:“愛人”“仁民”“怯懦”。
【史料應用】
(1)兩則史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鬃釉诮逃矫嬗泻呜暙I?
【提示】 私人辦學;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學方法。
(2)史料一、二評價孔子時,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結論有何不同?
【提示】 相同方法:階級分析、一分為二。不同結論:史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政治上是落后的;史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階級,政治上是進步的。
(3)綜合上述史料,說明應當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提示】 避免簡單貼標簽,應歷史地看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史論拓展】 客觀地評價孔子
(1)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禮”、“中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重要思想;他開私人辦學的先河,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經”。
(2)孔子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①對中國
政治上: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政治的理論基礎,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發展。
文化上: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有利于個人修齊治平的修養的營建。
在教育方面:奠定了中國古代教育的基礎,保持文化的連續性。
②對世界
漢朝以后:對亞洲,傳播先進文化,影響了他們的政治、文化、倫理、風俗習慣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些學者將這一歷史現象稱之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
明清后:對西方,為歐洲思想家所借鑒。
當今:世界不少學者依然推崇儒學。
(3)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孔子維護周禮,其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體現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015·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論》
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德?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孔子的政治抱負。
【規范解答】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準確理解歷史概念。第一小問根據材料“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具備忠信、孝悌……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提煉概括;第二小問結合孔子在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張回答。
【答案】 品德:注重個人自我修養;具有經世濟民情懷。政治抱負:改變春秋時期天下大亂的政治局面,主張“克己復禮”,匡正社會秩序。
1.在短暫的從政生涯結束以后,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向各國諸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卻沒被接納。這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諸侯國沒有絲毫的政治影響力
B.儒家思想不適應各諸侯國的需要
C.諸子百家的宣傳使各諸侯國無所適從
D.孔子來去匆匆,其宣傳蒼白無力
【解析】 各諸侯國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關鍵是春秋各國連年戰爭,而孔子的思想不適應當時的爭霸需要。
【答案】 B
2.“定六藝于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藏諸經于魯壁,開關閩濂洛之傳。”這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文廟大成殿的一副對聯,與該對聯相關的歷史人物的主張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人者,仁也,親親為大”
D.“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解析】 “六藝”是指孔子編訂的“六經”,“杏壇”傳說是孔子聚徒講學的地方。故與該對聯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孔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C項符合題意。
【答案】 C
3.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觀上與其維護原有統治秩序的政治主張相矛盾的是
(  )
A.知之為知之     
B.有教無類
C.學而不思則罔
D.因材施教
【解析】 解題注意關鍵信息“客觀上與其維護原有統治秩序”,而“有教無類”是指不論身份高貴與低賤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答案】 B
4.有西方學者認為“孔子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守護神”??鬃铀枷氩粌H是法國大革命的動因,更成為西方“平等、仁慈、博愛”觀念的源泉。下列孔子思想中,為西方思想家贊同的是(  )
①“仁者,愛人”?、跒檎缘隆、劭思簭投Y?、堋爸宜 敝?br/>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孔子的“仁者,愛人”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忠恕”之道是其進一步的發揮;“為政以德”能夠勸誡統治者,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翱思簭投Y”強調的是長幼尊卑的秩序,不會為倡導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贊同。
【答案】 A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儒家學者之重視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書院乃至老師弟子的直接傳授形式,是儒者實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本來就是一個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數貴族階級的特權,而把受教育的對象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1)根據圖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國對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根據圖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們繼承的地方。
(3)根據上述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被稱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解析】 第(1)問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長見識等,也可以從長遠的角度來回答,如為儒學的創立打下基礎等。第(2)問要結合現代教育實際來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華。第(3)問要從總體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答案】 (1)增加了閱歷,增長了見識;傳播了孔子的思想,為儒學的創立打下了基礎。
(2)“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實事求是”、“學思結合”、“反復溫習”的學習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
(3)孔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昆明市| 塔河县| 西贡区| 廉江市| 隆化县| 鄂温| 乌拉特中旗| 东山县| 安阳市| 明光市| 济南市| 专栏| 类乌齐县| 蕲春县| 灌云县| 梓潼县| 华阴市| 辽宁省| 灵武市| 呼伦贝尔市| 东光县| 明星| 承德市| 扎兰屯市| 敖汉旗| 门源| 涿鹿县| 白河县| 攀枝花市| 菏泽市| 博客| 丰宁| 万宁市| 阿巴嘎旗| 三穗县| 台南县| 松原市| 兴山县| 洪雅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