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湘教版道德與法治復習資料第一單元在公共生活中第一節走進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人與人相互間的聯系,交往與合作,組成了豐富多彩的公共生活。2、公共生活的范圍:從傳統的公交車、影劇院、圖書館、公園、集體宿舍到新興的證劵交易所、人才市場、虛擬世界、網絡3、公共生活的特點:(1)活動范圍的廣泛性;(2)交往對象的復雜性,(3)活動方式的多樣性。4、為什么要融入公共生活: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都在公共生活中成長,公共生活少不了一個個具體的我,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公共生活。5、如何融入公共生活:(1)既要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陰影,又要克服自負的心態,不過高地估價自己而過低地估價別人。(2)擺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與他人坦誠相處。6、怎樣克服自卑的心理:(1)正確認識自我,建立自信;(2)正視自己的不足,增強自信心,(3)尋找合適的機會,主動地表現自己。第二節文明交往1、怎樣才能做到文明交往:(1)平等待人,學會寬容;(2)講文明,懂禮儀;(3)2、怎樣學會寬容:(1)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2)笑對一切,(3)積極的態度。3、怎樣才能做到講禮貌,懂禮儀:(1)禮貌待人,尊重他人,(2)文明交往,就會大大減少由于沖動造成的不良后果,(3)國際交往中做到行為文明,維護國家的形象與尊嚴,(4)禮貌是一個人修養的基本品質,是與人友好交往的必備素養。4、文明禮貌交往要遵守哪些要求:態度誠懇、儀表大方、語言文明、行為得體、互敬互讓的言談舉止,按規則辦事的行為習慣。5、生活中交往的技巧有哪些:提問的技巧、聆聽的技巧、說服的技巧、道歉的技巧、推介自我的技巧。6、文明交往技巧的意義:是我們文明交往的重要條件,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7、中國素來享有什么美譽: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第三節熱心公益,遵守公德1、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有利于弘揚關心社會、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道德精神,有利于增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信賴,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幸福指數。2、公益活動的內容有哪些:義務植樹、義務大掃除、義務獻血、青年志愿者活動、向災區捐款捐物、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社團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3、志愿服務精神的主要內容:奉獻、友愛、互助、進步。4、什么是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正常、有序、健康的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條件,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體現了公民基本的品德素養。5、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6、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7、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是: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第二單元新媒體、新生活第一節觀住新媒體1、什么是媒體:指人用來傳遞信息或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2、新媒體的特征(新媒體的“新”體現在兩個方面):(1)是時間上的“新”,它是新出現的信息傳播工具或手段;(2)是技術上的“新”,即新媒體是依托新技術而出現的傳播工具或手段。3、新媒體的主要形式: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或互動性電視媒體。4、新媒體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1)新媒體改變了人們之間的聯系方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2)新媒體拓寬了個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展了個人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生活。(3)新媒體對個人經濟生活和消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4)新媒體加速了我國的民主化進程和社會問題的解決。5、新媒體的意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促進了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滿足了人們工作和生活上的諸多需要,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第二節合理利用新媒體1、新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利用媒體資源做些什么?(1)可利用它來學習。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強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與老師、同學交流,解惑答疑等。 (2)可利用它來管理家庭事務,解決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 (3)可學會用它來關心國內外大事,參與公共生活。(4)可以通過它來表達看法、建議,傳遞愛心和責任。2、我們不僅要會用新媒體,更要善用新媒體,為什么?(1)新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資源中,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有積極、正面的,也有消極的負面的;既有有價值的,也有無價值的。如果不加分辨地完全接受,就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成長。(2)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個個都是信息發布者,如果不辨是非善惡,就會混淆視聽,擾亂公共秩序,會害人害己。3、我們應怎樣正確利用媒體資源,提高自己的媒體批判能力和媒體素養?(1)關鍵在于,要養成積極的媒體批判能力,具備必要的辨析能力、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價能力。 (2)始終對生活保持著積極正面的態度,以負責任的態度合理利用媒體資源。第三節我的網絡生活1、網絡傳播的特點或優點:快捷、方便、雙向、開放。網絡帶來的積極影響:(1)有利于培養我們的學習觀念、效率觀念、平等意識等。(2)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未知領域,獲得需要的信息資源;提高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3)網絡的創造性會激發我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4)網絡可以讓我們加強與老師、同學、朋友的交流溝通,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3、網絡交往對象有些什么特征?間接性、虛擬性、隱蔽性4、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是:(1)由于網絡交往的對象往往具有虛擬性、間接性、隱蔽性,易讓人上當受騙,受到傷害。(2)網絡信息紛繁復雜,良莠不齊,有些不法分子會用來實施不法行為,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擾亂社會秩序。(3)我們青少年如果過分沉迷網絡就患上“網癮”,會影響學業成績和身心健康,甚至會喪失公德,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影響家庭幸福和睦與社會和諧穩定等。5、什么是“網癮”?網癮,又稱網絡過度使用癥。是指上網者長時間且習慣性地沉迷于網絡,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包括網絡游戲成癮、網絡交際成癮、信息收集成癮、網絡技術成癮、網購成癮等。6、我們中學生該怎樣對付“網癮”?加強預防,努力戒除。可以:(1)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上網目的;(2)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高尚的志趣、愛好;(3)增強自控力,合理安排上網時間與精力,減少網絡的癡迷度;(4)遵紀守法,加強自律,自覺遠離、拒絕、抵制黃色網絡,拒絕不良網站與不良信息等。7、為什么要遵守網絡道德?(1)網絡是把雙刃劍,要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就應該遵守網絡道德,做網絡的主宰者和操縱者。(2)遵守網絡道德,是凈化網絡環境、保障我們網絡生活健康的重要舉措。8、為了凈化網絡環境,保障我們網絡生活的健康、我們中學生應該怎么做?遵守網絡道德,加強網絡道德自律,努力做到:①正確使用網絡,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健康網絡信息;②文明網絡交往,誠實不欺,不侮辱誹謗他人,不發布不良和有害信息;③避免沉迷網絡,適度上網,戒除網癮;④加強網絡自律,合理利用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