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法不可違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了解違法行為的含義和分類。2、學會區分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3、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明確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罰的分類。二、評價任務1.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2.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三、教學設計(一)自主預習(1)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____________。(2)法律是的社會規則,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做到不違法,就要了解什么是違法。(3)一個人如果缺乏意識,法律不強,就難免做出違法的事情。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的行為。(4)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5)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線、毆打他人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__________________。(6)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____________之間的關系,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是社會和諧的保證。(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動一:小A和小B周六相約去鹽官古鎮玩,公交車到站后兩人便步行前往景點。行至風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時,遇到紅燈,此時正好沒有車輛和行人通過,小A心想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闖了紅燈。兩人到達鹽官古鎮后玩得很開心,還去占鰲塔看錢塘江,兩人正打算回家的時候,小B撿起石子在占鰲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說:“今天沒帶相機,這樣再過個三年五年,來這里還能看到我們友誼的見證?!?br/>(1)小A、小B兩人在古鎮做了什么?(2)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小A、小B兩人這樣做是一種什么行為?為什么?探究活動二: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是不聽。工作人員找來民警將這三人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處罰。材料二:朱某在工廠浴室拾到蘇某的進口名牌手表,先說第二天還,后來又說自己把手表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或者照價賠償給蘇某。材料三: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9名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通過上面材料,我們來完成下面的表格:情景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反的法律承擔的法律責任所屬違法類別一二三(三)知識點小結:評價內容1.欠債不還、損害別人的名譽、拾到他人遺失物不還等行為,屬于()A.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B.違反教育法的行為C.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D.違反繼承法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只有對社會危害性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才是犯罪行為。可見,犯罪的法律標志是( )A.刑罰當罰性B.刑事違法性C.民事違法性D.嚴重危害性3、下列屬于犯罪行為的是()A.搶劫他人財物B.騎自行車闖紅燈C.拾到他人財物自覺歸還 D.違反政府禁令,吸食鴉片4、七年級學生小王,一天在外閑逛,聽說撥打“119”電話不要錢,于是就用一部公用電話隨意撥打了“119”,謊稱某地著火。小王同學的這種行為()A.是違法行為B.是犯罪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C.是違紀行為,應受到紀律處分D.不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5、下列不屬于犯罪特征的是()A.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B.是依法受刑罰處罰的行為C.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D.應賠償損失6、王某在公園游玩時,掏出小刀在公園的一棵樹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幾個字,結果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受到了相應的處罰。他的行為是()。A.刑事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C.行政違法行為D.嚴重違法行為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