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統文化的繼承高考頻度:★★★★★難易程度:★★★★☆(2017·天津文綜)靜止的時候,凝固著威嚴和莊重;走動的時候,流露出飄逸和灑脫。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交領右衽、系帶寬袖,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從黃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制,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詩書禮樂”。透過漢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②一個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③文化對人們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的影響④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相對穩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以漢服文化為背景材料,由材料中關鍵詞“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制”“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詩書禮樂’”可知②④說法正確,①③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選B。1.傳統文化面面觀(1)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2)文化的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從生活中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①傳統習俗的繼承概念: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地位: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傳統建筑的繼承地位: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③傳統文藝的繼承地位:中國傳統文藝,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傳統思想的繼承概念: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地位:中國傳統思想,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3)傳統文化的特點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a.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穩定性。b.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相對穩定性。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a.從形成過程看,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是特定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b.從功效上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4)傳統文化的作用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②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①從民族、國家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②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2)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①正確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②具體要求: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承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傳統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也不等于古代文化、封建文化(1)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也會隨著人類歷史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傳統文化中有落后于時代的成分,但傳統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2)傳統文化與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指稱的。①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根據文化的時代劃分的。傳統文化是針對文化的傳承性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②把傳統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認為繼承傳統就是復古,甚至認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是不能并存的,或是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反對傳統文化,都是錯誤的。(3)不能把傳統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義詞。①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主要形成于封建社會,但傳統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傳統文化不是封建主義的產物,而是人們從長期實踐生活經驗中概括出來的。②對封建文化我們要具體分析。封建文化包含著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封建主義的上升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需要認真辨別文化遺產中好的東西和不好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作用。2.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并非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注意對“相對”的理解,它強調的是穩定中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強調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吸收,指的是不變性。所以二者是不同的。1.2017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也競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如今,更是我國的法定傳統節日。這表明①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③傳統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現 ④民族節日對我國人民的思想影響最深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面四幅圖從不同方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它們分別繼承的是A.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思想、傳統文藝B.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C.傳統思想、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習俗D.傳統思想、傳統建筑、傳統習俗、傳統文藝3.站不倚門、話不高聲;夾菜不過盤中線;稱呼長輩必須以“您”開頭……微信朋友圈中一則“濟南老家規知道多少”的帖子廣為流傳,引起了人們對家風的關注。對于這些傳統的家風,我們應該①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②繼承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發展③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④摒棄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發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三字經》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們現代人仍然適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諸如“君則敬,臣則忠”等帶有強烈封建色彩的句子。這啟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需要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②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③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參考答案】1.A【解析】③說法錯誤,傳統文化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④說法錯誤,傳統文化對我國人民影響最深遠的是傳統思想。清明節歷史久遠,影響到今天,且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說明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和相對穩定性,①②正確。故選A。4.A 【解析】本題考查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②④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應選。①是發展大眾文化的方針,③是指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均不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