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哲學的起源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二)哲學的作用⒈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⒉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⒊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⒋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三)哲學與世界觀▲“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三部分,其中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又統稱為客觀世界或物質世界,人的思維是主觀世界或者精神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人們對事物共同特征進行概括和抽象出來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看法和觀點,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它不同于對某個事物或某個方面的零散的、具體的或個別的看法。(四)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上講的方法論是一般的普遍的方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不同于具體方法。(五)哲學與具體科學▲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同時,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的看法,也是錯誤的、有害的。▲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考向一哲學的“產生”和“源于”“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這兩句話各有側重:哲學智慧產生于實踐,這是最根本性的,哲學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人們在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這樣才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哲學才會出現,所以,我們說哲學來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典例1】朱熹小時候就問其父親“天上有何物”;陸九淵三四歲時就問父親“天地有沒有盡頭”,并為此而廢寢忘食;波普爾8歲時就在思考“空間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大思想家,應該說這跟他們從小善于思考有關。這些故事說明①哲學源于人們對自然萬物的驚訝②反思性是哲學的重要特征③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④哲學的任務就是對現存的東西提出質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考向二全面理解哲學與實踐的關系(1)哲學依賴于實踐①一方面,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是人類一切認識的源泉。②另一方面,哲學起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當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追問世界時,哲學才會產生和發展。“世界從何而來?”“世界以什么樣的狀態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這些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這些追問和思考概括的是人們關于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從而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使人們從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提高到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認識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哲學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和概括的結果。(2)實踐需要哲學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哲學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論指導和思維前提。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典例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一個有所迷惑與驚異的人,每每慚愧自己的愚昧與無知;他們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脫出愚蠢。”這句話意在說明①哲學的智慧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產生的②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③人們創造哲學最終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④哲學的任務在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C考向三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典例3】下面漫畫《聽話的哲學》啟示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問題,要知道什么話該聽,什么話不該聽。什么話都聽的人是笨蛋,什么話都不聽的人是混蛋;知道什么話該聽什么話不該聽的人才是聰明人!這說明 A.哲學與人類社會同時產生B.哲學是本來就存在的C.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D.哲學思想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中【答案】C【解析】漫畫體現了哲學與生活的關系,C說法正確;A、B、D說法均違背了哲學產生于實踐,排除。考向四哲學的任務≠哲學的作用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學的作用: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哲學的任務不等于哲學的作用,任何哲學都能起到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但不能認為所有的哲學都可以指導人們正確地看待世界和人生,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否完成哲學的任務,關鍵在于哲學本身是否科學,科學的哲學能夠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非科學的哲學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學才能完成這一任務。【典例4】2016年11月17日是第十四個世界哲學日。這一節日有助于推動人們重新思考哲學以及哲學在公共生活領域和應對新的社會變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種重要作用體現在①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②使人們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③使人們正確看待社會和人生的變化發展④人們的思考總會觸及這樣那樣的哲學問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考向五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又是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典例5】從古到今,各種哲學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觀點相同,有些根本觀點完全相反,但無論哪種哲學都是①科學的哲學②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③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④正確的哲學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考向六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典例6】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以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如何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等到這種已經接受了的觀點被推翻以后,又會有一種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發展,它又成為一個新的哲學觀點的源泉。”這說明①具體科學支撐哲學,又受哲學的影響②哲學基于具體科學,又指導具體科學③具體科學與哲學融為一體、無法分離④哲學是“科學之科學”,是科學進步的源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A【解析】“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表明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如何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表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①②符合題意;③④說法錯誤。故選A。1.馬克思說:“哲學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這句話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學A.神秘化的傾向B.簡單化的傾向C.庸俗化的傾向D.體系化的傾向2.“哲學”一詞在西方語言中出自古希臘。它是由“愛”和“智慧”組成的,意思是愛智慧。下列對哲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B.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C.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D.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3.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要讓他耽誤了哲學的研究;當他年老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對他的研究產生厭倦。因為要獲得靈魂的健康,誰也不會有太早或太晚的問題。”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哲學是使人的身心變得更加健康的靈丹妙藥②人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哲學深入獨到的研究③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人的成長過程④我們要學好哲學從而使我們生活得更加美好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人若要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必須進入哲學領域。只有哲學才能找到人在宇宙和社會中的恰當位置,從寬廣的視野、從最深最高的層次來理解和把握人生。這表明①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②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③哲學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進作用④不受哲學影響的人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將于2018年由中國承辦,這是中國首次獲得世界哲學大會的承辦權。哲學具有無限關懷和終極追問的特點,總攬一切,綜括一般,仰觀宇宙之無窮,俯究萬物之運動。這段話表明①哲學的研究對象即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②哲學從一般規律中概括和總結出各種特殊規律③哲學是一門包羅萬象、囊括萬物的綜合性科學④哲學把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你為未知的未來許下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更加強了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后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體現了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B.人的世界觀決定其方法論C.客觀世界依賴于主觀世界存在D.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7.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前進,新的形勢和任務對領導干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但無論從黨的建設理論還是實踐看,能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都是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這是因為①不存在脫離正確世界觀的方法論②自發形成的世界觀往往需要進行具體地分析③世界觀是人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④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總是受到世界觀的指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游,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游客說: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兩位導游的不同做法表明①世界觀是人們行動的向導②方法論影響世界觀③相同的意念會產生不同的人生④人的方法論是由世界觀決定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數學家懷特海在《科學與近代世界》一書的序言中說:“時代思潮是由社會的有教養階層中實際占統治地位的宇宙觀所產生的。人類活動中如科學、美學、倫理學都可能產生宇宙觀,而又受宇宙觀的影響。……哲學的功用是緩慢的,思想往往要潛伏好幾個世紀,然后人類幾乎是突然間發現它們已經在習慣中體現出來了。”這一段話體現了①各門具體科學要以哲學為基礎,隨著哲學的發展而發展②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對研究各門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③哲學和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④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并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10.盤點落馬官員,“不信馬列信鬼神”者還真不少。國臺辦原副主任龔某,廣東省原副省長劉某,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張某等,被指長期搞迷信活動。思想松一寸,行動松一尺。一些領導干部把“神”掛在心中,對于自己的平步青云,認為是“神”的庇護,頂禮膜拜,為此不惜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違法犯罪。習近平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領導干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忘初心,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以真抓實干的作風謀劃發展,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結合材料,從世界觀與方法論關系的角度,闡釋領導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原因。1.(2017·江蘇政治)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結構中,人們重視家庭的團聚、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和諧。受其影響,中國傳統哲學有著濃厚的“尚圓”思維,講究圓滿、圓融、圓通,花好月圓、團團圓圓等也成為普通中國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見①傳統文化對社會變革有深刻影響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③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改造世界④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天津文綜)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到哲學時說:“哲學很重要,很多學問做深了,都會碰到哲學問題。數學是這樣,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都是這樣。所以科學家一定要研究一點哲學,要懂哲學。”他之所以這么講,主要是因為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B.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C.哲學是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D.哲學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質和普遍規律3.(2016·江蘇政治)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這句話說明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②哲學是“科學之科學”③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方法論指導④世界觀決定方法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5·山東文綜)知廉明恥,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這句古語蘊含的哲理是A.聯系是普遍的和無條件的B.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參考答案】【考點沖關】1.A【解析】本題材料中“哲學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我們的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表明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處處有哲學,哲學并不神秘。由此可見,A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B、C、D三項不合題意主旨,故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2.C【解析】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科學的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科學方法論的統一,故C項表述錯誤,符合題要求,可以入選;A、C、D三項是關于哲學的正確表述,不符合題目要求,故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C項。5.B【解析】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所以哲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①④正確;哲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而非是各種特殊規律,也非是一門包羅萬象、囊括萬物的綜合性科學,②③錯誤。6.B【解析】哲學是人們實踐的產物,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反映,故A錯誤;材料描述人們可以在事先預言的指導下,采取措施去實現這個預言,預言是世界觀范疇,采取措施是方法論范疇,體現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故B符合題意;主觀世界的存在依賴于客觀世界,C表述錯誤;材料未涉及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故D不符合題意。7.D【解析】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系統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強調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是因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往往需要進行具體地分析,是因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總是受到世界觀的指導,②④符合題意;①強調了方法論,不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8.B【解析】兩位導游對同一種路況的感覺不同,一個悲觀面對,一個樂觀面對,這說明兩位導游的世界觀不同。在不同世界觀的支配下,兩個導游對游客采用了不同的解釋方法,這說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世界觀是人們行動的向導,①符合題意;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不是影響世界觀,②錯誤;“相同的意念”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③不符合題意;材料表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人的方法論是由世界觀決定的,④符合題意;故選B。9.B【解析】“時代思潮是由社會的有教養階層中實際占統治地位的宇宙觀所產生的。人類活動中如科學、美學、倫理學都可能產生宇宙觀”體現了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并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④符合題意;“哲學具有批判宇宙觀的功用”體現了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對研究各門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②符合題意;①錯誤,顛倒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0.【答案】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領導干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科學指導行動,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解析】本題以領導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為話題背景,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考查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從世界觀與方法論關系的角度,闡釋領導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原因,屬于原因類的解答題。本題答題知識范圍明確,即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結合已學知識可知,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領導干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科學指導行動,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直通高考】2.D【解析】本題是以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到哲學時說的話為背景材料,注意關鍵詞,“學問做深了,都會碰到哲學問題”,因此他這么講的原因主要在于哲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的本質和普遍規律,D符合題意。A、B、C均與材料不符,排除。3.B【解析】材料體現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①③;②說法錯誤,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認為哲學是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是錯誤的;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4.B【解析】“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是指不知道廉潔,就什么都敢據為己有;不懂得羞恥,就什么都會干得出來。這體現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B符合題意;聯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條件的,A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錯誤;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