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2.3《民族和睦和對外交流》導(dǎo)學案2課時班級_____組名姓名________【學習目標】1.閱讀唐朝疆域圖,了解唐朝疆域、周邊主要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和鄰國。2.列舉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實,以文成公主入吐蕃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及意義,認識民族團結(jié)和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3.列舉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分析唐代對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響。【重難點】重點: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guān)系;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難點:唐朝對邊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較開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響。【自主學習】1.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擁戴他為“”,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2.7世紀初,西藏地區(qū)的逐漸興起,幾次派人到長安求婚,唐太宗把嫁給他。3.8世紀初,唐朝又將嫁到吐蕃。吐蕃首領(lǐng)在給唐朝皇帝的信里說,吐蕃和唐朝已經(jīng)“”了。4.唐前期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設(shè)立了多個府、州、縣,疆域東到,西達、等廣大區(qū)域,北低,南及,國家空前繁盛。5.是唐太宗時的高僧,不遠萬里去天竺求法。天竺在地理范圍上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在佛學最高學府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他在天竺游歷了年根據(jù)西行的見聞寫成《》。6.以后,日本更加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前后十多次派使者到唐朝,這些人被稱為“”。7.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著名的是高僧,他第次東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歡迎。他除了傳播外,還將盛唐的、、、等技術(shù)和知識介紹到那里。【合作探究】一、民族和睦開明的民族政策1.請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圍,并說一說當時唐朝周邊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顯的拓展?思考:這些拓展的地區(qū)有什么共同特點?3.歷史上因民族矛盾引發(fā)戰(zhàn)亂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然而唐朝疆域遼闊,民族從多且關(guān)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這是為什么?4.列舉唐蕃關(guān)系的史實,思考為什么周邊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愿與中原王朝和親?和親有何意義?二、對外交流開放的對外政策5.列舉唐朝對外交流的史實,說說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貢獻?6.討論:比較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在唐代對外交流中的異同?從這二位人物身上,你有什么感悟?【拓展延伸】1.“自古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說此話的人在位期間出現(xiàn)的盛世局面是()A.開元盛世B.貞觀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2.某班舉辦“中國古代文化使者”的圖文展覽。“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風雨莫阻擋”的語句與下列哪一人物圖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適()A.鑒真B.玄奘C.鄭和D.馬可 波羅3.唐朝時,一艘艘木制帆船從日本來到中國,中日兩國交流頻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會日本國家館日,一艘復(fù)制的日本帆船駛?cè)肆松虾5氖伌a頭,再現(xiàn)了當年的盛況。這艘船再現(xiàn)的是()A.日本派遺唐使到唐朝學習B.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經(jīng)D.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4.對于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chǎn)生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有利于加強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進了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C.使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歸屬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融合的高潮5.“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客觀史實,反映出唐朝的時代特征是()A.對外開放B.經(jīng)濟繁榮C.政治清明D.交通發(fā)達6.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稱“旅行家”、“佛經(jīng)翻譯家的是()A.玄奘B.鑒真C.班超D.甘英7.下列能反映唐朝時期中國印度友好交往的歷史事件是()A.絲綢之路的開辟B.玄奘西游C.鑒真東渡D.文成公文入藏8.下列人物中,屬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A.鑒真、玄奘B.鑒真、松贊干布C.松贊干布、文成公主D.玄奘、唐太宗9.下列內(nèi)容中,是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的是()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③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④都在唐朝對外交往中有重大貢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備受后人稱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艱難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學識C.研究和弘揚佛學的執(zhí)著追求D.促進中外文化交流11、現(xiàn)在各國人把中國稱為“唐人“的原因是()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shù)12、今天的印度半島,唐朝時稱為()A.波斯B.大秦C.天竺D.大食13、如果我們要了解印度半島的歷史,可參考的最好的資料是()A.《多寶塔碑》B.《馬可 波羅行紀》C.大唐西域記》D.《史記》14、下列人物中,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的有()①畢升②顧愷之③玄奘④鑒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圖(1)圖(2)(1)圖一中的高僧是誰?他經(jīng)歷艱難到達天竺,回到長安后將自己的見聞寫成的記載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的著作是什么?(2)圖二中的高僧是誰?他有何成就?(3)兩位高僧有何共同功績?16、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這一政策為唐太宗贏得了怎樣的稱號?(2)唐朝時藏族的祖先被稱作什么?請舉出唐朝與西藏地區(qū)友好往來的一個事例。11.閱讀以下材料后判斷:據(jù)記載,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約兩個半世紀的時間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幾次遣唐使,隨行的還有眾多留學生和留學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歸來的留學生高向玄理、留學僧僧旻、靈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經(jīng)過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國、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為藍本的“防人制”軍事體制和以唐律為藍本的律令體系,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體制。――《大國崛起》以下結(jié)論是從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括號內(nèi)劃“√”;違背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在括號內(nèi)劃“×”;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nèi)劃“O”。(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幾次遣唐使到中國。()(2)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術(shù)。()(3)唐朝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4)日本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草書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字體系。()(5)中國的先進文化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知識梳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點?(請你用知識樹的形式展示)【作業(yè)布置】見作業(yè)本新授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