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探究專題復習一、課堂例題1、王明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棉花并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后把豌豆種子放在棉花上。實驗過程與結果如表所示,則由表得出的結論是( )裝置場所溫度棉花狀態數日后的現象甲日光23℃潮濕全部發芽乙日光23℃干燥沒有發芽丙黑暗23℃潮濕全部發芽丁黑暗23℃干燥沒有發芽A.該實驗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溫度和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溫度和水分,因變量為種子是否萌發C.該實驗選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這屬于無關變量的控制D.該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只與光照和水分有關2、王明設計了“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請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培養皿編號種子的數量(個)種子所處的環境(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并相同)數日后的現象A2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或紗布,20℃B2無水,20℃C2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或紗布,﹣10℃D2水淹沒種子,20℃(1)用培養皿A與B進行對照,所探究的問題是 。(2)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用 兩組培養皿做對照實驗.(3)指出本實驗設計中的一處不足: 。(4)實驗結果如果出現 ,則說明充足的空氣是種子萌發的條件。(5)如果在嚴格按上表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的情況下,用于實驗的種子最終都沒有萌發,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種即可)。(6)若探究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有無影響,請完成下列實驗方案設計。第一步: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濾紙,并加入適量的水, ;第二步: ,另一組置于黑暗的環境中。 二、課堂鞏固1、王明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在換用高倍物鏡后,調節②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右下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大細胞2、王明在“制作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制片時,用滴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B.染色時在蓋玻片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C.調節時,用左眼觀察目鏡內,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D.觀察時,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使位于視野右下方的物象移至視野中央3、下面是王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請用你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問:對光時,要使圖1中顯微鏡的哪個結構對準通光孔?答:要使 物鏡對準通光孔。(2)問: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的是哪種液體?答: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其目的是: 。(3)問:圖2中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操作順序正確的是哪一項?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答: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4)問:圖3是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視野,其中視野最亮的是哪一個?答:視野最亮的是 。(5)問:小東將一張剛摘下的龍眼樹的樹葉放到載物臺上觀察,卻無法觀察到細胞結構。據此推測,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對觀察材料有什么要求?答: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觀察的材料必須 。4、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條件,王明將新鮮豬肉和水加熱煮沸一段時間,冷卻,取澄清的豬肉汁進行如下實驗:步驟一:將等量的豬肉汁分別加入標有A、B、C的三只錐形瓶中。靜置1小時,然后用脫脂棉花塞住瓶口。步驟二:把A錐形瓶放入電冰箱的冷藏室內,冷藏室的 溫度為6℃。步驟三:把B錐形瓶放在實驗室的桌子上,此時室溫是25℃。步驟四:把C錐形瓶加熱煮沸后,放在實驗室的桌子上,此時室溫是25℃。錐形瓶觀察結果A+B+ + +C-步驟五:幾天后,用放大鏡對三只錐形瓶內的豬肉汁進行觀察,結果記錄在右表內(觀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觀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步驟三、四,你認為實驗中的變量是 (填選項字母)A.溫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過A、B兩只錐形瓶的實驗及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根據以上實驗,請你寫出一條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參考答案:課堂例題:1、D2、(1)水分是不是種子萌發的條件?(2)AC; (3)樣品數量太少; (4)A萌發,D幾乎不萌發; (5)種子可能被破壞;休眠期;(6)放入10粒種子,放在適宜的溫度下; 一組放在光照下;課堂鞏固:1、C2、B3、(1)低倍鏡;(2)清水,保持細胞原有的形狀;(3)B;(4)D; (5)透明,薄4、(1)C;(2)合適的溫度是微生物滋生的條件;(3)低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