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文化創新的途徑
學案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識記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及基本途徑。
2.通過自主學習,知道“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理解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融合對文化發展和創新的作用。
3.通過合作探究,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態度,增強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
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
【自主學習】
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立足于
,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與文化繼承的關系
(1)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
、去其
”,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
”,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正確處理創新與繼承的關系: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
,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
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原因
(1)必然要求: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
,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
,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
。
(2)重要基礎: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
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
”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
的過程。由此可見,
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態度和原則
(1)態度: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
。這就需要有
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
的態度。
(2)原則: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
、
。我們要躋身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于
的文化土壤,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處理好兩對關系、反對兩種錯誤傾向
(1)兩對關系: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
文化、民族文化與
文化的關系。
(2)兩種錯誤傾向
①“
主義”和“
主義”: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傾向。
②“
主義”和“
主義”:這是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
2.堅持正確方向,鑄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1)實現文化創新,要立足于發展
的實踐。
(2)著眼于
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發揚中華民族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
(4)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合作探究】
《小爸爸》《辣媽正傳》等反映“80后”進入“育兒期”后生活狀態的電視劇在各大衛視上映后,多數“80后”表示:電視劇之所以熱播,是因為反應的都是身邊的鮮活事例。劇中表現出的戲劇沖突,正是來源于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剝開時尚華麗、藝人云集等熱播劇的吸睛要素之外,劇中的情節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不斷在每個“80后”身上重復上演。
思考: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探究二:郭德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將大量現實生活的新內容融入了相聲。二是他創造了獨到的郭氏相聲特色。
探究三: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創造發展新文化,二者之間是否矛盾
?
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探究四:湖南衛視對韓國模式的成功借鑒,對我們在文化創新上有何啟示?
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我們進行文化創新應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探究五:說說在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鑒,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探究六: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與“海納百川”是否矛盾?
不矛盾。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是指在對世界文化精華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性。這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競爭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海納百川”表明文化競爭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交流、融合、共處。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需要
“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的前提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課堂檢測】
清代學者葉燮說得好:“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這主要表明
A.文化發展需要博采眾長
B.優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不斷創新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發展的基本途徑這一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體現了文化創新發展需要博采眾長,因此A符合題意要求;B、C、D本身正確,但均與題意不符合。
2.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自身繼承和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
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D.文化創新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發展選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繼承、發展、創新的關系,A項符合這一要求。B項錯誤,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C項表述正確,但沒有體現三者的關系;D項錯誤,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
3.既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的是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C.立足于社會實踐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解析】要能正確區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基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基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摘除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會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表明發展中醫
A.需要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C.需要體現時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來文化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查文化創新的的方向問題。對待傳統文化,必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從材料看,發展中醫必須要依托傳統文化因而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故選B項,A、C、D項與題意無關。
5.漫步在集美學村,一棟棟“穿西裝,戴斗笠”式的教學和生活樓房,讓人流連忘返——傳統閩南風味的燕尾脊、紅磚墻與西洋風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為一體,韻味無窮。欣賞著這些優美的建筑,讓人感悟到
A.文化創新離不開文化的繼承和借鑒
B.傳統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C.優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D.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解析】集美學村建筑的傳統閩南風味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西洋風格體現了對外來文化的借鑒,故A正確。B說法錯誤,傳統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C、D兩項不符合題意。
6.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取得顯著成果,但在強勢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下列對文化創新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②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④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①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③錯誤,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7.掃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詠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
【解析】本題設問指向明確,考查文化創新的途徑。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全面,應結合材料從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兩個基本途徑分別進行分析,同時不要忘記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答案】①立足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清明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節約環保的綠色過節方式,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
③博采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