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看地圖找家鄉》學案一、學習目標1.學會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2.知道地圖有哪幾部分組成。重點難點1.重點:能辨認簡單的圖例、方向、比例尺,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地圖上了解家鄉的位置。2.難點:能表達出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的思想感情,明確現在應該做些什么。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三、導學問題1.地圖有什么作用?2.地圖上為什么要有圖例?四、參考資料地圖方向:中國上古時期地圖多以南為上,與古代的方位觀有關。中國古代在各個方位中,以南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于城市南郊。這一觀念反映在地圖上,便是把南方置于圖的上方。到了中國封建時期,南宋以前,北方政治經濟發展相對發達南方還屬于蠻夷之地,皇帝定都幾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為尊的說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說法就很自然了。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語你也應該聽過吧!北為皇帝,高高在上;南為臣子,俯首在下。另外,我們中國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意識里,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國的“中”就是這樣來的。他們白天看到的太陽無論東升西落,它始終都是在我們的南方,晚上夜觀星象,抬頭正對著象征帝王的北斗七星,這樣,“上北下南”也符和一般百姓的生活習慣。宋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石刻地圖珍品《華夷圖》《平江圖》《地理圖》《長安城圖》《禹跡圖》《九域守令圖》等,它們多是以北為正方位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