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學案9 ;制 第九課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使用說明與方法指導】1、課前15分鐘,依據自學指導,通研課本內容,把握教材體系,掌握重點內容,發現問題。2、課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討,充分展示,互相點評,分層次達成目標。【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 2、能力目標: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各種文化現象,自己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堅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信心和自豪感。 【重點難點】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意義。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自主預習】(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1.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 走向 的重要轉折點,2.在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征途中,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 文化。【來源:21cnj*y.co*m】4.建設社會主義 ,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5.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把 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 相統一。【出處:21教育名師】6.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 的必由之路。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 和目標的關系。8.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 ,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 。21cnjy.com(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動社會主義 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2.教育是 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努力辦好 滿意的教育。3.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 。4.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大力發展 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 。5.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 的偉大實踐,——1——課時:3 ;使用時間:2017,10,13; 組長: 領導: 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易混易錯點辨析】1.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繁榮的重要轉折點,3.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創造者。4.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堅持為市場經濟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21教育網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目標和路徑的關系。6.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自然會全面興盛。7.教育是民族振興和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8.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大力發展盈利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根本文化權益。9.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就是文化工作者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合作探究】1.20世紀初,面對西方工業文明浪潮的沖擊,對于如何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應。回應之一:“全盤西化”論。“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占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回應之二:“文化復古主義”論。“中國立國數千年,禮儀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展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打亂之道也。”“冒萬死以保舊俗,存禮教而寶國魂”2·1·c·n·j·y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分析上述觀點。2.某村是改革開放初期有名的“萬元戶”村,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充裕的物質生活。不久,打牌賭博現象開始抬頭,并愈演愈烈。于是,田地荒蕪,人們無心經營管理。一些家庭矛盾不斷升級,甚至妻離子散;打架斗毆成了家常便飯……沒過幾年,原本遠近聞名的“萬元戶”村變成了貧困村。www.21-cn-jy.com結合該村的前后變化,運用精神文明建設的知識談談對你的啟示。——2——【課堂檢測提升】 1、據報道,在電影下鄉活動中,海南省電影公司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級農村電影院,已在全省2500個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場電影,觀影農民近500萬人次。電影下鄉活動有利于www-2-1-cnjy-com①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是消除城鄉差別的關鍵步驟②開拓農村電影市場,促進電影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③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我們要把在抗震救災斗爭中培育和弘揚的好思想、好作風,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生動教材,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要求我們堅持【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①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③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④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近年來,山東省啟動了“放飛夢想”綠色手機文化創作傳播活動;開展了“誦讀經典,愛我中華”活動。兩大活動所體現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開展有益文化活動,提升公民文化素養B.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實現文明健康交往C.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推動經典文化發展4、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我國人民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創造,也是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下列屬于這一活動的是21·cn·jy·com①創建文明社區 ②開設道德銀行 ③“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 ④“心連心”藝術團下鄉演出 ⑤“光明列車”行動 ⑥實施村務公開制度 ⑦發展扶貧開發為主題的福彩事業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⑥5.在新世紀新階段,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根本的就是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把經濟搞上去B.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D.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6.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下列選項中體現了這種形式的是①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的活動 ②“希望工程”“送溫暖”“手拉手”“扶殘助殘”等公益活動 ③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 ④打擊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賄受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7.據調查,在受孩子們喜愛的優秀讀物中,許多都是引進版圖書,如《哈利.波特》等,許多家長說,還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讀些“中國味”的優秀圖書,這說明A、應倡導經典文化,抵制和拒絕流行文化 B、引進圖書是腐朽文化,應予查封C、應借鑒外來文化,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D、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基礎8、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道德規范中的“三綱”等已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對現實社會仍有普適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2-1-c-n-j-yA、能夠傳到現在的傳統文化屬于先進文化B、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C、傳統文化中有精華和糟粕,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D、文化創新是一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9、“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敗”對我們來說,要避免不打自敗 ,第一位的是要【版權所有:21教育】A、壯大傳媒實力,推進有效傳播 B、促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產業C、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文明對話 D、堅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10、建設和諧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11、2010年5月5日國務院審議并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家之所以優先發展教育,是因為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①教育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②教育是發展科技培育人才的基礎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唯一途徑 ④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有些地區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群眾性歌舞活動,在群眾中掀起了“愛國歌曲大家唱”的熱潮。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21·世紀*教育網①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人民群眾投身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③有利于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說起中國的古代文明,除了故宮、長城,我們還會講蘇軾、李白的文學作品,會講文天祥、岳飛等人愛國主義的精神價值……21*cnjy*com材料二:據統計目前,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大約在10%——12% 。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8 07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8%。21*cnjy*com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4——學案9 第九課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參考答案1—5:BBAAC 6—10:ACCDD 11——12:DA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同時也符合當前我國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僅能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魅力,而且有利于增強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熱情和活力。同時,也可以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