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綜合檢測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 成績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列有關社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生活在同一居民區 B.彼此利益相關,交往比較密切C.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 D.對所在區域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2.在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中,比例尺較小的一幅 A.實地范圍小 B.地理事物較簡略 C.地理事物較詳細 D.實地距離較短( )3.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是地圖的“語言”。下列選項中表示圖例和注記的是( )4.下列各項中,能夠體現社區經濟功能的是A.社區組織的居民投票選舉 B.社區組織的免費體檢C.社區便民超市開業 C.社區的愛心捐款( )5.我們一般把聚落分為兩大類,它們分別是A.鄉村和城市 B.工業和農業 C.農田和村莊 D.工廠和城市( )6.生活在北京地區的李戶同學暑假去山城重慶旅游,發現那里的鄉村聚落分布不同于北京地區,影響兩地鄉村聚落分布形態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 B.地形 C.河流 D.傳統文化( )7.關于在地圖上識別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A.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 B.面向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C.站在北極點上,人的四面都是北D.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可能出現“上南下北”的現象( )8.最能直觀表示某一地區沿剖面線地帶的地勢起伏狀況的圖是 A.等高線地形圖 B.分層設色地形圖 C.平面圖 D.地形剖面圖觀察下面四幅等高線地形圖,回答第9~10題。( )9.地形部位名稱排列與圖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 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 C.①鞍部 ②陡崖 ③山谷 ④山脊 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 )10.上面四幅等高線地圖的地形地貌中,可能發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11.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A. 人員交流 B. 經濟交流 C. 文化交流 D. 信息交流( )12.一批急救藥品需要從浙江送往北京,應選擇的合適運輸方式是 A.水運 B.鐵路 C.公路 D.航空( )1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一般坡度A.平緩 B.陡峭 C.均一 D.上緩下陡 ( )14.當我們穿上嶄新的校服,邁進中學的大門后,細心觀察,會很快感到:中學與小學有很大的不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嶄新的。這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A. 無法克服的困難 B. 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C. 不利的因素 D. 同學重新組合造成的錯覺( )15.數學課上,我婉轉地給老師指出了課堂上的一個小錯誤,老師表揚了我,說我很細心,也挺勇敢。這種認識自己的方法是A.自我觀察??B.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 C.與人比較???D.自我反省( )16.中學生活會把我們帶進一個嶄新的天地,在這個新天地,我們站在一個新起點上,這里的新起點是指A. 新的學校和新的班級環境 B. 新的同學和新的老師 C. 學生自身成長的新階段 D. 新課程和新教材( )17.孿生兄弟小明小亮同時邁入七年級,半個學期以來,小明很快進入了正常的初中學習生活,小亮則在很多方面感到不適應,你認為小亮不適應新環境的原因有①缺乏迎接挑戰的勇氣 ②過于留戀小學生活③在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上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 ④角色轉換不到位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8.在阿里巴巴公司上市儀式上,馬云將帶有公司徽標的T恤贈送給了在場嘉賓,上面印著他親自選擇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啟示我們要A. 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B. 樹立理想,執著追求 C.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 D. 追求理想,不惜代價( )19.關于青少年的夢想和自我努力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只要堅持夢想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②少年的夢想,是自我努力的原動力③只有不停地努力,夢想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④夢想,需要努力,需要堅持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下列語句是對學習的苦與樂的描述,其中以學習為樂事的是A.頭懸梁,錐刺股 B.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C.梅花香自苦寒來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1. 《禮記·學圮》中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啟示我們要A. 學會獨立思考 B. 學會合作學習 C. 學會探究學習 D. 學會不斷努力學習( )22.芳芳在自己的微信上寫著:“語文老師是幽默大師,常讓同學們樂得直拍桌子;歷史老師也是搞笑高手,講的歷史故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美術課,我們學寫生,描繪春景……豐富多彩的課堂,是我們求知的樂園。”芳芳的話語所表現的是A. 學習中有快樂 B. 學習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C. 學習不需要付出努力 D. 學習中面臨著很多壓力,學習中只有辛苦( )23.“考研奶奶”仝正國初中畢業38年后重返校園,3年苦讀、3度高考,60歲圓大學夢,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還三次考研。“考研奶奶”的經歷啟示我們A. 學習只是發生在校園之中 B.步入社會后,就不應該學習C.只有在社會中的學習才是最有成就的 D.學習沒有終點,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4.下列是七年級玲玲與朋友們的聊天記錄,其中能夠體現正確認識自我的是A. 麗麗:我身上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B. 娜娜:我腦子笨,再努力也沒用C. 玲玲: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D. 晶晶:長的漂亮最重要,成績平平沒關系(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 A、只靠運氣就行 B、只要制訂人生規劃就行C、只要有熱情就行 D、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傳統鄉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體現出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1)A、B兩圖中, 圖是江南水鄉的景觀, 圖是黃土高原的景觀。(2分)(2)簡要敘述南方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的建筑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6分)27.下圖是我國東部某沿海等高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6分)(1)A為 地形區,理由是 。(3分)(2)a、b兩條支流水流較急的是 ,原因是 。(3分(3)A在B的 方向;乙村在甲村的 方向。(2分)(4)圖中a、b、c中,哪一條不屬于河流的支流?為什么?(3分)若將小河水引向療養院,圖中有兩條計劃路線①、②,哪一條更合理?為什么? (2分)(6)擬從甲村向乙村修一條公路,③、④兩條線路中,哪條線路較為合理?為什么?(3分) 28.(12分)情景一:放學路上,小江正在向自己的好朋友小海傾吐心聲:“真累啊,上學怎么這么苦啊!數學課聽不懂,英語單詞背不下來,作業一大堆,抄都抄不完。”“是啊!”小海接著說,“班主任還總是找咱們麻煩:補作業,請家長。哎!在學校里我們沒有快樂,只有到網吧才能體會到什么是快樂”……情景二 小華在小學時,是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可是進入初中后,隨著科目增多,小華感到時間不夠用,成績有很大的下降,他的父母很著急,小華也是憂心忡忡。(1)你認為情景一中小江和小海的觀點正確嗎?為什么?(6分)(2)面對情景二中憂心忡忡的小華,你準備怎樣勸導他學會學習?(6分)29.(14分)在評選“三好學生”的時候,七年級(1)班學生對徐亮同學是否當選產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數同學認為徐亮夠條件,但個別同學不同意。甲同學認為,期中考試徐亮的總成績比自己少了10分;乙同學認為,體育測試100米他比徐亮跑得快;丙同學說,他的書法在區里得過獎,而徐亮沒有。對此,徐亮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確實不行。【我判斷】(1)甲、乙、丙同學對徐亮同學的認識正確嗎?為什么?(4分)【我建言】(2)我們應怎樣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評價?(4分)【我分享】(3)怎樣正確認識自己?(6分)七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綜合檢測(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111213選項ABCCABDDCCBDB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選項BBCDBBDBADCD26、(1)A B (2)A 南方降水豐富,房屋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 B黃土高原氣候干旱,降水較少,黃土直立性好,窯洞就地取材造價低,冬暖夏涼27、(1)盆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河流從四周向中心流(2)a;a河河谷處的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大(落差大)?(3)西北;東北?(4)C;河流只能存在于山谷之中,而C為山脊(5)① ;從①渠引水,河流從高處向低處自流(6)④;④雖然線路較長,但坡度平緩,工程量小,道路質量好,投資省;③線路雖然較短,但道路坡度大,行車不安全。28、(1)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原因: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苦樂交織的。但學習中有辛苦更有快樂。當我們經歷了學習中的辛苦,收獲學習的成果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讓我們體驗到學習的美好。這是學習過程帶給我們的美妙享受。 (2)學會學習,需要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等。29、(1)不正確,因為他們沒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同學,只看到徐亮的缺點沒有看到優點。 (2)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①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可以從身體特征和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體能、性別等;可以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如性格、氣質等;可以從在群體中的關系來認識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級中的角色等。②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③他人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④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