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物質的密度與比熱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物質的密度與比熱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密度
一、知識點:
1、概念: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式中的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表示密度。
要點詮釋:
(1)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tài)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量大小或體積大小的改變而改變。當質量(或體積)增大幾倍時,其體積(或質量)也隨著增大幾倍,而比值是不變的。因此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2)同種物質的物體,體積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
當ρ一定時,=;
(3)不同物質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當 V一定時,=;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當m一定時,。
3.密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物理意義:鋁的密度為2.7×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為2.7×103kg。
4.密度的應用
由密度公式 變形可得m=ρV和V= 兩個公式。這三個公式代表密度知識有三個方面的應用。
(1)計算物體的質量:m=ρV
(2)計算物體的體積:V=
(3)鑒別物質:
(4)密度計算一般要做到“四有”:有必要的文字說明、有公式、有運算過程、有單位。
密度計算的一般步驟:
①確定已知條件并統(tǒng)一各物理量的單位;
②分析未知量所對應的條件;
③選擇適當的公式進行計算。
5.固體密度的測量
a、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m;   b、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測出的水的體積V1;   c、把石塊放入量筒中,測出石塊和水的總體積V2;   d、算出石塊的體積V=V2-V1;   e、利用公式算出石塊的密度。
6.液體密度的測量
a.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b.將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記下體積V;   c.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1-m2;   d.利用公式算出鹽水的密度。
二、習題
例1:密度的概念
蠟燭在燃燒過程中,它的( )
A.質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B.質量變小,體積變小,密度不變
C.質量變小,體積不變,密度變小 D.質量、體積、密度都變小
練1:
一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汽油(  )
A.密度減為原來一半 B.密度增為原來2倍
C.密度不變 D.質量不變
練2:
小明家的煤氣罐某天晚上漏了一部分煤氣,小明猜測以下物理量正確的是哪個( )
A.煤氣密度不變 B.煤氣質量不變 C.煤氣體積不變 D.罐內壓強不變
例2:單位的換算
1克/厘米3=__________ ??1kg/m3=___________
練1:2.7×103kg/m3=____________
例3:比值問題
分別由甲、乙兩種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體積之比V甲:V乙=2:1,密度之比ρ甲:ρ乙=1:3,則甲、乙的質量之比,m甲:m乙為(  )
A、6:1      B、3:2       C、2:3      D、1:6
練1:有兩個實心球甲和乙,它們的密度之比為3:4,體積之比為4:3它們的質量之比m甲:m乙( )
A、3:4 B、4:3 C、1:1 D、16:9
練2:一容器裝滿水后,容器和水總質量為m1;若在容器內放一質量為m的小金屬塊A后再加滿水,總質量為m2;若在容器內放一質量為m的小金屬塊A和一質量也為m的小金屬塊B后再加滿水,總質量為m3,則金屬塊A和金屬塊B的密度之比為( )
A.m2:m3
B.(m2-m1):(m3-m1)
C.(m3-m2):(m2-m1)
D.(m2+m-m3):(m1+m-m2)
練3:甲乙兩物體是材料不同的均勻實心長方體,其體積之比為1:3,質量之比為2:1,則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現分別將兩物體加工成質量相同的兩實心小球,則兩小球的體積之比是______________。
例4:合金密度
甲乙兩種金屬的密度分別是ρ甲、ρ乙,由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金屬制成的合(體積不變)它的密度為( )
A.(ρ甲+ρ乙) /2
B.ρ甲ρ乙/ (ρ甲+ρ乙)
C.2ρ甲ρ乙/ (ρ甲+ρ乙)
D.無法確定
練1:甲、乙兩金屬的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將等質量的甲、乙兩金屬制成合金,則合金密度為( )
例5:固體密度的測量
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guī)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 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g取10N/kg)求:
(1)石頭的體積;
(2)石頭的密度;
(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練1:一只燒杯盛滿水時的總質量是250g,往該杯中放入一小石塊,石塊沉沒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這時杯中水與石塊總質量是300g。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塊,稱得這時杯與水的總質量為200g。求:石塊的密度。
練2:小樂在長白山天池游玩期間,拾到了一種能浮在水上的石頭,當地人把它稱為“浮石”。小樂對此非常感興趣,對它展開了研究:
(1)小樂通過觀察發(fā)現,“浮石”(如圖所示)呈灰黑色,有氣孔構造。據此,“浮石”應屬于下列哪類巖石________。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2)小樂選取了一小塊“浮石”,來測定它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得“浮石”的質量:在調節(jié)天平的平衡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左側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右側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如果操作正確,天平再次平衡時如圖乙,則“浮石”的質量m1為________g。

②在量筒中倒入V1為60ml的水,將綁有細線的石塊用細鐵絲壓入水中足夠長時間,水面到達V2為68ml。
③用天平測一空燒杯的質量m2為40.5g。
④將上述石塊從量筒中取出,擦干石塊的表面,將其放入該燒杯中,測得總質量m3為54.1g。則浮石的密度為________g/ cm3。
例6:液體密度的測量
某玻璃瓶,裝滿水時總質量為550g,裝滿酒精時總質量為460g,裝滿某液體時總質量為720g,則該玻璃瓶的質量為 g ;這種液體的密度為 千克/ 3。(已知水的密度為1克/厘米3,酒精的密度為0.8克/厘米3)
練1:為確定某種未知液體的“身份”,物理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明的實驗小組,他們利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多次測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調節(jié)天平。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零刻度處,調節(jié)天平的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大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得燒杯和液體的質量m為 g。
(3)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將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液體的體積V為 mL。盡管體積測量方法正確,但大家在對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評估時,發(fā)現液體的體積測量值比它的實際值要 (選填“偏大”或“偏小”)。
(4)他們對測量方法進行修正后,測出了幾組實驗數據并根據測量結果作出了“m-V”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該液體的密度為 g/cm3;
練2:小明通過實驗測量植物油的密度。
(1)小明同學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jié)天平平衡時,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后,發(fā)現指針在分度盤前左右不停地擺動,擺動幅度如圖甲所示,則可判定他下一步應該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
(2)小明將天平調節(jié)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圖的順序進行實驗。根據圖中數據計算:植物油和燒杯的總質量為 克,該植物油的密度為 千克/米3 。
(3)小明按上述步驟進行正確操作,實驗得到的密度值比實際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小明為了減小誤差,對實驗進行了改進。①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植物油的總質量m1;②將待測植物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植物油的總質量m2;③將燒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這部分植物油的體積V。以上改進后的實驗操作正確順序應是:
(填字母代號),計算植物油密度的表達式:ρ= 。
(4)有一架托盤天平,沒有游碼,最小砝碼為100毫克,用這架天平稱量某物體時,當在右盤中加入36.20克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盤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碼時,天平指針則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克。
例7:看圖像求密度
右圖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種物質質量與體積關系時作出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V-m圖像)
練1: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圖象。分別用甲、乙兩種物質制成實心球,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球一定能沉入水底
B.乙球一定會漂浮在水面
C.將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球系在一起,一定能沉入在水面
D.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球系在一起,一定能沉入在水面
練2:通過實驗,得到了a、b、c三個實心體的m﹣V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 )
A.a物質的密度最小
B. a物質的密度是c的兩倍
C. b物質的密度是1000kg/m3
D.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越大,密度越大
例8:密度的計算
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恒星在演變過程中,會形成密度很大的天體,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據推測,1cm3中子星物質的質量是1.5×109t,則中子星的密度約( )
A.1.5×1012kg/m3
B.1.5×1015 kg/m3
C.1.5×1018 kg/m3
D.1.5×1021 kg/m3
練1:一木塊放入裝滿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質量為4克,當把該木塊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則溢出水的質量是(ρ水=103kg/m3;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
A、大于4克 B、小于4克 C、等于4克 D、無法確定
例9:空心球問題
用質量相同的鐵、銅、鋁制成的體積相同的金屬球,則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
A.如果銅球是實心的,那么鐵球一定是實心的
B.如果鐵球是實心的,那么銅球和鋁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鋁球是實心的,那么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個球都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體積V鋁>V銅>V鐵
練1:已知ρ鋁=2.7×103千克/米3,ρ銅=8.9×103千克/米3,若用相同質量的鋁和銅制成相同體積的球,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鋁球可能是實心的,銅球不可能是實心的
B、鋁球可能是空心的,銅球不可能是空心的
C、若兩球都是空心的,則鋁球的空心體積比銅球的空心體積大
D、上述說法都是錯誤的
練2:密度為2.7×103千克/米3的鋁,制成質量為270克的空心鋁球,其體積為270厘米3,鋁球中間的空心體積應是( )
A.170厘米3 B.270厘米3 C.459厘米3 D.729厘米3
比熱
一、知識點
要點一 、熱量
1、熱傳遞: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之間發(fā)生熱傳遞時,熱會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高溫物體放出了熱,低溫物體吸收了熱,溫度升高。
2、熱量: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符號是Q。
3、單位: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更大的熱量單位是千焦,符號kJ。
要點詮釋:
1、熱傳遞過程中,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熱量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所以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存在著溫度差,就會發(fā)生熱傳遞,直到溫度變得相同(即沒有溫度差)為止。
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它存在于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談熱量毫無意義,所以我們只能說“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
3、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的越大,吸收的熱量越多。反之,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熱量越多。
要點二、比熱
定義: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并不相同;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也不相同。物質的這種特性在科學上叫做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容的大小:質量相同的不同種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的,比熱容較大;吸收(或放出)熱量少的,比熱容較小。
要點詮釋:
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
(1)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tài)下的比熱容與其質量、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及溫度的改變無關。
(2)不同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比熱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熱容是不同的。
注意: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而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比熱容、質量、升高的溫度這幾個因素有關。
二、習題
例1:熱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溫物體所含的熱量多 B.低溫物體所含的熱量少
C.熱量從熱量多的物體向熱量少的物體傳遞 D.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
練1:關于熱量,正確的說法是(  )
A.熱量總是從熱量多的物體傳向熱量少的物體
B.并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不會有熱量的傳遞
C.比熱相同的物體之間不會有熱量的傳遞
D.溫度相同的物體之間不會有熱量的傳遞
練2: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物質吸收的熱量跟物質種類有關的是( )
A.體積相同的兩杯水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
B.質量相等的兩塊鋼溫度分別升高5℃和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C.體積相等的水和煤油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D.質量相等的水和銅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例2:比熱
下列有關比熱容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容
B.在釋放相同熱量的條件下,比熱容小的物體溫度降低得多
C.水和冰是同一種物質構成,因此比熱容相同
D.將一物體分成兩半,其比熱容也必減半
練2: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有關 B.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C.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越大 D.物體的比熱容與溫度、質量都沒有關系
練3:將比熱容不同的物體同時放入冰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比熱容大的物體放出的熱量多 B.溫度高的物體放出的熱量多
C.質量大的物體放出的熱量多 D.無法確定誰放出的熱量多
練4:兩個相同的燒杯裝有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吸收的熱量多 B.水上升的溫度較高
C.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 D.它們上升的溫度相同
練5:某同學擰開一瓶礦泉水,喝了幾口后,瓶內礦泉水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密度 B.質量 C.沸點 D.比熱容
練6:某學生用兩個相同的熱源分別對質量為m1,比熱為c1的甲物質和質量為m2、比熱為c2的乙物質加熱,并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分別畫出甲、乙兩物質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線情況,作出如下推斷,其中錯誤的是( )
(A)若m1=m2,則c1c2;
(C)若c1=c2,則m1c2,則m1例3:實驗探究
為了探究液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小剛和幾個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四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熱器給它們加熱。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相等,且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下表是同學們記錄的實驗數據,請你根據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ρ煤油=0.8×103kg/m3,ρ水=1.0×103kg/m3)
液體(杯號)
體積
初溫
加熱時間
末溫
水(1)
480mL
20℃
10min
50℃
煤油(2)
600mL
20℃
10min
80℃
水 (3)
480mL
20℃
10min
50℃
煤油(4)
600mL
20℃
5min
50℃
 ⑴分析比較_________號兩個燒杯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別比較1、2、3、4號燒杯的實驗數據,結合(1)中的結論,歸納后可得出結論: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_________這幾個因素有關。
練1:為了探究液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四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所有的實驗記錄,根據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號
液體
質量/g
初溫/℃
末溫/℃
加熱時間/min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較 燒杯的實驗記錄(選填燒杯號),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時,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同;
(2)分析比較③④兩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3)在本次實驗中用同樣的加熱器的目的是 ;
(4)實驗中如果沒有計時器測量時間,我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
而比較它們吸收的熱量。
練2: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 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物質
質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從表中數據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質量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熱結束時,食用油的溫度比水溫度 (選填“高”或“低”)。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實驗表明, (選填“水”或“食用油”)吸熱的能力更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雷山县| 明星| 历史| 赫章县| 上栗县| 彰武县| 高平市| 商丘市| 鄢陵县| 乌兰浩特市| 沁阳市| 绥德县| 拜城县| 漳州市| 临颍县| 茶陵县| 仁化县| 玉山县| 邯郸县| 甘孜| 钟祥市| 奈曼旗| 临夏县| 南城县| 米林县| 娄底市| 施秉县| 肃南| 唐河县| 雅江县| 秦安县| 本溪市| 宣城市| 鄄城县| 顺昌县| 油尖旺区| 北京市| 武功县| 威海市|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