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18】科學中考一輪復習: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及生物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18】科學中考一輪復習: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及生物圈

資源簡介

第三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及生物圈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浙江中考試題分布
生物與環境
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2017臺州-T12-4分
2017湖州-T1-4分
2016溫州-T13-4分
2017衢州-T17-2分
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b
生態系統
慨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功能
b
2017金華-T18-4分
2016臺州-T30-4分
2016湖州-T18-4分
應用生態系統的相關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c
生物圈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a
2017湖州-T21-6分
2016衢州-T30-6分
感知各種生命系統都是復雜的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
a
一、生物與環境
1.種群
(1)種群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 的總和。
(2)種群是由同種物種的許多個體組成,但并不是許多個體簡單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 、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種群的數量變動與種群的這些特征密切相關。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①種群密度=
②性別比例=
③出生率=×100%,種群出生率>死亡率時,種群的數量 ;反之數量減少。種群中各年齡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種群動態變化與種群年齡結構關系極大。21·世紀*教育網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 的總和,簡稱群落。
(2)群落中 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 的總和。
(4)群落的結構
(5)群落和種群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種群是 的總和,群落是 的總和。
聯系:群落由不同 構成,包含多個種群。它是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種群的集合體。
3.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生物不僅能 環境,也能 環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版權所有:21教育】
4.生物與生物的關系: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有 、 的關系;不同生物個體之間有 、捕食、 、寄生等關系。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二、生態系統
1.概念:一定區域內 和它生活的環境中的 一起,組成了生態系統。它與群落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包括 。
2.生態系統的類型
3.生態系統的成分
4.功能
(1)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聯系,叫 ;
(2)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 ;
(3)食物鏈和食物網是 和 流通的渠道;食物鏈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能量流動的方向,食物鏈 ,傳遞到終極消費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 ,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三、生物圈
1.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 ,具有比較穩定的 和 ,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 。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這種調節能力有強有弱,生態系統的成分越 ,生物種類 ,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弱,穩定性越低。
2.生態平衡的破壞
(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為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21cnjy.com
(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 (如對森林的過量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
3.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它包括了地球上的 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考點1: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
例1:文成縣銅鈴山森林公園是溫州現有的26個森林公園之一,其中有大鯢(俗稱娃娃魚)、黃腹角雉、五步蛇和連香樹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銅鈴山森林公園中所有的大鯢可看做一個(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解析:所有的大鯢屬于同一物種,同一物種的總和稱為種群;生態系統是指某一自然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群落指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
解析:D
解析: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結構特性,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種群和群落的概念、空間結構等基礎知識,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21教育網
◆變式訓練
1.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種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屬于同一個物種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考點2:生物與環境的適應性
例2:(2017.內蒙古赤峰)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導致許多人患病。這一事例說明(   )
A.環境能影響生物 B.環境能適應生物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能適應環境
解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熱能、水、空氣、無機鹽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核泄漏使許多日本人患病,表明環境中的放射物質引起人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形成的,這一事例說明環境能影響生物。
答案:A
◆變式訓練
1.對于生態環境與人類的關系,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破壞自然環境最終會危害人類生存 B.人類可以任意地改造和破壞生態環境
C.人類的生存環境必須依賴生態環境 D.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2.如圖是生活在北極的極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導致它們耳朵大小差別的環境因素主要是(  )
A.陽光 B.水
C.溫度 D.空氣
考點3:食物鏈、食物網
例3:(2017.湖北黃岡)如圖為黃州赤壁公園某一小樹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蟲的體色與棲息環境相近,這體現出生物影響環境
B.圖中包含多條食物鏈,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植物→蟲→鳥→細菌
C.若圖中加入陽光、空氣等非生物部分,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D.圖中的細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蟲、鳥都是真核生物
解析:蟲的體色與棲息環境相近,這體現出生物適應環境而不是生物影響環境,A錯誤;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因此圖中只有1條食物鏈植物→蟲→鳥,而不是包含多條食物鏈,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植物→蟲→鳥→細菌,B錯誤;圖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圖中加入陽光、空氣等非生物部分,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C正確;圖中的細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而不是細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D錯誤。
答案: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點。
◆變式訓練
1.如圖為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只包含圖中生物
B.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
C.該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
D.青蛙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2.和平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校旁池塘中4種不同的生物(A、B、C、D)進行研究:一是對它們消化道內食物的組成進行分析;二是請專家對這4種生物體內的主要污染物(某種殺蟲劑)含量進行了測定,其結果如表:【來源:21·世紀·教育·網】
生物種類
千克體重內某種
殺蟲劑含量(mg)
消化道內
食物組成
A(大魚)
96
小魚
B(小球藻)
5
/
C(小魚)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鏈形式表示4種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________。
(2)該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________。(填字母)
(3)該生態系統除了這4種生物外,還有一類不可缺少的生物是________,它們能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www-2-1-cnjy-com
(4)研究看出,大魚、小魚、水蚤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都來自小球藻所固定的_____能。
(5)魚是人們的美味佳肴,原來愛吃大魚的人較多,現在很多人更喜歡吃小魚了。從表中數據分析,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21*cnjy*com
考點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例4: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分析:解此題關鍵是由直方圖確定,丙表示生產者,甲表示初級消費者,乙表示次級消費者,丁表示三級消費者。21*cnjy*com
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2·1·c·n·j·y
答案:A
點評: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與其他生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當某種動物被滅殺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響該動物所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只有尊重生態規律,合理地保護和控制、開發和利用資源.才不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變式訓練
1.(2017宿遷中考)在一個由草、兔、狐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假如把狐全部殺滅,圖中可以正確表示兔數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 B C D
1.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構成食物鏈的四種生物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數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個體內的有害物質含量最高
B.該食物鏈可表示為甲←丙←乙←丁
C.甲是生產者,乙、丙、丁是消費者
D.該生態系統只有甲、乙、丙、丁四種生物
2.如圖表示某池塘中四種綠藻在不同水層分布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圖中最適應弱光環境的是Y
B.四種綠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層
C.池塘出現水華后又恢復正常,說明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D.池塘中四種綠藻和無機環境可以構成生態系統
3.下列實例中不是生物適應環境的是( )
A.鳥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適于飛行生活
B.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適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氣孔大部分分布在葉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無機鹽,油菜只開花不結果
4.某中學九年級一班的同學對一塊農田觀察后,畫了一幅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請你分析,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這個食物網中有4條食物鏈
B.這個食物網是一個生態系統
C.這個食物網中有5條食物鏈
D.蛇和鳥都能獲得最多的能量
5.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分解者獲取的能量最多
B.營養級越多,積聚的能量越多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循環流動的
D.下一營養級只能獲得上一營養級能量的10%到20%
6.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的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數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變化是( )
A.乙和丙的數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數量增加
C.乙、丙和丁的數量減少
D.乙和丁的數量增加
7.如圖是某草場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系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圖描述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中,草是生產者,牛、細菌、真菌是消費者
B.該生態系統中,屬于非生物成分的只有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太陽不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D.若草場上放養的牲畜太多,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場就難以恢復原樣
8.如圖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中食蟲鳥、菜青蟲、油菜、細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間的關系(甲、乙、丙、丁代表生物),圖中代表油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如圖甲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瓶,瓶中裝有水草、小魚、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圖乙是生態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21·cn·jy·com
(1)這個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 ,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 。【來
(2)圖乙中A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則A代表的是生態瓶中的 。
(3)圖乙中的C可以分解A、B體內的 ,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所以C是分解者。
(4)生態瓶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 流動的。
10.下面圖1表示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2表示圖1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3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和能量流動。請據圖回答:
(1)若圖1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組成成分是 。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遭到破壞,而食肉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復,由此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
(2)圖2中的甲對應圖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與鷹的關系是 。
(3)圖3中的A在生態系統中表示的組成成分是 ,它通過生理過程 (填序號),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有效地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
11.如圖為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食物網中有 條食物鏈,主要成分是 ,食物網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種群 。
(2)種群E和種群F的種間關系是 。
(3)若種群C全部死亡,則種群D的數量在短期內會 (填“增多”“減少”或“不變”)。若種群C數量下降10%,則種群F的數量和原來相比 。【出處:21教育名師】
(4)在這個食物網中,若只保留一條食物鏈,那么保留食物鏈 ,可使種群F含有的數量最多,在該食物鏈中,若種群F增重100千克,至少消耗種群A 千克。
(5)若該生態系統為草原生態系統,是種群B(奶牛)的生產基地,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必須適當限制種群C、D、E的數量,理論上講,其目的是 。
1.(2017浙江臺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紅樹林發現樹棲蟹,取名“汀角攀樹蟹”(如圖),為全球新品種。對于汀角攀樹蟹認識錯誤的是( )
A.在生物分類中,它屬于無脊椎動物
B.在生態系統成分中,它屬于消費者
C.該紅樹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樹蟹構成一個群落
D.汀角攀樹蟹的棲樹習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2.(2017浙江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發出“剿滅劣V類水”的動員令,推動“五水共治”向小溝、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體延伸。這些小微水體屬于(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3.(2016浙江寧波)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的蟲和鳥屬于消費者
B.植物的枯枝落葉能被細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滅所有的蟲,則更有利于原有生態平衡的維持
D.作為生態系統,圖中尚缺少陽光等非生物成分
4.(2017浙江溫州)科研人員在云南省高黎貢山確認了一新物種,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這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生活在該山區的所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構成一個(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5.(2017浙江麗水)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 B.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 D.盡量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
6.(2017浙江金華)“金華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種豐富。某同學對“金華北山”的部分物種進行了調查,并畫出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簡圖(箭頭表示捕食關系)。圖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種。請回答:2-1-c-n-j-y
(1)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成分外,還應包含的生態系統成分是分解者和 。
(2)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金華北山”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更 (選填“強”或“弱”)。
(3)該圖中共有 條食物鏈。
7.(2016浙江湖州)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兔數量與植物數量變化的模式圖,請回答:
(1)兔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
(2)該圖說明了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
8.(2017浙江衢州)天空自古以來都是鳥類的地盤,能夠長時間飛行的鳥類具有邊飛邊睡的能力是它們 飛行生活的表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根據達爾文進化論推測,隨著空中高速飛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鳥類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強的躲避高速飛行器的能力。www.21-cn-jy.com
9.(2017浙江義烏)如圖為某池塘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請回答:
(1)圖中,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外,還缺少 。
(2)該食物網中最短的食物鏈為: 。
10.(2017浙江寧波)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模式。小科進入某生態旅游農場,開始了一天的農場體驗。
(1)該農場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樹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農場內空氣清新,濕潤宜人,堪稱綠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進行 等生理活動的結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態可掬,惹人喜愛(如圖)。查資料獲悉:多肉植物大多數生長在干旱的環境中,根系發達。可見生物的 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
11.(2016浙江紹興)某湖泊生物種類豐富,長期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但隨著周圍農田大量使用農藥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該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 (選填“種群”或“群落”)。
(2)圖乙表示圖甲湖泊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E生物可能是圖甲中的 。
(3)人們采用投放多種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環境,收到較好的效果。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對此種方法做出解釋: 。
12.(2017浙江衢州)我國的“太空180”科學試驗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個完全密閉的循環艙內,模擬在太空環境中的生存狀態,試驗持續180天。艙內栽培了小麥等25種植物,從生態學角度看該循環艙可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如圖為艙內碳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2)X這類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3)圖中 (填序號)過程可為志愿者提供氧氣。
13.(2017浙江麗水)麗水白云山森林公園內,大樹林立,物種豐富。其中部分生物的關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應添加的成分有 。
(2)寫出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14.(2016浙江金華)某草原生態系統(如圖甲),生活著食草昆蟲、青蛙、蛇、蜘蛛、吃蟲的鳥、貓頭鷹等生物,請根據圖示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
(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
(2)在短時間內,該生態系統中的蛇被人為大量減少,隨后青蛙數量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圖乙中青蛙數量變化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員對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Ⅰ→Ⅱ→Ⅲ→Ⅳ”中的四種生物一年內輸入的能量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種 群




能量相對值
226.50
12.80
3.56
0.48
僅根據上表你可以得出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的一個特點是 。
第三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及生物圈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浙江中考試題分布
生物與環境
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2017臺州-T12-4分
2017湖州-T1-4分
2016溫州-T13-4分
2017衢州-T17-2分
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b
生態系統
慨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功能
b
2017金華-T18-4分
2016臺州-T30-4分
2016湖州-T18-4分
應用生態系統的相關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c
生物圈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a
2017湖州-T21-6分
2016衢州-T30-6分
感知各種生命系統都是復雜的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
a
一、生物與環境
1.種群
(1)種群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 同種生物個體 的總和。
(2)種群是由同種物種的許多個體組成,但并不是許多個體簡單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種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種群的數量變動與種群的這些特征密切相關。www.21-cn-jy.com
①種群密度=
②性別比例=
③出生率=×100%,種群出生率>死亡率時,種群的數量增加 ;反之數量減少。種群中各年齡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種群動態變化與種群年齡結構關系極大。2·1·c·n·j·y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 所有生物種群 的總和,簡稱群落。
(2)群落中 植物 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 所有植物 的總和。
(4)群落的結構
(5)群落和種群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種群是 同種生物個體 的總和,群落是 所有生物個體 的總和。
聯系:群落由不同 種群 構成,包含多個種群。它是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種群的集合體。
3.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生物不僅能 適應 環境,也能 影響 環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來源:21·世紀·教育·網】
4.生物與生物的關系: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有 種內互助 、 種內斗爭 的關系;不同生物個體之間有 共生 、捕食、 競爭 、寄生等關系。21·世紀*教育網
二、生態系統
1.概念:一定區域內 生物群落 和它生活的環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 一起,組成了生態系統。它與群落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包括 非生物因素 。
2.生態系統的類型
3.生態系統的成分
4.功能
(1)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聯系,叫 食物鏈 ;
(2)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 食物網 ;
(3)食物鏈和食物網是 物資 和 能量 流通的渠道;食物鏈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能量流動的方向,食物鏈 越短 ,傳遞到終極消費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單向流動 、 逐級遞減 ,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三、生物圈
1.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 相對穩定 ,具有比較穩定的 食物鏈 和 食物網 ,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 相對穩定 。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自動調節能力 。這種調節能力有強有弱,生態系統的成分越 復雜 ,生物種類 越多 ,自動調節能力 越強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弱,穩定性越低。
2.生態平衡的破壞
(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為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
(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 (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 人為因素 (如對森林的過量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
3.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生物圈 ,它包括了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考點1: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
例1:文成縣銅鈴山森林公園是溫州現有的26個森林公園之一,其中有大鯢(俗稱娃娃魚)、黃腹角雉、五步蛇和連香樹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銅鈴山森林公園中所有的大鯢可看做一個(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解析:所有的大鯢屬于同一物種,同一物種的總和稱為種群;生態系統是指某一自然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群落指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
解析:D
解析: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結構特性,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種群和群落的概念、空間結構等基礎知識,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變式訓練
1.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種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屬于同一個物種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解析:生物群落是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AD正確;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正確;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因此不都屬于同一個物種,C錯誤。2-1-c-n-j-y
答案:C
考點2:生物與環境的適應性
例2:(2017.內蒙古赤峰)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導致許多人患病。這一事例說明(   )
A.環境能影響生物 B.環境能適應生物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能適應環境
解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熱能、水、空氣、無機鹽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核泄漏使許多日本人患病,表明環境中的放射物質引起人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形成的,這一事例說明環境能影響生物。
答案:A
◆變式訓練
1.對于生態環境與人類的關系,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破壞自然環境最終會危害人類生存
B.人類可以任意地改造和破壞生態環境
C.人類的生存環境必須依賴生態環境
D.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解析:依據教材知識,人類的生存環境必須依賴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破壞自然環境最終會危害人類生存,因此要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ACD正確;B錯誤,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然危害人類自身。【來源:21cnj*y.co*m】
答案:B
2.如圖是生活在北極的極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導致它們耳朵大小差別的環境因素主要是(  )
A.陽光 B.水
C.溫度 D.空氣
解析:北極狐耳朵要小,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保持體溫,適應寒冷的北極環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較大可以增加熱量的散失,降低體溫.適應高溫的環境.因此北極的極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溫度有關.
答案:C
考點3:食物鏈、食物網
例3:(2017.湖北黃岡)如圖為黃州赤壁公園某一小樹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1·cn·jy·com
A.蟲的體色與棲息環境相近,這體現出生物影響環境
B.圖中包含多條食物鏈,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植物→蟲→鳥→細菌
C.若圖中加入陽光、空氣等非生物部分,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D.圖中的細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蟲、鳥都是真核生物
解析:蟲的體色與棲息環境相近,這體現出生物適應環境而不是生物影響環境,A錯誤;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因此圖中只有1條食物鏈植物→蟲→鳥,而不是包含多條食物鏈,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植物→蟲→鳥→細菌,B錯誤;圖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圖中加入陽光、空氣等非生物部分,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C正確;圖中的細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而不是細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D錯誤。
答案: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點。
◆變式訓練
1.如圖為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只包含圖中生物
B.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
C.該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
D.青蛙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解析: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不是只包含圖中生物,A錯誤;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因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B正確;圖中食物鏈有:植物→植食性昆蟲→吃蟲的鳥、植物→植食性昆蟲→肉食性昆蟲→吃蟲的鳥、植物→植食性昆蟲→青蛙、植物→植食性昆蟲→肉食性昆蟲→青蛙,因此該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而不是3條,C錯誤;青蛙吃昆蟲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而不是分解者,D錯誤。21教育網
答案:B
2.和平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校旁池塘中4種不同的生物(A、B、C、D)進行研究:一是對它們消化道內食物的組成進行分析;二是請專家對這4種生物體內的主要污染物(某種殺蟲劑)含量進行了測定,其結果如表:21*cnjy*com
生物種類
千克體重內某種
殺蟲劑含量(mg)
消化道內
食物組成
A(大魚)
96
小魚
B(小球藻)
5
/
C(小魚)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鏈形式表示4種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________。
(2)該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________。(填字母)
(3)該生態系統除了這4種生物外,還有一類不可缺少的生物是________,它們能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4)研究看出,大魚、小魚、水蚤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都來自小球藻所固定的_____能。
(5)魚是人們的美味佳肴,原來愛吃大魚的人較多,現在很多人更喜歡吃小魚了。從表中數據分析,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解析:(1)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鏈形式表示4種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為B→D→C→A;(2)該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B小球藻;(3)該生態系統除了這4種生物外,還有一類不可缺少的生物是細菌、真菌,它們能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4)研究看出,大魚、小魚、水蚤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都來自小球藻所固定的太陽能;(5)從表中數據分析,現在很多人更喜歡吃小魚,主要原因是小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少。
答案:(1)B→D→C→A (2)B (3)細菌、真菌 (4)太陽 (5)小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少
考點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例4: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分析:解此題關鍵是由直方圖確定,丙表示生產者,甲表示初級消費者,乙表示次級消費者,丁表示三級消費者。【出處:21教育名師】
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
答案:A
點評: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與其他生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當某種動物被滅殺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響該動物所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只有尊重生態規律,合理地保護和控制、開發和利用資源.才不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變式訓練
1.(2017宿遷中考)在一個由草、兔、狐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假如把狐全部殺滅,圖中可以正確表示兔數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 B C D
解析:在食物鏈“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滅絕,兔的數量將會先增加,草隨著兔的增多而減少,后來兔的數量又因草的數量減少而減少,可見D符合題意。
答案:D
1.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構成食物鏈的四種生物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數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個體內的有害物質含量最高
B.該食物鏈可表示為甲←丙←乙←丁
C.甲是生產者,乙、丙、丁是消費者
D.該生態系統只有甲、乙、丙、丁四種生物
解析: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丁的營養級別最高,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最高,A錯誤;由分析可知,圖中食物鏈為:丙→甲→乙→丁,B錯誤;生態系統中,能量沿食物鏈逐級遞減,所以丙為生產者,甲為初級消費者,乙為次級消費者,丁為三級消費者,C正確;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生態系統中有多種生物,例如微生物等,D錯誤。
答案:C
2.如圖表示某池塘中四種綠藻在不同水層分布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圖中最適應弱光環境的是Y
B.四種綠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層
C.池塘出現水華后又恢復正常,說明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D.池塘中四種綠藻和無機環境可以構成生態系統
解析:Z分布于較深的水層,最適應弱光環境的是Z,A錯誤。四種綠藻中W主要分布與最上層,B錯誤。該池塘由于富營養化出現水華,一段時間后恢復正常,說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C正確。生態系統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總和及它們生活的無機環境,四種綠藻和無機環境不能構成池塘生態系統,因為池塘生態系統還包括消費者和分解者,D錯誤。 答案:C
3.下列實例中不是生物適應環境的是( )
A.鳥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適于飛行生活
B.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適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氣孔大部分分布在葉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無機鹽,油菜只開花不結果
解析:鳥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適于空中飛行,屬于生物適應環境,A正確。魚適于在水中生活的特點:呼吸器官是鰓,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鰭游泳等,屬于生物適應環境,B正確。浮水植物睡蓮的氣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這是因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觸水面,不利于氣體交換,屬于生物適應環境,C正確。硼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硼對受精過程的正常進行有特殊作用,因此,油菜缺少含硼的無機鹽只開花不結果,屬于環境對生物的影響,D錯誤。
答案:D
4.某中學九年級一班的同學對一塊農田觀察后,畫了一幅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請你分析,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這個食物網中有4條食物鏈
B.這個食物網是一個生態系統
C.這個食物網中有5條食物鏈
D.蛇和鳥都能獲得最多的能量
解析:該生態系統中有5條食物鏈,例如:農作物→昆蟲→青蛙→蛇;農作物→昆蟲→鳥;農作物→昆蟲→蜘蛛→蛇;農作物→昆蟲→蜘蛛→青蛙→蛇;農作物→昆蟲→蜘蛛→鳥,A錯誤C正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圖中還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錯誤;根據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特點,營養級別越高所獲的能量越少,反之,越多,該食物網中農作物的營養級別最低,獲得能量最多,D錯誤。
答案:C
5.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分解者獲取的能量最多 B.營養級越多,積聚的能量越多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循環流動的
D.下一營養級只能獲得上一營養級能量的10%到20%
解析: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來源于上一營養級,各營養級的能量有三個去向:①該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營養級;③流入分解者.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營養級越高,儲能越少,個體數量越少。因此,在生態系統中,對生物的個體數量起決定作用的是生態系統中的能量;這就決定了:大多數食物鏈一般只有3-4個營養級.一般地說:輸入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營養級。AB錯誤,D正確。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單向的,不循環,C錯誤。
答案:D
6.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的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數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變化是( )
A.乙和丙的數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數量增加
C.乙、丙和丁的數量減少
D.乙和丁的數量增加
解析:由于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動時逐級遞減,因此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也逐級減少,故圖中食物鏈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數量增加,則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減少,丙因丁的減少而增加。www-2-1-cnjy-com
答案:A
7.如圖是某草場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系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圖描述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中,草是生產者,牛、細菌、真菌是消費者
B.該生態系統中,屬于非生物成分的只有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太陽不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D.若草場上放養的牲畜太多,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場就難以恢復原樣
解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該生態系統中,草是生產者,牛是消費者,細菌、真菌是分解者,故A不符合題意。生態系統中,屬于非生物部分的除了有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還有溫度、陽光、氧氣等,故BC不符合題意。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若草場上放養的牲畜太多,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場就難以恢復原樣,故D符合題意。
答案:D
8.如圖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中食蟲鳥、菜青蟲、油菜、細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間的關系(甲、乙、丙、丁代表生物),圖中代表油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圖可知,乙、丙、丁均能被甲利用,則甲是分解者;甲的分解產物能被乙利用,則乙是生產者。因此乙代表油菜。
答案:B
9.如圖甲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瓶,瓶中裝有水草、小魚、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圖乙是生態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
(1)這個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 ,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 。
(2)圖乙中A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則A代表的是生態瓶中的 。
(3)圖乙中的C可以分解A、B體內的 ,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所以C是分解者。
(4)生態瓶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 流動的。
解析:(1)這個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光能。(2)圖二中A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則A代表的是生態瓶中的植物,屬于生產者。(3)圖二中的C可以分解A、B體內的 有機物,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所以C是分解者。(4)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是指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構成了食物網。
答案:(1)生態系統 太陽能 (2)水草 (3)有機物 (4)食物網或食物網
10.下面圖1表示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2表示圖1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3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和能量流動。請據圖回答:
(1)若圖1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組成成分是 。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遭到破壞,而食肉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復,由此可以看出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21cnjy.com
(2)圖2中的甲對應圖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與鷹的關系是 。
(3)圖3中的A在生態系統中表示的組成成分是 ,它通過生理過程 (填序號),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有效地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
解析:(1)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該生態系統中,當鼠和兔的數量增多時,植被會減少,但肉食動物數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數量減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復.生態系統可以通過這種自動調節能力,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2)生態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會沿食物鏈不斷積累,因此營養級別最高的生物,其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會最多;在該生態系統中鷹所處的營養級別最高,其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會最高;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有毒物質相對含量,則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丁→乙→甲→丙,圖二中的甲對應的生物是蛇。鷹吃蛇屬于捕食關系,鷹和蛇都吃鼠屬于競爭關系,因此此生物與鷹存在的關系有捕食和競爭。(3)由分析可知:圖三中的A在生態系統中表示的組成成分是生產者--植物,它通過生理過程②。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自動調節(2)蛇 捕食和競爭(3)生產者
② 碳-氧平衡
11.如圖為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食物網中有 條食物鏈,主要成分是 ,食物網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種群 。
(2)種群E和種群F的種間關系是 。
(3)若種群C全部死亡,則種群D的數量在短期內會 (填“增多”“減少”或“不變”)。若種群C數量下降10%,則種群F的數量和原來相比 。21*cnjy*com
(4)在這個食物網中,若只保留一條食物鏈,那么保留食物鏈 ,可使種群F含有的數量最多,在該食物鏈中,若種群F增重100千克,至少消耗種群A 千克。
(5)若該生態系統為草原生態系統,是種群B(奶牛)的生產基地,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必須適當限制種群C、D、E的數量,理論上講,其目的是 。
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食物網含的食物鏈有:A→B→E→F,A→C→F,A→D→C→F,A→D→E→F,A→D→G→E→F,A→D→G→F,共6條。其中主要成分是生產者A。
(2)從食物鏈A→D→E→F,A→D→G→E→F,A→D→G→F中可知,種群E和種群F的種間關系是捕食、競爭。
(3)種群C和種群D是競爭和捕食的關系,若種群C全部死亡,則種群D的數量在短期內會增多。因為F涉及的食物鏈比較多,故C若下降10%,對F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4)食物鏈營養級越多,所含能量越少,要使F含有的能量最多,應保留最短的食物鏈,即A→C→F,每個營養級只有10%~20%的能量流動到下一營養級。 若種群F增重100千克,則至少消耗種群A:100÷20%÷20%=2500千克。
答案:(1)6 生產者(或A) A (2)捕食、競爭 (3)增多 相對穩定(或無明顯變化)
(4)A→C→F 2500 (5)設法調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2017浙江臺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紅樹林發現樹棲蟹,取名“汀角攀樹蟹”(如圖),為全球新品種。對于汀角攀樹蟹認識錯誤的是( )
A.在生物分類中,它屬于無脊椎動物
B.在生態系統成分中,它屬于消費者
C.該紅樹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樹蟹構成一個群落
D.汀角攀樹蟹的棲樹習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析:節肢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A正確;消費者主要是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的依賴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還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絲子以及寄生微生物,汀角攀樹蟹屬于消費者,B正確;該紅樹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樹蟹既構不成種群,也構不成群落,C錯誤;汀角攀樹蟹的棲樹習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版權所有:21教育】
答案:C
2.(2017浙江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發出“剿滅劣V類水”的動員令,推動“五水共治”向小溝、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體延伸。這些小微水體屬于(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解析:小溝、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體,都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屬于生態系統。
答案:C
3.(2016浙江寧波)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的蟲和鳥屬于消費者
B.植物的枯枝落葉能被細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滅所有的蟲,則更有利于原有生態平衡的維持
D.作為生態系統,圖中尚缺少陽光等非生物成分
解析:蟲是食草動物,直接以植物為食,鳥是食肉動物,間接以植物為食,兩者都屬于消費者,A正確;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動植物遺體和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B正確;若消滅所有的蟲,將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或破壞,C錯誤;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以說圖中尚缺少陽光等非生物成分,D正確。
答案:C
4.(2017浙江溫州)科研人員在云南省高黎貢山確認了一新物種,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這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生活在該山區的所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構成一個(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解析:生活在該山區的所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是同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因此構成一個種群。
答案:D
5.(2017浙江麗水)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 B.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 D.盡量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
解析: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會污染環境,不利于環境保護,A符合題意;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減少環境污染,B不符合題意;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有利于節約能源可以減少環境污染,C不符合題意;盡量乘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有利于節約能源可以減少環境污染,D不符合題意。
答案:A
6.(2017浙江金華)“金華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種豐富。某同學對“金華北山”的部分物種進行了調查,并畫出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簡圖(箭頭表示捕食關系)。圖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種。請回答:
(1)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成分外,還應包含的生態系統成分是分解者和 。
(2)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金華北山”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更 (選填“強”或“弱”)。
(3)該圖中共有 條食物鏈。
解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圖中只表示出了生產者和消費者。(2)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金華北山”生態系統生物種類更多,營養結構更復雜,因此“金華北山”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更強。(3)由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可以判斷出戊是生產者,其余的為消費者,存在的食物鏈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己→甲→乙→丙、⑤戊→己→甲→丁→丙,共5條食物鏈。
答案:(1)非生物部分 (2)強 (3)5
7.(2016浙江湖州)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兔數量與植物數量變化的模式圖,請回答:
(1)兔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
(2)該圖說明了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
解析:(1)兔不能制造有機物,以植物為食,吸收其中現成的有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初級消費者。(2)生態系統中一種生物的數量發生變化,就會引起其他生物數量的變化,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
答案:(1)初級消費者(或“消費者”) (2)自動調節
8.(2017浙江衢州)天空自古以來都是鳥類的地盤,能夠長時間飛行的鳥類具有邊飛邊睡的能力是它們 飛行生活的表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根據達爾文進化論推測,隨著空中高速飛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鳥類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強的躲避高速飛行器的能力。
解析: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能力,能夠長時間飛行的鳥類有邊飛邊睡的能力是它們適應飛行生活的表現;鳥類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躲避能力來適應環境。
答案:適應 可能
9.(2017浙江義烏)如圖為某池塘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請回答:
(1)圖中,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外,還缺少 。
(2)該食物網中最短的食物鏈為: 。
解析:(1)圖中,浮游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因此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外,還缺少分解者。(2)營養級越少食物鏈越短,該食物網中最短的食物鏈為:浮游植物→魚b→魚c。
答案:(1)分解者 (2)浮游植物→魚b→魚c
10.(2017浙江寧波)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模式。小科進入某生態旅游農場,開始了一天的農場體驗。
(1)該農場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樹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農場內空氣清新,濕潤宜人,堪稱綠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進行 等生理活動的結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態可掬,惹人喜愛(如圖)。查資料獲悉:多肉植物大多數生長在干旱的環境中,根系發達。可見生物的 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
解析:(1)生產者一般指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該農場中的樹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氣中的含氧量,促進碳氧平衡,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可以增加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過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可以使空氣清新,濕潤。(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質莖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
答案:(1)生產者 光合作用、蒸騰作用 (2)形態結構
11.(2016浙江紹興)某湖泊生物種類豐富,長期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但隨著周圍農田大量使用農藥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該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 (選填“種群”或“群落”)。
(2)圖乙表示圖甲湖泊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E生物可能是圖甲中的 。
(3)人們采用投放多種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環境,收到較好的效果。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對此種方法做出解釋: 。
解析:(1)在相同時間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種生物的種群集合,稱為群落;該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群落。(2)該湖泊生態系統中存在食物鏈:浮游植物→草食性魚→肉食性魚;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肉食性魚等,圖乙中E生物處在食物鏈的最末端,可能是圖甲中的肉食性魚。(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所以,人們采用投放多種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環境,收到較好的效果。
答案:(1)群落  (2)肉食性魚(3)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成分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12.(2017浙江衢州)我國的“太空180”科學試驗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個完全密閉的循環艙內,模擬在太空環境中的生存狀態,試驗持續180天。艙內栽培了小麥等25種植物,從生態學角度看該循環艙可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如圖為艙內碳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2)X這類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3)圖中 (填序號)過程可為志愿者提供氧氣。
解析:(1)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X,因此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小麥(植物)→人(志愿者)。(2)小麥等植物是生產者,志愿者是動物屬于消費者,X這類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分解者。(3)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氣,因此圖中①(填序號)過程可為志愿者提供氧氣。
答案:(1)小麥(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13.(2017浙江麗水)麗水白云山森林公園內,大樹林立,物種豐富。其中部分生物的關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應添加的成分有 。
(2)寫出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解析:(1)根據生態系統的組成判斷是否是一個生態系統的關鍵是看是否有生產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若要組成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分別是草→兔→鷹,草→鼠→鷹,草→鼠→蛇→鷹,其中最長的一條是:草→鼠→蛇→鷹。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草→鼠→蛇→鷹
14.(2016浙江金華)某草原生態系統(如圖甲),生活著食草昆蟲、青蛙、蛇、蜘蛛、吃蟲的鳥、貓頭鷹等生物,請根據圖示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
(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
(2)在短時間內,該生態系統中的蛇被人為大量減少,隨后青蛙數量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圖乙中青蛙數量變化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員對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Ⅰ→Ⅱ→Ⅲ→Ⅳ”中的四種生物一年內輸入的能量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種 群




能量相對值
226.50
12.80
3.56
0.48
僅根據上表你可以得出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的一個特點是 。
解析:(1)根據圖甲可知,該食物網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食草昆蟲→吃蟲的鳥→貓頭鷹。(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使得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3)通過表中數據可知,能量的流動是沿食物鏈逐級遞減的。
答案:(1)草→食草昆蟲→吃蟲的鳥→貓頭鷹(2)自動調節能力(3)能量的流動沿食物鏈逐級遞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卢湾区| 桐庐县| 徐闻县| 苏尼特右旗| 容城县| 仪陇县| 曲周县| 舒兰市| 柳林县| 柳州市| 彭山县| 凉城县| 阳新县| 玉门市| 苏尼特右旗| 秦安县| 响水县| 横峰县| 新津县| 阿合奇县| 南靖县| 唐河县| 甘孜县| 贵州省| 万宁市| 万盛区| 洛南县| 丹棱县| 玛沁县| 丰原市| 贡觉县| 那坡县| 乐清市| 隆林| 金乡县| 喀喇| 德清县| 宜阳县| 安岳县| 咸阳市|